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二章 歷史已經改變 文 / 雨天下雨

    安德烈道:「如果將軍您的工廠缺乏足夠的工程師來完成最後的研發,那麼我們也可以派遣多名高級工程師幫你們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但是我們有一個要求就是貴廠生產出來的重機槍必須優先供應我軍,並且不得出售給日`本人!」

    給人來幫忙解決技術問題?這倒是有吸引力,不管在什麼時代都是人才最值錢,俄羅斯雖然在技術上不算什麼強國,但是好歹是正兒八經的列強,現在人家也已經開始仿製重機槍了,不過由於距離遙遠以及生產緩慢,導致遠東的俄軍根本無法從他們國內得到太多的重機槍,要不然他們也不會找到趙東雲頭上來。

    趙東雲沉默了會,他在思索著得失,此舉是不是會得罪日`本人呢?肯定的,但是他前頭已經賣了那麼多軍械給俄國人,而日`本人也早就知道了,所以要說得罪的話早已經得罪了。

    管它呢,賺錢才是王道!

    想到了這裡的趙東雲點了點頭:「如果貴軍有足夠的訂單,我想福元機器廠的股東們是非常樂意啟動一條重機槍生產線的!」

    安德烈笑了,他來之前就知道趙東雲不會拒絕他的提議!

    就和趙東雲對他略有瞭解一樣,安德烈和趙東雲相交大半年,對趙東雲也是有所瞭解了,通過這大半年的接觸這個趙東雲給他感覺就是兩個字:貪婪!

    這個人絲毫沒有國家和民族的觀念,這個時代任何一個愛國的中國人都不可能把無數軍火提供給霸佔東北的俄軍,甚至激進一些的估計都得跑到東北來幫參加日`本人的滿洲義勇軍了。

    這個人為了賺取金錢可謂是利慾昏心,國際軍火市場上進貨價不過二十五兩銀子的三英吋榴彈他竟然敢賣五十兩銀子一發,安德烈甚至覺得再也沒有比他更貪心的軍火商了。

    而且安德烈還知道,這個趙東雲不僅僅和俄國做軍火生意,而且還和日`本人做同樣的軍火生意,而且上帝保佑,他賣給日`本人的軍械價格更高……

    此外這個人不僅僅想要賺錢,而且還在持續擴軍,安德烈不認為他擴軍是為了應對日俄戰爭,這個人之所以擴軍絕對是為了擴大他的私人**,安德烈知道趙東雲的軍隊從去年的不到萬人已經擴張到了現在的一萬五千人,而同樣的趙東雲在中國的影響力也是隨著他的軍隊數量上漲而上漲。

    所以就不難看出,趙東雲擴軍的目的是為了掌控更多的權勢。

    趙東雲對金錢和權勢表露出來的貪婪,足以讓安德烈瞭解並猜測趙東雲的一舉一動!

    不得不說,安德烈對趙東雲的瞭解還是比較充分的,遠遠超過了諸多和趙東雲平日相處的那些手下以及袁世凱等北洋大佬對他的瞭解。

    趙東雲點頭同意了開啟重機槍的生產線,這個時候安德烈也道:「如果將軍沒有意見的話,我想代表我家上`將閣下正式下達一百挺機槍的訂單,而且我們希望在後續兩個月內能夠交付!」

    趙東雲道:「我需要向福元機器廠那邊詢問一二,隨後才能夠給你正式答覆,不過我想問題應該不大!」

    安德烈道:「這個是自然的,將軍的謹慎讓人敬佩,此外,我還有一個請求!」

    趙東雲道:「哦,請說!」

    「將軍能否提高對我們每月供應的炮彈和子彈,此外不知道將軍能不能供應我軍的制式子彈?」安德烈試探性問道。

    趙東雲道:「這怕是有難度,現在的供應量已經是我能夠籌齊的最大數量了,再多恐怕上頭是要察覺了,至於貴軍制式子彈,福元機器廠那邊沒有相應的子彈生產線,如果專門開設一條貴軍制式子彈的生產線,恐怕得不償失!」

    趙東雲如今給俄軍提供的消耗性彈藥,大頭來之於福元機器廠,少部分來之於遠東的國際軍火市場,福元機器廠那邊因為要提供整個北洋以及北方其他省份的彈藥供應,所以能夠擠占出來的產量是有限的,不可能說俄國人想要更多趙東雲就能夠拿出更多來給他。

    至於俄式子彈嘛,這個要生產福元機器廠就得專門再購置機器弄一條生產線,加上聘請工程師,招募培訓工人,建設廠房等花銷,一整套下來少說也得幾十萬兩銀子花銷,這麼多錢投下去要收回成本,可是要生產好多年子彈的。

    然而日俄戰爭能持續那麼久嗎?頂多一兩年時間俄國人那邊肯定不會繼續下訂單了,到時候生產出來的俄式子彈賣給誰去?

    這可不是炮彈啊,炮彈的話改改口徑就能夠把75毫米和76.2毫米變來變去,然而子彈那可是區別大了,到時候一條花費了巨資建設的俄式子彈生產線估計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所以對於生產俄式子彈,不管是趙東雲還是福元機器廠那邊都是興趣缺乏,反正福元機器廠現在各種彈藥都是供不應求,沒必要再分散力量去搞什麼俄式子彈或者步槍的。

    聽到趙東雲的拒絕,安德烈歎了口氣,對於此事他本來也沒有抱太大希望,今天他的目的只是重機槍而已,至於其他只是順帶提一提,有希望最好,沒有希望也沒有什麼問題。

    兩人隨後又是談及了雙方軍火貿易的其他事項,比如安德烈提出支付方式能否更靈活一些,比如俄國在遠東還有大量庫存的英鎊、美元、法郎甚至日圓的紙幣,這些是否能用於支付?

