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局劇變(一) 文 / 雨天下雨

    面對清廷的打壓和收攏軍權,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對於北洋來說丟個軍機大臣或者一部尚書的職位不算什麼,但是對於軍權來說是絕對不容有失的。

    北洋派系的權利,不管是袁世凱還是趙東雲,他們的權利都是來至於手下的軍隊,一旦失去了軍隊,那麼他們什麼都不是了。

    所以瞿鴻禨和岑春煊要想打壓袁世凱容易,但是清廷想要藉著這個機會來收回軍權,那麼難度就是非常大了。

    1906年八月,幾乎就是陸軍部剛成立的時候,袁世凱立即調遣第四鎮進駐山海關,並稱外敵尚在,為防遼西不穩特調遣第四鎮增援山海關。

    這是個非常明顯的政治信號,意思就是以外敵為借口,拒絕交出兵權。

    同一時間裡,趙東雲也是收到了來自袁世凱的密電,電上稱遼東日俄還在,希望趙東雲能夠繼續維持遼西穩定云云,這表面上說的是廢話,但政治人物之間的一些舉動和言語都是不能只看表面的。

    在袁世凱和朝廷之間的矛盾已經表面化、公開化的現在,袁世凱突然發這一封看似廢話的密電,趙東雲自然是知道袁世凱此舉為了什麼。

    當即就是回復了密電:「東雲不死,奉省不失!」

    這話表面上說的還是日俄,說什麼我趙東雲一天不死,這奉天就不會落入日俄兩軍之手,但是不管是袁世凱還是趙東雲都知道,這區區數字就是趙東雲的效忠誓言,所謂外敵不是指日俄,而是特指朝廷!

    隨即趙東雲上奏朝廷,說為了防備遼東日俄西進,已經派遣奉天第一鎮離開錦州,進駐新民等地。

    這個事明面上說的似乎也沒有什麼,但是和袁世凱的那道派遣第四鎮前往山海關駐防的奏章聯繫起來後,那政治含義就非常明顯的,那就是趙東雲是堅定的站在袁世凱這一邊。

    也就是所謂的政治站隊、表態!

    在這場遍及朝野的政治大風波中,在面對幾乎是清廷和其他督撫聯手起來打壓北洋體系的戰爭中,趙東雲是不可能和尋常的野心家們一樣遊走鋼絲,兩不得罪的。

    因為他趙東雲自己就是北洋體系的中堅人物,說起北洋人們大多都知道袁世凱是北洋派系的首領,然而北洋人有那些主要角色呢?官上有徐世昌、武將有段祺瑞、王英楷、馮國璋等人,而趙東雲雖然是封疆大臣,但嚴格上來說也算是武將身份。

    可以這麼說,幾乎全國人都知道他趙東雲是北洋的核心人士,朝廷要打壓北洋,也是打壓他趙東雲,如果這個時候趙東雲不旗幟鮮明的支持袁世凱,那麼對於北洋派系來說就是一個重大的打擊,進而可能會造成北洋分裂的。

    而趙東雲一旦失去了北洋這顆大樹作為依靠,除非他是真的準備現在就依靠手底下的幾萬人起兵造反,不然的話袁世凱一倒,他趙東雲立馬就得從盛京將軍的位置上滾蛋,到時候估計也只能和袁世凱一樣『稱病回鄉』了。

    所以不管是為了北洋還是為了他自己,北洋不能倒,袁世凱也不能倒!

    他不管歷史上袁世凱是否在這場爭鬥中失敗還是勝利,總之在這個時代,誰要是敢把袁世凱從直隸總督的位置上拉下來,就得問問他趙東雲手底下的幾萬大軍答不答應了!

