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盛京將軍 文 / 雨天下雨

    朝廷要增祺回京述職,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他,甚至是整個奉天局勢都受到了影響,儘管增祺現在手頭上沒有多少人和錢,奉天的主要防務已經是依賴於趙東雲手下的第三鎮以及錦州巡防營,但是增祺不管怎麼樣,他都是奉天地區的最高軍政領導人,地位大體上和其他各省督撫是相當的。

    清朝的封疆大臣大體上可以分為幾種,第一種就是眾人所熟知的總督,比如直隸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各個總督裡頭區別也大,比如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等主要差事,乃是北中國甚至朝廷各項新政的的實際負責人,而湖廣總督也是兼任南洋大臣等各項差事,也算是南方各省的領袖。至於其他的幾個總督倒是沒有太大差別。

    第二種就是大家同樣比較熟悉的巡撫,不過各省巡撫差別極大,如果上頭沒有總督管著的一省巡撫,那麼權勢不小,幾乎就是縮小版的總督。但是上頭如果有總督管著的話,那麼權勢就小很多,和總督治所不同省的巡撫還好,至少民政權力可以保證,但是同省甚至同城巡撫的話,那基本是徒有其名了。

    以上兩者就是所謂的『督撫』了,人們口中常說的封疆大臣了。然而清朝還有其他幾種封疆大臣,比如漕運總督改制而來的江北提督、盛京將軍、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等,這些官職看上去似乎是只管軍事,但是實際上以上職位都是可以管理當地民政的,乃是正兒八經的封疆大臣之一。

    其中的江北提督近年來一直被北洋所把控,出任該職的都是湘軍或者北洋出身的高級將領。

    然而盛京將軍,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暫時來說還不屬於北洋派系的實力範圍,因為這幾個職位一直以來都是以滿人為主。

    對於趙東雲這種已經算是在北洋新軍裡爬到了頂端的將領來說,下一步再升的話不是去中央任職侍郎、尚書就是去任職各省的封疆大臣了。

    自從趙東雲當上第三鎮統制後,他一直也在謀劃自己的下一步晉陞,這一年來他期望最大的就是能夠在袁世凱的支持下,謀取到『江北提督』這個位置,因為這個職位一直都被北洋派系把握著,外人插不了手,所以只有北洋體系內的競爭的話,對於趙東雲而言難度就小了很多。

    此外江北提督名義上是軍事統帥的職位,但實際上又可以管理民政事務,乃是正兒八經的封疆大臣之一,手握軍民兩權已經算得上縮小版的總督了。

    到時候自己帶著整個第三鎮上任估計難度比較大,但是按照清末督撫任職的傳統,只帶第三鎮一部分兵力,比如一個協,然後再把自己的私兵錦州巡防營帶過去應該問題不大。屆時在當地搜刮幾年後,自己就能夠練出兩三個鎮的兵力來,等過幾年天下大亂的時候,擁軍數鎮也就足以讓自己佔據先機優勢了。

    如果這條路走不通,那麼趙東雲還考慮過學段祺瑞,等日俄戰爭結束後帶著第三鎮回直隸,死抓著第三鎮不放手,然後再兼任北洋裡幾所軍校的校長的什麼的,再爭取當上一兩次大規模演習的統帥,這樣差不多就能撈一個陸軍部右侍郎的加銜了,運氣好估計還會有左侍郎的加銜,這個路子不求升多大的官,只求牢牢握著第三鎮以及在北洋體系養望。

    就跟段祺瑞、王英楷他們現在所做的一樣。

    經過五六年的積累後,自己在威望上應該也能夠勉強跟上馮國璋等人其他大佬的步伐,接著就是坐等清朝崩潰老袁上位,依賴自己這麼多年來在北洋體系內積累的勢力和威望,到時候勢力應該不會差段祺瑞、馮國璋他們太多,等袁世凱死了後誰敢說他沒有機會過一把總統的癮。

    這兩條路子看上去平淡無奇,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缺乏激情,但是對於趙東雲的上位而言,這兩條路子卻是最輕鬆,可能性最大的道路。

    至於留在東北發展說實話趙東雲雖然也想過,但是對此並沒有太大的期待。

    為什麼?因為東北以後是要建省的,到時候設立東三省之際就算趙東雲手握第三鎮,再把他的練軍能力也很難在建省之際就成為東三省總督,新設總督的人選應該會從其他幾位總督裡調任或者乾脆派遣某部尚書去任職,至於北洋體系裡除了袁世凱和徐世昌外,其他人資格都還差了那麼一點點,段祺瑞、王英楷都不敢奢望東三省總督之位,更別提小一輩的趙東雲了。

    至於說等建省後走段芝貴的路子去當黑龍江、吉林或者奉天的巡撫之一,說實話趙東雲對此興趣不大。

    因為前頭說了,上頭有總督的巡撫實際上是很悲劇的,別說全權掌控軍事了,甚至連民政,財政等權力都有可能被上頭的總督給收走。

    要是混了幾年到辛亥年還只是個奉天巡撫,手裡的第三鎮和錦州巡防營都被收走的話,趙東雲憑什麼和段祺瑞、馮國璋他們去爭?

    要說巡撫的話也不是不可以,比如山東巡撫或者安徽巡撫都是好位置,可惜沒人會讓他帶著第三鎮去上任啊!

