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擴協為鎮(一) 文 / 雨天下雨

    「得益於農林總局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們雖然還無法得知奉天省內的所有耕地數據,但是保守估計在冊耕地和私懇田加起來,全省耕地應當在六千萬畝以上,然而在這六千畝耕地上,我財政總局所收取的田畝稅不過一百五十萬兩銀子!」趙東平繼續朗聲而道:「稅款低固然是因為私懇田過多的因素,但是僅僅是看現有在冊田地的數量,目前所收的稅款和田地總出產的比例也是極低的!」

    說實話,以清末時代的土地政策而言,奉天每年獲得一百五十萬兩銀子稅收其實不算少了,湖廣兩省身為中國當代的糧倉,每年的田畝稅也不會比奉天多多少。如果單純計算土地的出產和國家對農民徵收的稅收,那麼就會發現這個比例相當低,遠遠不如正常國度的農業稅。

    「然而通過調研,我局卻是發現省內農民的負擔卻是極重,他們除了需要負擔正稅外,還需要承擔各種各樣的雜稅,而這一部分地方雜稅遠遠高於正稅,並且這些雜稅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收取,沒辦法收納到省財政來!」趙東平說到這裡,停頓了會後繼續道:

    「根據我局諸多同僚們的商議,如果要提高田畝稅收入,同時還需要減輕百姓負擔,唯一的可取之法就是取締雜稅以及各種徭役、捐輸等等,直接向農民徵收統一的農業稅。如此一來田畝稅至少也會數倍於以往!」

    「此外考慮到地方府縣的財政收入過往比較依賴各種雜稅,我局的意見是參考之前的商稅改革,由我財政總局直接徵收農業稅,然後撥出一定比例交付地方府縣用於維持地方財政運轉!」

    去年趙東平主持的稅務改革,主要是集中在營業稅、釐金以及其他部分雜稅上,除了傳統上的裁併稅種外,最為主要的就是將商稅、釐金的權力收歸財政總局,由財政總局在各府縣分設的分局進行稅務徵收,所得商稅部分大頭上繳省財政,少部分則是交付當地府縣。

    不過當時的改革主要還是集中在商稅上,而農業方面的稅收則是牽制太大所以沒有貿然改動!

    趙東雲一邊聽,一邊翻看著手中的計劃書,趙東平說提的這些方案聽上去比較好,但是要想施行起來難度比較大。

    甚至可以說要在奉天進行農業稅改革比其他省份都要難,為什麼?因為奉天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行省,而是一個將軍轄區,由盛京將軍全權處理轄區內的軍民事務。

    而且還有一點必須值得注意的是,奉天境內是有著大量的旗民,有了旗民自然也就有了大量的旗田。

    此外奉天作為滿勤王朝的發祥之地,滿清貴族在奉天擁有大量的田莊,不僅僅是貴族,甚至皇室在奉天也擁有大量的皇莊。

    所以奉天一省的土地成分是比較複雜的,並不是尋常省份裡以民田、官田為主,而是皇莊、貴族田莊、旗田、民田、官田共同組成。

    趙東雲要玩稅務改革的話,就必須慎之又慎,不然弄出亂子來很容易引來政敵攻殲!

    趙東雲放下報告後道:「按照現有的耕地數量,現在的這個田畝稅的確不像話,改肯定是要改的!」

    按照後世觀點,當代奉天的耕地實際上是遠遠超出了官方註冊數字,要知道目前奉天有官方記錄的耕田不過四千多萬畝而已,但是還有更多的私懇田沒被記錄,別的不說了單單是被流民私懇的那些官方牧場、圍場就可以以百萬畝來計算。

    大量官方土地被私懇也是迫使當地官府進一步進行私懇天認領、牧場和圍場招墾的因素所在,因為封禁已經名存實亡,那些官方土地都已經被流民開墾出來了,還不如乾脆承認了把這些田地納入賬冊收取田畝稅呢。

    此外奉天的土地種植除了小麥以及大米這些傳統糧食外,相當多的土地是種植經濟農作物,那就是「大豆」。

    而大豆經濟則是當代東北,尤其是奉天的主要經濟支柱,從種植大豆再到大豆加工業,大豆國際貿易,幾乎就是形成了一整條的產業鏈。

    毫不客氣的說,趙東雲弄的奉天工商業新政中,大豆產業就是佔據了其中三分之一還多,去年到現在奉天什麼行業最多人投資?答案就是大豆加工業,僅僅一年就出現了十幾家的大型搾油廠。

    甚至趙東雲同樣大力支持的紡織業都是只能屈居第二!