    所以1906年的夏天和秋天,他一方面是繼續擴軍,不但把奉天常備軍第一鎮和第二鎮陸續擴編為齊裝滿員,同時又是擴大了奉天巡警的規模和編製,抽調多個府縣的巡警編練了奉天巡警第一標、第二標、第三標作為輔助兵力,以騰出更多的野戰兵力來應對局勢。

    擴軍的也是睜大了眼睛緊盯國內局勢,一旦國內局勢出現變化,他就需要及時的做出反應,甚至他都考慮過,一旦袁世凱下定了決心和朝廷翻臉,那麼趙東雲二話不說立馬就帶兵入關,然後把袁世凱推上共和總統的位置。

    而這個時候,日俄之間的談判也是進入了關鍵時刻,由於現狀和歷史大有不同,俄國海軍雖然慘敗,但是陸地上可是勝負未分,真要打下去還不知道誰贏誰輸的。

    基於此,日`本想要的賠款、割地之類的要求被狂妄的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毫不客氣的拒絕了,叫出了不賠一個盧布,不割一寸土地的口號。

    而旅順雖然是中國領土,但是俄國也是堅決不肯割讓給日`本的,甚至喊出口號來寧願歸還給中國也不願意給日`本,這個口號讓國內許多人都小小的激動了一把,不過這個可能性太小,要是不在滿洲撈到一定利益,日`本那幾十萬人還不得白死啊!

    如此就是造成了談判僵局。

    七月份雙方又是在談判期間小打了一場,各自死傷上萬後兩國終於是沒脾氣了,這個時候,英美法等國提出了第三個解決方案,那就是提出多國托管。

    也就是俄國現在控制下的中東鐵路該有諸國共同經營,旅順改為多國托管的公共租界。

    提出這個方案自然是美國人的意思,美國人向來都喜歡以門戶開放等各種理由插手進去的,這一次美國人給日`本人提供大量金錢,直接目的固然使得打壓俄國,但是另外一個主要目的也是想要在東北地區進行經濟上的滲透。

    英國和法國以及德國本來在東北沒什麼利益所在,但是現在一聽自己可以橫插一手進去,那裡還顧得上日俄兩國什麼心思啊,當即就是聯合贊成。

    對於此舉日俄兩國自然是不答應了,不過日本的反對比俄國更為激烈,俄國方面雖然叫嚷不賠一個盧布,不割一寸土地,但是

    是局勢到了現在著個地步,他要想保住在東北的利益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而且他也更不願意把大部分利益出讓給日`本。

    如果是多國共管的話,俄國至少還能分一點,比讓日`本佔去就划算多了,所以就隨口反抗一二。

    然而日`本那邊反抗尤為激烈,因為這在日`本人看來這完全是三國干涉還遼的翻版,當年甲午戰爭日`本就是在各國的壓迫下被迫讓中國贖回了遼東半島,然而現在又來一次,如何能夠讓他們心甘情願。

    只是日`本方面雖然心有不甘,但是也無可奈何,為了逼迫日`本停戰,英美兩國甚至是全面停止了購買日`本的債卷,這讓日`本本來就困難無比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再這麼僵持下去估計日`本的財政不用幾個月就得破產了。

    最後面對各國的聯手壓迫,日俄兩國屈服了,並在英國簽訂了停戰條約,條約大體內容就是雙方停戰,各自軍隊撤出東北,中東鐵路該有多國組成的公司進行經營和開發,旅順改為多國托管租界,成為和上海差不多的公共租界以及自由港口。

    這份條約對於中國來說,表面上不好聽,但實際上好處也是有的,多國共管就代表著不管是俄國還是日`本,都不能在全面侵佔東北利益,這對於扼制外國勢力尤其是日俄勢力對東北的滲透是有好處的。

    「現在他們的條約已經簽訂,是時候把遼東收回來了!」趙東雲一邊說著一邊皺眉:「不過還是要謹慎一些,避免和兩**隊發生衝突!」

    日俄戰爭的結束對於趙東雲來說是早就預料到的事,雖然多國共管這事出乎了他預料之外,不過區別也不大,反正日俄戰爭結束後,不管是俄國還是日`本都已經沒有什麼精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了,自己也就能夠安心在奉天經營幾年。

    現在趙東雲的關注重心還是國內局勢上頭!

