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三十六章 人才爭奪(二) 文 / 雨天下雨

    說起香港,後世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它是東亞地區的大型城市,亞洲四小龍,然而1907年的香港雖然已經作為殖民地被英國人經營了數十年,但是依舊是個不甚繁華的港口城鎮,其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英國人的遠東海軍基地,至於經濟發展只能是說呵呵了。

    當代說起遠東大城市,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上海,第二反應還是上海,第三反應就是除了上海,遠東還有現代化城市嗎?

    愛麗絲號,這艘三千多噸的英國客輪正緩緩駛入維多利亞港,它從英國倫敦出發,途徑法國,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印度等多個港口,最後跨越萬里抵達香港。

    它所乘搭的乘客多數都是歐洲各國想要前往遠東發財的流氓,商人,而除了這些白人面孔外,還有數名少見的東方人面孔。

    頭等艙甲板上,一身德式軍服的,佩戴著德軍中尉軍銜的伊良旭正端著美酒混跡在幾個貴婦人中,不時可以看見貴婦們用帶著的手套的手輕捂紅唇,同時還不時傳來低笑聲。

    這讓剛出來甲板的李想濃眉略皺,隨即他輕咳了一聲,然後道:「景晨兄!」

    他剛出來,那邊的幾個貴婦小姐就是齊齊轉過頭來,其中一個貴婦赫赫笑了起來:「又一位德皇陛下的軍官來了!」

    那邊的伊良旭原本也想打趣兩句,但是看見李想神色有些嚴肅,當即就是收回了玩笑話,然後站起身來,用著略微滑稽的德式法語道:「幾位小姐,容我失陪!」

    說著的時候,還擠了擠眼,又是讓那幾個太太小姐發出哈哈低笑!

    伊良旭走了過來,看著眼前這個和自己穿著同樣的德式陸軍軍服,但是卻佩戴著上尉軍銜的李想道:「衛國兄,你怎麼上這來了,我記得你去了二等艙甲板找陳兄和方兄了啊!」

    「我剛才也找過他們了,如今二等艙的幾個都在下層甲板呢,我來叫你去一趟!」

    李想聽罷道:「怎麼不叫他們上來啊!」

    「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固執的英國人不讓他們上來!」李想說著的時候又是皺眉。

    這年頭可沒人跟你說不許階級歧視,他們這一行人今年從德國各大軍校畢業,然後結伴返回國內,在登船的時候人家買票的死活不肯給他們的另外幾位同窗頭等艙的船票,當然人家還不至於用民族歧視這麼落後的借口,人家的理由簡單而實用:身份有別!

    一同回國的這些中國留學生裡頭,除了柏林軍事學院畢業,曾在德國參謀部服役,並被授予了德國陸軍上尉和中尉軍銜的兩位『德皇陛下的軍官』外,其他幾個只是尋常士官軍校畢業,畢業後也沒有被授予德**官軍銜的留學生,這些人在那些固執的英國人嚴重顯然沒資格登上頭等艙,和那些紳士小姐們待在一塊的。

    事實上如果不是英國人看來李想和伊良旭這兩位軍官的面子上,人家連二等艙的票都不會賣給他們,只會給他們三等艙的票,讓他們和平民百姓呆在一塊。

    伊良旭低罵了一聲:「這些頑固的英國人!」

    不過罵歸罵,伊良旭和李想他們自然不會為其他同胞抱不平,他們還沒那個覺悟。擔待等級之分不僅僅是在英國人的船上有,在國內的客輪,火車上也是有著嚴重的等級之分,普通人就算有錢也是很難坐上頭等艙的。

    實際上李想和伊良旭這兩個人自己都不認為自己和其他幾個回國的學子是同窗,作為柏林軍事學院的第三批,第三個和第四個畢業的中**事留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驕傲。他們和那些前往德國其他軍校留學的學子們可不是同窗,他們和楊德明、趙東雲才是同窗,至於其他人頂多是同胞,也許以後還會是同僚,嗯,不出意外下面的大部分人都將會是他們的下屬。

    這從他們的前輩楊德明回國僅僅一年就晉陞為上校,擔任奉天陸軍司令部參謀部下屬至關重要的作戰處處長一職就可以看的出來,同時是留德軍事學生,但是回國後的前途卻是天差地別的。

