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暮海沉,楚天闊

正文 第254章 求助無門 文 / 衡水溪

    襄陽瞪大眼看寧楚暮,蘇漫也像看怪物似的看著他,應想想的臉上終於不復清冷,滿臉震驚。

    三人都看著他,有些不敢置信,尤其應想想,她怎麼也不肯相信,從前那個良善溫淡的男子,他竟會做出這等事來,子虛烏有,栽贓嫁禍。他怎會變成這樣!

    良久之後,蘇漫暴跳如雷,「姓寧的,你這是誣蔑,誣蔑!」她看著雲淡風輕的寧楚暮,更是前所未有的氣憤,「寧楚暮,虧我原本還有點同情你,我就不懂了,小七以前是看上你哪裡了,她簡直就是瞎了眼。你除了一張臉還有點姿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你其實就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你們衡垣還有沒有點王法了!」她說得義憤填膺,美麗的面孔氣得通紅。

    自始至終寧楚暮臉上的神色不變,唇角的淺笑依舊,只是眸底卻漸漸的染上了冰寒。

    應想想拉住蘇漫,不讓她再說,她聲音清冷:」漫漫,別說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她說完轉向襄陽,幫他理了理凌亂衣襟和額前的髮絲。他和蘇漫來的時候,蘇漫考慮得極為周全,給他買了一套古代男子的假髮,免得他的頭髮太短會惹人注目。如今他在古代好長時間了,頭髮已然長長,可以束髮,不再需要那假髮了。

    應想想看著襄陽,這個男子的情,她怕是傾盡了所有,此生都不能償還了,「襄陽,對不起。」他為她,現在又要忍受牢獄之災。

    襄陽見她眸中有水光在閃動,慌了,「想想,我沒事的,不要哭好不好?」

    應想想深吸了一口氣,忍住要落下的淚水,看著他極淺的笑了笑,「我一定不會讓你有事的。」因為她的自作聰明才害苦了他。

    寧楚暮看著他們兩人間的所有舉動,心痛得不可抑制,頓時覺得呼吸都變得困難起來,他急促呼吸,手摀住心臟的部位,聲音冰冷:「把他給我帶走。」

    襄陽被帶走,寧楚暮也隨即跟了出去,與應想想擦身而過時,他的腳步沒有絲毫的停頓。應想想愣在原地,看著一群人離去的背影,怎麼會變成如今的樣子?

    憑應想想和蘇漫兩個人的能力,要為襄陽申冤指定是不可能的。如今盧照已經回昊都探親去了,所以,應想想能求助的人就只有秦少臣跟凌和。天玄鏡還沒拿到手,如今又出了這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什麼?此話當真?」秦少臣驚叫出聲,彷彿不相信自己聽到了什麼。

    蘇漫一臉憤恨,「難道還會有假!」

    凌和以前帶應想想來過秦少臣家,所以,此刻應想想跟蘇漫站在秦少臣的府邸外,連著秦少臣,三人在大門口怔愣而立。

    半晌,秦少臣從震驚中反應過來,沉聲道:「先進去再說。」大門口人多眼雜,實在不是個說話的地方。他說著就率先邁步進了府,應想想和蘇漫也跟了上去。

    到房間後,秦少臣支開了所有的下人,關上房門後才讓應想想將所有事情的經過都敘述了一遍,他越聽眉頭晝得越緊。這幾天蕭昀交代了他好些事,所以,自從上次探討奏章他跟寧楚暮在別院見過後,就再沒見過他,就是蕭昀找他,也沒見他進過宮。如今來看,那人竟全是找小應去了。秦少臣面色沉重,原本他以為寧楚暮就算是還在乎應想想,經過上次那一出,怎麼的也會比從前做那些瘋狂行徑的日子好些,而且,他也打算等忙過這陣子就去替應想想拿鏡子,到時候再告訴寧楚暮應想想的來歷,這樣他就會死心。但是如今看來,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寧楚暮不但沒有對應想想放下一絲一毫,還有愈演愈烈,變本加厲的趨勢。這讓他如何能不憂心!

    接下來的時間,秦少臣跟那兩人簡單的交流了一下意見,又細心的安撫她們,之後就送她們出府,他自己則馬不停蹄的趕往寧楚暮的別院。在他看來,這事可大可小,要馬上解決,以免夜長夢多,弄得最後一發不可收拾。可是,秦少臣怎麼的都沒想到,寧楚暮竟然拒絕見他。這下他就知道,事態嚴重了,於是他又馬上去皇宮找蕭昀。現在也只有蕭昀能解決這個事了。

    然而,在秦少臣陳述了所有事情的經過後,蕭昀的態度更讓秦少臣費解。

    蕭昀說:「少臣,任何事,我們都得講求證據。」

    秦少臣瞪大桃花眼,一臉不可思議。

    蕭昀說:「你與那人非親非故,憑什麼就能斷定他沒有坐盜?」

    秦少臣啞口無言。

    蕭昀說:「無風不起浪,瓜田李下,楚暮那既然已經證據確鑿,我又怎能憑你一己之言就妄下論斷?」

    秦少臣無言以對。

    蕭昀說:「等你找到那人無辜的證據時,我自然會公正嚴明,張貼告示,還他清白。」

    秦少臣一籌莫展。

    蕭昀說:「……」

    秦少臣默然走出皇宮。

    蕭昀說了那麼多,也不過是因為寧楚暮讓人給他遞了一紙信箋,上面僅有短短的幾個字,卻道出了無盡心酸。所以,他生平唯一的一次,為了疼愛重視的師弟,藐視了國法。

    寧楚暮來信說:師兄,你幫幫我。

    蕭昀怎麼的也不能相信,這麼示弱的話,是他無所不能,淡然超脫的師弟寧楚暮說出口的。所以,這一次,他摒棄了一個一國之君該有的公正,選擇了聽從自己的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