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七十章 騎兵之奔襲 文 / 雨天下雨

    說實話,趙東雲對於入關作戰裡的騎兵表現是相當不滿的,奉軍入關作戰中,騎兵基本上只打了一次中等規模的戰役而已,那就是第二騎兵旅攔截直軍第十一師一旅的作戰,戰鬥損失沒多少,但是非戰鬥力損失卻是相當大。

    其中第一騎兵旅入關後,奔襲數百里,先後配合第五混成旅攻佔玉田、薊縣等地,正規交戰沒有多少,但是由於長時間的遠距離機動,導致大量的馬匹在機動過程中被累死。

    第二騎兵旅的戰鬥損失也沒有多少,但是同樣因為長途機動導致大量馬匹傷亡。

    自從入關後,兩個騎兵旅加起來戰鬥損失不會超過五十人,但是跑死、傷病死亡的馬匹卻是高達四百多匹,而更多的馬匹也是體力消耗嚴重,急需大量馬料來補充營養恢復體力。

    馬匹的大量傷病不僅僅出現在騎兵部隊,同樣還出現在步兵部隊裡,奉軍作為一支典型的騾馬化部隊,軍官乘騎用馬、騎兵團乘騎用馬,輜重部隊的馱馬、挽馬和炮兵團牽引火炮所需的挽馬等等加起來,總數高達數千匹。

    騎兵旅的戰馬大量傷病,步兵師所屬的騎兵團也是經常跑來跑去進行偵查甚至是追擊作戰的,他們的的乘騎戰馬也好不到那裡去,倒是那些挽馬、馱馬由於運動量不算大,所以傷病不算多。

    這也就導致了奉軍入關作戰騎兵沒死多少,但是戰馬死了不少!

    這奉軍可是有著大量專業騎兵人才,軍需部可是有專門的軍畜科進行軍馬的保障,這都死傷那麼多軍馬,這要是換成了其他部隊,估計這打一仗那些戰馬都得死光。

    但是戰馬死歸死,仗卻還是要打的,也好在奉軍地處東三省和熱河一帶,本地以及蒙古輸入的馬匹不少。

    由於地處北方的地理優勢,奉軍總體來說還是不缺馬匹,除了本土搜集以及從蒙古大量輸入的蒙古馬外,較為重視騎兵發展的趙東雲也指示近幾年軍方培育從俄國人手中得到的頓河馬,另外也是專門從法國引進了少量盎格魯諾曼底馬,用以培育改`進馬匹,嗯,該馬也就是日`本人大量使用的軍馬,後世人口中的東洋馬如無特指的話,一般說的就是這種馬匹。

    不過後兩者的頓河馬、盎格魯諾曼底馬引進日短,還處於初期培育階段,目前的少量種馬、母馬都還待在奉軍的兩個軍馬廠裡頭,至於奉軍現役裡還有少量的盎格魯阿拉伯馬,這玩意是專門從日`本進口的去勢乘騎用馬,只配屬高級將官,這種馬匹比較靈活、具有極大的爆發力以及良好的耐力,是外貌上非常傾向於英國純血馬的一種高大體型馬匹,身高一米六五多可比一米四左右蒙古馬高大多了,不過該馬由於價格昂貴同時耐力對比其他幾種馬匹比較差,已經不適用於現代輕騎兵,目前各軍裡頭基本上都把該種馬匹作為高級將官坐騎、傳令兵馬匹使用,奉軍裡也不例外,進口的數十匹都是用來充當高級將領的坐騎。

    如果說蒙古馬是國產吉利、奇瑞之流,那麼這個盎格魯阿拉伯馬就是進口寶馬了,兩者基本上沒法比。

    但是蒙古馬的廉價,大量也讓保證了奉軍軍用馬匹的需求,至少在未來數年內奉軍的主要軍用馬匹還是以蒙古馬為主。

    儘管這些蒙古馬質量只能算很一般,同樣是騎兵,這騎蒙古馬的奉軍騎兵比騎盎格魯諾曼底的日`本騎兵以及騎頓河馬的俄國騎兵就矮了一大截,要是玩近距離衝鋒的話騎蒙古馬的奉軍騎兵自然是不如這些列強騎兵的。

    但是如果說玩長途奔襲的話,奉軍的蒙古馬還是不錯的,這入關作戰的騎兵部隊的多次奔襲,這要是讓騎著嬌貴的盎格魯諾曼底、阿拉伯馬的日`軍騎兵來,估計半個月下來馬匹就得死掉一大半。

    更不要說奉軍的第二騎兵旅在匆匆休整一天後,就是繼續南下,然後直奔石家莊而去,他們要去增援石家莊的吳鳳嶺,而這個時候,也不是顧惜馬力的時候,第二騎兵旅往往是騎一段,然後走一段,如此雖然不是全程騎馬行軍,但是依舊給戰馬帶來了嚴重的,這剛抵達保定呢,戰馬就又是死掉了一百多匹,而這個時候,他們距離石家莊還很遠呢。

    演義小說裡隨隨便便就是玩數百公里的奔襲,但是絕大部分都是人的幻想,現實就是除非你能夠一人三騎甚至四騎,不然的話是別想玩什麼一天奔襲數百公里的戲碼了,現代輕騎兵單人單騎的模式下,一天能行軍四五十公里往往是極限了,這還是建立在大量戰馬死亡的前提下,如果你想保全戰馬的話,一天能夠行軍三十公里就相當不錯了。

