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九十八章 英靈閣 文 / 雨天下雨

    趙東雲早年弄出來的進修班持續發展到今天,已經造就了蘇系裡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那就是進修生,這群人雖然人數不多,排除了早年北洋其他軍閥選送來旁聽的二三十人旁聽生外,還有大約兩百多人,這群人由於是趙東雲親自上課教導出來的,平日裡都以趙東雲的學生自居。

    這種情況在奉天軍校進修班擴展為陸軍大學後依舊沒能得到改變,如今的陸軍大學雖然說是大學呢,但實際上學生一共也沒多少,而且該校就是設立在京師,趙東雲親自擔任校長,趙東雲雖然平日很忙但是也會抽出時間親自前往授課。

    很多就讀的陸軍大學學生依舊自稱為進修生!

    這個群體裡由於已經畢業的人不多,人數的多少讓他們更加具有小團體意識,而這種情況的演變是趙東雲之前都沒有預料到的,不過趙東雲也樂於看見這種情況的形成,如今的蘇系奉軍裡雖然效忠他的人非常多,嫡系也不少,但是在忠誠上甚至素質都是遠不如那些進修生的。

    石陽林身為進修生的一員,而且還是早期生之一,同時也是進修生裡少數升任少`將的幾個人,如今曲一全這個同學在濟南戰役陣亡了,他少不得要拉上幾個同學一起去看望曲家老少的,同時也得代表趙東雲去慰問。

    曲家和很多軍政家庭一樣,都是隨著奉軍的入關一同搬進了京師,只不過剛落腳京師呢,就是傳來了曲一全陣亡的消息,這對於他們的打擊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石陽林代表趙東雲慰問了一家老小,並送上了慰問金和禮物後,這才走入了另外一件偏廳,那裡已經有了七八名年輕軍官們,這些無一例外都是他的同屆同學。

    看見石陽林過來,裡頭的幾位軍官們也是齊齊停下了交談,一個年約三十,佩戴著上校軍銜的矮個子軍官走上來:「石兄來了!」

    石陽林點點頭:「看來在京師的同窗們都來了!」

    石陽林所在的進修班當年一共有二十七名學生順利畢業,畢業後這些人分配到各處,有的在統帥部各部門任職,有的在各野戰部隊任職,留在京師任職的人基本上今天都算是來齊了。

    「只是如今已經看不見好幾個人的身影了!」石陽林歎息一聲,同班的二十七名同窗裡頭,已經有四人先後戰死沙場,也不知道等打完這場戰爭統一華夏後,自己的同窗們還能省下幾個?

    雖然聽起來進修生一共陣亡二十餘人很少,在奉軍過萬的傷亡數字面前不算什麼,但是要知道進修生這個群體一共也才兩百多人,這樣的基數下進修生的陣亡率就是非常高了。

    按照正常情況來看,進修生畢業後普遍都是少校以上的軍銜,這樣的中層軍官要想陣亡其實還真是幾率比較小的事情,但是進修生這個群體比較特殊,作為一群接受了這個時代裡高等軍事教育的精英們,他們也從趙東雲那裡接受了國家和民族主義的熏陶,使得他們比從其他軍校裡畢業的學生更加具有獻身意識。

    不管是什麼時代,什麼環境下,總有一小部分人比普通人更具有獻身意識,因為他們心中有著常人所沒有的國家和民族意識,還有常人難以想像的榮譽感,當我們這些普通民眾考慮著一日三餐之類的小我諸事時,他們考慮的卻是民族存亡大事。

    如果這樣說你覺得太過假大空無法理解,那麼換個方式說也是差不多的:權力屬於少數人!

    在責任和榮譽的雙重刺激之下,導致了這些進修生具有了尋常國內軍官所不具有的獻身精神,而這種獻身精神說實話是當代中國極度稀缺的。

    旁邊的一人也是開口道:「我們這屆的還好,據我所知今年剛畢業的07屆入關以來已經有六人為國捐軀了!」

    07屆的剛畢業那些進修生,軍銜大多在少校,除了少數被分配到司令部任職外,大多數都是被分配到了各野戰部隊任職營長,部隊在前線打仗每天都在死人,累加下來也就導致這些剛畢業的07屆畢業生死傷不少。