    而作為大豆經濟的源頭,大量產出大豆的田地上每年只收取百來萬的稅收?這不扯淡嘛,對這種高附加值的農產品,要是一年不收個幾百萬都對不住自己的新政改革!

    所以改革農業稅的話,把大量私懇田地納入官方收稅表裡是必須的,同時整頓農業稅也是必須的。

    趙東雲沉思了會後繼續道:「農業稅改革是必須的,不過腳步要放緩一些,過程要溫和一些,而且農業稅改革也不能一刀切,為了避免社會動盪,可以選一個府縣先試一試,看看會出什麼問題,然後怎麼解決出現的那些問題!」

    農業稅改革固然可以增加幾百萬兩銀子的收入,但是就和所有的統治者一樣,趙東雲首先考慮的是『穩定』兩個字,面對商稅和其他雜稅他可以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而且採用強力手段推行,但是面對和農民息息相關的農業稅,他就得慎之又慎了,他寧願改革的過程慢一些也不願意出現什麼問題。

    畢竟此時關乎到奉天一省數百萬百姓的生計,不能不謹慎!

    趙東平雖然被趙東雲告誡了一番,但是也算是得到了趙東雲的批准,准許他在遼西地區選擇一個縣進行農業稅改革實驗,如果成功了那麼明年就推行全省。

    送走趙東平後,趙東雲和往常一樣繼續忙碌著!

    上午時分他又接見了數人聽取了工作匯報後,中午時分本來想和李

    婉一起吃午飯的,但是李婉估計是真生氣了沒搭理他,所以他只能自己匆匆一個人用過午飯,然後就是出了臨時官邸前往不遠處的軍營視察。

    這一次視察的對象並不是第三鎮,而是奉天第一混成協!

    奉天第一混成協自從去年開始擴編以來,孟恩遠在趙東雲的支持下先後編練了兩個騎兵營,到了現在奉天第一混成協雖然還掛著混成協的名頭,但實際上已經擁有三個騎兵營,九個步兵營、兩個炮兵營的混成部隊了。

    說實話這種編制有點不倫不類,步兵和炮營都是不夠成一鎮,但是比一個混成協要多,至於那三個營、總數一千八百多人的騎兵部隊對於一個混成協就顯的更多了。

    不過趙東雲之所以弄那麼多騎兵也是有著自身的考慮,首先是他掌控的奉天地形平坦,非常利於騎兵活動,第二就是趙東雲要編練騎兵的話可以就近招收牧民,購置蒙古馬匹等,使得趙東雲編練騎兵比較方便快捷。

    正所謂既然有了這個優勢資源,如果還不用的話那不就浪費了嘛,再加上趙東雲還是覺得儘管當代機槍已經大行其道,但是騎兵的戰略價值並沒有因此而降低,反正在大規模裝備坦克之前,這騎兵就是唯一的機動性兵種。

    其他不說就憑借『機動性』這三個字,就足以讓趙東雲以及當代任何陸軍將軍繼續重視騎兵了!

    所以去年就開始下意識的擴大騎兵部隊的規模,先後讓孟恩遠編練了兩個全新的騎兵營,然後又讓徐邦傑在奉天第二混成協新編了一個騎兵營,如此到了1906年初趙東雲手底下的親兵部隊已經達到了七個騎兵營,總數將近四千五百騎。

    這要是全部拉出來的話,勉強也能夠湊出一個騎兵師來了!

    發展騎兵是奉天利用自身的優勢條件,而其他的趙東雲也沒有落下,去年下半年趙東雲的擴軍工作主要還是集中在奉天兩個混成協上頭。

    擴軍過程中,雖然說核心是步兵部隊,但實際上步兵的擴編是最省錢、耗時最短的,去年開始擴編到現在為止,奉天第一混成協已經擁有三個步兵標一共九個步兵營,奉天第二混成協同樣擁有三個步兵標,但是其第六標則是還缺了一個步兵營,只有八個步兵營。

    騎兵的擴編雖然比步兵耗費大一些,但是總體難度其實也說不上多大,靠著招募蒙古牧民以及奉天省內的騎術好手,加上購買馬匹也比較方面,所以奉天第一混成協先後編成三個騎兵營,奉天第二混成協先後編成兩個騎兵營。

    真正有難度的還是炮兵部隊!

    要建立一直合格的炮兵部隊,需要大量的技術性炮兵以及軍官就不說了,單單是錢就足夠讓趙東雲抓瞎的了。

    這年頭要建立一支擁有十八門火炮的炮兵營,期內如果裝備的是最新式的德國75毫米1903式管退野炮,單單是火炮和儲備炮彈的價格就得幾十萬,再加上招募炮兵的費用,沒有四五十萬根本拿不下來!rg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