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走進異形島

正文 第3章 邪惡博士 文 / 我是花粥

    第三章邪惡博士

    在上島的第四天,小明就見到了邪惡博士,一個頭髮半白的中年人,大約有四十來歲,表情平和。一陣寒暄後,很快就進入正題。

    小明:請問alien公司是學習型組織嗎?

    博士:是的,是新一代學習型組織。

    小明:我聽說學習型組織的管理層級非常少,是扁平狀的。為什麼貴公司的管理層級有6、7層那麼多呢?

    博士:你看到的只是公司的一面,公司的另一面則是扁平的。alien公司的組織架構既是層級管理型,又是柔性扁平型。

    小明:這聽起來真有趣,但也難以置信,這兩種特性不是自相矛盾嗎?

    博士:如果我說,有一種物質它既是粒子,又是一種波,你相信嗎?

    小明:是波粒二象性,這個我學過,當然相信,不過剛開始時真的覺得很奇怪。

    博士:是的,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管理科學,有些事情看起來不合常理,卻是真實存在的。

    小明:那你說的另一面在那裡呢?我好像沒看到。

    博士:先別急。我問你一個問題: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小明:就是要盈利囉。不管公司有什麼別的目的,我想這個是最根本的。

    博士:說得對。要想盈利,公司要做些什麼?

    小明:要進行正常的經營運作,還要努力進行創新,這是公司的兩個基本職能。

    博士:不錯,看你年紀輕輕的,有點見識。你見過的公司,以及你見過的這些公司的各個部門,他們平時是在進行經營運作,還是在進行創新呢?

    小明:除了研發部門或者設計部門外,我看到的部門都是在進行日常經營運作;很多公司根本就沒有研發部門,整家公司都是在進行日常經營運作。創新不是沒有,但很少。

    博士:是的。一般公司的工作重點都是進行日常的經營運作。而公司的日常經營包含各種各樣的工作,為了完成這些工作,公司就劃分為很多個部門;另一方面,由於人的精力有限,每個人管理下屬的人數是有限的,結果就形成層級管理型的組織架構。層級管理型的架構,有利於開展日常工作,但由於條塊分割、層級過多,不利於知識和信息的交流,因此不利於創新。如果我說,現在為了創新,要打破原有的管理架構,使它徹底扁平化,你願意嗎?

    小明:我很願意,但可能做不到。因為如果沒有層級型的管理架構,日常工作都不能做好,創新又有什麼意義呢。

    博士:是的。日常工作做不好,公司就會立即死亡;但創新工作做不好,公司就會在將來死亡。

    小明:這真是難辦啊!

    博士:所以,我發明了一個辦法,就是在保留現有組織架構的基礎上,創建一個專門從事創新工作的影子組織,這個影子組織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公司的另一面,這一面是柔性扁平的。

    小明:影子組織?真有意思!它在那裡?

    博士:這要從學習環說起。

    小明:學習環又是什麼呢?

    博士:學習環是一個運作系統,由四個項目組成:第一個是提出問題、目標和要求,第二個是學習與交流,第三個是提出和討論解決方案和合理化建議,第四個是檢查。檢查完之後又進入下一次循環,重新開始這四個項目。學習環就是這樣反覆循環地進行,結果改良和創新就會持續不斷地發生。

    小明:聽起來學習環像一種工作方法,不像一種組織。

    博士:學習環確實是一種工作方法,所有機構、每個部門和科室都可以利用這個方法開展工作。不過,學習環同時也一種組織,因為所有學習環都是由學習環小組運作的。

    小明:這個學習環小組就是創新的基本單位嗎?

    博士:是的,每家公司都可以建立很多學習環小組,各種不同主題的學習環就構成一個學習網,這個學習網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影子組織,專門負責開展創新工作。

    小明:員工參加了學習小組後,不影響正常工作嗎?

    博士:不會影響,因為學習環小組通常每週運作一次,每次1-2小時。而且,除了上班時間外,學習環還可以在中午和下班後運作。

    小明:每週1-2小時,這麼少的時間,對創新有幫助嗎?

    博士:學習環的實際作用時間是每週40個小時,跟上班時間是一樣多的。

    小明:你是說,設置了學習環之後,員工每週利用40個小時進行創新?

