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大唐神相

正文 第一章 李泌出山 虢王平叛(1) 文 / 銥星876

    1

    天寶十五年(756年)七月下旬的一天,驕陽似火,炎熱異常,穎陽到靈武的驛路上,是人喊馬叫,熙熙攘攘。

    惶惶不安的逃難人,拖兒帶母,駕著馬匹,車輛,棲棲遑遑地頂著烈日,向著南方匆匆地逃離。

    突然,人群驚動起來。

    「盜賊來了!盜賊來了!」逃難的百姓,恐懼不安地呼喊起來,驚慌失措地領著家人,向山野小路,草叢樹蔭中去躲避。

    「先生,盜賊來了,我們避一避嗎?」一個僕人模樣的青年,向身邊的男子喊道。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哪裡有什麼盜賊?前面沒有塵土飛揚,一定不會有大隊人馬。可能是潼關散兵,小吏地痞,又在騷擾百姓了,我們趕快迎上前去。」

    說話的,是一位三十五歲左右年紀的壯年男子,身穿白衣,騎著駿馬,身背寶劍和弓箭。他的身邊,跟著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的僕人,他倆正順著驛路獨自向北,緩緩前行。

    壯年男子所騎的駿馬困頓勞累,顯然已經經歷過長途的奔馳跋涉,顯得十分疲憊。它懶懶地行進著,還不時啃著路邊的青草。

    壯年男子很縱容自己的馬兒,任由駿馬憑著它的意願,或快或慢地行進。壯年男子在馬鞍上默默地沉思,似乎在思索著什麼重要的事情。

    那壯年漢子裝束簡潔,樸素,極像一個遊方道士,又有些像趕考的書生。

    他的情緒起伏不定,忽而亢奮,忽而沉寂,心中似乎有著強烈的憂思。

    壯年漢子的行李非常簡單,只有一個小小的包裹。裡面好像是一些衣物和銀兩。

    壯年漢子把他們都斜掛在自己的肩上。馬背上還馱著一些乾糧,飲水和書籍,彷彿遠行的樣子。

    那壯年漢子身上背著的寶劍與弓箭,和那壯年漢子斯文,儒雅的打扮,極不相稱。但亂世之中,作為防身之用也不足為奇。

    那一個年輕的僕人,身材單薄,也騎著馬,馬上馱著一大包東西,不緊不慢地跟在主人身邊,似乎很熟悉主人的脾氣。

    說完話後,壯年漢子拍了拍駿馬,拔出身邊的寶劍,帶著僕人,跑了上去。

    果然,前面衝來了七八個衣衫襤褸,精神萎靡,面有血污,軍人模樣的壯士。他們蠻橫無理地呵斥著逃難的百姓,搶奪著百姓們的財物,把百姓們的車子,掀到路邊。

    「諸位豪傑,快快住手!」李泌對著那些軍士,大喝了一聲。

    「你是何人,敢來管我們的閒事!」一個士卒怒聲問道。

    「大路不平眾人鏟!天下人管天下事!你管我們先生是什麼人。」那個僕人挺身而出,大聲說道。

    「說得很好!諸位豪傑,你們沒有看見,罪大惡極的安祿山叛賊,正在燒殺搶掠,屠戮百姓,禍國殃民嗎?你們不去攻打叛賊,為國立功,在手無寸鐵的百姓目前,耍什麼威風呢?」李泌義正辭嚴地說道。

    軍士們良心未泯,似乎有些慚愧。

    一個頭目模樣的軍士答道:「先生說得很對!我們也是迫不得已。沒有軍餉糧食,只好出此下策。如今,京師淪陷,皇帝陛下遠幸西蜀,太子殿下又不知蹤影。我們就是想去破賊,又能夠到哪裡投奔呢?」

    「諸君的問題,很好解決。皇帝陛下雖遠幸西蜀,但太子殿下已經到了朔方,正在招兵買馬,積蓄力量,圖謀東山再起。

    諸君或者去西蜀投奔保護皇上,或者回歸各自的戰區,或者去投奔太子殿下都行,怎麼能夠說無處投奔呢?

