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龍鎮天下

正文 第七十章 池陽縣衙 文 / 蕭雲紫雨

    就在薛雲軒帶著手下浩浩蕩蕩地開往縣衙,池陽縣某家不起眼的客棧客房闖進了一個瘦弱的青衣少年。客房裡本有個和青衣少年差不多的少年,正靠在椅子上一臉愜意地喝著酒看著書,可這閒適的氣氛全被進門的人破壞了。

    「郭嘉你風風火火地幹什麼呢?知不知道打擾了我的雅興。」

    「志才兄,你知道嗎,那小少爺今日去那衙門就連。」

    那青衣少年便是郭嘉,而另外一個就是他的同窗好友戲志才。

    自從那日郭嘉說服戲志才之後,他們便一直關注著薛雲軒。在得知薛雲軒奪得那金科狀元,還被聖上賞識委任為池陽縣的縣令,兩人都吃驚得不得了。

    隨後戲志才又在郭嘉的慫恿下來到了池陽,本想直接去投那薛家,可是沒想到竟然是他們先一步到了這池陽縣,要投也沒地兒去,只能找家客棧先住下來。

    但這對戲志才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好,他實在是不知道自己好友的腦子到底在想些什麼。留宿在客棧的時候,戲志才反過來說服了郭嘉。待在池陽可以,不過要靜觀其變,然後再做決斷。畢竟一個狀元,一次恩寵,並不能說明一切,投與不投還要再看薛家父子的真本事。

    可在池陽待了幾日後,戲志才又後悔了,待著這裡靜觀其變簡直就是浪費時間。且不說薛家父子遲遲不來上任的態度就讓處事一直雷厲風行的戲志才頗有不滿,就是這池陽縣也讓他失望不已。

    污吏橫行、盜匪肆虐、民不聊生,若是沒有大氣魄的人過來大刀闊斧地重新治理這個縣城,那根本不能從根本治療這個縣城的頑症,而恰恰薛青雲並不是戲志才眼中的有大氣魄之人,小孩薛雲軒就更加沒有那本事。

    戲志才實在是不知道薛雲軒進了縣城,郭嘉有什麼好興奮的。

    「郭嘉,你應該沒有忘記答應過我的事吧?」

    「沒有,沒有,我還記著呢。」郭嘉一臉笑意地擺著雙手。

    「那你興奮個什麼勁兒。」

    「能不興奮嗎,在客棧住了這麼久,身上的銀兩早就快花完了。小公子今日進城實在是太好了,要不了幾日我們就可以去那縣衙報告了,到時候可就有月俸拿了。」

    「你少往那些地方跑,銀子也不會花那麼快。」

    戲志才無奈地搖了搖,又將目光放回了書上,他實在不知道郭嘉的這些自信是從哪來的。

    ******

    縣衙大堂,薛雲軒還在向李光詢問著一些事情。

    「你說縣衙裡的衙役都在這裡了?」

    「是的大人,除了輪值的衙役,其他都在這了。」

    「那每天輪值的衙役有多少人?」

    「這……」李光思索了一番,答道,「巡街的有四班衙役,看守縣牢,縣衙各庫要地和坊市的各兩班衙役。」

    「也就是說有一百人不在這裡咯。可我怎麼看站在這大堂裡的人不足一百呢?而且裡面還有四十人是我帶回來的。我可聽父親說池陽縣的衙役可是有五百個呢,其他人去哪兒了?」

    「這……回大人,薛主簿是有所不知才會覺得縣衙裡會有五百名衙役。」李光癟著嘴,一臉哀怨地說道,「池陽縣一直匪患頻發,縣中人丁稀薄,郡裡撥下的俸銀又不多,實在是招不了那麼多人,也招不到人啊大人。」

    哼。人丁稀薄還不是因為你們治縣不利,俸銀不足還不是被你們給瓜分了。招不到人,我看是你們能力不足,不想招吧。

    「那縣衙裡除了這些衙役還有什麼人,那個什麼小吏文案有幾名?」

    李光有些尷尬,小聲道:「一,一名也沒有。」

    「什麼!一名也沒有!」薛雲軒吃驚地站了起來,「算了算了,本官不問了。本官現在要出去玩。那個,你。」

    薛雲軒指著和自己有過一面之緣的絡腮鬍班頭說道。

    王班頭用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苦著一張臉懷疑自己聽錯了。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小縣令該不會拿自己燒第一把火吧。哎呦喂,自己的運氣怎麼就這麼背呢。