    博士:是的。

    小明:這個簡直難以置信,如果做得到的話,公司的創新能力就非常強了。請問40小時是怎麼算出來的。

    博士:運作學習環之後,每個員工會充分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和上班時的空閒時間、零碎時間進行思考創新,上班時段裡大約有2小時可以利用。下班後,至少還有3小時可以利用。那麼正常上班日每天就有5小時可以利用,5天就25小時。週末兩天,每天可以利用8小時,一周加起來就是40小時以上了。

    小明:會不會算得多了一點。

    博士:不會。運作學習環之後,員工蹲馬桶的時候也會思考創新,所以只有算少、不會算多。

    小明:呵呵,有這麼神奇?

    博士:學習環能對每一個參加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和壓迫感,既誘使同時又壓迫員工使勁地思考創新。

    小明:為什麼呢?

    博士:我先說一下它的吸引力。參加學習環可以滿足人的多種心理需求,這些需要包括尊重、成就感、認同感和歸屬感、個人成長等。

    小明:如果能夠滿足這些需要的話,確實挺有吸引力的。

    博士:在學習環小組內,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發表自己的看法,參與解決問題和決策,從而滿足受重視和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在學習環的運作過程裡,不斷地挑戰各種難題和進行創新,滿足了成就感的需要。員工參加學習環時,主要是根據自己的專長和愛好選擇的,小組成員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並且小組成員的交流豐富,這樣就大大增加歸屬感和認同感。最後一點,員工在學習環小組內,可以不斷地獲得知識和經驗,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滿足了每個人的成長需要。

    小明:那壓迫感呢?

    博士:學習環一共有四個項目,每個項目都會對參加者提出任務要求,然後要求在一定時間後提交和討論成果。譬如,要求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要求你學習和交流知識經驗,要求你想出好點子,要求你檢查工作。這些任務要求提出後,不是要立即完成,而是特意留出一段時間,於是就迫使每個人不停地學習和思考。

    小明:真有趣,就像希臘神話裡的西西弗斯,不過這裡有四塊石頭換著推。

    博士:這個比喻有意思。

    小明:人們努力創新,就一定會有好的創新效果嗎?

    博士:不一定,創新的強烈願望和充分的時間,只是創新的基本條件,但還是不夠的。

    小明:那還需要什麼條件呢?

    博士:這個問題稍為有點複雜。這麼說吧,創新可以分解為創意的產生和創意的實現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都需要一些條件。先說創意的產生,需要三個條件:第一是信息和知識的流暢交流,第二是專業知識的持續提高,第三是團隊協作創新。

    小明:團隊協作創新?

    博士:是的,很多創新工作,已經不能靠個人的單打獨鬥和苦思冥想,越是重要和複雜的工作,越是這樣。

    小明:有辦法可以滿足那些條件嗎?

    博士:有,學習環就提供了產生創意的幾乎全部條件。

    小明:那就太好了。

    博士:首先,大多數學習環小組都是由跨部門、跨級別的員工組成,很好地實現了知識和信息的交流。當然,同一個部門、同一個科室也可以利用學習環的技術來開展工作、解決難題,這時候學習小組的成員與組織機構的成員是重合的。不過,這類學習環只是學習環的一部分,大部分學習環是跨部門的。

    小明:還有其他條件呢?

    博士:第二個條件是持續提高專業知識。學習環運作時,會不斷地提出與工作目標有關的學習要求,促進每個人不斷地學習,並且持續地進行知識經驗的交流,這樣就使每個人的專業知識得到不斷地提高。這就為創新奠定了知識基礎。

    小明:明白。

    博士:第三個條件是團隊協作創新。學習小組成員的創意在提交執行部門之前,都要經過小組的討論,有時候還要一起製作模型、測試等,經過群策群力的活動後,創意就比較有價值了。

    小明:聽起來學習環真的可以滿足創意產生的所有條件。

    博士:的確是這樣。有好的創意只是創新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來確保創意得到實現,如果好的創意經常得不到落實,就會反過來損害創意的產生機制。

    小明:完善的制度就是創新的實現條件嗎?

    博士:是的。

    小明:如果一家公司的管理水平很爛,各方面的工作都做不好,創新還能開展和落實嗎?

    博士:這個問題也不用擔心。學習環的基本功能是創新,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優化各系統、各部門的管理。學習環是管理的管理。

    小明:具體是怎麼樣做的?

    博士:在新一代學習型組織裡,每個管理子系統都設置對應的學習環。譬如,企業文化學習環、管理技能學習環、營銷管理學習環、生產管理學習環等等,有了這些學習環就可以確保每個管理項目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從而能夠支持自己和全公司的創新活動。除此之外,還有員工自發的各種主題的學習環,都有利於提高各部門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

    小明:能夠改善所有部門的管理,太好了。我感覺已經找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管理方法。你說,學習型組織的創新能力比一般公司強多少呢?

