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二十章 軍務會議 文 / 雨天下雨

    寬大的會議室內,長方桌兩邊端坐著十餘位將星閃閃的將軍,放眼望去,包括了當今蘇系大部分的高級將領。

    坐在趙東雲左手側的是現任榆關防務司令的孟恩遠,右手側的則是蘇系的另外一名深受趙東雲信任,同時比孟恩遠還任職防務司令的『錦州防務司令』兼任第九師師長的林永權。

    除了這兩個蘇系內的兩大防務司令外,還有其他的諸位軍方要員,比如第十師師長徐邦傑、第五混成旅旅長曹錕,第二騎兵旅旅長呂城童等。

    以上這些人都是野戰部隊裡的將軍,不過今天參加這場會議的人更多的則是陸軍司令部裡的高級將領,包括參謀處總辦方壁永、軍械處總辦趙東平、軍需處總辦洪浦濤、新任教育處總辦揚善德,以及司令部內幾個比較重要的科室科長,比如參謀部作戰科科長楊德明、情報科安於同、編製科秦林軍等人。

    裡頭軍銜有高有低,高如孟恩遠、林永權、徐邦傑這三個中`將、還有曹錕、呂城童、方壁永、趙東平、揚善德這些少`將們。也有楊德明、安於同這樣的校官。

    但是不管軍銜高地,今天能夠在這個會議室裡擁有一席之地的他們都已經是蘇系裡的核心將領階層了。

    趙東雲合上手中的報告書:「這關於縮減火炮編製的大家的意見我都聽了,如今我們經費緊張,的確不宜繼續保持大規模的炮兵營編制,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麼就依照編制科提出的解決方案辦吧!」

    蘇系早就有縮減炮兵營編制的想法了,不過一直都不能成行,如今隨著經費持續緊張,加上入關作戰期間也是發現一個炮兵營轄十八門火炮實在是太多,對作戰造成了諸多不便,為了能夠更靈活的使用現有的炮兵資源。

    當然更主要的是為了擠出一部分火炮來裝備新擴編的部隊,縮減現有部隊的火炮數量,挪用到新擴編的部隊裡也是不得不為之的事情。

    剛確定下來的新炮兵編製恢復到了北洋常備軍時代的標準,也就是一團轄三個炮兵營,每營轄十六門火炮。同時也不再強求每個師的炮兵團必須是兩個野戰炮營、一個山炮營的搭配,而是視情況可以改為一個野炮營、兩個山炮營,至於混成旅部隊,一律轄山炮營。

    之所以不再強求二比一的野戰炮數量,是因為野戰炮比過山炮要貴的多,而且趙東雲手底下控制的福元機器廠能夠生產管退的過山炮,但是卻無法量產長身管的野戰炮,這就導致了趙東雲要想獲得長身管的野戰炮,就必須進口。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在有限的軍費裡裝備更多的火炮,加大過山炮的裝備數量,縮減野戰炮的裝備數量也就是必然的。

    放下手中的炮兵改編計劃書,趙東雲就是從方壁永手中接過了第二份計劃書,翻看粗略一看,這份計劃書還是參謀部編製科那邊的,說的是輕機槍的正式入編事項。

    趙東雲對著方壁永看了眼,後者立即明白而朗聲開口道:「在座諸君都知道,我軍在入關作戰期間已經開始批量裝備丹麥產的麥德森輕機槍,儘管裝備數量不算多但是卻是發揮出來極大的作用。

    根據前線部隊的報告,該款輕機槍由於重量輕,能夠有效的伴隨步槍發起進攻,同時其火力持續性遠遠超過傳統步槍,一挺輕機槍就足以壓制敵軍一個班的火力。

    對此我們參謀部建議,確定該槍的正式編製,並向全軍推廣裝備。」

    林永權道:「哦,這機槍裝備是應該的,不過具體編製如何?」

    方壁永道:「結合該槍的具體性能,編製科認為該槍最好是配發到步兵班中,最優是每個步兵班裝備一挺!」

    這話剛落下,那邊負責軍械採購、軍費各項支出,蘇系小金庫的實際掌管人趙東平就是開口了:「這樣的話,一個師豈不是要準備四百多挺?」

    林永權道:「只計算步兵部隊,每個師需要四百三十二挺!」

    趙東平毫不客氣的冷哼一聲:「這麥德森輕機槍,我們向洋行購進的價格有多貴就不說了,單單是福元機器廠那邊給出的報價,每挺就高達八百兩銀子,如此昂貴的軍械一個師就裝備四百多挺,你覺得可能嗎?」

    這年頭的輕機槍價格是非常昂貴的,其實不比重機槍便宜多少,這八百兩銀子還是福元機器廠那邊報出的價格還是優惠價了,如果按照遠東軍火市場的正常價格,這一挺丹麥原產的麥德森價格,在中國賣上一千兩銀子都是輕易的,誰叫遠東這邊日俄戰爭剛結束,現在又爆發了中國內戰呢,這軍火商不往死裡抬價都不是好軍火商。

    福元機器廠雖然說被趙東雲掌控了呢,但人家說到底還是個私營軍火企業,就算是把軍火都賣給趙東雲,他們也是要賺錢的,要不然你讓福元機器廠怎麼繳納那高額的賦稅。

    趙東雲一掌控唐山後,就是毫不客氣的撕毀了當年福元機器廠和當地衙門的定額納稅協議,倣傚葫蘆島工業區內企業的優惠措施,實施三年免稅、五年半稅的政策。這以往每年只繳納一萬兩銀子賦稅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趙東平這麼一說,在座眾人也都是一陣低語,很顯然哪怕他們數學再不好,也知道依靠東三省目前的財政狀況,是根本不可能拿出這麼大一批錢給全軍裝備如此多的輕機槍的。

