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一十三章 山西之爭 文 / 雨天下雨

    如果只是說兩三個月前,也就是前清滅亡之前的南方新軍數量,實際上並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徒有其表的,但是不管實際戰鬥裡多少,但是從件上來看,南方各省的新軍還是有不少的!

    比如湖北張之洞手底下就有第八鎮、第二十一混成協、端方掌控的第九鎮、江南混成協、蔭昌手底下的江北混成協、江蘇之第二十三混成協、江西之第二十七混成協、安徽之第三十一混成協、陝西陸軍混成協、福建第十鎮等。

    以上說的還是人員比較滿的那種,還有很多人員缺編的各支南方省份新軍,比如湖南之第二十五混成協,這個第二十五混成協只有一個步兵標而已;四川也有個第三十二混成協,不過該協也不足額定編製半數,山西之第四十三混成協也只有一個步兵標而已;浙江混成協只有四個步兵營,其餘的廣東、廣西、貴州等省新軍雖然大多掛著一個混成協的名頭,但實際上普遍只有一個標左右的兵力。

    而且上面說的還只是步兵,至於技術性兵種,比如騎兵、炮兵這些就更不要說了,南方諸省軍隊裡,普遍缺乏騎兵部隊,第八鎮、第九鎮以及第二十一混成協等湖北、兩江的部隊還好一些,騎兵雖然緊缺但是勉強也可以配上。

    但是其他省份的騎兵部隊就是大多徒有其表了,比如福建之第十鎮,騎兵部隊只有區區一個隊而已,連百騎都不到。

    炮兵部隊的情況也類似,也就第八鎮和第九鎮的炮兵能拿得出手,但是他們裝備的也多是五十七毫米的漢陽廠自產的架退火炮,別說國際列強,包括北洋諸軍在內列裝的三英吋級別的管退火炮了,他們甚至連同口徑的七十五毫米架退炮都沒有多少門。

    至於說其他省份的新軍就更加悲劇了,還是以福建第十鎮為例子,這個鎮也就是南方諸省裡少數掛著暫編名頭的三鎮之一,他也只有區區十二門舊式火炮。這個第十鎮說是鎮呢,其實實際兵力也就一個不滿編的混成協而已。

    而其他省份的就更悲劇了,都沒有必要去提!

    以上說的就是袁世凱死之前的南方各軍情況,不過自從袁世凱死了後,北方局勢動盪,北洋起兵之後南方督撫,尤其是端方等效忠滿清朝廷的督撫更是大力擴軍,甚至都不惜重用那些有著革命黨背`景的留學生。

    基本上南方的那些新式軍官,只要是沒有北洋背`景的,基本上都在短時間內獲得了重用,某種程度上來說,孫等革命黨也是借了趙東雲等人的春風,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革命黨人短時間內混進南方新軍裡頭了。

    不過革命黨的事以後再說,至少現在來說,南方新軍的擴軍是迅速而有力的,短短兩個月內,南方各省督撫手底下的兵力都是增加了不少。

    張之洞聯合其他督撫城裡中華聯邦帝國後,統一番號組建北伐軍時,可是把鎮的番號一直排到了二十六鎮之多,至於其中有多少能打的說實話沒人知道,甚至張之洞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不敢實際情況如何,但是這二十六個鎮的番號卻還是很嚇唬人人的,尤其是當張之洞大張旗鼓的號稱要齊聚二十鎮大軍北上討伐北洋諸將,迎回聖駕的時候,也是把北邊的王英楷等人給嚇的不輕,要不然也不會急急忙忙的召開停戰會議進行談判了。

    要不是張之洞在南邊搞出這麼大的聲勢,嚴重威脅到了北洋的整體生存利益,估計現在趙東雲和王英楷等人還在繼續打著呢,哪裡會跑到天津去進行什麼停戰談判啊。

    而且讓王英楷以及趙東雲等人放下衝突進行和談的還有兩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南方聯邦有著一個讓王英楷和趙東雲所沒有的優勢,這個優勢是什麼?

    一個字:錢!

    江蘇、浙江、湖北、廣東甚至四川,這些省份一個個都是國內的財賦大省,這要是趙東雲的地盤是在江蘇,他都敢暴兵十個師以上,要是讓他同時佔據江蘇、浙江,他都不用費什麼心思,直接暴他幾十萬大軍就能平推國內諸多軍閥。

    那裡會和現在這樣,以東北苦寒之地養這三師三旅都吃力的很。

    儘管南方督撫們撈錢和辦洋務的本事差了點,但是要撈錢擴編幾個師問題還是不大的,所以時間拖的越久,留給張之洞他們的時間越多,那麼對北洋而言就越不利。

    這就是王英楷等人急著進行談判的原因之一,因為留給王英楷、趙東雲等人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一旦拖延下去讓南方聯邦彙集財力和人力真的弄出來什麼『二十六鎮北伐大軍』的話,別說王英楷得哭死,趙東雲都得跳進遼河裡頭。