    博士:這個,你可以自己算一算。

    小明:能算嗎?怎麼算?

    博士:在學習型組織裡,創新的人數比普通公司多5倍,同意嗎?

    小明:我想想,普通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開發部門、再加上一些積極分子,大約占員工總數的20%,假設他們都創新;而學習型組織是全員創新,5倍合理。

    博士:好,學習型組織的員工,開展創新的時間是普通公司創新人員的5倍,同意嗎?

    小明:同意。

    博士:學習環所構成的學習網是一個柔性扁平組織,非常有利於各種創新的信息傳播和交流,這一點能比普通公司強5倍,同意嗎?

    小明:同意,柔性扁平就是學習型組織的一個重要特徵。

    博士:學習環提供了團隊協作創新的有利條件,從而使創新的質量水平大大提高,因此創新能力又比普通公司提高5倍,同意嗎?

    小明:同意。

    博士:學習型組織裡,通過持續的學習和知識交流,對創新有用的專業知識,是普通公司員工的5倍,因此創新能力提高了5倍,同意嗎?

    小明:同意。

    博士:學習型組織裡,有專門的學習環小組負責積累和傳播創新技術,從而使創新能力比普通公司提高5倍,同意嗎?

    小明:創新技術是什麼?

    博士:你說發明家的創新能力強,還是普通人的創新能力強呢?

    小明:這還用說嗎?

    博士:經過我們研究,發明家之所以發明創造很多,是因為他們不自覺地採用了某種科學的創新思維方法,我們總結了這些方法,包括創新視角、關聯啟示法、創新算法、六頂思考帽、系統思考等等。如果普通人也利用這些方法進行創新,那麼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小明:我是第一次聽說這些方法,不過似乎我應該要同意這些方法的作用。

    博士:我們島上有一個夢想樂園,有空就去玩玩吧,那裡有很多創新技術可以直接體驗。

    小明:呵呵,太好了,我一定去。

    博士:最後是創新的執行保障措施,就是制度化管理這部分內容,學習型組織比普通公司要強10倍以上,我就姑且算5倍吧。

    小明:好的。

    博士:你把剛才所有的5乘起來,就可以算出學習型組織的創新能力比普通公司強多少了。

    小明:創新人數5倍*創新時間5倍*創新信息5倍*團隊創新5倍*專業知識5倍*創新技術5倍*創新執行5倍=78125倍。78125倍,博士,我算錯了嗎?

    博士:沒錯。

    小明:哇,這太令人吃驚了。

    博士:你知道我們公司取名為alien有什麼特別意思嗎?

    小明:異形?外星生物?還是非常優秀的公司?

    博士:是不可戰勝!新一代學習型組織擁有核爆式的創新能力,優秀公司這個詞已經配不上這樣的組織,只有alien才是最恰當的。

    小明低聲嘀咕:不可戰勝,不可戰勝!這次帝國有救了!

    激動了一會兒後,小明說:博士,你的理論太好了,如果這個理論走出這個小島,一定會改變整個世界。

    博士:改變世界又怎麼樣呢?

    小明:哦?這樣生產率就會大幅提高,科技也會高速發展。

    博士:科技如果利用得不好,不見得是件好事。

    小明:這個我不大明白。

    博士:以後你就會慢慢懂的。

    小明:除了這個外,博士你還有什麼顧慮嗎?

    博士:你喜歡天天學習、終身學習嗎?

    小明:說不上喜歡,但我天天都這麼做。

    博士:一旦這個理論傳出去,很多人就必須得這麼做了。

    小明:學習和進步不是件好事嗎?

    博士:如果一個人可以選擇這麼做就是好事,如果不能選擇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小明:難道這不比天天玩遊戲或者游手好閒更好嗎?

    博士:現在的生產力水平,已經不需要所有人都工作了。游手好閒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只要開心就好。

    小明:你是擔心學習型組織會剝奪別人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

    博士:是的。

    小明:我觀察過alien公司的員工,工作非常愉快。如果別的公司不能用這種管理方式,你同樣剝奪了別人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的權利。

    博士:嗯,所以這個問題我一直都沒有想好。

    小明:不過現在,我已經知道了,如果你不願意的話,我可以不跟別人說,但我不能保證我不用這些方法。

    博士:這一點我倒是沒想過。二十年來,從來沒有人離開過異形島。

    小明:我是例外的。

    博士:再住上一段時間你就不會走了。我們島上的規矩,來了就至少要住一個月,然後可以自行選擇是否留下來。

    本書源自看書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