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八十八章 渡江戰役(二) 文 / 雨天下雨

    八號早上七點,此時距離奉軍正式渡江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首批划船渡江的第九師第三十三團的士兵們已經有部分官兵順利登上了灘頭,此時正在各級軍官的帶領下向灘頭內陸發起進攻。(].

    然而受到渡江的影響,導致第三十三團的指揮出現了一定的混亂,出現了軍官找不到所屬士兵,士兵找不到直屬長官的事情,不得已之下,很多士兵們都是被靠近的軍官直接指揮,然後向內陸方向的皖軍發起進攻。

    在他們的身後,江水還漂浮著諸多陣亡士兵的屍體,鮮血把原本泥黃色的江水染得通紅。

    「怎麼回事?對面不過區區一個營,難道都衝不上去嗎?」方慶坤此時身上的軍服依舊光鮮,除了腳下的長筒軍靴略有泥漿外,他身上並沒有和其他奉軍士兵們一樣沾滿泥漿和水跡。

    「對面的皖軍抵抗的相當頑強,第一營發動了兩次進攻都沒迫使他們退卻!」身旁的副官急忙解釋著。

    方慶坤略微皺眉,然後道:「讓團部的八十毫米迫擊炮上去幫忙,務必半個小時內擊退他們,不然的後續渡江部隊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了!」

    灘頭上的那個皖軍兩江陸軍第七師的步兵營,雖然人數不算多,但是其兩挺重機槍給予了開闊無遮擋的奉軍渡江部隊極大威脅。

    皖軍雖然在這裡並沒有部署過多的主力部隊,只是部署了一個營用於警戒防備不測而已,不過這個步兵營之前也是構築了厚實的防禦工事,尤其是那兩個機槍堡壘更是堅固無比,以至於奉軍多次動用迫擊炮想要敲掉這兩個機槍火力點都無功而返。

    然而困難就不打了嗎?

    絕對不是,不管如何,方慶坤都是需要拿下這個皖軍灘頭陣地的,這是他身為首批渡江部隊指揮官的責任。

    他很清楚的記得,今天黎明出發前,林永權對他說的話:「安卿此去乃是我軍渡江首戰,肩負為我軍開路,保障主力部隊順利渡江的重任,我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夠親自為安卿向總統請功!」

    渡江首戰,這不僅僅是林永權對他的信任,更是對他的期!

    他非常清楚在戰前,第四軍上下各部隊都在力爭首戰的機會,因為在充滿了自信的奉軍將領們看來,這一次渡江作戰必然是能夠大獲全勝的,而首戰者無意就能夠獲得其中最榮耀的功勳。

    不管是第九師還是第十四師還是說第一混成旅,他們都在孟恩遠面前爭奪了首戰的出征機會,最後還是老牌的第九師獲得了這個重任,而第九師屬下的第三十三團更是獲得了首批渡江的任務。

    當林永權把第九師的作戰計劃交給孟恩遠的時候,孟恩遠看到了方慶坤的名字也是笑了笑:「方安卿還是個有能力的年輕人,這一次想必也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孟恩遠在去年之前就對方慶坤頗為欣賞,去年京師戰役裡,他就是把時任作戰處第三科科長的方慶坤借調到第一軍擔任作戰參謀,京師戰役結束後,銓敘處正式把方慶坤調往第一軍,先擔任第一軍軍部作戰參謀,隨後調任第九師第三十三團任職第一營營長,鄭州戰役後晉陞中校,調任第十七旅任職參謀長,當時第十七旅旅長乃是楊德明。

    這兩人配合的相當不錯,而方慶坤也是在任職期間獲益匪淺,江北戰役後,楊德明調任第十四師任師長,原第三十三團團長、1906屆進修生潘巒清被晉陞為少`將軍銜,接任第十七旅旅長一職,而方慶坤也就是順勢接任第三十三團團長,並晉陞為上校軍銜。

    僅僅一年時間不到,方慶坤就連跳兩級,從回國之初的少校晉陞為上校,雖然這等速度在最近一年裡的奉軍而言也不算太快,比如他的頂頭上司潘巒清去年入關之初也不過是一個少`校營長而已,然而同樣的時間裡他卻是連跳三級,並成功跨越了諸多校官一輩子都無法跨越的門檻,順利成為少`將。

    但是方慶坤的晉陞速度卻也說不上慢了,你得知道人家1906年底才回國,真正加入奉軍的時間不過一年多而已,而且他雖然也是留德生,但是在德國就讀的只是普通的士官軍官,並不是和楊德明一樣的柏林軍事學員。很多和他一樣的留德生、留日生回國都只是從上尉做起,絕大部分現在還混跡在少校、中校這幾個層次,能夠在現在升到上校的並不多。

    他能夠擠過諸多人的競爭,而就任第三十三團團長,和孟恩遠以及楊德明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楊德明在離任前,可是給他寫了一份舉薦信,而孟恩遠也是向銓敘處那邊透露了口風,說這個方慶坤才華相當不錯,足以勝任一團重任,這才讓他戰勝了好幾個資深軍官,其中還有兩個是進修生出身的資淺上校從而獲得第三十三團的位置。

    目前奉軍裡頭,中層軍官的位置,尤其是營長、團長這兩個級別的位置相當多一部分都是被進修生所把持。你想啊,人家進修生剛畢業最低也是少校,畢業後分配的職位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營長,這就足以擠佔大部分的營長份額了。而團長的話,也是充斥著大量的進修生,這不僅僅有著進修生的自身的素質超過普通軍官,而且銓敘處也是根據趙東雲有意無意的暗示,在提拔軍官的時候大大傾向於進修生。

    能夠從進修生裡搶到這個第三十三團的位置,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而孟恩遠的看重,林永權的信任,這些都給方慶坤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他無法想像自己在渡江作戰的時候一旦失誤了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所以失敗了決不能接受的!

