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邊塵

正文 第五十一章 江周論道 文 / 一煙飛絮

    江信北見周開妍一個人在小凳上坐著,上前抱住,親了一口,說,「叫叔叔。」

    周開妍看樣子很很老實,卻和江月華有得一比,稚氣地哼了一聲,說:「不叫。」

    江信北很無語,跟周開妍不雖然是初次見面,但像她這樣的小女孩,過了生人的階段,進入最會討人喜愛的年齡。

    周開妍就是不肯叫江信北一聲叔叔,江信北覺得有趣,問道:「那你爹呢?」

    小姑娘嘟嘟嘴,說:「不告訴你。」

    江信北弄不清楚這是不是小孩子的天性,每次只要自己和這樣的讓小傢伙交談,小傢伙幾乎都一律不配合。

    這時,周凡跟著趙元茂走出來。周凡要女兒叫江信北叔叔,周開妍緊閉嘴巴不開口,被周凡逼急了,眼淚吧嗒吧嗒就要往下掉,癟著嘴,帶著哭腔,說道:「為什麼,你不是說,年小的,該叫哥哥嗎?」

    昨天,趙元茂就向周凡交待了江信北的事情,周凡心思玲瓏,意識到趙元茂對江信北的看重,今天又一再強調,周凡心裡迫切想和江信北把關係理順,從生意上說是師,在生活交往中就得把江信北當朋友兄弟來看待。江信北和周凡的心事幾乎一樣,只有處理好和周凡的關係,以後才能有良好發展,現在有周開妍這個喜氣的橋樑,江信北自然把她和侄女江月華同等對待。

    趙元茂看著這兩大一小,如此糾結,倒也是一種樂趣。

    江信北見周開妍可憐樣,說,「妹妹別哭了,別哭了,就叫哥哥,可是,我叫你爹哥哥,你叫我哥哥,那麼你該叫你爹什麼?」

    周開妍好像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眼巴巴地望向周凡。

    對人的稱呼當然不能以年紀論,而是以班輩論。周凡的兄弟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長輩,小大之分,才有叔伯之別。至於其他偶遇之人的稱呼,以年紀論,多半是出於禮貌,博取好感。年紀就不是可靠的因素,常常因為,語境的不同,同一年齡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稱呼,這就是家人和外人的區別。

    周凡總算給周開妍講明白家人和外人的不同,周開妍一下子高興起來,時不時地叫江信北一聲「叔叔」,想必小傢伙認定江信北是她家的人,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之一。

    周凡聽著,多了一份舔犢之情,女兒見她母親的機會都不多,見其他家人的機會就別說了。小小年紀對家人的概念可能不完整,但對父母是自己最親近最可靠的人,無疑是感受最深的年齡。從她對江信北改口後,叫的親甜,叫的高興,可見她對親情天倫的渴望。

    感同身受的也有江信北,周凡耐心跟周開妍講解什麼是親人,心裡某處被柔柔地摁了一下,以前很樸質地認為,父母兄弟就是親人,其實是狹隘了些。

    趙元茂走後,屋內只剩下周開研清脆的童音,來回勤快的跑動聲,周凡和江信北只顧著欣賞周開研欣悅的聲影,最多偶爾一兩句話。

    天真無畏才敢講真話,似乎沒有童真無邪才感人,來得更貼切。

    江信北的心思雲遊宇外,仿若浩浩藍天盤旋的雄鷹,尋覓食物的隱匿之處,心裡卻牽掛著窩裡待哺幼鷹。最初下決心做山貨,江信北純粹是為了試試找一條財路,彌補家裡的欠缺。這一路走來,江信北在縣城和村子來回跑動,並沒有多餘的心思想其他的。此時,心思變幻,一些相關的,無關的畫面不斷地從腦子裡劃過。大哥江信友,二哥江信忠,周凡,趙元茂,夥伴……石代娥及其小兒吳永平竟然也出現在念頭裡。

    財主商賈萬擔金,卻只見財主一日吃飯三餐,不見商賈三餐吃金銀。

    隱然間,江信北發覺賺錢雖然很重要,但人世間,似乎有比金銀財寶更彌足珍貴的存在。親人,朋友,兄弟,但具體到一個人,並不是特別突出,家的概念縈繞於懷,親人的形象亦真亦幻,或許,只有為了一個家,為了自己的親人,人才會絞盡腦汁,勞碌奔波。

