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大唐神相

正文 第三章 驚慌逃離 悔恨來遲(3) 文 / 銥星876

    請想到禁軍將士們的表現,李隆基就十分焦慮,不知道如何安撫他們。

    而這種種情況的變化,都是完全出乎李隆基的意料之外的。

    逃亡的文武官員和侍衛將士,是越來越多,而且還有一種如瘟疫般四處蔓延的趨勢。

    「朕雖已下旨嚴厲懲治,懲罰那些擅離職守,棄職逃亡者,但如今人心惶惶,大勢所趨,朕的嚴厲舉措,會不會反而激起他們更大的反感和反彈呢?

    大臣官員們,禁軍將領們,會不會明哲保身,隱瞞真實的情況不報,以致禁軍中發生,集體嘩變叛離的事變呢?

    將士們會不會在叛賊的誘惑下,兵變起來,挾持朕這個皇地,前去投靠叛賊,領賞呢?」

    想起這些頭疼的問題,李隆基一陣戰慄,心裡的憂慮就越來越深。

    「朕知道,在這關係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眾怒是難犯的。唯有依靠朝廷固有的向心力,唯有用更大的恩寵和賞賜,才能籠絡住大家的心。

    朕自己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如果此時朕稍有不慎的舉措,或是有意無意地激怒、招惹將士們,是會全盤皆輸的。接踵而至的,將是整個帝國的覆滅。

    叛亂就會像星星之火一樣,愈燃愈烈。最後一定會出現,安祿山的叛亂還未撲滅,又會有新的叛亂的興起。

    可能到了最後,朕就只有眼睜睜地看著祖先遺留下來的大好江山,一個強盛的帝國,在自己的手裡分崩瓦解,四分五裂,走向覆滅。

    即使朕願意以身殉國,又將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呢?

    到了最後,朕將沒有一隻擁護自己的軍隊,沒有一個擁護的大臣,將會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

    想起這些危急的問題,一股寒意,立刻籠上了李隆基的心頭。李隆基彷彿已經看見了,叛軍衝進來捉拿皇帝的情形。李隆基不禁一驚,渾身哆嗦了幾下。

    「這些問題,的確是非常可怕的。朕應該明白,朕這時的處境,是嚴酷的。

    朕此時唯一的應對策略,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地籠絡住軍心,抓住官員,侍從將士們的心。

    只有這樣,大家才能與朕一道,有難同當,共同度過這場危機。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要籠住大臣和禁軍將士們,必須依靠大度

    ,?看書!網*:原創:心民心,結局會怎麼樣呢?

    如果朕不願意,暫時拋棄那些利益和好處,甚至是朕的尊榮和面子,那麼時事所迫,朕失掉的將會更多,乃至於失掉帝國,失掉一切的。」李隆基十分擔心。

    「可是,大盈庫裡的那些珠寶錢財,是朕千方百計才積攢起來的。

    那些節度使以及皇親國戚、地方官員們的進貢,是朕用來賞賜,籠絡官吏,供宮廷開支,賞賜之用的。

    如果一下子化為烏有,或是落入叛賊之手時,朕將用什麼去籠絡大臣和將士們呢?」

    想到御駕南下以後,大盈庫裡的那些珍寶和財富,都將會落入叛賊安祿山或者亂民之手,李隆基感到了一陣吝惜,一陣心疼。

    「哎,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千金散盡還復來,如今還是安撫大家要緊啊!

    否則定會得不償失的。朕怎麼能夠吝惜國庫和大盈庫裡的財物呢?」

    李隆基自己寬慰自己道。

    「國事日非,還是抓住人心要緊啊!朕明天,一定要果斷下旨,將各地財賦,集中到合適的地方,以備平叛所需。」李隆基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然而,想到當前的局勢,李隆基的焦慮,又湧上了心頭。

    「如今的局勢,為什麼會發展到如此的地步,朕難道沒有應該反省的地方嗎?」

    想到潼關失守,李隆基在心裡,就開始責怪起國舅楊國忠來。

    「潼關失守,難道都是朕的失誤嗎?哎,怪只怪國忠宰相的無能哦!

    要不是國忠在朕的跟前,反反覆覆地勸朕命令哥舒翰發動對叛軍的反擊,怎麼會有潼關失守的悲劇呢?

    朕應該清楚,宰相與哥舒翰的矛盾,為什麼朕當時沒有看清宰相的心思呢?

    朝野人士,甚至包括朕的兒子們,對國忠早就懷有的一種強烈的不滿和怨恨,朕為什麼就看不到呢?

    朕不是不知道,國忠徇私舞弊,徇情枉法,貪贓怠惰,幹事無能,不是不知道,大家對他的指責和彈劾。

    可是諾大的朝廷之中,只有國忠愛卿,才是皇親貴戚中最能幹,最聽話,最值得朕信任的人啊!

    就是朕的太子,如今也越來越令朕不放心了。

    國忠、貴妃兄妹,對朕是如此親密,對朕是如此忠心耿耿,朕要想割捨掉對貴妃的寵愛,以及對楊家的恩寵,怎麼可能呢?

    朕也不是不知道,國舅一家的勢力,如今已經是越來越大了。

    有誰知道,朕對他們的處置,如今已經變得有些力不從心了呢?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尾大不掉。朕即使對皇親國戚,實施一點小小的責罰,都會引來無數人的請托說情。朕這個皇帝,怎麼能夠不給他們面子呢?」

    想到國舅兄妹,李隆基就覺得煩惱已極,無計可施的感覺。

    確實,李隆基今年,已經是七十三歲高齡的老人了,早已經是垂垂老矣!

    李隆基私下,也不得不承認,他對國事的厭煩情緒,是越發地加劇了,而他對權利和貴妃的迷戀,卻是越來越深。

    李隆基覺得自己的所有努力,彷彿都是為了討取貴妃姐妹的歡心似的。

    貴妃姐妹的每一個喜怒哀樂的舉動,都常常會左右李隆基的感情,影響著李隆基對國事和家事的判斷和決定。

    很早以來,李隆基就有傳位於太子李亨的想法,但李隆基卻又常常以幫助孩子們減輕壓力為借口,捨不得放棄皇帝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何況,太子李亨對楊家兄妹的不滿與仇恨,抗拒與敵視的態度,也讓李隆基難以放心。

    「國忠兄妹,能夠理解朕的苦心嗎?他們知道,朕時時在為他們擔心嗎?

    太子與貴妃兄妹如此勢同水火,如果沒有了朕的庇護,貴妃兄妹,會不會與太子同室操戈呢?」

    想到太子與貴妃兄妹的矛盾與隔閡,李隆基又睡不安穩了,又在床上輾轉反側了起來。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