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八十三章 就任總統 文 / 雨天下雨

    趙東雲雖然還沒有正式舉行就任大總統的儀式,但是根據現行的共和憲法,自從王英楷辭去大總統之職後,趙東雲這個副總統就是自動繼任為大總統,也不用根據憲法進行所謂的國會選舉了。

    而趙東雲繼任大總統後,肯定是要組建屬於蘇系的新一屆內閣,而各部總長的內閣人選也好辦,直接用原先的東三省巡閱使府政務院的各局總長就可以了。

    但是惟獨這個內閣總理卻是不好辦,之前的東三省政務院是沒有設立院長一職,由趙東雲垂直管理各部,但是如今的內閣卻是不能這麼辦了,趙東雲總不能以大總統的身份繼續兼任內閣總理的。

    而目前趙東雲麾下的蘇系官體系裡有資格擔任內閣總理的人其實不多,熊希齡算是一個,趙鄂也算一個,除了這兩個人外,其他的官要員資歷要淺的多。

    此外內閣總理的人選也不能只說考慮到蘇系,同時還得考慮到北洋體系的其他人。

    趙東雲為首的蘇系,只是北洋的一個分支而已,而北洋體系其實是非常龐大的,除了趙東雲為首的蘇系,前王英楷為首的直系、段祺瑞、王士珍等人為首的各大軍閥派系外,還存在著大量的中立官。

    這些人大多是袁世凱的幕僚、北方各省的高層官,比如趙秉鈞、唐紹儀、周學熙、陸微祥、林昭年等第一屆內閣成員,這些都是北洋體系裡的高層要員,乃是各大軍閥的拉攏目標。

    王英楷就任大總統的時候要拉攏他們,同樣的趙東雲現在當上了大總統,同樣還得拉攏他們!

    拉攏他們的最直接目的也不是說看重他們的能力,而是這些人實際上代表了龐大北洋體系的官階層。

    北洋體系雖然有各大派系,但是各大派系主要是以各大軍閥為主,也就是將領之間的劃分,而官除了各大軍閥麾下的直屬官外,其他的大多是中立人士。

    而基於這些人的龐大政治影響力,趙東雲考慮新一屆內閣人選的時候,也必須把他們考慮進來。

    畢竟趙東雲並不是說推翻北洋這個體系入住中央,他只是把王英楷趕下台,把北洋老大的地位給爭奪到手而已,既然他成為了新一代的北洋老大,那麼接納北洋體系的諸多官要員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

    他總不能把這些影響力龐大的人一股腦往外推,讓他們效力於段祺瑞和王士珍甚至南方聯邦不是。

    而這些人當中,有資格當內閣總理以及各部總長的人不少!比如唐紹儀,他之前就是第一屆內閣的財政部總長,在北洋裡頭也是資歷槓槓的,可比熊希齡、趙鄂他們強多了。

    只是趙東雲考慮到,如今的共和憲法是責任內閣制,也就是說他當的這個大總統和王英楷時代一樣,都是只有個虛名,但是沒有實權,而趙東雲可不喜歡這樣,而貿然更改憲法也是不恰當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內閣置於自己的徹底掌控之中。

    為此,趙東雲也是顧不上自己麾下的熊希齡資歷或者能力如何了,他是直接把他提起來就任新一屆的內閣總理,而各部人選也是盡可能的任用蘇系官員,只有少部分選用其他的中立派官員。

    七月十七號,趙東雲在京師宣誓就任中華共和國第二任總統,出席儀式的除了北洋諸多要員外,還有各國公使,各國公使的出席也是某種程度上承認了趙東雲這個大總統的合法性。

    去年中華共和國成立後,各國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正式承認北方共和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只是諸國表示南北內戰為中國之內戰,而他們承認北方共和政府為中國內戰團體之一,進行有限度的外交聯繫。

    而趙東雲也知道,在自己徹底消滅南方聯邦之前,是別想列強承認自己的共和政府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了,然而如今各國公使出席他的宣誓儀式,也是代表了他們承認自己繼承了王英楷的合法性,把自己當成中國內戰的其中一方了。

    就任儀式結束後,趙東雲就是組建了蘇系為主的第二屆內閣!

    內閣總理為熊希齡,此人也算是勞苦功高了,從創辦葫蘆島工業區再到擔任財`政局總辦,尤其是主政財`政局的時候,更是在千難萬難之中支撐了奉軍的擴軍,要不然以東三省的財力可是沒辦法擴從到如今的奉軍規模。

    而除了內閣總理外,趙東雲還特別設立了副總理一職,並邀請唐紹儀就任副總理。

    內閣各部中,最為重要的首推財政部,而財政部的總長則是由周學熙這個北洋體系的財神爺擔任,而原營口市市長周自齊調任財政部次長。

    其次是工商部,總長由趙鄂擔任、次長為朱啟玲。

    交通部總長則是原第一屆內閣的交通部次長施肇基,而次長為原東三省交通局總辦陳紹常。

    外交部則是原第一屆內閣的外交部總長陸微祥,說實話偌大當代中國裡,除了他你還真找不到第二個合格的外交部總長了,次長則是原東三省外交處宋小濂。

    教育部總長為徐鴻寶,次長為謝蔭昌。

    司法部總長為官場老油條林紹年。

    農林部總長為原東三省農林局總辦陳振先。

    海軍部總長依舊是第一屆內閣的海軍部總長劉冠雄。

    而陸軍部嘛,這個部門在第一屆內閣的時候就是虛設機構,並沒有實權,趙東雲出於緩和段祺瑞、王士珍等人的關係,依舊提名讓這兩個人分別擔任陸軍部總長和次長。

    雖然他改巡警部為警察部,任命王治馨為總長。

    又新設立內務部,任命朱家寶為總

    長,趙秉鈞為次長。

    以上就是第二屆內閣的各部總長名單,而縱觀這份名單裡就會發現,其中的很多人依舊是中立派系的老北洋官,也就是唐紹儀、周學熙等人,但是蘇系出身的人也是更多,而且大多身居要職,比如內閣總理熊希齡、工商部趙鄂、警察部王治馨、教育部徐鴻寶、農林部陳振先、內務部朱家寶。

