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神捕阮二

正文 第五章 降蟒 文 / 九世書生

    第五章降蟒

    咱不說芙蓉姑娘怎麼回家,暫且不提,單說俞萬春,俞壽長,催馬疾馳。

    小伙子雖遭此劫難,但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身體已康復,還訂了終身大事。人逢喜事精神爽。

    老子說的不錯: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你道明日如何。

    本來從徽地往京師,是沿官道飄飄下西北方向,這一高興,竟然奔向東北齊魯大地。

    錯就錯吧,反正離京師已經不遠了。

    他信馬由韁,竟然轉悠到魯西南最有名的賢相尹爺廟。

    尹爺就是伊尹,奴隸出身。商湯的江山。就是尹爺策劃打下來的。從此開創商湯600年基業。

    在這裡筆者插一句話,這尹廟在哪裡,他就位於湯都縣的東南方向。湯都縣,就是阮二的家鄉。前文說過。

    無巧不成書,這就是為什麼俞萬春以後要幫阮二的原因所在,不說閒話了

    說多了沒用。

    俞萬春到了廟門下了馬,小廟不大,廟外幾棵松柏。長的異常高大,枝葉繁茂。直上雲霄。

    他站在廟院內,看著這幾棵大樹,懷古之情,不由的頓生。他整好了衣服,進了正房。

    見尹爺自然要規矩點,你想尹爺是何等人物,從奴隸做起,為湯王打下江山。

    遠古那個社會,自然更難。

    他跪下磕頭求籤,虔誠無比,每一個姿勢都是標準的沒法在標準,拿現在的話說,就是教科書似的動作。

    他心裡想著就是問前程,搖了幾下籤筒。

    簽忽地跳出來了,

    他嚇了一跳。

    睜大眼,他看到幾個大字: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他一想,可不是嗎。尹爺說的沒錯啊。別的他也沒多想。誰知事情還多著哪。

    俞萬春出了廟門。轉回身又給尹爺磕了個頭,說道:「尹爺,我如果這一去,如你老人家所說遇難呈祥的話,我定會來重修廟宇,日後發跡了,你老家的人就是我的人。定不辜負。」

    他騎著這匹高頭大馬,身背包裹,身穿藍色長衫,腰繫絲絛,雙擺穗,都戴一頂俊巾。

    人馬慢行,並不是很急。

    一直往湯都城裡走了。

    雖然是下午,但他看到時間尚早。走到一個小山坡時。他把馬放開,讓這馬去吃草。自己登高望遠,正時仲秋時節,天涼好個秋。

    站高處望西方,天上白雲飄飄,近處綠竹娥娥。這雲彩一會化作貓兒,狗兒,一會化作船兒,魚兒,人兒,變化多端。

    想想這逝水流年。想著自己的遭遇。由此感慨到這普天下,三山六水一分田。盛世百姓苦,亂世百姓悲。

    情景交融,不禁潸然淚下。

    他正在感傷,懷古,猛然感覺不對勁,這天忽然暗下來了。山坡下,池塘裡。蘆葦蕩中。

    隱約有風聲啟動。初始還小,後來變大。

    他在想,這是怎麼回事,我的馬在哪裡。

    他只是一轉念。池塘有了變化。一怪蟒躍水而出。鱗甲猶如碗口大小,閃閃發光。水花四濺,蘆葦倒地一片。腰身猶如水桶粗細,這長蟲,張開大嘴,吸力驚人,附近天上的飛鳥,盡皆吸去。

    那長蟲一下吞進腹中,好似一點事沒有。

    復又轉身,一下從水塘跳出來,尾巴把一塊巨石扇進池塘。石落池塘,激起水花。

    俞萬春驚呆了。

    驚恐寫在臉上,恐懼的還在後面那。

    他的馬在山坡下吃草。蟒發現了馬,馬沒好了

    蟒離馬,有幾十米遠。但這長蟲一張嘴,無論這馬如何掙扎,如何奮力逃離,終究是一場空。

    連這韁繩,馬鞍子,一塊,疾的一聲。

    硬生生從幾十米遠的地方,吸進蟒口,這長蟲一崩嘴,馬沒了,連根毛都沒剩。

    復一轉身,躍入蘆葦蕩,蹤跡皆無。

    這時候金烏西墜,晚霞滿天。

    只剩下孤孤單單,可可憐憐的俞萬春。

    可惱可怒。

    這下可好進京趕考,怎麼趕,馬沒

    /看?書網歷史*帝金口玉言要冊封降蟒義士。

    有幾個所謂高人,拿了長矛大刀,弓箭,去捉這大蟒,不料想,一去不回。落入這大蟒口中

    這樣一來,更沒人問了。

    但朝廷有重壓啊,除不了害,州官,府官,縣官,都不得安生。衙差日子更不好過。

    這衙差馬武,李六,被縣官說羅好多回了,最後差一點挨板子。

    限期8月前除掉怪物。

    無奈何,哥倆愁緒滿懷,找誰除害啊,找精人,聰明人,誰也不幹啊。那就找個250。

    二桿子。

    本地就有個二貨。姓王排行第九,鄉人欺負他,都喊他王八,他也不生氣,生氣也沒法,

    這王九沒錢沒勢,好吃懶做。

    馬武,李六帶著禮物,一隻烤鴨子,一隻燒雞,來找王九。王九受寵若驚。

    你想以前衙門的人,誰理他這樣的人啊,鄉里人都不把他當回事。

    見了王九口稱九爺,並不是叫的王八。還拿了禮物,就差沒跪下來。馬武說道:「九爺,你幫幫我哥倆吧,為民除害非你莫屬。」

    王九道:「不去,不去,別的事,都好辦,唯獨這事,我幹不了。」

    「幹不了是吧,告示我都給你拿過來。不幹不行啊,看還有皮衣皮褲,帶刀的帽子,就是蟒把你吞肚子裡,你也沒事,一樣出來,這事我哥倆研究好幾回了,只是要找個膽大的人,就想到九爺你了。」李六說道。