    「沒錯,就是你。本官第一次來著縣衙,你帶我好好去逛逛。」

    「唉,小的遵命。」王班頭一下子便眉開眼笑了。原來是小縣令要出去轉轉,找自己做嚮導呢,這可是件好事啊。小孩子不懂事,可小縣令再不懂事也是縣令啊,到時候只要自己買些糖之類的小玩意,哄一下小縣令,保不準,小縣令一高興自己就能去掉這做了多年的班頭,換個捕快捕頭什麼的當當,搞不好還可以做個縣尉呢。

    薛雲軒蹦蹦跳跳地從官閣上跑下來,拉起王班頭的手就要往外面跑。

    「咳咳。大人,這,不用介紹一下在這裡的班頭們嗎?」李光小心地攔住薛雲軒問了一句。

    「唉,不用了,不用了,以後再說吧,大傢伙兒都散了吧。對了,李副郡尉……那個,周倉。你們跟著李副郡尉,讓他帶你們下去休息,找個地方住下吧。」

    「是,大人。」

    馬騰也跟在薛雲軒身後一同離開了大堂,其他衙役也三三兩兩地散去。李光有些發愣地看著薛雲軒漸行漸遠的背影,暗暗冷笑。來的時候那麼大的排場,自己還以為這薛雲軒會有多大的本事,到頭來還是毛頭小子一個。看來之前的那些行為和問話應該都是薛青雲教授的,或是跟在他身邊的這幾個人暗中指點。

    「李副郡尉,我們可以走了吧。」李光想得出神的時候,周倉等人已經圍在了他身旁,著實嚇了他一跳。

    如此近距離的接觸,讓李光心中一凜,這黑大漢也不是個普通人啊,這些人薛青雲都是從哪裡找來的?唉,自己想這些幹什麼,反正自己都升職了,還在乎這些事情幹什麼。

    「李大人?」

    「啊,那我們就走吧。」

    「有勞了。」

    盛唐的所有房子住宅幾乎都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式建立。縣衙最南面的是衙署裡的第一道大門,它的東側角落擺了一個鳴冤鼓。穿過這道大門,走進縣衙,迎面看見的便是另一道大門「儀門」。

    儀門是縣衙署中最為高大雄偉的一座門,立於兩層三級台階之上,青牆灰瓦,烏梁朱門,上有黃銅大釘,盡顯威嚴莊重之儀。

    儀門通常是關閉不開的,只有像今日薛雲軒上任,或是恭迎上賓,或有重大慶典活動時才可以打開,以視隆重。儀門兩側有東西兩個角門,東角門稱為「人門」,

    也叫「喜門」,是供縣衙的人平常出入所用。而西角門則稱為「鬼門」,也叫「絕門」,通常也是關閉不開的,只有在提審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才開,且死囚必須走鬼門。

    儀門外側貼了一副對聯,上書「門外四時春和風甘雨,案內三尺法烈日嚴霜」。內側也有一副對聯,上書「時春和風甘雨,案內三尺法烈日嚴霜」。

    大門進來後西側角落還有一個亭子。亭子叫做申明亭,凡民間婚姻、田產、地基、鬥毆等糾紛,須先在申明亭調解。由各鄉鎮的鄉長鎮長或是德高望重者同縣衙的有關吏員一起,在此對雙方糾紛曉之以利害,說服雙方讓步,妥善解決。少數經調解無效者,可擬狀擊鼓,由縣令升堂審理,判決。只是這些事一般不會放在大堂處理。

    進了儀門後則是大堂,全縣所有的大案、要案、命案都要在這裡審理。大堂為五楹廳堂,中間為三楹公堂,公堂楹柱上懸有一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盛唐朝廷顯然也知道百姓的重要性,只是很多地方官府都沒又做到,就連京城那些官員也不見得真的意識到這個問題。薛雲軒不禁猜測,池陽縣的官吏在進著大堂是看見這副對聯是如何做想的,大概都是直接視而不見,或是恥笑過之吧。