    對於這一點趙東雲則是回應:英鎊、美元、法郎、日圓,只要是錢通通都要,反正這年頭除了中國其他國家都是玩金本位,各國紙幣也是等於黃金啊!

    又比如說安德烈還提出,由

    由於俄軍現在兵力緊張,能否把軍械交易的地點往東移動一段距離,以減少俄軍護送兵力的需求和時間,對此趙東雲說如果能夠俄方能夠額外支付一筆運費,直接送到奉天城都不成問題!

    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兩人說了許久,等安德烈離去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而他走之前,則是留下了一張是英國匯豐銀行的兩萬英鎊支票,乃是用來支付軍械貿易的前期定金,至於尾款部分自然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安德烈承諾的工程師和前期資金很快就是到了,八月下旬,七個俄國大鬍子就是抵達了唐山,這七個人根據安德烈的說法,那都是俄國國內的高級工程師,這一次是被軍方緊急徵召從而派遣到福元機器廠來的,甚至福元機器廠連工資都不用給,不過人家也不會停留太久,他們來的目的非常簡單,只要幫著福元機器廠把重機槍生產線給弄出來,可以成功量產後他們就會回國。

    趙東雲也指示了福元機器廠的趙晨濱,說俄國人都把人才送到門口了,留不留得住就看你的本事了,趙晨濱看著趙東雲的電報也是有了決斷,不就是幾個大鬍子嘛,喜歡錢的就拿錢砸,喜歡女人的到上海或者海參崴之類的地方收幾個大洋馬過來送過去,老子就不信留不住他們!

    這個八月,雖然數百公里之外的日俄還在打生打死,但是趙東雲卻是過的比較悠閒。

    軍火貿易進行著,每天都進賬不少,遼西一帶的巨匪如今也只剩下一個比較規矩的馮德麟,其他的什麼張作霖啊杜立三都已經泯滅在歷史的塵埃中了。

    錦州巡防營的擴編工作也是一直穩步進行著,第三鎮的訓練也沒有什麼差錯,就連前幾個月一直鬧騰無比的增祺這段時間也是不再天天說什麼奉天常備軍了,而是一門心思放在了救濟奉天戰爭災民以及整頓奉天原有的舊軍上,面對日俄戰爭裡湧現的眾多難民,趙東雲自然不會和聖人那樣把自己的小金庫都拿去購買糧食然後分發給那些難民,但是也拿出了好幾萬銀子,購買了一批糧食運往新民府、奉天等地賑濟從遼東各地湧現而來的戰爭難民。

    九月初,趙東雲回到了保定,名義上是去接方若蓮到錦州,但實際上卻是去見袁世凱述職,也就是報告報告練了多少軍隊,剿了多少匪,日俄戰爭的最新動向之類的事情。

    「按照東雲你這麼說,這俄國人和日`本人打的不相上下了?」袁世凱看著桌上的地圖,這是趙東雲特地帶回來的日俄交戰示意圖,上面清楚的顯示了日俄雙方的部署。

    趙東雲道:「短期來看的確如此,在旅順方向,日軍單單是為了攻克旅順要塞的前沿陣地大孤山、小孤山,就花費了足足大半個月時間,一直到八月底才拿下來,而且傷亡極大,根據推算,日`本第三軍在攻克旅順要塞的前沿陣地就已經傷亡不下一萬五千人,這要是正式攻打旅順要塞本身呢?這沒有十萬人的死傷恐怕是拿不下來!而且日`本那邊似乎也認識到了傷亡過大,所以八月底到現在的九月初這段時間裡,日`本第三軍已經是停止了大規模的攻勢,正在進行休整,要想發動正式的總攻恐怕要到十月甚至十一月以後了,屆時天寒地凍他們就更難打了!」

    趙東雲繼續對袁世凱解說著當今的日俄戰爭局勢:「至於遼陽方向,從八月份開始雙方就已經停止了大規模的進攻作戰,開始就地構築戰壕防禦體系,八月下旬日軍嘗試向右迂迴進攻,但是被俄軍抵擋了下來,再加上前幾天日軍發動的正面進攻,雙方在遼陽方向都是損失慘重,根據我們的推算,日軍在遼陽方向最少已經傷亡了三萬人,俄軍雖然少一些但是也應該是差不多,而且根據我們的情報,由於長時間對持,雙方兵員大量受到腳氣病,壞血病、戰壕足的困擾,這個情況估計過段時間冬季來臨後會更嚴重。」

    說到這裡趙東雲道:「現在遼陽那邊是日`本人打不過去,俄國人也攻不下來!」

    說完,趙東雲心中是忍不住的生出自豪啊,他雖然沒有派出一兵一卒,但是他卻是把機槍提前給拿到了台上,造成了日俄雙方大規模裝備重機槍,進而導致日俄雙方現在都是防禦能力大大加強,但是進攻能力依舊是老樣子,這打起來基本上誰進攻就是誰吃虧,所以搞得現在日俄雙方將領都是不願意玩主動進攻,而是希望對方發起進攻,然後自己再用機槍一掃一大片……

    這樣一來,歷史不知不覺中已經是得到了極大改編,這遼陽不失,日`本就別提拿下奉天了,還有旅順那邊現在別說拿下來了,反正就算是讓趙東雲這個後來人去攻克旅順,都發現無從著手,除了用人命去填外根本就是沒有其他辦法,所以日軍能不能和歷史那樣成功拿下旅順就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這場戰爭的進程已經脫離了歷史原有的軌道,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趙東雲自己也是很難預料到未來的局勢發展?

    以後到底是俄國贏還是日本贏?還有中國尤其是北洋體系應該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什麼態度?自己又應該保持什麼態度?

    這已經成為了趙東雲以及袁世凱等其他北洋人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