    「東西給你放這裡了,我哥倆走了。」李六又道,言畢,倆人頭也不回走了。

    王九抱著鴨子燒雞,皮衣皮褲,帶刀的帽子,告示。跑出家門口,宛如拿著燙手的山芋。

    正愁哪,打對面俞萬春過來了。王九不認識俞萬春,俞萬春也不認識王九,但俞萬春認識告示。這是皇家告示,就是皇榜,上面蓋有皇帝的印章。

    俞萬春一心想除了那大蟒,報仇。

    也犯愁,正無法哪。

    於是他隨口問道:「這位大哥,你可是拿的是皇榜。」

    「是啊,就是皇榜,我愁死了。」王九道

    「你愁啥?」俞萬春道:

    「非要我去除害,我哪裡幹得了這事。」王九道:

    「你這是啥皮衣皮褲啊,還有帶刀子帽子。(帽子上面有三把鋒利的刀子,青鋼打造,鋒利無比)」俞萬春道:

    「衙門的人說了,穿上這個就準保沒事,巨蟒吃肚裡也死不了

    死不了,你們去啊,讓我去「王九道:

    俞萬春看到這皮衣皮褲,還有帽子,有了主意,心想這衙門的人,還真有本事,只有這個辦法對付巨蟒了。

    那怪物把人吃肚裡,那帽子上的刀子就能發揮作用,刺穿的胃臟,肚皮,就能殺死他,皮衣皮褲不容易被那怪物消化掉。所擔心的是如果短期內不能破肚而出,人可能窒息而死至於成不成功,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他就想報仇,再說就是買了馬去趕考,也沒心情了。心想死活就這一回,想到這裡。

    忙開口:「大哥你把東西買給我吧,我替你去,我給錢,不白用。」

    王九心想這人是不是傻,居然想送死。都說我二,竟然有人比我還二。

    「既然你要,我就給你,不要錢。」

    「我去除害,九死一生,東西先放你這裡吧。也許運氣好,去去就回。」

    王九心想去去就回,你以為關公溫酒斬華雄啊。

    「我給你錢,給我買些上等的好酒,我吃了再去,也好壯壯膽。」

    「狀元紅管不。」

    「好,你去吧。」

    不多時王九買回來一罈子上等狀元紅,好酒啊。

    兩人在王九家的破院落裡,吃了起來。一張破桌子,一張椅子,王九隻好站著喝,沒筷子,削了一片竹子,不多時就是兩雙筷子。

    下酒菜就是燒雞和烤鴨子,馬武,李六送過來的

    不多時,俞萬春就喝的差不多了,他酒量本來就不行,醉眼朦朧,迤邐歪斜。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就走。

    王九也沒送他,保重也不用說了,說了也沒用。王九心想我得感謝他,替我去送死。

    單說俞萬春。踉踉蹌蹌,急於殺蟒。他也不怎麼看路了

    一路小跑,奔向池塘。

    到了池塘,大聲吼道:「腌臢長蟲出來,人家都怕你,老子不怕你。」

    大喊三聲,這是明明挑釁啊

    那大蟒食量大,每天都吃不飽。

    不料想今天竟有人送上門來。

    於是躍身而出,一張嘴,芯子出來,宛如空中平鋪了一張紅地毯,又似雨後一道彩虹。又好像一道紅綢當空舞。

    哪俞萬春第四句話還沒罵完,身子就像導彈一樣,吸入蟒口,

    頭朝前,腳朝後。

    這下不當緊。

    俞萬春好似進入地獄一般,喘不過氣來,黑暗,腥臭。比死亡更難受。但還要活。

    大蟒啊,大蟒日子更不好過,心說這人骨頭怎麼那麼硬啊,疼死我了

    越動越疼,你想刀子扎胃能不疼嗎。

    俞萬春神志還有些清醒,故意在大蟒肚子裡坐了起來。這下更了不得了,你想帽子上的三把鋒利無比的青鋼刀,要豎起來,這威力就大了。

    這長蟲疼的受不了。飛向空中,一尾巴把小山坡掃丟一半,地動山搖,飛沙走石,天昏地暗。

    哪尾巴血肉模糊。翻來覆去打滾。把樹木,蘆葦蕩弄的猶如平地一般。

    那帽子上的刀子,把大蟒的肚皮刺破,那長蟲精疲力竭而死。俞萬春已經昏死過去,脖子好懸沒斷。因為肚皮已破。

    涼風吹來,俞萬春慢慢甦醒,他緩緩從蟒肚子裡爬出來,週身血肉模糊,渾身疼痛難忍,最厲害的是耳朵,用手一摸,一隻耳朵已經化為無有。

    他睜了睜眼睛。大蟒的血把池水染紅,周圍都是紅色。他忽然看到大蟒的眼睛還瞪著他,

    他一下子有點變態,竟然用刀子把兩粒蟒眼,剜了出來。

    用兩手拿了,沿著來時的路走。

    遠遠看到王九帶著眾人跑過來,且遠且近。

    這裡飛沙走石的大戰,鄉人都聽到了,誰聽不到,就是不敢過來,等到沒有動靜,眾人才過來。

    還以為俞萬春已經被蟒吃了,誰料想,沒死。

    眾人齊呼:「降蟒義士!」

    「降蟒義士威武!」

    「神人啊!」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