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一十七章 籌建巡閱使政府 文 / 雨天下雨

    「如今我們的當務之急,還是繼續整頓好財政,然後抓好擴軍工作,爭取早日把第七師重建完畢,然後第一混成旅也要早日滿編,等這兩支部隊滿編後,我是打算再練兩個師的,番號我都已經定下了,就是第十一師和第十二師。」

    王英楷著急著和趙東雲談判,除了需要時間來應對南方局勢外,也需要時間來擴軍,前段時間他和段祺瑞以及王士珍等人聯手把京師給搶了一遍,手底下拿了至少千萬兩的浮財,這有錢不擴軍可不是好軍閥。

    再者他現在手底下的嫡系兵力就一個第一師,以及不滿編的第七師和第一混成旅,至於張懷芝和王汝賢,別看現在他們表面上對王英楷言聽計從,但是平時壯壯聲勢還行,到涉及核心利益的時候,王英楷可沒打算指望他們。

    「你看看他手底下的三師三旅,全都是他一手練出來的,這樣的部隊才能用,才敢用!如果趙子楊沒有這三師三旅,這天津和談我等何至於連山西都保不住!」

    王英楷一想到山西就是一陣煩悶,視山西為囊中之物的他沒能阻擋趙東雲的伸手後,卻也沒有閒著,他趙東雲固然可以付出代價拉攏吳鳳嶺,但是他王英楷同樣也能拉攏吳鳳嶺。

    「這兩天老吳他就要路過京師了,到時候你安排安排,我要和他好好的談一談!」

    王英楷還就不信他拉攏不了吳鳳嶺,就算不能徹底拉過來,也要讓吳鳳嶺不能徹底投向趙東雲,要不然的話他王英楷的戰略態勢就太惡劣了,面臨山西和奉天的前後夾擊,一旦事發就得兩線作戰,到時候不死都難。

    所以儘管他對吳鳳嶺投靠趙東雲很不滿,但是也得按下心中的不滿,拿出笑臉來拉攏吳鳳嶺。

    如果說天津會談誰得到了最大的好處?那肯定是吳鳳嶺了。

    王英楷和趙東雲兩人的話,基本上就是避免了戰爭並保持了現狀,段祺瑞和王士珍雖然有了兩江巡閱使和湖廣巡閱使的名頭,但是要拿下這兩個地區的難度非常大,尤其是他們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南下作戰的情況下。

    而王汝賢和張懷芝基本上也是保有了舊狀,總體變化不大。

    唯獨吳鳳嶺,從鳥不拉屎的熱河都統換到了山西去,雖然這山西依舊需要他去打下來,但是山西新軍力量薄弱,拿下來的難度不大,不像段祺瑞和王士珍那樣南下面臨著困難重重。

    所以天津和談,收穫最大的不是趙東雲或者是王英楷,而是一直處於邊緣化的吳鳳嶺。

    京師以及南邊的事我們暫且先不說,且說趙東雲,他的專列從唐山出發,在抵達山海關後再一次停留了下來。

    山海關關係到關內外安全,此地退可守,而進則是可以作為入關的橋頭堡,所以趙東雲對山海關的防務還是比較關注的。

    「這榆關的重要性也不用我多說了,你們心中都是有數的,如今這邊的兵力不多,我看這樣,第三師就先在這裡佈防,第一騎兵旅也留在這裡,第十師、第二騎兵旅隨同我回防奉天。」趙東雲繼續說著:「老孟,你來當這個榆關防務司令,負責榆關以及榆關以西防務!」

    孟恩遠聽罷立即站起來:「職部領命!」

    這平靜的臉色下,孟恩遠也是忍不住的露出喜色,這『榆關防務司令』可不是通俗意義上的一師一旅的指揮官了,而是一個已經上升到了戰區層次的指揮官職位,嚴格上來說和段祺瑞的第一軍司令和王士珍的第二軍司令已經沒有多大差別了。

    這未來孟恩遠手底下管轄的部隊就有第三師、第一騎兵旅、第四混成旅、第七混成旅,甚至連山海關的一個巡警團在戰時也是歸屬他指揮。在蘇系內,和『錦州防務司令』是相當的職位。

    其中所轄的第一騎兵旅也不是原來的那個第一騎兵旅了,之前趙東雲手底下的奉天第一騎兵協,雖然掛著騎兵協的名頭,但實際上擁有高達五千的騎兵兵力,這基本上就是一個騎兵師。

    這一次新軍制改革後,趙東雲也不想弄出一個騎兵師來,因為那樣騎兵編製太大不利於作戰。之前的入關作戰中就已經暴露了這個問題,奉天第一騎兵協由於騎兵眾多,而且騎兵部隊除了早期防備天津外,中後期一直都是遊走在北部以及後方,擔負包圍攔截以及控衛後方運輸線的任務,實際作戰裡多是以一個騎兵營(團)為核心。

    實際上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裡,孟恩遠的騎兵部隊從來就沒有聚集起來過,而是廣泛的分散在了京師以東的諸多方向裡。