    周凡時不時地看看江信北,年輕的面孔,鄉下小子的穿著,那腦子裡想的東西卻讓周凡不敢小瞧,能在那鳥不拉屎的地方,走出這一步的人不說沒有,但絕對不多。

    江信北摸遍全身都找不出一件像樣的東西,拉過周開研,說,「乖妹妹,想要什麼,叔叔給你買去。」

    周開研隨口道:「小狗狗。」

    江信北不明白,看向周凡,周凡解釋道:「是玩具狗。」

    把周開研從江信北手裡接過來,周凡又解釋道:「是布做的小狗,樣子很可愛,我帶著她到處走動,她看到了這東西,總會鬧些彆扭,我原來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想來就是這個理由。不過,不用理會,那是大戶人家小姐玩的東西。」

    江信北嘿嘿笑了兩聲,有機會再說吧,總之既然答應小傢伙的事情,大男人還不至於失信。給她買個禮物,是不是布小狗就另說,趙元茂第一次見自己的時候,就送了一枚玉珮。

    兩人說到生意上的事情,周凡只帶兩隻耳朵聽江信北說,有些東西不是直接灌輸相關知識技巧就能有用的,沒有本人的具體體會和對問題的困惑,說了沒用。

    周凡以自己的經驗得出一個結論,埋頭拉車,不看路,會隨時撞牆,屬於做苦力的命,沒有前途。只知道抬頭看路,腳下漂浮,屬於好高騖遠之輩,宗尚空談,於實事毫無建樹,很有肯能隨時會被腳下的小石子絆倒。

    想要兩者兼顧,就需要再拉車時候,學會總結問題,在看路時候,需要腳踏實地,這樣才有前途可言,也許這就是全局觀,這就是同樣的聰明,有心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一事無成的重要因素。

    耐心聽完江信北的想

    法,周凡說道:「西林壁一地的山貨顯得過於狹窄,季節性斷貨的可能性太高了,不足以供應我們縣的貨物需求,如果是東一鎯頭西一棒子的,這就不叫做生意,叫投機,是走不長遠的。所以你還是要往寬處想,只有可運作的地域大了,能收集的無貨多了,我們才會對他人形成成本優勢,我們的後勁就會很足。問題的估計先於事情的發生,是經商必須的素質,這樣才不至於真有不利事情發生,自己還找不到北,手忙腳亂,無以為繼。」

    江信北想了一會兒,說道:「這就是做事前要有規劃?叫未雨什麼謀的是吧?」

    周凡的三年學徒不是白費的,笑笑,說道:「是未雨綢繆,不過這只是一個看路的問題,前面的既然看清楚了,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還很多,比如,剛才說的成本問題,這是行商最基礎的問題。最好的願望當然是,成本越低越好,售價越高越好。但人家也不是傻子,所以,需要在成本和售價上下工夫的事情太多了。」

    江信北問道:「我爹教我練拳時候,要求依照功法原理,順其自然。對練的時候,講究力不用盡,勢不用完,留有迴旋餘地,以求自保,這是不是一個道理?」

    周凡道:「是啊,世界上,其實很多事情,道理都是相通,試想,如果你等到西林壁的山貨供應不上,或者別人也在你們村收購,人家的收購價錢比你高,你無法維持下去,這個時候,你再去想辦法,是不是有點遲了?事實上最重要的是和氣生財,適當地分些利益出去,適時進退取捨,你能把握住主動就成了。吃獨食的做法很容易使事情陷入惡性競爭,以致矛盾越來越多,無法調合,那才是最糟糕的事情,所以,你說的沒錯,力不用盡,勢不用完,保持自己足夠的實力,迴旋自保就沒問題。」

    江信北笑了起來,說道:「聽你這麼一說,我感到真有意思,我爹常跟我說,審時度勢最重要,力有未逮,退讓是上策,如魚得水,進取是本色。這,恐怕也和經商是一個道理。」

    兩人一個以經商為題,一個以練武為喻,竟然都有於我心有慼慼焉的感覺,不由齊聲笑了起來。

    ,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