    方壁永卻是沒有被搶白的尷尬神色,而是道:「當然了,每一個班配屬一挺輕機槍是最理想的情況,不過如今我們的財政緊張,所以經過取捨,我們參謀部的意見是,必須保證一個排裝備一挺,這樣才能夠最低限度的發揮輕機槍在進攻作戰中的作用!」

    bsp;一個排一挺,這就是目前第三師裝備輕機槍的編制嘛,趙東平心裡頭也是在估算著假如全軍裝備的話,對自己手底下的小金庫會造成多大的壓力。

    這個時候,趙東雲又是發現趙東雲已經看向了自己,兩人不僅僅是堂兄弟,而且是工事多年了,趙東平立馬就知道趙東雲看向自己的含義,當即就是點了點頭:「一個排一挺倒是還能勉強接受,不過如今福廠那邊的輕機槍生產線剛建立,要完全裝備怕還是等上幾個月!」

    方壁永卻是不關心這些的,編製確定下來後就沒他什麼事了,至於要多久才能裝備,先裝備那些部隊,那些都是軍械處和幾個軍頭博弈了。

    果然,孟恩遠立即開口道:「榆關地處西線緊要之地,第七混成旅更是要守備唐山之地,這輕機槍目前產量少,我看還是要優先滿足第七混成旅那邊!」

    徐邦傑卻是也不甘示弱:「如關內諸部壓力打,不過關外這邊面臨日俄兩國,壓力可是更大!」

    孟恩遠搖搖頭:「這輕機槍是作用幹什麼的?是用來進攻的?我榆關諸部面對王英楷他們,打個進攻戰還可以,但是在關外,莫非徐兄你是打算打進朝鮮去?」

    趙東雲這個時虛抬了抬手,雖然往日裡他對屬下們的爭論一般都是置身事外,往往是等他們爭論出符合自己心意的結果來,自己再順手推舟確定下來,然而今天他已經沒有了這個心情。

    「輕機槍的編制就按照一排一挺先用著,以後等財政寬鬆了再加裝。福廠那邊出產比較少,前期的產量先給關內部隊配屬,不過也要挪出一部分來逐步裝備關外部隊,以便讓第十師等部隊盡快熟悉輕機槍的性能,培訓相關技術人員!」

    趙東雲看了看外頭的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再看看方壁永前頭依舊還有五六份報告,這要是慢慢來,估計他連晚飯時間都得和這幫子將軍們呆在一塊了,而自己前頭可是答應了李婉陪她吃晚飯的,於是他道:「其他的先壓一壓,先議三省防務部署!」

    方壁永聽罷當即道:「是!」

    而下方的諸位將領們聽罷這話也一個個是面露正色,今天下午的這場軍事會議,前面的諸多議題比如確定輔助兵力的軍銜、縮減炮兵營編制、確定輕機槍編製等,這些都只能算是小事,而這三省防務部署才是今天會議的大頭。

    方壁永開始朗聲道:「目前我東三省所面臨的軍事威脅來自三個方面,一個是來之於俄國遠東部隊,一個是來之於日軍駐紮朝鮮之部隊,一個則是來之於關內王英楷。

    以上三個方面,日俄兩軍實力龐大,一旦我們和他們發生軍事衝突,參謀部的建議是以拖延時間為主,爭取拖到英美等諸國外交干涉為止。

    而關內方面,一但和王英楷爆發戰爭,參謀部的建議是關內部隊以守為主,等待關外援軍,等援軍抵達後一舉攻克京師,蕩平直隸!」

    可以說,包括方壁永在內的諸多蘇系將領,對日俄還是抱有較大的畏懼心理的,這倒不是因為因為說日俄兩軍戰鬥力有多厲害,而是因為這兩個對手的實力實在太強。

    日俄戰爭後,日俄兩軍雖然相繼撤出東北三省,而且兩國都因為經濟壓力而開始裁軍,但是這兩方在遠東和朝鮮保留的兵力依舊足以讓任何一個蘇系將領畏懼。

    俄國在遠東地區保留的部隊超過三十萬之眾,而日`本在朝鮮保留的部隊還有十五萬之多,也許以後他們還會繼續裁軍和撤軍,但是戰爭一旦爆發,他們就能夠迅速增兵,到時候東北三省面對的就可能是數十萬的日俄大軍。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再自信的蘇系將領都是不敢說能夠憑借蘇系僅有的數萬軍隊就擋住日俄兩國大軍的。

    因此蘇系將領在面對日俄威脅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保持了同一個態度,那就是採取戰略防守的態勢,前期哈爾濱、長春、甚至瀋陽能守就守,守不了就退到錦州,然後依托蘇繫在錦州構築了多年的錦州防線進行死守,以錦州防線的工事來抵禦日俄兩軍的兵力優勢和火力優勢。

    但是相對於面對日俄的畏懼,蘇系對關內的其他軍閥卻是沒什麼畏懼的,當初兵力劣勢的時候,都敢主動攻擊王英楷、段祺瑞、王士珍的聯軍,現在段祺瑞和王士珍南下了,只剩下一個王英楷,這蘇系將領就更沒把王英楷放眼眼裡了。

    方壁永粗略說了後,看向了自己手底下的作戰科科長楊德明,那楊德明這才站了起來,然後走到後方的一副巨大軍事地圖前,手拿著指揮棒的他開始說了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