    山人以為,山河破碎,國家動盪,正是諸君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諸君千萬不要一誤再誤,步安祿山等叛賊的後塵,讓祖宗英靈受損。

    西蜀遙遠,道路崎嶇,諸君還是回歸各自的藩鎮,或者投奔太子殿下為宜。

    至於路途的糧食,錢物,我們大家,幫助壯士們籌措一些,就可以解決了。諸君何必去做那些犯上作亂之事,讓親者痛,仇者快呢?諸君以為如何呢?」

    「先生說得很對,謹遵先生的教誨。」

    李泌一邊把寶劍插回劍鞘,一邊說道:「李瑞,你拿出我們的財物,糧食,分一半給諸位壯士。」

    李泌帶頭拿出身上的財物,分給了這些散兵。百姓們也群起響應。

    散

    看)!書*。網*排行榜/物,不值得盜賊光顧。太子殿下正在四處搜羅壯士,準備平定叛賊,諸君還是早去投軍為宜!我們朔方後會有期!」李泌與達奚抱暉等散兵們揮手告辭。

    說服散兵們的,正是李泌和他的僕人李瑞。

    接到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召喚以後,李泌帶領僕人,正急急忙忙地趕往靈武郡,準備前去輔佐太子李亨。

    驛路上,又重新恢復了平靜。躲到山野樹蔭的百姓,又從樹叢中,鑽了出來,領著家人,繼續趕路。

    李泌突然旁若無人地大聲地吟誦起詩句來,引起了惶惶逃亡的路人的注意。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逃難的路人,不由得停下匆匆的逃亡腳步,注視起北行的李泌主僕二人,並跟著詠頌、唱和起來。

    唐王朝是一個詩的國度。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百姓,人們對詩歌,都有很高的欣賞和鑒別水平。

    這首楊炯的《從軍行》,可說早已經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此時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搖搖欲墜,形勢非常危急。

    潼關失守,大唐帝國的平叛形勢,一下子急劇地惡化起來。

    東京洛陽,西京長安,相繼被安祿山的叛軍佔領。叛軍氣勢洶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逃難百姓不知所措,驚慌不安,不知哪裡是平安之地,藏身之所。

    各種各樣的謠言四處傳播,人心惶惶,如同末日降臨。

    驛路之上,到處都是四散逃亡的人群。旅途上還不時出現,官軍的散兵游勇,以及土匪強盜,劫奪婦孺,搶劫路人財物和糧食衣物的情形。

    李泌就在這樣的混亂局勢下,與僕人一道,獨獨向北,與逃難的人眾背向而行,去投奔太子。

    去年,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剛剛在范陽發動叛亂的那一段日子,李泌正隱居於河南嵩山,住在嵩山的奉天宮裡。

    那段時間裡,李泌在那些舊遊之地徘徊。他有時隱居於河南穎陽郊外的鬼谷中,有時又住在嵩山的中岳廟、白鶴觀裡。

    李泌的行蹤雖然忽東忽西,飄忽不定,但那時他卻在伺機而動,期待著朝廷的召喚。

    在這個國家動亂,朝廷極需人才之際,李泌迫切地盼望著,能夠得到朝廷或者太子的召喚,渴望著施展自己生平抱負的大好機會的來臨。

    可是,李泌一次次失望了。李泌他不僅沒有得到朝廷的任命,連太子的音訊也全無了。耳朵裡聽見的都是令人失望悲痛,叛賊攻陷城池,百姓慘遭屠戮的消息。

    李泌只有在心裡乾著急。

    只有僕人李瑞能夠明白,自己的主人李泌,四處奔波,實際上就是希望,朝廷能夠早一些想起主人李泌,給主人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李泌的機會終於來了。

