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潼關兵敗 急謀南逃(3) 文 / 銥星876
10
邊令誠特意地抬出了太子李亨,轉換著李隆基的注意力,激發李隆基的憤怒情緒。
邊令誠心裡很清楚,李隆基對兒子李亨的那種複雜的情緒。
邊令誠也知道,皇上已經風聞了太子培養自己的勢力,插手潼關軍務的傳言。
皇上的心裡,其實早就很不滿意甚至是忌恨太子李亨與哥舒翰的密切關係了。
見皇帝面色陰沉,只是皺了皺眉,還是沒有什麼劇烈的反應,邊令誠膽子更大了起來。
邊令誠故意長歎了一口氣,又繼續拿出沉痛的語氣,講了下去:
「唉,老天爺啊!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陰曆六月初四,哥舒翰就假惺惺地『慟哭出關』。他命令大軍,駐紮於靈寶(今河南靈寶)西原。
陛下久經沙場,靈寶那個地方的地形,陛下一定非常的熟悉。
靈寶的南面靠山,北臨黃河,中間是一條七十里長的狹窄山道,非常不利於大軍的行動。
奴才發現靈寶地形不利,為此多次向主將太子先鋒元帥進諫勸阻。
可太子先鋒元帥哥舒翰,卻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根本就聽不進奴才的好心意見。
奴才那時,曾經向哥舒翰建議說:
『相爺啊,當初,皇上任命智囊田良丘,充任元帥你的行軍司馬;任命王思禮、李承光等著名將領,擔任元帥你的屬將。
陛下命令你,率領大軍二十萬,赴潼關拒敵。陛下對你,可說是恩寵備至,信任至極。
守關大軍開拔時,皇上還親自為你餞行,讓百官到郊外相送,又加封你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對元帥你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閣下你一定要盡心盡責,努力破敵,才對得起皇上的重托啊!』」
李隆基用眼睛瞅了瞅邊令誠,依然在默默地思索著什麼,似乎沒有明白,邊令誠究竟在講述些什麼。
邊令誠稍歇了一下,又歎了一口氣,就繼續講了下去:
「唉,可哥舒翰那廝不聽。他據守潼關以後,就多次聲稱他的身體有病,難以處理日常的軍務。哥舒翰遂委任行軍司馬田良丘,主持軍中大局。
田良丘那傢伙,膽小怕事,害怕承擔責任,做事也不敢獨斷專行。
於是,行軍司馬田良丘,命令大將王思禮,去主管騎兵,讓步軍都將李承光,去主管步兵。
皇上聖明,一定知道,王思禮和李承光這兩位軍中的頂梁大將,又有一些矛盾和隔閡。
奴才多次居中,好意為他倆調解,都沒有什麼效果。他們負氣爭吵,各行其是。
因他們倆互不服氣,常常爭執不下,又不肯好好地配合,致使軍中號令不一。
加上哥舒翰那廝,統軍又『嚴而不恤』。因此我軍士氣低落,人無鬥志。
奴才把這些問題,一一向元帥指出,不想卻遭到了哥舒翰的呵斥。」
邊令誠又歇了一口氣,故意露出一種精疲力盡的神態來。
邊令誠沒有忘記,皇帝如果追究大軍失利的責任,他作為監軍,也會脫不了干係。
只有表現出自己的赤膽忠心,洗脫自己的罪責,才是當務之急,上上之策。
因而,邊令誠繼續謹慎小心地,字酌句斟地敘述著潼關前線的軍情。
他生怕自己的一句話講得不當,引得皇帝發怒,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六月初八那天,決戰打響了。崔乾祐」看書網下載,,就依然只有硬著頭皮,故作鎮靜地繼續講述了下去:
「突然,山上無數的滾木擂石,如冰雹般地砸下山來。我軍官兵被阻塞在隘道上,一下子沒有了任何周轉迴旋的餘地,根本就無法躲避滾木擂石的攻擊。
結果,我軍在隘道上,死傷籍枕,一下子就遭到了叛軍的重創。
哥舒翰眼見大勢不妙,這時才急令氈車,在前面開路,試圖衝破叛軍的重圍,但此時已經悔之晚矣!
