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零四章 清帝退位 文 / 雨天下雨

    十一月二十三號、二十四日,二十五號這三天對於當代中國局勢而言可以說是具有決定性影響的三天,如果說十月初袁世凱被刺殺導致了北洋發生兵變,進而推動共和進程的話。

    那麼這三天裡所發生的一連串事情卻是直接奠定了中國後續共和政治的基礎,同時還還直接影響到了北洋數大派系的未來選擇。

    二十三號,王英楷之第一鎮率先進入京師,和王士珍之第六鎮成功會師並掌控京師城內各緊要之地區。

    當天包括馮國璋在內的大批滿清權貴就開始逃亡,少數人成功逃入各國使館,以尋求政治避難,不過這個時候很顯然他們把慈禧和光緒給忘記了,紫禁城裡依舊在北洋軍的鐵蹄下顫顫發抖,不過為了避免過度的政治影響,王英楷和王士珍並沒有拿出法國大革命的氣勢來,而是只包圍了紫禁城,並沒有直接闖入宮中。

    這個時候,實際上很多人,尤其是南方的部分督撫,都是清廷能夠和北洋達成一個體面的協議,甚至內容他們都想好的,那就是讓北洋軍自己清洗一批滿足少壯派,以報所謂的袁公之仇,然而就是徹底推行虛君立憲制,也就是說把行政權力交給北洋,但是皇室繼續保留皇帝稱號,作為名義上的最高國家領導人。

    如此的話,北洋獲得了他們想要的權力,而皇室也能夠繼續保留榮華富貴!

    但是他們顯然是低估了王英楷的決心!

    身為北洋裡頭僅次於袁世凱的第二號人物,自從袁世凱死了以後他王英楷就是以北洋新一任的領袖自居!

    這種身份上的轉變使得他也是自我感覺擔上了國家和民族的重任,身居歷史使命感的他自從起兵的那一天起,就已經是決定要把滿清王朝徹底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讓光緒的退位來奠定自己的北洋老大的地位。

    他敢說,只要自己成功把光緒和慈禧趕下台來,只要自己帶領著北洋人奠定中國共和基礎,那麼他的威望絕對能夠一飛沖天,甚至超越以往袁世凱的地步!

    袁世凱沒死的時候,人們對他的評價就已經相當高了,而當他死了後,這一個月裡其實不分南北,共和派還是立憲派又或者是帝制派,都不約而同的對袁世凱唱起了讚歌,不僅僅讚歎他在辛丑年裡接下滿清皇室和李鴻章留下的一大堆爛攤子,進而力纜狂瀾,而且在短暫的數年內推動的中國新政改革讓中國一舉從古老的封建國家進步到近代化國家的行列。

    說實話,這種吹噓是過分了的點,但是人們的觀念裡是死者為尊,而且袁世凱主政北洋以來,成績的確是有目共睹的,就連孫那些革命黨人都是不得不捏著鼻子恭維起來,說什麼袁公之死乃國家和民族之痛。

    被刻意吹捧起來的袁世凱,嗯,已經死了的袁世凱在名聲上已經遠遠超越了北洋的上一代領袖李鴻章,距離偉人也只差那麼一小步了。

    這和歷史上袁世凱稱帝之後死了後遺臭萬年的情況簡直就是天差地別!

    歷史上的袁世凱如果不是他臨死之前犯糊塗了,非得要過一把皇帝的癮頭,撈一個共和之父的身後名還是相當容易的。

    現在的王英楷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成為了了歷史上1911年到1912年階段的袁世凱,不說別的,單單是打進北京城,然後把光緒趕下台來,就足以讓他名流千古,如果再能夠堅持推行共和制度,那麼一個國父的名頭是跑不了的。

    對未來你有著更多期待的王英楷自然不會輕易答應鐵良等滿清皇室提出來的各種談判條件,甚至連慈禧提出封他為首任內閣總理大臣,總管全國政務的條件都給拒絕了,執意要讓滿清皇室退位,從而建立共和。

    二十六號,面對慈禧的頑固不從,王英楷下令其第一鎮的部隊攻克紫禁城,等他們一路殺入瀛台的時候,他們看見了已經表情冷靜,眼露哀傷的光緒帝!