    「先生,虢王的使節來到了嵩山,正在四處尋找先生!」僕人李瑞興沖沖地回來報告說。

    李泌大喜,急忙吩咐道:「快快迎接!」

    虢王李巨,當時正擔任河南節度使。

    李巨的曾祖父虢王李鳳,是高祖李淵的第十四子。李巨的父親李邕,是虢莊王李鳳的孫子。李鳳死後,孫子李邕,繼承了祖父的虢王的爵位。

    李茂融伏誅以後,唐中宗讓李邕,繼承了虢王王位,娶韋皇后的妹妹為妻,累遷秘書監,知隴右三使仗內諸廄。

    沒有多久,唐中宗駕崩,韋皇后敗亡。李邕殺其妻韋氏,送首於朝廷,當時人都很鄙視他的行為。

    李邕則被削爵,貶沁州刺史。後來朝廷又恢復了李邕的爵位,歸還封戶二百,累遷衛尉卿。

    開元年間,李邕死去。他的第二個兒子李巨,繼承了虢王的爵位。

    李巨與父親的為人迥然不同。他為人剛銳果決,頗喜歡涉獵書史,好寫文章。

    天寶五年(746年),李巨出京,擔任西河太守。

    那一年,柳績(柳勣)陷入了詔獄之中。柳績是皇太子李亨的妻子杜良娣的妹婿。

    李巨的母親扶余氏,是吉溫嫡母扶余氏的妹妹。吉、李兩家,有姻親關係。

    吉溫那時,正擔任京兆士曹,奉宰相李林甫之命,全權負責,審理柳績這個案件。

    為了向李林甫表功,吉溫就大力推究柳績的黨徒,希望能夠將太子黨一網打盡。

    吉溫對李林甫說道:「叛逆徐征等人,是叛逆柳績的好友。而徐征等人,常常往來於李巨家裡,受到李巨的資助。李巨肯定也脫不了干係,一定也牽連到了逆謀之中。」

    為了表明自己大義滅親,吉溫就將李巨,也牽連了進了柳績的案子中。結果,李巨也被朝廷,貶為了義陽郡司馬。

    天寶六年(747年),御史中丞楊慎矜,又被李林甫、王鉷構陷得罪。楊慎矜的黨徒史敬忠等人,亦牽連伏法。

    李巨與史敬忠也比較熟悉,交往頗深。李巨再次受到牽連,被貶官於南賓郡安置。

    不久,朝廷又起用李巨,任命他為夷陵郡太守。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發動叛亂。

    等到安祿山攻陷東京洛陽,唐朝廷形勢危急,李隆基準備選擇將帥,帶兵平叛。

    天寶十五年(756年)五月初四,南陽節度使魯炅兵敗,退守南陽,被叛軍包圍,形勢更加危急。

    李隆基的女婿太常卿張垍,知道夷陵郡太守李巨的才幹,瞭解他與太子李亨的關係。

    張垍一向中意於太子,就趁機推薦說:

    「陛下,虢王李巨善於騎射,又有謀略,可以擔當平叛大任。」

    李隆基正愁無將帥領兵,於是下詔命令李巨至京師,接受朝廷的任命。

    楊國忠一向瞭解李巨是太子一黨,十分忌憚他。楊國忠就對部下說道:「如此小兒,豈得令見人主!」

    李巨受到宰相楊國忠的阻撓,進京月餘,也不得拜見皇帝。

    李隆基見朝廷人才奇缺,常常為缺乏將才而憂心,特地使中官,緊急召李巨入宮奏事。

    與李巨交談之下,李隆基大喜,十分欣賞李巨,遂令中官劉奉庭宣敕令,讓李巨與楊國忠等宰相,討論軍事。

    討論十分熱烈,幾乎到了正午,都還沒有定論,李巨打算告辭宰相而去。

    討論時間已久,楊國忠精神疲憊,神情十分怠惰,有些厭倦了。

    當著劉奉庭的面,楊國忠諷刺李巨道:

    「大王啊,你的語言實在犀利,有理有據,確實令人敬佩。

    請問閣下,你能夠用你的那個利嘴,去消滅盜賊嗎?本相以為,閣下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尊敬的閣下,你以為你能夠做到這點嗎?」

    李巨年輕氣盛,對楊國忠怠於國事,不接受自己的意見非常氣惱,反問道:

    「宰相大人,你以為在下空談無用,不知別個軍將,能夠借相公的手,去攻打賊人嗎?」

    楊國忠啞口無言,無言以對,但卻對李巨忌恨在心。

    不久,朝廷發佈詔令,授任李巨為陳留譙郡太守、攝御史大夫、兼河南節度使。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