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15行事狠絕 文 / 飛鳥驚鴻
聽聞傳喚,領將士不停巡邏的校尉狂奔而至。
「本將等回軍營,衙門的保衛交予你了。」抱拳,年輕將軍誠心托付。
「哎!姚掌櫃丟了,末將定全力尋找。如今的衙門,連只不登記的蒼蠅都進不來。」校尉狂吼,心中埋怨——
有頭有臉的所歇之處,重兵把守;
歌舞伎住的園子,不僅偏,且僅由一兩名侍衛率衙役們守衛。
「老子就說了,這座衙門該全體滅掉!如今麻煩了,衙門的園子丟人!」滿腹牢騷,校尉拍桌子。
「本將走了。你巡邏乃正事,牢騷嘛…別發了。凡事多請教先鋒將軍,實在尋不到主意,向世子、賢王請教。」叮嚀幾句,年輕將軍率部離開。
「睜大眼睛,看見身份不明者、眼生的人,絕不能放過!」校尉督促所有巡邏將士。
「不知世子帶的人在城裡找,有消息了嗎?」一下屬低聲。
「巡邏!」校尉同樣擔心。
全城戒嚴,世子、先鋒將軍、李副侍衛長各帶了人馬,巡遍大街小巷,不曾放過蛇龍混雜的客棧、酒樓、花樓、棋社……
「李副侍衛長,這麼找不是辦法。我們已兩度遇上先鋒將軍帶的人馬了。」一侍衛異議。
「藏在哪呢?」李副侍衛長深思,「你們帶人往城邊找……」
將人馬分作幾批,擴大搜索範圍,力求找到活著的歌舞伎。
世子同樣心焦,巡視各處,不僅無所獲,還看見了大多數店舖大門緊閉。命人上前叩門,向街坊打聽,才得知多半掌櫃乃參戰的匪軍。
「世子,城中缺糧、缺鹽……」侍衛實報。
「開倉,放糧!注意防範乘亂者。鹽嘛,派出士兵,往鄰郡購買……」南宮墨處理戰後事宜。
「世子,先鋒將軍在街上抓人,說是要拉到菜市口斬首。」一侍衛匆匆跑來。
「菜市口。」南宮墨難以認同先鋒將軍的匪氣。
「大家看著,這些人從前就是府尹的爪牙,今,本將為民伸冤。每一個時辰,斬一人手足。」下屬敲鑼,引得民眾積聚,先鋒將軍揚聲喊話。
「殺!」百姓不知第一個附和者,乃先鋒將軍派民眾中的人,跟著起哄。
「為民伸冤,乃本將素來秉行的。劊子手,準備好!本將一聲令下,就砍了他!」先鋒將軍胸有成竹。
被先鋒將軍手下綁了雙手,用布條捂著嘴,端木蒨姌坐在轎子了焦急:他要做什麼?
「說,歌舞伎們去哪了?」先鋒將軍行至一衙役跟前,「別跟本將硬碰硬,本將不吃那一套。」
衙役搖頭。
「砍了。」他們守歌舞伎住的院子,必然有人看見了歌舞伎們失蹤的經過。殺一儆百,先鋒將軍大膽行事。
人頭落地,衙役見了閻王。
他…端木蒨姌歪了腦袋。
「姑娘,等,就這麼審得出來。將軍辦事素來有分寸。」一御林軍低聲解釋。
拎著血淋淋人頭,先鋒將軍嫌棄地吐了唾沫,走到另一名五花大綁的衙役跟前:「想和他到閻王殿作伴嗎?」
衙役搖頭:「小人昨晚不當班,不知道發生的事。」
「誰當班?」怕死的?先鋒將軍發現契機。
衙役膽怯,望向別處。
「砍了。」膽小到既不投誠,也不忠匪,留著何用?先鋒將軍斷案。
劊子手揮刀。
「他們通匪,造成民不聊生……」先鋒將軍振振有詞。
在場民眾數年來備受欺凌,聞言,不少人落淚。
氣氛渲染到一定程度,先鋒將軍拎起兩隻人頭,走向一群面如土色的衙役。
「儈子手,這邊來!」他揚聲招呼,見只有一個儈子手邁步,「多來幾個,這邊人多。」
「我招!」衙役開口。
「說!」搞定!先鋒將軍審問。
匆匆趕往菜市口,南宮墨從探子口中得知:先鋒將軍在尋邀月宮無果後,命人回衙門抓了衙役。立刻勒馬韁。
「世子?」下屬費解。
「不必去菜市口。衙役中定有通匪者,恐怕數量不少。本世子大意了,不該同意姚悟晟,讓衙役護院。」南宮墨自責,領下屬向其他處搜索。
問出歌舞伎們深夜被擄走,先鋒將軍扇了離他最近的兩名衙役耳光。
「小人不知歌舞伎被擄到何處,只看見黑衣人從屋簷落下,扛了她們離開。」一衙役哭喊。
「誰知道?否則,本將砍你們的腦袋!」全部該死!先鋒將軍費解:為何下手之人僅針對歌舞伎?
「小人……」一衙役慌張出聲,「但無十足把握。」
「好,帶路!其餘人收押。」先鋒將軍下令。
「散開!」御林軍為先鋒將軍開路。
人群迅速讓出道。
先鋒將軍為防認得路的衙役被暗算,與之同騎:「老子坐在你背後,若你敢不老實,老子一刀砍了你。」
「小人不敢。」衙役看著四周磨刀霍霍的御林軍,哆嗦。
先鋒將軍下屬為端木蒨姌鬆綁,並牽來良駒:「姑娘,先前得罪。」
「不礙事。」端木蒨姌因身上有傷,在一御林軍相扶中,上馬。跟在隊伍較後的位置,往市集走。
領路的衙役指著一看似普通的民居:「將軍,小人知道那邊住了土匪,但不清楚數量。」
民居規模龐大,只是外部破舊,先鋒將軍不敢掉以輕心:「原地待命。派人回府衙,搬兵。」
為防先鋒將軍遇上突發狀況,南宮墨命了侍衛尾隨。
侍衛瞧見三名御林軍策馬狂奔,慌忙現身。
「我等奉將軍之命,回府衙請世子用兵。」一御林軍揚聲。
「隨我等來。」世子下屬領路。
不久之後,南宮墨聽聞御林軍尋到藏匪之處,卻因民居面積較大,不敢擅入。
「李副侍衛長,年輕將軍已回軍營,你速去軍營。」刻不容緩,世子下令。
策馬狂奔,李副侍衛長領了幾人,趕往軍營。
「眾將士聽令!」年輕將軍得知李副侍衛長前來搬兵,立刻校場點兵兩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