    「我早就知道這一天會來,但是沒有想到會來的這麼快!」這個亡國之君在最後的關頭裡,依舊被慈禧軟禁著,這光緒也算是『悲劇』的典型了。

    二十七號,已經悄然回到唐山的趙東雲手捧著一份報紙,上面說的可以說是中國數千年來都從來沒有過的大事!

    皇帝退位了!

    光緒帝在最後關頭,寫下了這份退位詔書,然後士兵們用皇宮其他地方裡找到的國璽給蓋上去後,這一份退位詔書也就算成了!

    中國數千年來,第一次頭頂上沒有皇帝,而取而代之的則是所謂的共和政府!

    在這個極端注重名份的國度裡,王英楷之前哪怕已經進入京師,哪怕已經是得到了諸多北洋將領甚至少數幾個南方督撫的效忠,但是他依舊沒有成立所謂的『政府』。

    而是一直等到了退位詔書後,根據退位詔書裡光緒帝的那句授權北洋組建共和政府的條款,這才名正言順的舉起了共和政府的招牌。

    當天,王英楷就是在京師成立了所謂的『立國委員會』,自號『立國大統帥』,並任命段祺瑞、趙東雲兩人為『立國副統帥』。

    並邀請各省督撫、社會各界名望士紳北上京師,共商立國大事!

    雖然對於王英楷的這些手段早有預料,但是今天看來卻是依舊讓趙東雲心裡滿是羨慕嫉妒恨啊!

    是誰攻克通州,逼迫王士珍背叛朝廷,進而一舉滅掉馮國璋和滿清皇室的?是他趙東雲,可是為什麼僅僅三四天的時間不到,他王英楷就成為了立國大統帥?然後一副共和領袖的模樣。

    趙東雲是個有野心的,你要是說他心裡頭不念想著總統寶座,那肯定是瞎扯,再加上趙東雲手裡兵力眾多,這加起來足以和北洋其他諸將

    聯軍比肩,然而為什麼還是被迫居於王英楷之下?

    儘管理智上他知道這是為什麼,不外乎就是威望和資歷而已!

    然而情感上他卻是無法接受,這眼睜睜看著本來有希望到自己手裡的東西,一轉眼就跑到別人手上了,這要是能服氣才怪了。

    別說他趙東雲不服,就連蘇系的其他將領們也是一個個黑著臉,趙東雲和王英楷之間的鬥爭可不僅僅是兩個人私底下的鬥爭,而是兩人為首的兩大派系之間的鬥爭,趙東雲敗就代表著蘇系落敗,而這對於曹錕,陳光遠等蘇系將領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

    「司令,如今到了這個局勢,還有什麼好說的,我們直接打過去,老子就不信他王英楷能擋得住我們三鎮三協!」孟恩遠端坐著,神情雖然和以往一樣嚴肅,但是說起話來卻是充滿了怒火。

    一邊道陳光遠也道:「他王英楷何德何能當我北洋領袖,共和之大總統?今日若退,依照我們兩家往日的仇怨,今後還能有我等好果子吃?未來恐怕東北都不保啊!」

    趙東雲繼續沉著臉不說話,一旁的顧藍玉也是說著:「如今這個局勢,的確是不能忍了,之前的聯名通電還是後續的退位問題上,他王英楷何曾問過我們的意見?他自己一個人就把這些事給辦了,而且聽說第一鎮和第六鎮在京師抄家上百,加上從戶部以及銀行裡得到的銀錢,最少也能拿個三五千萬,這個錢要是讓他們用起來,以後我們的劣勢就更大了!」

    趙東雲聽著這幾個人的話,然後看著剛趕到唐山的徐邦傑:「老徐,你也說說!」

    徐邦傑和其他人一樣,也是對如今這個局勢趕到頭痛萬分,這皺著眉頭道:「如今我等是進退兩難,要打的話,就算等我的第二鎮和第一混成協都到了,我軍在關內的部隊也不過步隊兩鎮一混成協,騎兵一協,總兵力不過四萬。而王英楷他們在京師就有三個鎮,再加上他們接納整編了第七鎮一部,然後在直隸等地近期擴張的部隊,這加起來怕是要超過六萬之數。而且張懷芝的第五鎮和河南王汝賢的第二十九混成協也能迅速北上,到時候我們的兵力劣勢就更大了,所以這打起來的話,要守估計問題是不大的,但是要發起進攻,取得擊潰敵人攻克京師,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但是如果我們要是不打,等這王英楷他們穩住陣腳後,到時候我們要面對的恐怕就不是五六萬的敵人,而是十幾二十萬的敵人了,以我們在關外的人口和財力,斷然是無法讓我們也擴軍到數十萬的,到時候恐怕難度更大。」