    如今國內的局勢對北洋體系而言是一天比一天敗壞,不久前北洋派系的大佬之一劉永慶在江北提督任上病亡,然後還沒等袁世凱反應過來,清廷就派遣了蔭昌繼任江北提督。

    這個蔭昌和鐵良一樣,都是清末比較著名的滿族將領,清廷用蔭昌硬生生的搶到了江北提督,這就代表著北洋體系又損失了一個封疆大臣的位置。

    同時隨著日俄戰爭的結束,朝野之間風傳要東北建省,這不建省原本也沒有什麼,但是作為北洋派系的兩大有力候選人,趙東雲和徐世昌竟然都沒得到朝野的支持,反而是去年爭奪盛京將軍落敗的趙爾巽獲得了大量朝野重臣的支持,說是要準備出任東北建省後的東三省總督之職。

    「他們還有沒有把我們放在眼裡?」錦州內的奉天督練公所裡,趙東雲手下的一群將領們齊坐一堂,一個個都是臉色沉重沉,徐邦傑更是陰沉著臉:「隨便就想派個人來當東三省總督,也不看看這幾年來東北局勢是誰維持著,要是沒有我們家大人,要是沒有我等北洋數萬將士,這遼西早就糜爛了!」

    奉天常備軍雖然掛著奉天的名頭,但是誰都知道這是北洋派系的軍隊,所以徐邦傑把奉天常備軍的兩個鎮和第三鎮加起來說數萬北洋將士,倒也不能說是錯的。

    孟恩遠也是深吸了口氣:「這兩年,朝廷那邊的確是有些過了!我等北洋將士辛辛苦苦在這北寒之地保家衛國,可是京師那邊卻是天天想著防備我等,年初的時候袁大人都已經辭去了多項兼差,可是那些大人們還是不滿意啊!」

    一旁的王占元雖然不算趙東雲的手下嫡系,但也是北洋嫡系啊,對於當今北洋的困境自然也是滿臉憂色:「我聽說朝野不但要派趙爾巽來當東三省總督,而且還準備調袁大人進入中樞,擔任某一部尚書!」

    此話一出,眾人立即就是跳了起來:「子春兄,此言當真?」

    別以為進入中樞擔任某一部尚書就是高昇了,對於當代清末政壇而言,地方督撫才是實權派,隨便拉出一個實權督撫來都是實權重臣、名臣。比如當今袁世凱,岑春煊,老一輩的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人這些可都是,一舉一動都是會影響全國局勢的。

    然而那些各部尚書甚至軍機大臣們,又有幾個人知道他們的名字?

    所以清末的中樞重臣是名義上好聽,但是對於袁世凱這樣的派系首領來說絕對是屬於明升暗降。

    而且就算是明升暗降到中樞,這中樞也分高低,如果是奕劻這樣的領班軍機,或者是目前瞿鴻禨這樣的軍機大臣兼任某一部尚書,那麼也勉強算得上是中樞實權派,至於其他的都是渣渣。

    別說是袁世凱了,就算是趙東雲這個盛京將軍給他一個戶部尚書他都不肯換!

    王占元道:「這個消息我也是剛知道,乃是從京師傳來的,不說十成實,但是七八分還是有的!」

    一旁的陳光遠張張嘴想要說什麼,但是卻是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最後只能是歎了口氣:「這年頭想做點事真難啊!」

    最後還是林永權開口道:「這些事情大家也不用太過擔心,天塌不下來,就算塌了也有大人在上頭頂著,我等要做的就是辦好手頭上的差事,先把奉天和營口給收回來,然後再逐步接管遼東等地!」

    此時一旁的孔眺北突然道:「也不知道大人現在在山海關和其他幾位大人談的怎麼樣了!」

    林永權聽罷卻是皺眉立即開口:「大人去山海關密談一事關乎我北洋存亡,諸位慎言!」

    其他人一聽也都是閉緊了嘴巴,作為蘇系的少數高層將領,他們自然是知道自從趙東雲得知朝局有變後,就是奔赴山海關去見第二鎮統

    制吳鳳嶺、第四鎮統制段祺瑞。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除了趙東雲去了山海關外,北洋派系的其他幾位大佬也都是相繼秘密抵達山海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