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大澤鄉起義——(二)稱王 文 / 閒雲漫關
既然要造反,就要有個造反的樣子。陳勝無師自通地連著做了幾項很是像樣的安排。看來他真的很適合幹這份職業。
第一項安排是就是伐木。陳勝很明顯沒有保護環境的覺悟,造反的第一天就打發人上山砍伐樹木、竹竿,用來作為武器。這也是實在沒辦法的事,總不能赤手空拳給胡亥說自己在造反吧。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把金屬物件都弄成鼎了,想做個像樣的兵器一時半會也不容易弄到,木頭棒槌隨便握手裡,只要能敲打人就行,反正多個物件多份把握。
第二項安排就是做了面大旗,比較拉風的那一種,旗幟上再繡個上個字,就算游個行也比較威風。當然旗幟上的字是不能亂繡的,陳勝在搞刺繡工作前還是動了一翻腦筋。其一他認為嬴政的長子扶蘇和楚國大將項燕都有威名,前者被胡亥殺了,後者被秦軍打死了(具體打手叫王翦),雖然都死了,冒稱是扶蘇和項燕的部下,帶頭造反,肯定有人響應,關鍵是項燕,在楚國人心目中枝繁葉茂、根深蒂固,用此旗號再好不過。只是能把扶蘇、項燕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能湊到一起用,哥你太有才了。其二是秦朝滅亡六國前期,楚國是當時較強的國家,最有實力和秦國對抗,在其被滅亡後,人們對其最為惋惜;更為重要的是,秦昭王曾誆騙當時的那個楚懷王去武關會面,結果把他逮回秦國,並折騰至死,因此楚國人對此耿耿於懷。其三是陳勝吳廣家鄉所在地就在楚國的地盤上。因此,陳勝很莊重的在大旗上繡了個「楚」字。
第三項安排就是搭台。陳勝搭台不是為了唱戲,而是進行誓師,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宣誓,當然也有做廣告的成份。在誓師時,先給自己定了個身份,自己稱將軍,吳廣為都尉。同時也不忘借那兩個軍官的頭用上一用,把倆人的腦袋放大旗下,唸唸有詞的,誠意十足的祭了幾旗。
造反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得有個具體行動來表示表示。準備工作做好了,那就辦點事實吧。
這九百名苦力,袒露著右臂,拿著木棍竹竿,排著隊在陳勝、吳廣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地向鄉zhengfu辦事處走去。大澤鄉當時不是縣級城市,縣轄小鄉鎮,配備三老這種最低級官吏,這三老是有地域性質的,實際上就相當於族長。有人會問那鄉下邊不還設亭?說實話,亭長那個角色嚴格意義上都不能算是個官,前邊已經講過了的。
過路行人覺得莫名奇妙,很多開始跟在隊伍後邊看熱鬧,跟著跟著覺得不對了,竟然直奔三老所在地去了。因為當時的宣傳工作全靠嘴說,你要不是一路上一邊走一邊喊「造反」,光看你手裡拿的那些木頭棒槌,別人還真不知道你要幹什麼。
幾個老頭整聚在一起聊天,還沒弄明白這群人要幹什麼,正在愣怔中間,發現人群竟然舉著木棍直奔過來,老頭子想跑也沒那體力,只聽人群中一邊喊「造反」一邊亂敲打。老頭子經不起這麼折騰,好了好了,我們投降。目的達到了,陳勝就這樣用輕而易舉的佔領了大澤鄉。
這次聚眾活動,收效頗豐,發現了人才也聚住了人氣。
人才方面,在群架中間有個人暫露頭角,名字叫葛嬰,這個人打群架很猛,也很有一套。應該說他的勇猛程度要在吳廣之上,現在算的是陳勝手下的首席名將。
人氣方面就更了不得,佔領大澤鄉後,陳勝、吳廣的造反名聲很快傳開了。讓他們這麼一搞,附近的窮苦老百姓沒心思種地了,扛著鋤頭,拿著扁擔,背著鐵耙趕了過來,紛紛參加起義軍,隊伍一下子擴張了好幾倍。
有兵了,就更不能閒著了,再說就大澤鄉這個窮地方,想讓這群人吃飽飯也比較困難,怎麼著也的找個大點地方搞一搞吧?