    趙東雲聽罷也是皺緊眉頭,這些可能性他也考慮過,但是自己想和聽別人說出來差別極大,這聽起來就讓他更加感到左右為難了。

    現在的趙東雲第一次後悔入關了,假如當初自己不入關,轉而投靠清廷的話,估計王英楷和段祺瑞現在還得和馮國璋以及王士珍他們耗著,這打一兩年的話,等自己擴軍到十萬之數,到時候就可以一舉出關收拾殘局了。

    不過這種構想也只能想想罷了,當初袁公之死造成的震動是極大的,趙東雲要是還想要和王英楷、王士珍他們爭奪北洋之主的位置,實際上就不可能一直所在關外看戲,那樣的話會安全是安全了,但是威望上立馬就會讓他淪為和吳鳳嶺、張懷芝一個層次。

    你看看當初北洋七位大佬裡頭,當初躲開去的吳鳳嶺和張懷芝現在都混成什麼樣了,在世人眼中他們已經徹底淪為了二流軍閥,這以後要是還能混起來,那就得發生一萬個奇跡了。而主動參戰的其他五個人,實際上哪怕是戰敗了的馮國璋在威望上都比他們好的多,而王士珍,段祺瑞、王英楷以及趙東雲這四個人裡頭,尤其是趙東雲和王英楷,那更是威望如日中天,至少人們在討論未來之共和大總統的時候,不知不覺中人們已經把王英楷、趙東雲列為的候選人,而段祺瑞,王士珍他們算是候補的,但是張懷芝和吳鳳嶺就沒影了。

    政治,有時候就是這麼現實的,而且玩政治,你就不能值盯著所謂的利益得失去考慮事情,因為很多事情哪怕明明知道會讓你損失慘重,但是你也必須去做的。

    就像現在,哪怕明明知道對上王英楷的聯軍勝算不大,要想攻克京師的話基本上和癡人說夢差不多,但是這並不妨礙趙東雲下定了決心要和王英楷開戰!

    當有了政治需要的時候,哪怕是必敗的戰爭,那麼也得打,更何況,誰又敢說他趙東雲就一定會敗了?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例子還少嗎?

    自己這一方雖然兵力較少,但是優勢也是明顯的,首先自己還控制著唐山,而唐山有什麼?福元機器廠,有這個機器廠在,趙東雲就能夠每個月獲得七八千支步槍以及數以百萬發的子彈,而且還有身管火炮以及迫擊炮、重機槍等諸多軍械。

    有了福元機器廠,至少趙東雲在後續擴軍以及補充戰損上就不用太過擔心了。

    另外趙東雲比王英楷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趙東雲手下的軍隊都是他趙東雲嫡系私軍,乃是全部聽從他趙東雲號令的。

    然而王英楷呢,他的是聯軍,聯軍的意思就是王英楷指揮不了段祺瑞和王士珍,頂多就是協同作戰而已,到時候只要自己死死咬住其中一人跟他們玩命打,另外幾方來不來救還是個問題呢。

    這個局勢下的王英楷是有錢、有盟友、有威望,而趙東雲有的就是軍械和統一的指揮,在戰爭還沒有打起來之前,誰敢說趙東雲就一定會敗了?

    趙東雲沉默了許久後,然後道:「如今我等身處生死關頭,進一步這整個國家都是我們的,退一步也許我等就會身敗名裂,所以這個當口裡,還望諸君和我一起努力!」

    說到這裡,趙東雲對著右手旁的方壁永點了點頭,當即方壁永就是站了起來,然後朗聲道:「遵照司令之

    指示,參謀部制定作戰部署如下:

    「第三鎮即可從通州、薊縣回援唐山戰區,唐山戰區之佈防詳細如下,唐山西北部一帶,即玉田、豐潤一線,由第三鎮負責,唐山之西部一線,即大鐘莊、八門城一線由第二鎮負責。

    第一混成協駐防唐山,構築防線進行佈防,第一騎兵協北上遵化,進而威脅敵軍側後翼的同時,防備吳鳳嶺之第二鎮南下。」

    看北洋梟雄最新章節到長風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