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兩漢往事

正文 第十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戚姬的結局 文 / 閒雲漫關

    劉邦的喪事終於辦完了,劉盈也順利登基了,不過漢朝的軍國大權卻全部掌握到了呂雉的手裡。

    出現這種局面要說也是合情合理的,畢竟劉盈還年輕,由老娘替他當兩天家似乎也未嘗不可。

    話說回來,出現這種局面也由不得劉盈,這位17歲的老實孩子,一直以來是老爹老娘較勁的籌碼。

    怕惹老爹不快,所以一直小心翼翼,唯恐多走一步路,多說一句話,多年來沒幹一件正經事,「實在」兩個字完全能代表他的生存狀態。

    同時,劉盈又完全依賴老娘。他每一個舉動,全部仰仗老娘的指點。實話說,他能賴在「太子」的位置上不挪窩,全靠老娘的張羅。最終,讓他養成了一個生活習慣,任何事情都靠老娘替他拿主意。

    有點生活常識的人都明白,一個人能不能獨立,不完全是靠自己的地位,而主要在於自己的思想。如果思想不獨立,無論混到什麼樣角色,最終也只是別人手中的玩偶而已。劉盈的行為,完全符合「玩偶」這個稱呼。

    既然皇帝都聽呂雉的,那天下自然就是呂雉的。她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想怎麼整就怎麼整,對外人來說,只有乾著急的份。

    更重要的是,現在軍政大權全部掌握在呂家的手裡,雖然蕭何仍是相國,但這位老兄自從被劉邦收拾過以後,基本上處於半歇業狀態;況且他已是個63歲的老頭,精神頭也不是太好。因此,他現在基本上能處理好日常政務已經很不錯了,讓他參和呂雉母子間的事情,那是癡人說夢。

    張良就更誇張了,劉邦在世時他已經閉上了嘴,更別指望這位老兄出來湊熱鬧。

    至於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雖然還站在朝堂上,但沒有一個人願意去和呂雉叫板。再說縱然你想叫板,人家劉盈也不答應,誰要不想混個自然死亡,大可上去試試。

    就這樣,大漢天下順理成章的落入了呂雉的手裡。所有這一切,應該說是劉邦、劉盈父子倆共同努力的結果。

    呂雉終於如願以償的登上了權力的巔峰。

    話說回來,呂雉還是被傳統觀念毒害的太深,眼界還是太狹隘,掌政天下就讓她得意忘形,歸根結底也是個沒理想的傢伙。與後世那個被稱為「武則天」的女人比起來,呂雉就差的太遠了。

    但不管怎麼說,呂雉還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規劃,是可喜可賀的。

    到目前為止,我好像從來沒有說過呂雉是個好人。既然她不算是一個好人,那肯定就要去幹點壞事,要不然就對不起她的身份。

    在過去的日子裡,有劉邦壓制著,呂雉雖然滿肚子壞水,但沒多少機會往外邊倒。現在可就不同了,劉邦一死,再也沒人敢在她的面前說三道四,因此,她準備大刀闊斧地收拾一些人,幹幾件壞事,向世人展現一下自己的本色。

    劇情就在這種背景下展開了。

    呂雉首先想要收拾的人實際上很容易想到,就是劉邦的嬪妃們。

    按理說,收拾這些人的辦法很簡單,「陪葬」完全能夠解決所有問題。對歷代帝王來說,妃子陪葬這種事情是再正常不過了,用此方式解決掉這些人,合情合理,並且還能展現自己的虛懷若谷,一舉兩得的事情,按理說呂雉是沒道理拒絕的。

    然而,結果很出人預料,這些人還真沒一個人去陪葬,在歷代帝王中,劉邦算是一個異類吧。

    歸根結底,這一問題還是出在呂雉的身上,原因很簡單——呂雉不願意。

    要說陪葬,還真不是什麼好事,相信那些妃嬪中也沒幾個真心希望這麼搞。

    但呂雉卻並非出於人道主義關懷,而完全因為嫉妒。她唯恐這些嬪妃們跟劉邦過去後,繼續誘惑劉老大,因此,呂雉別出心裁地找了些醜的不行的宮女給劉邦送了過去,當然也送過去了一些衛隊什麼的。

    雖然留下了這些嬪妃們的性命,可呂雉並不願意讓她們好過,挨打的挨打,幹活的幹活,刷馬桶的刷馬桶,住冷宮的住冷宮,反正一句話,不讓她們過好日子。

    當然,也會有個例出現,那些劉邦比較冷落的妃子,現在的生活待遇將會有質的提升。比如有個稱為薄姬妃子,就比較幸運,她得以隨子就國為王太后。她的兒子叫劉恆。這個女人將會有更多的故事要講,當然,待得她再次登台準備唱主角時,再加以詳細介紹吧。

    如果呂雉只是把事情搞到這種地步,似乎也沒什麼出奇的,也不值得我們專開章節在此介紹,可呂雉不同於一般人,她在這件事情上將有過火的行為上演。

    呂雉過火行為開始了。當然配合演出的人也很容易想到——戚姬,因為這個女人,在「易儲」那件事上搗鼓的動靜不小,把呂雉氣的要死。而現在,戚姬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

    自從劉邦病重,戚姬算是徹底死心,不光見不了劉邦的面,甚至被軟禁起來,連人身自由也得不到保障。直到此時她才突然發現,自己竟然如此的不堪一擊。

    劉邦還沒死自己就淪落到這種地步,如若劉邦真的歸天,自己該何去何從?

    戚姬甚至相過一死了之,先劉邦一步而去,免得活著受辱。然而,事到臨頭,她卻下不去手,她牽掛自己的好兒子。

    人就是這樣,牽掛越多,痛苦越大,本希望留下一些東西,但事與願違,將會失去更多的東西。這中間,包括性命,包括尊嚴,包括很多值得緬懷和銘記的東西。

    戚姬的這次猶豫,也把自己推進了無底的深淵,她將面臨的不是什麼希望,而是讓世人難以承受,也無法直面的痛處。

    看來人有的時候,真該對自己狠一點,也許這反而是個機會。可事情卻恰恰相反,在我們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之時,錯過了最佳的機會,等待的只能是命運的抉擇,甚至是荼毒。

    戚姬就是一個明證。當然,如果沒有戚姬的配合,也許呂雉的名聲不會那麼壞。可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