    現在的北洋可不是歷史上1911年到1913年之間的北洋,歷史上這段時期的北洋雖然已經開始僵化,墮落,但是最起碼袁世凱還在,他說往東,馮國璋和段祺瑞他們就絕對不敢往西,但是現在的北洋呢,說分裂都是輕的,實際上早已經是刀槍相對,相互之間都打了兩場戰爭了。

    南邊各省呢,歷史1911年後甚至一直到二十年代,南方各省實際上就是一盤散沙,諸省雖然都舉著孫的大旗,但實際上就沒幾個南方督撫聽孫的調遣,要不然歷史上的南京臨時政府也不會這麼悲劇了。

    然而現在的南方諸省呢?

    南方督撫領袖張之洞是什麼人?他可是清末少數幾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漢人重臣,在名望上可是和李鴻章、左宗棠同一個層次的人物,他這麼登高一呼南方的諸多漢人督撫立馬就響應了。再又有著端方為首的滿人督撫支持,這才能短短兩個月裡裡頭聯合起來搞出來一個『中華聯邦帝國』。

    在這個聯邦帝國的框架下,各省和聯邦政府之間的關係和前清類似,各省督撫雖然擁有一定的地方自主權利,但在大是大非上,尤其是軍政方面卻是聽從聯邦政府的調遣,這裡從張之洞一上台,就罷免了兩廣

    總督周馥,並任岑春煊擔任兼任新的兩廣總督就可以看得出來,南方各省督撫的自主權利是無法和北方諸省的軍閥們相提並論的。

    如果軍政任命還不能說明什麼,那麼從張之洞調江西新軍北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南方聯邦帝國政府對諸省的掌控力還是相當強的,至少比王英楷等人搞出來的北方共和政府要強得多,張之洞能調動江西、四川,雲貴等省份的部隊北上,但是你讓王英楷調動下趙東雲的部隊試試?

    而王英楷和趙東雲等人也不都是傻蛋,自然是看出來了南方聯邦的巨大威脅,自然也明白知道北洋繼續這樣窩裡鬥,估計不用多久人家南方的北伐軍就得殺進京師了,到時候大家還混個毛啊!

    在這樣的巨大威脅下,才有了這一次的天津談判,正是因為有了南方的威脅,才能夠讓王英楷和趙東雲做出了一定的讓步,以便達成聯盟協議,共同對付南方聯邦這個巨大的威脅。

    「這統一了番號之後,也就要南下作戰了,這南下作戰的話,當分三路,一路從山東南下江蘇、進軍江北、江寧等兩江之地。

    第二路則是沿著京漢鐵路南下,直撲武漢三鎮,擊破南方聯邦偽都!

    再有第三路,則是西進山西,以保西面的安全!」

    王英楷剛說完統一番號的事,就是開始說起南下作戰的事來,畢竟對於在座諸人來說,首要大事還是南下作戰,而之前的所謂籌建共和政府、統一番號實際上都是為了南下作戰而準備的。

    聽到王英楷說起了這些,趙東雲並沒有立即說話,而是靜靜聽著!

    王英楷繼續道:「這南下兩江一路,是為第一軍,由芝泉兄你來統帥,這南下湖廣一軍,是為第二軍,由聘卿兄你來統帥!」

    這第一軍和第二軍的任命,可不是現在張口就來的,而是王英楷和段祺瑞以及王士珍來天津之前就已經是商量妥當的,如果王英楷不肯給他們南下的機會,估計段祺瑞和王士珍就得和王英楷翻臉,然後支持趙東雲入主京師了。

    「至於這第三路嗎,山西那邊敵軍不多,頂多就是一個標左右的新軍兵力,這樣去的人也不用太多,讓王占元帶著第七師過去就行了!」

    王占元本來是在錦州被趙東雲軟禁了的,但是自從雙方啟動談判後,王英楷親自開口向趙東雲要人,而且還表示願意以二十多名同樣被他軟禁的蘇系軍官作為交換。為了不破壞談判,再加上為了換回來那些被王英楷軟禁的蘇系軍官,所以趙東雲就把王占元給放了。

    這王占元前天剛回到京師,王英楷就是立馬任命他為新一任的第七鎮統制,如今統一番號和稱呼後,也就是第七師的師長。

    王英楷這話一出,對面的趙東雲卻又是輕咳了一聲:「芝泉兄和聘卿兄各自領著一個軍南下,依照兩位兄長的能力,這南下作戰自然是手到擒來的,大家也都是放心的,只是這山西那邊,據我所知山西巡撫恩壽在這兩個月裡可是練了不少兵,沒有個三五萬,但是萬八千還是有的,早就不是以前那會兩三千人的情況了。這第七師遭遇重創不久,要恢復戰力怕還是要些時日來重建的,這貿然進入山西,怕是力有不逮啊!」

    看北洋梟雄最新章節到長風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