    跟在李想的後頭,伊良旭道:「你和他們幾個談過了?他們怎麼說?」

    李想一邊前頭帶路一邊道:「有幾個還沒給我准信,陳鋒嵐已經說了,他可能要在先回江蘇老家一趟,看望雙老!」

    不料伊良旭卻是冷哼一聲:「屁話,那小子說是要回老家,但是我看他就是要去投靠南方聯邦,虧我這兩年來多照顧他,如今竟然背叛我們去投靠南方聯邦!」

    李想卻是歎口氣道:「人各有志,我們總不能逼著他跟我們去瀋陽,不過方慶坤、康殿橋已經私底下對我表態,願意隨同我們一起去瀋陽!」

    兩人說著的時候,又是下到了二等艙的甲板,然後加入了其餘留德學生裡頭,這相互交談起來的同時,愛麗絲號客輪已經是停靠在了碼頭上。

    「諸位,宴席總有散去的時候,如今也該相互道別了!」李想說罷後,就是和伊良旭以及另外三名決議去瀋陽的學生下了船,而其他幾人也是相繼下船,隨後他們都會換乘船隻分別前往營口,天津,上海等不同的城市,追隨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在此相見怕是要兵戎相見了。

    不提另外幾名留學生下船後去了何方,但是李想等人,他們剛下船呢,伊良旭就是眼尖的看見了碼頭前邊一個熟悉的身影,這人還沒到呢,就是興奮的高喊了起來:「楊前輩,我們在這裡!」

    片刻後,楊德明就是打量著身前的這幾個人,不過這數了一數人數才發現只有五個人後,就是皺眉道:「還有四個人呢?」

    &nbs

    p;李想道:「他們另外走了!」

    聽到李想這麼說,楊德明也是略微皺眉,沒想到自己親自到香港來接人,竟然還是讓他們跑掉了四個,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另外而去的四個人今後不是去效忠王英楷和段祺瑞他們,就是會跑到南方聯邦去,甭管他們去那裡都會成為蘇系的敵人。

    自從共和國駐德國使館那邊發回電報,說有一批留學生即將回國的時候,趙東雲就是親自吩咐楊德明要搶在其他勢力之前把人給截下來。

    甚至不顧老臉,直接給還在德國的兩名同校後輩李想和伊良旭發去電報,以前輩的身份邀請他們到東北任職,並在電報裡暗示,如果他們願意來東北,那麼高官厚祿絕不吝嗇!

    面對趙東雲的親自邀請,李想還好,此人雖然是湖北人,之前畢業於湖武備學堂,但是後來又進入第三混成協隨營學堂的進修班,跟隨趙東雲學習,最後被趙東雲看中並保送到德國留學。

    他身上的蘇系烙印甚至比楊德明還要來的深,這回國後自然是會繼續為蘇系效力。

    至於伊良旭嘛,他是江蘇人,前頭畢業於北洋軍校,他之前和趙東雲沒什麼關係,乃是袁世凱親自挑選派遣到德國留學的,依靠自身努力考上柏林軍事學院之後才和趙東雲沾上邊,成為外人眼中的趙東雲同校後輩。

    然而不管他們之前的身份如何,但是他們和趙東雲是校友,外人眼中的趙東雲後輩卻是實打實的。這年頭的同窗說值錢也值錢,說不值錢也不值錢,比如說天津武備學堂、北洋軍校這些軍校甚至陸士的同窗關係都不管用,因為人太多,幾百上千號同窗和沒有也差不多了。

    但是國內柏林軍事學院畢業的數來數去就那麼幾個,無非就是趙東雲、楊德明、李想、伊良旭,就算加上在讀的另外五人,一共也不過九個人而已,乃是正兒八經的屈指可數。

    這物以稀為貴,這人數少了同窗、校友這些關係才值錢。

    再加上楊德明的前例在,所以李想和伊良旭也是沒有多想就是打算回國後投奔趙東雲這個同校前輩去,混個幾年少說也得撈一個將官當當。

    這兩位柏林軍校的後輩沒有太多考慮就選擇去東北,但是其他幾個人就是有諸多顧慮了,其餘一起回國的七名留學生中,都是袁世凱派遣去德國的,說實話和趙東雲沒什麼關係,而且也不是每個留德學生回國後都能夠和楊德明他們這幾個人一樣迅速得到趙東雲的重用,畢竟趙東雲手底下的軍事人才可不少,各種留德、留日學生隨手一抓都能抓一大片出來,他們去了東北總歸是要從基層做起,一步一步和他們競爭。

    再者,也不是每個人都看好趙東雲的,在當代人們心中的主導中國歷史進程的其實還是張之洞和王英楷,至於趙東雲雖然三天兩頭上報紙,但是沒能主導中樞的他在人們心中,依舊只是一個偏安一偶的軍閥,頂多就是實力大了點而已,和段祺瑞、王士珍、吳鳳嶺之流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趙東雲當初為什麼要和王英楷爭奪北洋老大的位置,主要原因就是這個,你不當北洋老大人家怎麼看你都是個小軍閥,上不了檯面,那些人才或者進行投機的政治家、商人們就不會把目光投向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