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九十四章 賣國和談判 文 / 雨天下雨

    儘管事先已經預料到列強對中國借款要求會獅子大開口,但是也沒有想到列強,尤其是英國人的要求會這麼高。

    在這一次的借款談判中,其中的多少利息,支付方式都只是其次的,更關鍵是要求用鹽政、關稅抵押以及財政監管,而這三樣裡頭的鹽政和財政監管,就算是前清這麼窩囊的政權都沒『賣出去』,而他趙東雲要是敢開這個口子,他保證全國上下都得一窩蜂的罵自己是賣國賊,甚至北洋北部也會對他集體聲討,蘇系內部都有可能分裂。

    趙東雲是一個依賴聲望的軍閥,可以說威望就是他權力的根基,至於效忠他的那支奉軍不過是磚瓦,蘇係數十萬物工商階層的人之所以支持趙東雲,奉軍十餘萬將士尤其是諸多年輕有人的中高級軍官將領們之所以為趙東雲效忠上陣廝殺,是因為他們認為趙東雲有能力帶領這個團隊、這個國家崛起,嗯,同時也能夠給他們帶來實際性的利益。

    一旦名聲臭了,成為國內外聞名的賣國賊,那麼趙東雲都能預料到自己會成為歷史上的袁世凱第二了,那時候的袁世凱可是牆倒眾人推啊,段祺瑞和馮國璋他們都齊齊反對他,最後被活生生的氣死了。

    而且如今的趙東雲所處的形勢實際上比歷史上1912年時期的袁世凱還要糟糕的多!

    如果仔細看1907年的趙東雲和1912年的袁世凱,那麼就會發現他們所處的形勢非常相似,比如擁有的地盤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以北方為主。

    如今的趙東雲所能實際控制的地盤比袁世凱所能夠控制的地盤要小一些,只限於東三省、直隸、蒙古以及部分山東、河南地區。而1912年的袁世凱已經統一中國,至少表面是這樣的,屬於北洋的地盤也有東三省直隸和山東河南等省,同時大規模戰事已經停息,不用每天都為巨額的軍費而發愁。

    不過趙東雲對自己地盤的掌控力又比袁世凱強悍的多,1912年的北洋雖然還沒有分裂,但是基本上各方大將已經各自為政,袁世凱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盟主而已。而趙東雲呢,利用第三鎮時代就開始的軍餉、招兵、訓練、指揮分開的權力體制,使得下面的高級將領無法徹底掌控麾下的部隊,讓趙東雲能夠始終牢牢的掌控部隊,這裡從趙東雲調任陳光遠從第三師師長轉任第十三師師長就可以看的出來。

    這種事情要是放在其他軍閥身上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人們會認為這個第三師已經是陳光遠的部隊了,把陳光遠抽離第三師就是代表著剝奪陳光遠的權勢。但在如今的奉軍裡頭,這第三師並不是陳光遠的部隊,也不是顧藍玉的部隊,而是趙東雲的部隊,趙東雲對高級將領的調任下面人基本上上是不敢說什麼話的。

    但是趙東雲對部隊的強力掌控,也就間接導致了蘇系裡軍政分離的比較徹底,軍方將領只管打仗,至於地方經營則是不管統一由官體系負責,如此也就導致了趙東雲對地方的強力掌控。

    趙東雲對地盤、軍隊的掌控比袁世凱強很多,但是他的敵人也更多,段祺瑞、王士珍、張懷芝、王汝賢這四個北洋大佬都是他的敵人,而且南方聯邦也算是他的敵人,國內諸多軍閥裡頭,只有一個吳鳳嶺勉強算得上是他的盟友,而這個盟友還是用諸多軍械和軍費收買過來的,根本就不是真心投靠他。

