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邊塵

正文 第六十五章 口舌之爭 文 / 一煙飛絮

    曬穀子,要曬透,需要扒翻,還要防止雞鳥啄食,楊卯幾隻能守在幾張竹曬席不遠處,江玉致跑去和自己的小夥伴玩耍,江信北一個人在家,頗為清閒。

    這樣的清閒沒有多久,龐振民祖孫帶著包裹來到江家。

    江信北和龐振民一起收拾原來房山貨的偏屋,找來幾個大點的石頭擺放到牆角,在石頭上面隨搭上幾塊木板,鋪上稻草,龐振民從包裹裡拿出一塊陳舊的布單,鋪在稻草上。從此時開始,龐振民祖孫算正式入住江家。

    送貨的人沒幾個,但隨著江信北了幾個發小的到來,之前的安靜,漸漸鼓噪起來。

    世上不存在純粹的傻蛋,只存在對事情的認識差異。自從周凡從江家運走江信北所收集的山貨,撬動了西林壁各人的心思。人總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只要發生的事情影響力足夠,就必然會隨波延伸。

    「……從村裡運送到城裡需要人工錢,甚至過城門關卡有時也需要支付費用,還有城裡需要一些可能的開支,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卡殼,都會讓我們手中的貨物積壓,挺不過過去,虧本就有可能,有些風險。我還是那句話,怎麼做,你們自己拿主意,我唯一能保證的是你們拿來的貨物可以換到真金白銀。」

    「信北,你請我們做事就行了,做兄弟的本來就應該相互幫襯。要是合夥的話,就要出本錢,我們身後都有父母兄弟,他們的想法和做兄弟的想法肯定有不同。他們也肯定會參合進來,這樣的話,有些事情,到底是以兄弟的為準,還是以家裡的為準?容易鬧出誤會,只怕誤會深了,連兄弟都沒得做的了。」

    對夥伴的詢問,江信北保留一些,誇大一些,似是而非,但基本屬實。

    具體情況和操作,其實,江信北自己也不是很熟悉,江信北並不認為自己存在腹黑的心思,把可能的困難先說清楚,一來可以最大限度地讓夥伴依靠自己,二來這事情,一旦做起來,夥伴們自然會知道,先誠心說出其中的風險,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產生齷蹉心思的可能。三來,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也不可能保證所有人的心思一樣,誠信待人,好處總是多些。

    楊利君率先說話,很實在。合夥做的話,就需要家裡出本錢,家裡的意見肯定會有,雜七雜八,事情就沒法去做了。

    這幾年楊利君跟父親走村串戶做木工,沒少聽長輩們嘮叨,做兄弟還是少在錢財上有過多的牽扯。親兄弟都需要明算賬,何況是幾個家庭?人多複雜,想法就多,特別是對錢財更加敏感,真正到了互相猜忌的時候,後悔就晚了。

    「我們年輕人的事情,要家裡人參合什麼勁。做兄弟的有財大家發,有難一起受,哪能斤斤計較?不用拿家裡人來說事。」

    楊利君話音剛落,江信山就一炮轟過去。

    江信北並沒有跟江信山說合夥的事情,石順東和江信山本能地認為,既然是弟兄,合夥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江信山有好賭心性,老爹不同意出本錢,是因為他不懂,還愛賭。不管是擔心江信山拿本錢去賭,還是擔心弟兄間對錢米斤斤計較會傷和氣,總之江信山心裡就不服。因為家裡沒有給江信山本錢,這些天和石順東跑了幾個村寨,可惜本錢不夠,僅僅是小有收穫。對於楊利君的說辭,根本就和自己的想法南轅北轍,江信山頓時心生不滿。

    楊利君:「要花本錢,肯定就有風險。萬一買賣不順利,做兄弟可以理解,我們大家在一起,可以做到互相信任,但家裡人會怎麼想?難道不會疑心是有人在裡面包藏私心,賺錢都說不賺錢,到時候,找誰說理?