    一個營不行,那麼就兩個營上,兩門三門迫擊炮不夠,那麼就五門,六門甚至更多,總之他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擊潰當前敵軍,然後向內陸方向推進,為渡江的灘頭陣地擴展戰略縱深,避免後續渡江部隊遭到敵軍的機槍火力打擊以及後續可能

    出現的火炮打擊。

    兩江第七師的這個步兵營雖然裝備和訓練還算不錯,在戰鬥剛發生的時候也保持了鎮定,沒有和大部分省軍一樣轉身就逃,而是採取了堅決抵抗的戰術。

    毫無疑問,他們的頑抗給首批渡江部隊,也就是方慶坤指揮的第三十三團造成了極大的麻煩,甚至一度威脅了後續渡江的順利進行。

    然而他們就算是表現尚可,但是也只有區區一個營而已,而奉軍的首批渡江部隊就有足足一個第三十三團,不管是兵力還是火力上,都是要遠勝於他們這個步兵營的。

    當方慶坤集結了第三十三團兩個營,六門八十毫米迫擊炮對這個兩江第七師的步兵營發起攻勢的時候,隨著炮彈的不斷落下,預計持續增加的傷亡,這個步兵營終於是和所有軍隊一樣發生了崩潰。

    這個擁有八百多人兵力的步兵營在死傷了近百人後,終於是在第三十三團的新一輪衝鋒中崩潰,任憑那些皖軍軍官們怎麼叫嚷,都無法阻擋那些皖軍士兵們轉身就逃!

    從事實來說,在個皖軍步兵營的表現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儘管他們只抵擋了大約一個半小時而已,但是他們卻是成功殺傷了渡江的奉軍兩百餘人,自身傷亡不足百人,傷亡比例大約二比一,這應該算得上是奉皖兩軍諸多戰事中,首次出現如此大的差距了。

    這換成了任何一支皖軍部隊來,哪怕是段祺瑞的這裡第四師都很難取得類似的戰果。

    然而他們的頑強抵抗效果卻是不大,區區一個步兵營而已,談何阻擋第四軍數萬大軍的渡江,僅僅是首批渡江的第三十三團就足以收拾掉他們了,所以他們在傷亡了近百人後崩潰了。

    這個營的皖軍崩潰了,拋棄了他們的陣地直接向西南方向逃卻,然而方慶坤的表情卻是沒有露出喜悅的表情。

    因為他知道,這僅僅是個開始而已,他的任務並不是只需要擊退這一個小小的步兵營,他的主要任務還是向內陸挺進,建立穩固的灘頭陣地,阻擋後續皖軍的反攻,以掩護渡江部隊的渡江。

    「立即向西南方向挺進!」方慶坤快速下達著新的指令:「第一營沿江邊挺進,攻佔薛家凹一線並佈防,第二營東進攻克花果山一線並佈防,第二營隨我前往雨山湖,追擊並肅清敵方殘軍!」

    隨著方慶坤的命令下達後,第三十三團的官兵們並沒有進行休息,而是就地在灘頭略微整頓,使得各部隊略微恢復了指揮體系後,各營就是迅速向西南方向挺進,他們要阻擋當塗方向的兩江陸軍第七師東進,以掩護後續部隊的順利渡江!」

    當方慶坤指揮著部隊向縱深挺進,擴展灘頭陣地的時候,北岸孟恩遠也是對著一個身材高大,留著八字鬍須的上校道:「方團長,前線第三十三團已經鞏固了灘頭位置,而小黃洲上也沒有發現有敵軍部署,你們工程團可以順利展開浮橋架設作業了!」

    這個方團長就是這一次統帥部為和州渡江計劃特別成立的特遣工程團團長,該工程團抽調了奉軍裡幾乎大部分的專業舟橋部隊,雖然受限於當代的技術水平,他們架設浮橋的水平也有限,但是這好說好歹也是奉軍能夠拿出手的唯一一支專業舟橋部隊了,而第四軍的主力部隊能不能順利渡江,就要看這支特遣工程團能不能短時間內順利把浮橋架設起來了。

    只有把浮橋架設起來,那麼第四軍的主力部隊,包括等待渡江的第九師第十八旅、第十四師、第一混成旅才能夠渡江,更為重要的是大量火炮部隊,輜重部隊才能夠過江。

    而火炮和輜重能夠順利過江與否的,這才是第四軍渡江戰役的關鍵,而不僅僅是把幾千人用木船和竹排送過江去就算完了,準確的來說,首批渡江的第三十三團,後續乘船渡江的第三十四團,他們的任務就是掩護並保護舟橋部隊能夠順利把浮橋架設起來。

    如果浮橋無法架設起來,後續部隊過不了江不說,這先過江的第十七旅就會因為缺少彈藥被反推到長江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