    外敵環繞之下,趙東雲麾下的奉軍就算實力最強大,但是要想一路南下橫掃所有軍閥統一中國,裡頭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那些軍閥們不主動投降需要一一擊敗收復的話,哪怕是樂觀估計,前線奉軍打的節節勝利,但是要想一路橫掃南下統一中國,沒有個兩三年時間也是根本辦不到的。

    至於說投降,開玩笑呢,南方聯邦裡都是些老頑固,張之洞當初既然搞出這個南方聯邦來,而且還能聯合一大群滿漢封疆大吏一起搞,這就代表著北洋在南方省份真沒什麼影響力的,而且張之洞為首的南方聯邦體系和北洋體系存在根本上的矛盾,這種矛盾是南方工商界資本和北方地主階層以及工商資本的根本性矛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福元紡織廠、葫蘆島紡織公司等北方棉布紡織業和南方大生紗廠、南通土布的矛盾了,這兩大體系為了爭奪國內的棉布市場這幾年來可是殺的難分難解,又比如福元捲煙廠和南洋捲煙廠等南方捲煙廠對國內捲煙市場的爭奪,福元捲煙廠的那些股東們做夢都想把自己的福元捲煙打進南方諸省的捲煙市場,而南方的那幾家捲煙廠一樣對北方諸省的捲煙市場垂涎無比。

    任何一個軍政勢力,尤其是大規模的軍政集團基本上都會代表著某一個群體的利益,而蘇系所代表的就是直隸、東三省等北方資本的利益,趙東雲背後就是福元公司,而福元公司背後就是福元機器廠等一系合資公司,而這些子公司尤其是想福元機器廠、唐山鋼鐵廠、福元捲煙廠這樣的超大型企業,裡頭的股份是非常分散的,基本上大部分的北方資本家都或多或少參與了進來,奉軍每一次的超大規模軍購對於北方資本而言都是一場盛宴,而且奉軍每佔據一個省份,那麼就會打破這個省份原有的釐金、工商體制,而沒有再給國內其他省份橫行起到的釐金以及各種各樣的關卡,那麼直隸和東三省諸多企業的產品就能夠和潮水一樣佔領當地的市場。

    在奉軍的入關作戰和現在的南下作戰力,奉軍的將士們在前線不斷推進,而後面的那些資本家們也是帶著他們的產品和潮水一樣跟著軍隊的步伐湧進,然後擠占每一個市場的角落。

    所以當你看清楚了南北內戰的本質,你就會發現南北之戰並不僅僅是所謂的帝制和共和之爭,而是南方資本和北方資本的生死之爭。這種矛盾屬於不可調和,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那種。

    再者趙東雲繼承的可是正兒八經的北洋傳承,你要想讓張之洞這個洋務名臣對你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北洋軍閥投降,你直接殺了他算了。

    而北洋的其他幾家軍閥雖然和趙東雲沒有這種什麼資本上的競爭,但

    是這些北洋大佬一個個都是野心足以吞象的角色,尤其是段祺瑞,人家可是卯足了勁要和趙東雲一爭高下,在段祺瑞的心裡頭,這北洋老大的位置還是懸於空中,落入誰家還真說不定呢,你趙東雲除非把皖軍徹底打殘,不然是別指望段祺瑞的爭霸野心了。

    王士珍、張懷芝、王汝賢甚至吳鳳嶺這幾個人也是有著類似的想法,王相將侯寧有種乎!憑什麼你趙東雲就能夠做大總統,執掌天下,而我就只能乖乖俯首稱臣?誰有敢說你趙東雲不是下一個王英楷,誰有敢說我不是下一個當上大總統的那個人?

    這就是威望不足不足以服眾的情況,還要入主中央的後果了。

    如果同樣的情況換成袁世凱來,依靠袁世凱的威望那些北洋軍頭還不得乖乖聽話,就連和南方聯邦停戰談判也是有可能的。

    趙東雲如果要想那些人乖乖投降,那麼辦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把他們徹底打敗,到時候他們就會和王英楷、盧永祥、鮑貴卿一樣乖乖投降了。

    而要想打敗他們,就代表著趙東雲需要更多的部隊,更多的火炮和彈藥,而這些最後就會變成軍費,統帥部軍械部總長趙東平說如今的軍費缺口高達數千萬可不是什麼空穴來風,而是事實!