    再說,信北剛才說了,租房,請人,送貨,還有政府的稅,幫會的保護費,那麼一大堆加起來,我們誰懂?合夥的話,總得懂些東西,也得分擔一些風險。什麼都不會,還愛亂出主意,艄公多了打爛船。跟信北做,我們不需要懂,只要按他的要求做就是,有什麼不好的呢。」

    很用心地傾聽,江信北很想聽聽這些發小的想法,任由他們幾個你來我往。

    眾人氣氛熱烈,卻沒有實質的主題,很快就扯到其他事情上。回過頭來,江信山和楊利君免不了又要辯幾句。

    「其實,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差不多,弟兄們在一起做事賺錢,相互間有個照應,反正大家聽信北的招呼就行了。」

    石順東聽兩人說了幾句,不痛不癢地來了這麼一句。他知道江信山為出本錢的事情,有些想法,但自家反正也沒同意出本錢,說什麼知易行難,還不如老實採摘些許山貨,送到江家,沒風險,也能掙錢。

    「這樣的想法原本沒錯,合夥不合伙倒是沒那麼重要,但心裡藏著那些齷蹉心思,這樣做兄弟有意思嗎?錢財是要講,但有必要為了錢財什麼臉面都不顧了嗎?」

    五人在一起,其實新人也就石順昌和楊利君,兩人對情形不甚瞭解,說出上面的話,還好理解,但石順東說這樣的話,江信山忍不住接過話頭。

    石順昌:「我倒是贊成順東的說法,凡事都得有個為頭的,都是弟兄,沒必要牽扯別的因素進來。」

    「各有各的想法,要怎麼想,是各人的自由,說出來,總比悶在心裡好些。」

    楊利君看江信山有話說,搶先說了一句。他實在不喜歡跟江信山打嘴仗,那就是一頭牛,說話老是很沖。

    有點什麼想法都很正常,江信北想到人性上來,趨利避害,任何時候都說得通

    「我看大家也不用爭論了,我現在也請不起人。如果想做,還是按順東說的,各幹各的,我保證銷售,你們自己回家和家裡商量一下,好不好?」

    時不時有人送貨到江家,沒少有人沒話找話

    ,江信北一句話,五人中斷閒聊。

    這段時間,江信北的變化蠻大的,周凡的不少想法被他接受,想問題比較理性。什麼事情都不要想得太好了,事關錢米大事,就不能無視各自家裡的想法,純粹以利益把兄弟們聚集在自己身邊,好像不足以體現情誼。但純以情誼論,往往也會因為利益而滋生裂痕。

    現在,不論這幾個弟兄有什麼想法,他們熱心就成,江信北圍繞如何均衡利益和情誼,胡思亂想,考慮太全面,反而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不得要領。

    站在鍋邊,總能沾些熱氣,事實上,幾個夥伴被江信北燒包了。

    龐振民沒有參與五人的閒聊,偶爾坐到邊上聽幾句,有人送貨來,便起身接待,賬目有模有樣,眾夥伴離開後,接過龐振民遞過來的賬目,江信北對龐振民多了分驚喜。

    離開江家,江信山和石順東走在一起,江信山對石順東今天的表現很不滿,一路都是石順東說的多,江信山愛理不理。

    石順東:「……信山,我是覺得,不論是合夥還是各幹各的,都很難說好壞,但合夥的話,人多了,麻煩總是多些,我想,信北或許也是這麼想……」

    江信山:「那你說,我倆也分開?這些天,怎麼算?」

    石順東:「懶得理你,各幹各的,又不是說我倆不能扯伙,就我倆個,關係簡單,反正我們收的貨物要信北幫我們銷出去,賬目在他那裡,我倆二一添作五就成了,如果你不願意,也成。我覺得吧,人多扯伙,麻煩是多,一兩個人扯伙卻好處多些,能拓寬我們的貨源,有些事情,兩個人好商量,有什麼事情也好分工。」

    江信山:「你說利君和順昌會怎麼做?」

    石順東:「我們管得著嗎?我倆還是想想多跑幾個村寨,免得以後在同一地方收貨時候和他倆產生摩擦,那就不好說話了。」

    江信山想了想,覺得有理,自己倆個人總比一個跑的地方多,能夠收的貨物必定也多。按楊利君的想法,他最好別做。想起楊利君,江信山就有點來氣。

    ,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