    面對編製過於龐大的情況,同時還考慮到今後不但需要騎兵部隊控衛關內控制區,還得在東北三省內佈防,尤其是黑龍江以及吉林等地區,是比較依賴騎兵的機動性的,所以趙東雲不可能把所有騎兵部隊都部署在山海關一帶,而是得帶回去一部分。

    考慮到這些問題,所以趁著新軍制改革,趙東雲把所轄的諸多騎兵營直接改為騎兵團,撤銷騎兵營這一級編製,從稱呼上真正實現現代化的大連小團制的騎兵編製。

    在這種情況下,手底下三個師的騎兵營直接改稱騎兵團,而混成旅的騎兵隊也是根據新軍制改稱騎兵連。

    而純騎兵部隊裡的第一騎兵旅只留下三個騎兵團,同時由於孟恩遠升任榆關防務司令,該騎兵旅的旅長由華振基繼任。

    而抽調出來的三個騎兵團則是直接編成第二騎兵旅,並隨同趙東雲一起返回東北,將會成為東北三省內的主要機動騎兵力量,首任旅長則是綠林出身、外號為呂雙槍的呂城童。

    「如今榆關防區的兵力我們還是不佔什麼優勢的,所以今後老孟你的主要工作還是以守為主,一旦情況有變,只要你守住唐山和承德就是大功一件!」趙東

    雲對關內的防務,尤其對唐山的防務還是相當重視的。

    這個唐山裡頭可是有著一個福元機器廠呢,裡頭可是供應著整個奉天軍隊的軍械彈藥,但是還供應著段祺瑞和王士珍等人部隊的彈藥,再怎麼重視都是不為過的。

    孟恩遠道:「司令,我等自然是知道唐山的重要的,只是唐山距離天津以及北京都太近了,很容易被戰火波及,您看是不是把福元機器廠搬到奉天去?」

    趙東雲聽罷一笑,他倒是沒想到孟恩遠也有這個想法,當即道:「福廠位於唐山,自然是有諸多不便的,但是談搬遷的話問題也同樣大,福廠裡之大你也不是沒看過,廠內機器數千,工人已達兩萬之數,這要搬談何容易!」

    把福元機器廠搬到奉天來,這事趙東雲已經考慮過不止一次了,但到目前為止以及沒能下定決心,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一旦搬遷的話,基本上和重建一個福元機器廠也沒有多大差別了,這要讓福元機器廠搬遷到奉天裡,然後恢復生產,這裡頭金錢花費還是小事,關鍵是時間!

    最保守的估計,從搬遷開始到恢復如今的正常產能,最少也需要一年半的時間甚至兩年,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年半內趙東雲都無法從福元機器廠獲得大量軍械,而對於正處於高速擴軍時期的蘇系而言,是不可接受的重大損失。

    所以明明知道福元機器廠還在唐山比較危險,但是趙東雲短時間也不願意輕易去動!

    「不過我已經和福廠董事局談過了,這全體搬遷自然是不行的,不過後續他們將會把後續投資轉移到奉天去,再逐步轉移部分的生產設備和技術人員到奉天籌辦新廠,盡量在不影響福廠現有生產的情況下籌辦新廠!」

    前說過,這福元機器廠不是他趙東雲的私人資產,他雖然在裡頭佔有股份,但是沒有控股權,福廠的管理是掌控在福元機器廠董事會手中的,這按照正常情況的話,他們是絕對不願意搬遷的,但是奈何趙東雲手裡有軍隊啊,所以福元機器廠董事會雖然不願意,但是也被迫接受了趙東雲的提議。

    那就是轉移後續資金以及技術和設備,在奉天設立一個全新的分廠,而唐山這邊的舊場則是保持現有的生產,同時逐步縮減規模。

    新廠將會由福元機器廠、福元公司以及奉天官方聯合進行投資,不過官方投資也只是表個態而已,只是拿出區區三十萬兩銀子來,大頭還得是福元機器廠和福元公司出。

    只是現在這個新廠還只存在件裡,甚至連正式的名字都還沒有,要等這個新的分廠建立起來,估計也要兩年時間左右,所以目前來說位於唐山的福元機器廠對趙東雲而言,依舊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性。

    吩咐了孟恩遠要重點保護唐山後,趙東雲就是率領剩餘的主力部隊繼續東返,十二月二十號,趙東雲抵達錦州,在視察了錦州防務後,他的專列並沒有停留多久,而是隨後就帶著大量軍政要員前往瀋陽。

    瀋陽,這個名字也是剛改的,因為之前的奉天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指奉天省,而另外一個則是指奉天府,同時還代指省城盛京。

    由於盛京富含濃厚的前清氣息,同時為了不讓奉天的稱呼更明晰,以共和自詡的趙東雲等人自然是直接給改了,奉天則是專為奉天省之稱呼。而原來的奉天府也是遵照共和新稱呼改為瀋陽市。

    這一次趙東雲幾乎是帶上了全套的軍政行政班子去瀋陽,是因為他是要把『東三省巡閱使政府』的駐地建立在瀋陽。

    而這也是趙東雲掌控奉天多年來,首次來瀋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