    東西兩側留下的一楹分別是錢糧庫和武備庫。盛唐時期,戶房收集的田賦錢銀除上交上級官府之外外,地方還要留存一部分,供地方日常開支及災荒年間賑災濟荒。這些開支銀兩及帳冊均存放在錢糧庫,由縣丞負責。西側的武備庫用以存放升堂時所用的刑具和部分兵器,以是縣衙所有兵器刑具清單的地方,平常典吏負責管理。

    典吏,從八品下官吏,負責一縣兵務刑務雜事,主要就是兵械的看管徵集,和縣尉並不衝突。縣尉就像軍中的統兵大將,典吏則是軍中的軍需官,當然在官府中他負責的事要比軍需官來得多樣。只是今日薛雲軒見到的官吏只有李光這前任縣尉一名而已。

    大堂外東西兩側還有六間房屋,稱為六房。吏、戶、禮三個庫房位於東側,由縣丞分管,工、刑、兵三個庫房位於西側,由典吏分管。除了這兩個主管之外,六房各有一個主事和幾個小吏。

    大堂之後便是二堂,是縣令日常辦公所在,。中間以迴廊相連,有一道小的院門隔開。縣令每天除上午升大堂理事外,多在二堂辦公,處理日常公務,個別召見下級,小範圍研究工作。除此之外,申明亭解決不了的民事糾紛也放在這裡解決。

    二堂正中屏風上繪有「松鶴延年圖」,這與大堂的「山水朝陽圖」相比,無疑多了幾分生活氣息。案上的令簽也與大堂不同,只有黑色而沒有紅色,這是因為在二堂一般不判處死刑。屏風上方同樣懸有匾額,上書思補堂。

    二堂外同樣懸著一副對聯,「與百姓有緣才來到此,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又是一副讓薛雲軒冷笑連連的對聯。

    領著薛雲軒四處轉悠的王班頭心裡那叫一個慎得慌,這個小縣令並不怎麼好相處,一路上只是聽著自己的介紹,然後一陣沉思。看見這些對聯時,還不時露出不明所以的笑容。之前想要討好的小縣令的想法早就被王班頭不知丟到了哪裡。

    二堂外東西兩側也和大堂一樣,也有著一排房屋,只是這些並不是六房,而且數量稍多,一間緊挨著一間,每間屋子都是一副起居的裝扮。這些房子是給那些在縣衙外沒有住所或是深受縣令信任的衙役居住所用,共可居住近百人。住在二堂附近,若是內宅有事,他們也可以立即去保護縣令大人的安危。薛雲軒讓李光幫忙給自己帶來的衙役安排的住所也就是這裡。

    二堂與之後則有一道院門,這道院門稱作宅門。宅門是通入內宅的咽喉之地,兩旁設有「門子房」,是看門人的住所。「門子」由縣令府邸的家丁護衛或是縣令的親信擔任,日夜輪流值班,閒人免進。

    穿過宅門便會看見一道屏門,由四道轉扇門組成,上門刻著吉花祥鳥,下門刻著人物山水。緊挨著屏門之後的是一條橫跨池塘的長廊,和東西兩側的迴廊相連,只是它們並不是建在池塘之上罷了。三條迴廊成「川」字形貫穿整個縣衙後院這個縣令日常起居的地方。

    池塘有十多米寬,二十多米長,所以正中間的長廊走了十多米也就到頭了,入眼的是一片和池塘差不多大小四周種著花草樹木的石板地,在往前面便是真正的內宅,也就是縣令日常起居的地方。

    內宅又分前後,前面是個小型的會客廳,與後面的起居所之間隔了一個屏風,屏風上也是畫著一些山水花鳥畫。緊挨著內宅後面的便是一間不大不小的書房。

    內宅東西兩側也有房子,這是廂房,有上級蒞臨或同窗同科誼友來訪,可做留宿之所。不過現在就被薛雲軒用來充足周倉馬騰他們的住所,等他們各自成家或在外面找到住所後再搬出去。

    穿過內宅和廂房中間的小道,或是沿著東西兩側的迴廊一直往裡走,便道了縣令府邸最後面的地方,這裡有著各種設施,廚房、庫房、磨坊、水井、馬棚,還有下人的住房。迴廊到這裡也就結束了,再往後還有一處紫籐架,之後便是縣衙後院的大門,也就是上次薛家父子過來拜訪王平時到過的地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