    石陽林搖搖頭,把這些想法要出腦海:「為國家和民族征戰是我等的責任,為老師效忠是我等的榮譽,戰死沙場進入英靈閣就是我輩軍人的最好歸宿了!」

    其他幾人聽見這話,當即有人疑惑道:「英靈閣,難道前些時候說的為我等軍人建閣立碑的事是真的?」

    石陽林點點頭:「不錯,此時老師他已經特批,預計過幾天就會正式宣佈了!」

    「這可是大好事,雖說我輩軍人為國征戰,為老師效忠是應當的,但是為國捐軀後還能有人祭祀我等,此生也就無憾了!」旁人如此道。

    入關之初,就有人提議建立忠勇祠為烈士立碑等,也有人提議倣傚唐朝設立凌煙閣,此事匯報到了趙東雲那邊後,趙東雲也是覺得有必要弄一個像樣的烈士紀念碑之類的,不過他不打算只樹立一個碑後就不管了,他是打算和那些紀念碑、凌煙閣結合起來,弄一個英靈閣,以祭祀那些為國犧牲的將士們。

    從曲家出來後,石陽林雖然心中還有些感傷,但是事務繁忙的他已經沒有時間感傷,馬不停蹄的回到參謀部後,他先是見了方壁永商討後續山東戰事,隨後又是和軍需部的幾個頭頭腦腦們開會,探討後續山東甚至兩江的補給運輸解決方案。

    雖然表面上來說,雖然石陽林的作戰處無法插手後勤運輸這種事,但是作戰處卻是需要後勤運輸的情況來制定相關作戰計劃,要不然的話他作戰處制定了讓第二軍繼續南下蘇北的計劃,但是軍需部的彈藥卻是無法及時供應上來的話可就麻煩大了。

    一陣會議後,軍需部特地為山東、兩江方向作戰而成立的運河科科長建議利用海運,向南方運輸補給,如此可以節約時間的同時,也是加大運輸量。

    &nbsp

    「只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必須加強海軍的力量,同時要爭奪山東、江蘇的沿海港口了!」石陽林對海運是不太同意的,至少在沒有拿下上海,控制長江之前,大規模海運是很難實現的。

    石陽林並沒有一口拒絕軍需部的意見,而是回到了作戰處後和自己麾下的一大群作戰參謀們商討其後續作戰方案後又是帶著他手下的幾個科長前往總統府,並匯通軍方的其他將領一起參加趙東雲召集的軍事會議。

    這場漫長的會議裡,一開始是接受了之前的戰事發展,不過這些事情大家之前已經是知道了的,所以也沒有多說,很快就是進入了今天的主題,那就是後續山東戰事的安排。

    「如今濟南已下,接下來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趁著山東其他地方,尤其是山東南部空虛的時候,迅速搶佔泰安、兗州、濟寧、沂州等府縣,然後讓第二軍主力南下徐州、泗州一線。這樣就可以避免讓河南方向的第一軍陷入孤軍深入的情況。屆時我軍的南方戰線就可以從西到東形成從鄭州、開封、歸德、徐州、泗州的穩定戰線,最大程度上發揮出第一軍和第二軍的配合,使得這兩軍可以相互掩護,不至於孤軍深入!」作戰處處長石陽林道:

    「而根據我們目前所得知的情況來看,魯軍自從濟南一戰後,主力損失過半,目前剩餘的兵力分別駐防濟寧、沂州、泰安多地,第二軍彙集主力大舉壓下他們斷然是無法阻擋的!」

    趙東雲聽罷後問道:「如今山東南各地、蘇北、豫北等地的敵軍詳細情況如何?」

    隨即情報處的安於同少`將答道:「根據我情報處的情報官員探知的消息以及前線各部隊回報上來的情況,現將敵軍各部部署整理如下!」

    說著,他走上來在一個巨大的中國地圖上指示道:「如今山東北部、東部已經相繼落入我軍掌控之手、濟南、青州、萊州、登州等地已經被我軍所掌控,魯軍自從在山東戰役裡被軍殲滅近兩萬人後,實力受到重創,目前只在山東各地殘留有五人不到的部隊,如今泰安有敵軍一個團,兗州有敵軍約一個團。並且上述兩團皆為安徽省陸軍部隊,嫡屬於安徽省陸軍第四混成旅。在濟南戰役進行期間由安徽增援而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徐州、沂州一線有著皖軍的大量增援部隊,截止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查明部隊番號和確定兵力人數的就有段祺瑞親率的第四師、兩江陸軍第一師、兩江陸軍第二師以及江北混成旅、浙江第一混成旅,總數三師兩混成旅,總兵力約在六萬人,另外預計還有少部分不明番號的雜牌部隊混雜其中,目前該部由段祺瑞親自率領部署在徐州、沂州、泗州一線。

    皖軍之中,第四師大家都知道,是老北洋部隊了,該部去年南下作戰後面對南方聯邦部隊連戰連勝,未嘗一敗,南京戰役裡,該師曾在正面進攻戰裡擊潰南方聯邦三倍之敵,自身損失不足五百。根據前線情報官員的觀察,該部的士氣非常高昂,裝備完整精良。該部乃是我軍後續南下作戰的主要勁敵!」r1058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