    也就是說,在之前的諸多謀劃準備中,趙東雲實際上是沒有考慮過長期留在東北發展的,這從他在遼西的行事手段就可以看得出來,到遼西好歹也差不多兩年了,但他在當地愣是沒和其他的穿越前輩們一樣搞實業,兵工廠啊什麼的。

    他甚至還讓手底下的錦州巡防營在遼西各種撈錢,渾然沒有半點在遼西建立根據地的想法,甚至他還想著一旦和日俄爆發衝突,他能擋就擋,擋不了立即帶著部隊逃回直隸去,至於東北誰要誰拿去。

    然而現在增祺被朝廷召回京師述職,卻是讓趙東雲看到了希望,一個在東北立足,建立根基的希望!

    趙東雲前世裡可不是什麼近代史專家,他知道東北有建省這麼一回事,而且還知道未來的這個東三省總督就是袁世凱的幕僚徐世昌,但是他又沒專門研究過清末歷史,自然

    也就不知道一些歷史的小節點,比如朝廷召增祺回京述職,甚至聽說增祺有可能會被罷免,這樣一來趙東雲對東北的歷史認知就缺乏了好幾年的時間。

    他之前還認為增祺應該會任職到東北建省前夕呢,但是他沒有想到增祺竟然連今年都撐不過去了。

    一旦盛京將軍的位置空出來後,那麼對於趙東雲而言就是一個機會了,1907年建省以後的奉天巡撫自然是不值錢的,但是1905年的盛京將軍卻是值錢的很,就算大半個奉天還在日俄兩國手中,但是也無法否認盛京將軍乃是清朝十幾個封疆大臣之一啊。

    而且對於趙東雲來說還有一點優勢,那就是現在日俄還在邊上打著呢,現在奉天甚至整個東三省的重心不是發展經濟或者什麼政治改革之類的事情,重心就只有一個,那就是避免以及阻擋日俄兩軍踏過遼河,從而保障遼西甚至京畿的安全。

    而現在奉天乃至整個東三省的防務是誰管著?

    趙東雲!

    東三省內現有新舊軍近六七萬,那些亂七八糟的舊軍不說了,大體上可以直接忽視,有戰鬥力的實際上就是趙東雲手下的第三鎮以及錦州巡防營,增祺手下的奉天巡防營也勉強可以打打土匪,但是距離新軍的標準還相差甚遠。

    也就是說,現在奉天的防務是被趙東雲所掌控的,以往增祺這個盛京將軍基本上是不管事的了,平日裡只是救濟救濟難民之類的,而軍務尤其是遼西防務基本上是全權交給趙東雲的。

    然而現在增祺走了,朝廷要麼調任其他人來當一個有名無實的盛京將軍,要麼乾脆任命趙東雲為盛京將軍,讓他名正言順的掌管奉天防務。

    而這就是趙東雲的機會,甚至是北洋的機會!

    對於趙東雲來說,他可以直接成為清廷十幾個封建大臣之一,而對於北洋、對於袁世凱來說就能夠把勢力徹底的滲透進東北,進而大大擴展北洋體系的活動空間。

    幾乎是剛傳出來增祺要回京述職,袁世凱就是給趙東雲發私人密電,讓他嚴控遼西局勢的同時也要派人進京活動一二。

    進京活動什麼?

    說白了就是去京師賄賂慶親王等朝中權貴,事關封疆要職,就算有袁世凱的舉薦以及整個北洋的支持,但是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少,要不然你讓京師的權貴們怎麼積累起那份富可敵國的家業來。

    收到袁世凱這封暗示自己展開賄賂活動的密電後,趙東雲苦思了很久,他不僅僅要想怎麼打開缺口去爭奪這個原本屬於滿人專屬的盛京將軍職位,他更要思考一旦自己去爭,甚至當上了這個盛京將軍後,那麼對後續局勢會造成什麼影響?

    毫無疑問的,清廷必定會對勢力大漲的北洋派系更為忌憚,進而可能引發朝廷對袁世凱以及北洋派系的整體性削弱,同時自己入主奉天也會對目前的日俄戰爭局勢產生某些不可預測的變化,

    還有更重要的是,自己入主奉天對自己而言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好處顯而易見的,自己能夠名正言順的掌控奉天一省,進而擴編軍隊,發展當地建立自己的大本營根據地。

    壞處也是明顯的,而且自己一旦入主奉天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是脫離了北洋體系自立,歷史上東北三省成立後前幾年雖然還屬於北洋嫡系,但是過了幾年東三省基本上就已經**自主,民國後更是發展為奉系,基本上和袁世凱乃是北洋嫡系這四個字已經沒什麼關係了。

    沒有了袁世凱這顆大樹罩著自己,自己能不能抗住朝廷和地方上的壓力?

    而且一旦日後東三省設立總督,自己要是搶不到東三省總督之位,反而是徐世昌跑過來當他頂頭上司的話,自己到時候何去何從?

    更關鍵的更是此事會打亂趙東雲之前的所有安排,要知道他可是準備日俄戰爭一結束,就謀圖江北提督一職的,一旦獲得該職幾乎就是代表著海闊天空。

    然而現在所有安排都被打亂去謀圖盛京將軍一職,其中好壞得失已經是趙東雲很難預料的了。rg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