    當然你要是打算抵達目的地後當無馬步兵,那麼你可以玩命的跑,一天興許能跑上七八十公里,如果是最頂尖的優良戰馬,一天跑上百公里也有可能,嗯,跑完後戰馬就百分百死翹翹了。

    歷史上諸多騎兵戰例中,跑死戰馬的例子比比皆是,昌都戰役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一千二百騎奔襲某處,抵達迂迴戰位的時候只剩下一百騎,其他的全部非戰鬥損失掉了,這都不能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來形容,而是真正的殺敵零人自損一千啊。

    所以這騎兵啊,玩的不好不用敵人來打,自己就得把自己玩死了。

    奉軍騎兵自然不是什麼敗家子,不會為了急行軍活活把數千匹戰馬給跑死,這要是跑死了數千匹戰馬,給奉軍騎兵半年時間都緩不過氣來。所以這第二騎兵旅是急一陣、緩一陣的向石家莊行軍,雖然這個過程中依舊無法避免相當數量的戰馬死亡,但是死一部分總比全部死光要好的多。

    而就當第二騎兵旅快速行軍往石家莊而去的時候,奉軍的其他主力部隊也是展開了對京師的大規模進攻!

    當六月過去後,已經在京師外圍一線休整了兩天的奉軍各部主力在七月一號開戰了新一輪的攻勢,攻勢以南部方向為主,也就是沿著京奉鐵路一路北上京師,在一方向,奉軍匯

    彙集了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師等諸多主力部隊。

    之所以在這一方向彙集主力進攻,理由相當簡單,那就是主要從這個方向進攻,趙東雲才能夠最大程度上利用京奉鐵路為前線部隊運輸補給,不然的話把部隊放在通州等西部方向,那麼後勤運輸就會變得非常麻煩。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王占元的第七師已經抵達天津一線,雖然說趙東雲派遣了第十師之第二十旅南下攔截,但是為預防不測,在廊坊方向部署重兵是必然的,奉軍的主力部隊不僅僅是用來進攻京師的,更是用來攔截王占元第七師的。

    除了京奉鐵路沿線外,其他的通州、京師東北一線的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第一騎兵旅只能算是伴攻而已。

    對面的王英楷也是不是笨人,看到趙東雲大軍雲集廊坊一線後,就是從其他各處防線抽調兵力移防南苑一線,其剛從唐山戰役撤下來的第一師殘部就是被部署在這裡。

    第一師在唐山戰役裡可謂是損失慘重,其盧永祥親率的第二旅雖然完好,但是朱泮藻的第一旅以及兩個炮兵營卻是損失慘重,第一旅回到京師的殘兵不足三千,而兩個炮兵營才是損失殆盡一門火炮都沒剩下。

    撤回京師後,王英楷毫不客氣的把朱泮藻撤職,然後責令盧永祥迅速整合第一師,並親自兼任了第一旅的旅長,並抽調了大量原定於補充給第十一師、第十二師的新兵以及軍械,不過饒是這樣這第一旅也無法短時間內恢復建制以及裝備,如今第一師的實力已經遠遜於鼎盛時期,第一師鼎盛時期總兵力達到一萬三千多人,五十四門七十五毫米的火炮,五十多挺重機槍,而如今呢,只剩下一個第二旅以及一個野戰炮營是完好的,其他的第一旅殘兵雖然還有三千人,這第一師如今人數上興許還有八千之數,但是剩餘戰力絕對不會比當初的第一混成旅強多少,至於和當初的第一師就更是沒發比了。

    可以說,一場唐山戰役是把王英楷麾下的嫡系主力滅掉了大半,雖然如今王英楷麾下還有第一師殘部,第十一師大部、第十二師大部以及直隸省軍一個旅防守京師,但是就連王英楷都知道,這第一師殘部還好點,雖然損失重大但是還是能打的,但是其他兩個新編師以及直隸省軍的那個旅卻是徒有虛名的,之前的唐山戰役裡,第十二師的主力小一萬人被何宗蓮的第五混成旅追著打,而其一個步兵團更是乾脆在玉田成建制的投降,從這就可以看的出來這些部隊基本都是二流,平日壯壯聲勢還行,但是如今這個關鍵時刻裡,能夠依靠的還是第一師殘部。

    當然王英楷更加期待的是王占元第七師及時增援京師,只要王占元的第七師抵達,這第七誰的戰鬥力雖然不如第一師,但好歹前身也是北洋老部隊,戰鬥力可是遠超尋常的省軍,要是有了第七師的增援,守住京師對於王英楷來說也不是夢。

    只要能夠守住京師,就算王士珍和段祺瑞的部隊不北上,但是王汝賢和張懷芝的部隊也是要北上的,到時候就能重演去年聯合其他軍閥對抗趙東雲的前事。

    只是王英楷知道這些,而趙東雲就不知道嗎?

    如今進攻南苑的部隊只有一個林永權的第九師而已,而陳光遠的第三師、徐邦傑的第十師卻是盯著王占元的第七師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