叛賊崔乾佑,好像已經預料到了我軍的意圖。
我們當時都不知道,叛賊崔乾佑當時的準備,其實已經十分充分了。
叛賊崔乾佑命令叛軍將士,立即把數十輛已經點燃的草車,推下了山谷,堵塞住了我軍撤退的道路。
很快地,隘道上,烈焰熏天,煙塵蔽日。
我軍看不清叛軍的目標,只知道胡亂地向兩邊山上放箭抵禦。
直到日落時分,我軍的弩箭用盡,才發現,根本就沒傷到叛賊的一根毫毛。
叛軍統帥崔乾祐,見我軍遭受重挫,就命令他的精銳騎兵部隊,從我軍的背後殺了出來,對我軍前後夾擊。
我軍雖然人多,但此時在狹窄的隘道上,根本就已經發揮不出人多的威力了。
我軍亂作一團,互相踐踏,只有爭先恐後地潰敗奔走,四散逃命。
掉進黃河淹死的我軍將士,就有好幾萬人,絕望的號叫聲,淒厲萬分,驚天動地。
黃河邊上的官軍將士,見叛軍追來,都爭先恐後地擠上運糧船逃命。
由於船隻超載,幾百艘運糧船,最後都沉入了黃河河底。
倖存的運糧船上的官軍將士,只好把他們的軍械,捆綁在一起,以槍當槳,劃著運糧船,向黃河對岸逃生,這些人才僥倖活命。
最終上岸的官兵,僅有十分之一二。
當初我軍為了抵禦叛軍的攻擊,曾經在潼關城外,挖有三條塹壕,均寬二丈,深一丈。
我軍戰敗以後,官軍逃回的將士,紛紛墜落塹壕中,很快就填滿了深溝。
後面的人,踏著前面那些將士的身體,才僥倖地逃回了潼關城池裡。
駐守城外的步軍都將李承光的數萬步卒,保持還算完整,但眼見我軍大勢已去,步軍都將李承光也只好固壘自保,不敢反擊叛軍。
哥舒翰那時見我軍潰敗,見局勢不妙,也急忙從船上下來,逃回了潼關城裡。
哥舒翰緊急清點城裡官軍的人數,發現我二十萬大軍,除城外李承光的數萬步卒外,城裡僅僅只剩下了八千餘人。
哥舒翰元帥收拾殘兵敗將,下令城外的步軍都將李承光,率軍前來支援,準備重新守住潼關關口,繼續與叛軍周旋。
可是,那時崔乾祐叛軍,稍事休整以後,已經向我軍直撲了過來。
而城外李承光的數萬步卒,已經心膽俱裂,畏縮不前,久久沒有蹤影。
不想這時,禍起蕭牆。
哥舒翰親自提拔起來,而且最受他寵信的蕃將火撥歸仁等人,眼見我軍大勢已去,就想投靠安祿山叛賊。
蕃將火撥歸仁等,派軍圍住了元帥哥舒翰,劫持了哥舒翰倉皇而去。
蕃將火撥歸仁等,親自將哥舒翰的雙腳,綁在馬腹之上,連同抓獲的其他將領,一起押著向東而去,準備去投降崔乾祐叛賊。」
邊令誠講到這裡,又偷偷地瞥了李隆基一眼。見皇上還是臉色鐵青,愣愣地沒有任何反應,邊令誠心裡,越發忐忑不安起來。
邊令誠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所處的危險處境,所以千方百計,想通過表白自己的耿耿忠心,來討得皇帝的歡心,以便讓自己脫離殺頭的命運。
「當時,奴才正在召集和組織官軍將士,希望能夠奪回哥舒翰元帥,以及那幾十名被火撥歸仁等賊人抓獲的官軍將領。
不想,叛軍將領田乾真,其時率領大隊叛軍,又氣勢洶洶地趕來攻擊我軍。
逆賊火拔歸仁等,立即前去,歸順了燕賊。
奴才見賊勢洶洶,潼關已經徹底失陷,完全沒有了奪回的希望。
奴才眼見敵眾我寡,叛軍可能乘勝追擊,京師長安說不定很快就會岌岌可危。
奴才突然考慮到,如果沒有誰向皇上報信,皇上的安全,就可能會受到叛軍的威脅。
於是,奴才急中生智,率領身邊殘存的士卒,勇敢地從叛賊手裡,搶奪了幾匹快馬。
奴才急急忙忙地率領奴才的幾個隨從,連夜連晚,馬不停蹄地趕回京師,向皇上稟報,希望皇上速做準備,以免叛賊傷害到聖駕。」
邊令誠誠惶誠恐,提心吊膽地,一口氣講完了潼關戰事的全部經過。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