    毫不客氣的說,除了蘇系出身的官員佔據了第二屆內閣的大壁江山,老北洋派系唯一的權重職位也就只有財政部的周學熙了。

    而用周學熙擔任財政部總長,也是有著趙東雲自己的考慮,首先是周學熙這人玩經濟真的很有一套,袁世凱時代他就是北洋的錢袋子,王英楷時代他還是北洋的錢袋子,而趙東雲當了大總統,沒道理不用他非要去用自己的所謂親信不是。

    而且周學熙和趙東雲的私人關係一直以來不淺,加上周學熙父子的政治影響力比較大,所以他是繼續用了周學熙。

    重新組建了第二屆內閣後,趙東雲又是馬不停蹄的把原來的東三省陸軍司令部改組為中華共和國統帥部,由大總統直轄,並有統帥部統轄指揮國內海陸兩軍,這算是再一次徹底把內閣裡的陸軍部和海軍部給架空了。

    而趙東雲也是毫無廉恥之心,竟然以大總統的身份兼任『中華共和國海陸大元帥』,試圖徹底掌控軍權的心思基本上是路人皆知。

    不過趙東雲在京師裡怎麼玩,其他人還真管他不著,為什麼?因為北洋諸將裡頭現在還沒有一個人宣佈承認趙東雲繼任總統的合法性呢,段祺瑞和王士珍之前都是發表通電不承認趙東雲。

    如今奉軍還在和南方北洋幾家打著呢,自然也就別指望段祺瑞和王士珍乖乖發來恭喜電報之類的了。

    王英楷雖然倒台下野了,但是反趙聯盟依舊存在著呢,段祺瑞、張懷芝的部隊已經是北上山東,王士珍也是再一次從湖北抽調兵力北上石家莊,怎麼看都不像是戰爭已經結束了的樣子。

    但是這些人裡頭,有一個人卻是被夾在中間了,那就是王占元!

    王占元從霸州突圍出來後,就是開始南返山東,但是還沒等他走幾十公里呢,就是傳來王英楷通電下野的消息,而隨後第十一師、第十二師、甚至盧永祥的第一師也是相繼投誠趙東雲後,他王占元一時間也是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投靠趙東雲?說實話他心裡是不願意的!

    他和趙東雲等奉軍將領雖然談不上什麼深仇大恨,但是關係也好不到那裡去,他如今還記得去年被趙東雲軟禁在錦州的日子呢。

    至於說加入段祺瑞、王士珍他們繼續和趙東雲開戰,他也是不願意的!

    為什麼,因為他和段祺瑞他們不一樣,王占元並不算一個地方軍閥,他手底下並沒有掌控著一省地盤,哪怕之前駐紮山東的時候,他也沒辦法對山東插手,這山東嚴格上來說還是張懷芝的地盤,山東上半年的稅收可都是被張懷芝拿走了。

    如果投靠段祺瑞的話,手裡沒地盤的他可能就會越打越弱,等把第七師拼光了以後估計他也就成為光頭司令了。

    被夾擊在中間的王占元心一狠,也是顧不上什麼共和大局,直隸局勢了,他率軍一路南下,至於說以後是去山東還是跑到南直隸或者是河南,看以後的情況再說,總之直隸這片的戰局他是不在乎了。

    王占元拍拍屁股走了,這阻擋奉軍徹底掌控直隸的最後一道障礙也就消失了,於是乎趙東雲剛宣誓就任大總統呢,就是任命徐邦傑為第二軍司令,轄第三師、第十師南下滄州、德州後進軍山東。

    而另外一邊,他又是命令孟恩遠的第一軍繼續南下,增援石家莊一線,並沿著京漢鐵路南下,目前南下的第一軍所轄為第一師殘部八千人、第九師、第四混成旅以及已經抵達石家莊的第二騎兵旅,以及**重炮營、一個**迫擊炮營。

    兩路大軍南下後,奉軍並沒有閒著,而是繼續調動部隊!

    並改東三省陸軍第一師為中央陸軍第十三師,東三省陸軍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為中央陸軍第九混成旅、中央陸軍第十混成旅,完成了省軍到中央軍番號的轉變。

    而投誠的第十一師、第十二師殘部則是合編到一起,整編為第十一師,而第十二師的番號則是暫時留空。

    上述的整編規模是非常龐大的,第十三師、第九混成旅、第十混成旅都是嚴重缺編的部隊,而重編的第十一師雖然有六七千人了,但是要做到滿編滿員也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一旦上述計劃都完成的話,那麼奉軍就能夠迎來一個新的擴軍高峰,將會增加兩師兩旅,至少也是擴軍五萬以上。

    除了對正規部隊的整編,擴充外,趙東雲對原先直隸省內的省軍、巡防營等部隊也是一股腦的收編進來,然後整編為數個巡警團,這些巡警團會駐紮各地,用於彈壓地方,剿匪安民等任務。

    幾乎整個七月下旬,奉軍都是在這種大規模南下、擴張的氣氛中渡過,而隨著時間的過去,段祺瑞和張懷芝的部隊也終於是在山東境內和奉軍的第二軍接觸並展開了對山東的爭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