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神捕阮二

正文 第四章 三山俞家 文 / 九世書生

    第四章三山俞家

    且說阮二悲傷不已,哭聲震天,後來嗓子哭啞了。這絕對不是作秀。

    常言道,人死不能復生,他只得給母親準備後事。

    給母親做了尚好的壽衣,洗身淨面。然後

    用上等柏木棺材收殮了母親,

    找了個當地有名高僧誦念了地藏菩薩本願經超度母親亡靈。願母親早日昇入西方極樂世界。經過六字輪迴後,不定那一年母子再相見哪

    根據風俗孝子要守孝三年,無奈何,因為自已還想著這麼去查案子,所以。不能為母親守孝了,他找個石匠,照著自己的樣子。

    刻了一跪著的石像,雙手奉茶,永遠跪在母親墓前。只能這樣盡孝了。

    阮二給母親辦完後事,第一件事就是去縣衙交了辭呈,現在說,就是交了辭職信,不在你公司干了。

    人道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爺投八路。這不是人家說的,是筆者說的。

    辭呈一交,渾身輕鬆,再也不用看人臉色,再也不想其他的事了,給同事們客套幾番,

    走出縣衙。沿街而行。

    第二件事,自然是尋高人,查案子,抓那個小紅孩。就是要自費辦案,私家偵探,而且不要錢。

    要尋高人談何容易,而且就算你訪道了,又能如何,人家不幫忙,你也沒辦法啊,

    阮二,和尚,道士的都問遍,也沒發現高人,甚至上門討飯的叫花子,都問個遍。

    大家一聽他說什麼小紅孩啊,什麼月亮炸開了,都驚恐萬分,慌的不得了,跑的比兔子還快。

    都賽過劉翔了。

    後來打聽到徽地有俞姓人家,神通廣大。老員外號稱降蟒義士,乃是皇帝親封。

    由於俞氏府第修建於三座大山處,因此叫作三山俞家。那三座大山名曰,龍山,虎山

    鳳凰山。

    三山俞家距湯都縣有千里之遙。不管路途怎麼遙遠,好歹是條路。再遠也去,阮二即可啟程。咱不說阮二一路上如何讓風餐露宿。

    且說說這位俞員外。大名叫作俞萬春,字壽長。本不是徽地之人,是湘西人士。

    當年是一個進京趕考的書生。

    這書生生的風流倜儻,清秀無比,與眾不同。帶著小童兒,前往京城趕考。不料想

    看書.網最快:早點。」

    「可不是嗎,還沒吃好哪,上班時間提前了。沒辦法任務重,那些陽壽盡的,不會好好的去報到,還要我們親自去捉拿,真是刁民啊。」

    說話間這黑袍,白袍,就從他們身邊飄過去了,看都不看他們一眼,但是他們都嚇傻了。然後他們連人帶馬一直狂奔,怎麼走,都走不出這五岔路口。快天亮了,精疲力竭。

    在這路**匯點,跑的全是馬蹄印,腳印。

    人和馬都癱倒了。累到極點,乏到極點。

    困得很,睡著了,

    正睡哪,猛聽道,有人喊他:「小官人,小官人怎麼睡這裡啊,睡這裡可不好啊。」

    俞大公子,俞萬春揉了揉眼睛發現一早起的老漢在喊他,他只得把昨晚的事粗略說一遍,

    老漢才知道他是遇到黑白二無常了,老漢自己也嚇了一跳說道:「如果小官人不嫌棄。可否到我家裡休息片刻。」俞萬春當然高興的不得了,隨口就說:「求之不得。」:

    俞萬春還是覺得四肢無力,書僮還在昏睡,馬也在地上躺著。叫醒書僮,老頭勉強拉起馬。

    老漢領著落難的人,回到他家裡。真是遇到好心人啦。

    老漢家,一般的農家院,但收拾的很整潔,乾淨。種著幾棵棗樹,棗子結得很多,紅綠相間,煞是好看。當然了,俞萬春無心欣賞這些。老漢讓老伴熬點稀粥,讓主僕二人喝下,也不管他們什麼口味了,這兩人就喝了點,那馬勉強也吃了點草料。

    可是就這樣,人和馬,都病了。馬生了瘡。主僕二人染上風寒加上驚嚇,小書僮沒有撐過去。沒過三天,離開人世。俞萬春大病還沒好,聞之,流涕不止。老頭心想這都是什麼事啊。

    這二人都病我這裡。一個人還死了,我真倒霉,但也沒辦法,好人做到底吧,好在俞萬春還有些銀兩,除了請先生看病的錢,還能出得起書僮的棺材錢。

    這馬生了瘡,倒是沒事,這老漢原來是給牲口治病的好手,是當地有名的獸醫,而且專治馬生瘡,他治馬生瘡,和別人不一般。不用給馬吃藥。只見他拿出黃表紙用毛筆花了符。口中唸唸有詞,念的什麼,筆者也不知道啊,我要會念,我就當獸醫去了

    然後把那道符燒掉,用毛筆把瘡圈起來,說來也怪,不出七天這馬竟好了,一點疤痕沒有。只是還需要調養。隨後俞萬春也慢慢康復了。

    閒談之中,俞萬春知道老漢姓吳名天賦,膝下無子,只有一女,名喚芙蓉。這芙蓉姑娘雖說不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但也生的楚楚動人。可以稱的上是小家碧玉女。

    古代女孩子一般不出門,講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見過英俊小伙的機會不多。雖然女孩子到了二八年華,情竇初開,懷春思春。卻只能想想。黯然神傷。因此才有杜麗娘魂牽夢繞牡丹亭。

    更何況今天這芙蓉姑娘,看到的還是一個滿腹經綸,舉止文雅的俏書生。雖然臉色有些蠟黃,但經過幾天調養已經紅光滿面。

    上哪裡找這樣的小伙,吳老漢,吳氏,芙蓉大姑娘都相中了。

    接下來故事就很簡單了,由吳老漢提親,俞萬春自然就答應了,自己的命都是人家給的,更何況人家芙蓉姑娘,有生的貌美如花。自己撿了個大便宜。

    當下婚事就定下來。注意只是訂婚。

    俞萬春還要進京趕考啊,這是大事啊,大事不能當誤。

    走的頭一天晚上,正是十五圓月之夜,月篩梅影,明月半牆。詩情畫意,月圓花好。一對小情人偷偷說著悄悄話。

    第二天清晨一早,吃過早飯,俞萬春騎著馬,扛著包裹,要辭行,趕考了,這芙蓉姑娘相送,沿著兩邊生滿萋萋芳草的官道前行。

    走過五里杏花村,又過十里桃花營。

    短亭更了長亭。

    幾次三番。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一對鴛鴦灑淚而別。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