小鄉鎮已不入陳勝的法眼,下一步是縣城——蘄縣。由於事起倉促,縣令連抵抗人員還沒湊足,那群遊行隊伍已來到了城外,再說老百姓也不願意跟著縣令折騰,陳勝依然是輕而易舉地佔領了縣衙。
因為縣城看似屬於zhengfu部門,實際上沒有什麼兵力,就衙門那幾個人,抓個土匪強盜都還吃力,想和幾千人群毆那是找死。再說當初秦始皇怕地方造反,都沒給地方配備什麼人員,郡裡多少留一點人馬,軍隊幾乎全放在中央。現在陳勝突然起來鬧騰,老百姓們蠢蠢欲動要去應和,縣裡不光沒兵,連老百姓都不敢鼓動。
隨後陳勝又安排葛嬰帶著人,一路向東連攻下五個縣城。隨著遊行工作的順利進展,參加人員也逐ri增加,到此時隊伍已經浩浩蕩蕩,擁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千餘人、步兵數萬人。這下徹底翻身了,從個一窮二白的苦力翻身成了幾萬人的首領,他的目標眼看就要實現。
但要實現這個目標還得幹一件事,這一陣一直在小縣城鬧騰,省城的大門都還沒敢去碰一下呢。好了,現在人多了,就去省城鬧騰鬧騰吧。
陳縣(河南淮陽縣),嚴格意義上應該成為陳郡,因為這裡是郡守所在地,也就是省城了。前邊說了半天,可能會有人問,陳勝在那鬧騰,省裡怎麼沒一點反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老嬴政都沒給配兵,並且胡亥還亂殺人,想去鎮壓沒那個能力,向上匯報弄不好也得砍頭,只好看著遊行隊伍在外邊胡走亂轉了。
很快,陳勝的遊行隊伍來到了陳縣的門外,叫的喊的,熱鬧非凡。這下省級幹部們著急了,拿出個具體解決措施吧,總不能一直讓那群大爺在城門口站著呀?因此幾個高管商量了一下,採取了一個極為有效的措施——逃跑。這下好了,遊行隊伍站在外邊,也沒人搞個接待,管個午飯什麼的,郡守、郡尉、郡監還有縣令(省會城市,設有縣級領導機構)一干頭頭腦腦跑了個乾淨。
領導都跑了,總的有人應對眼前的事吧?事實上也不是所有官員都願意開遛,守丞站了出來,在老大逃跑後,作為副手有勇氣站出來,此舉可嘉。從後來的事情來看,這位不知名的兄弟肯定是自願留下來的,因為他讓遊行隊伍錯過了吃午飯的時間。這位兄弟領著手下跑到城門口和遊行隊伍對砍。砍著砍著問題出現了,自己身邊的人越來越少,而對面的人越來越多。自己手上的幾千人和那幾萬人對砍,能把對方砍光?我覺得這位仁兄沒有學過算數。不過也沒什麼,既然敢出來就沒打算回去吃午飯,這位守丞兄在遊行隊伍中活躍了幾個小時,讓遊行隊伍錯過了午飯時間,因此人們很生氣,一擁而上把他砍翻在地。此次事件,這是陳勝起義以來遇到的最大的阻力。克服這個阻力,陳勝自己的目標已唾手可得,至少他是這樣認為的。
佔領陳縣後,陳勝的名聲愈來愈大,造反的聲勢也越來越旺。廣大苦力同胞們在陳勝光輝形象的帶領下,在正確方針政策的指引下,紛紛cao起木頭棒槌趕過來湊熱鬧。陳縣這個省會畢竟比小縣城大得多,陳勝一到這就不願意挪窩了,乾脆住下來,有吃有喝地愜意了起來。
陳縣的凳子都還沒有暖熱,陳勝就開始有想法了,並且這股衝動越來越強。手裡有兵腰桿子也硬,因此就有人來獻媚,「你該稱王了。」這句話一說,陳勝高興的不得了,理想要實現了。
就在陳勝高興的檔口,張耳和陳余倆人說話了句話,潑了他一盆冷水。應該說陳勝現在手下最厲害應該是這兩個人,可不巧的是陳勝沒有駕馭他倆的能力。
這兩個人比較能混,在後面劇情裡,雖然沒當成主演,但露臉的機會比較多。
張耳是魏國大梁人,在年輕時還趕得上做信陵君魏無忌的門客。魏無忌死後逃到外黃縣。外黃縣有家富戶,女兒長的漂亮,可偏偏嫁給了個老實巴交的丈夫。富家女不願意,便逃了出來,逃是逃了出來,但還是沒地方去。要是回家給她爹說要離婚,她爹肯定打斷她的兩腿。沒辦法,最後跑去她爹的一個賓客家裡。剛好這個賓客和張耳關係比較鐵,就給倆人牽線,這樣一來二去的竟然搞到了一起。
最後還是那位賓客出面替富家女辦理了離婚手續,嫁給張耳。結婚後,張耳吃了幾年軟飯,在老丈人家拿錢四處交朋友,甚至還養了幾個門客,陳余就是最好的朋友。據說張耳養門客這陣子,劉邦還跑來蹭過飯,一住就是幾個月。
秦滅六國後,張耳領著陳余跑到陳縣躲避,隱姓埋名,跑到一個裡正家裡給人家看大門。這日子本來過的挺平靜的,結果陳勝來了。這倆人本就不是願意消停的主,一見陳勝帶著遊行隊伍進城,立馬跑去應聘。陳勝才見過幾天世面,和這兩個主比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經他倆一忽悠,高興的很,終於遇見大才了。
陳勝的慶幸是對的,這兩位的確是有才氣,可不幸的是,自己根本不會用。
當有人建議陳勝稱王,張耳說話了,「不要稱王,迅速西進,並派人立六國的後人為王作為同盟,進而推翻秦朝,佔領咸陽,並以此號令諸侯帝王大業可成了。」張耳的原話很長的,我為了方便起見只是摘了幾個重要點講了講而已。應該說,張耳的這段話足可和後世諸葛亮的「隆中對」相媲美,有策略、有方針,有目標、有手段,並符合當時實際,真要如此操作,陳勝可能會走的更遠。可不幸的是陳勝不是劉備。
張耳所說的已經超出了陳勝理想的範疇,他一心只是想富貴,從來沒想過當皇帝。黑的白的你說了一大些,但按你說的還不知道到猴年馬月才能實現。算了,兄弟你去一邊涼快吧。
當月,陳勝稱王,國號「張楚」,也就是張大楚國的意思,挺有想像力。
翻身了,徹底翻身了,從起義到稱王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坐火箭都沒這個速度。陳勝認為自己是成功的。的確,在當時來看,他的確是成功的,他是當時唯一的一個王爺。可從後來劇情發展來看,他是失敗的,因為在後來一堆亂七八糟的王爺肆意鬧騰那一陣,就沒他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