    而軍費的巨大缺口就是蘇系想要向外國借款的最大原因,但是錢雖然要借,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談的,有些條款是不能做任何退讓的,他寧願當一個殘暴的統治者把北方諸省搜刮到底朝天,也不願意讓自己背上賣國賊的罪名千萬年,這和他想不想賣國無關,而是現實不允許他這麼做。

    所以趙東雲很乾脆的拒絕了英國方面提出的這些借款要求,但是拒絕了前面三項條件並不代表就關上談判大門了,相反這所謂的善後借款還在繼續進行中,英國人那邊要價太高還有其他國家呢。

    比如德國那邊就很願意給趙東雲提供貸款,嗯,用來購買德國的軍火!

    法國人那邊也是錢多,表示願意進行接洽。

    而美國呢,這個國家現在有點怪,經濟上是毫無疑問的一流強國,足以和英法德比肩,但是軍事上頂多算三流,海軍還湊合,但是那支陸軍估計都打不過奉軍,但是國際政治影響力連三流都算不上,因此美國在國際尋找市場的難度大的驚人,要不然也不會天天喊著門戶開放也沒人鳥他了,如今趙東雲找他借款,只要給出足夠的代價他們是非常樂意的。

    但是讓趙東雲很鬱悶的是,歷史竟然驚人的相似,一看到趙東雲和其他國家進行談判的時候,英國就是再一次發揮了超級帝國的流氓范,竟然把法國、德國、美國都聯合起來,弄成了一個所謂的四國銀行團。

    然後向趙東雲宣佈,如果趙東雲想要從四國獲得貸款,就必須同時和四國談判!

    獲知這個消息後,負責具體借款談判的財政部總長周學熙在趙東雲面前就是破口大罵:「他們這些欺人太甚!」

    前些時候趙東雲之所以分開向各國談判,就是為了在各國裡頭進行選擇,然後以爭取最優良的條件,但是如今搞出來了一個四國銀行團,後頭可就不怎麼好辦了

    「日`本和俄國人那邊呢?再去找他們,告訴他們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沒了這一次以後可就沒機會了,條件也可以適當放寬一些!」趙東雲皺著眉道:「另外比利時、意大利、奧匈甚至荷蘭等國家也都一一聯繫!」

    說罷這些後,趙東雲覺得自己給出的籌碼還是不夠吸引這些國家,要想讓他們頂住英國的壓力借款給自己,這拋出來的籌碼如果不夠,他們肯定是不願意,於是想了想後道:「再放風聲出去,就算我國打算借款建造一條南北鐵路,預定從天津到南京。」

    這是用來吸引普通國家的,但是要讓英國和美國以及德國等分裂,還得用其他辦法,而在任何時代再也沒有什麼比超大規模的軍購能夠引起那些大國們的爭奪了。

    「另外,讓海軍那邊也透風聲出去,就說我要重建海軍!」趙東雲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嗯,就說我們要採購至少八條戰列艦以及相匹配之輔助戰艦!」

    周學熙也是被趙東雲的話嚇到了:「重建海軍是應當的,只是一下子就採購八條戰列艦,恐怕外頭不信啊!」不管外人信不信,反正周學熙自己是不信的,如今財政已經是陷入破產邊緣了,重建海軍要是能買得起一兩艘炮艇就很不錯了,那裡有錢購買戰列艦啊,而且一下子還是八艘之多,毫不客氣的說,把現在的整個中國都賣了,都湊不齊組建一支擁有八艘戰列艦的龐大艦隊所需要的資金。

    趙東雲卻是平淡道:「他們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告訴他們我是準備這麼做的!」r1058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