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們都可以解決 文 / 雨天下雨

    看著安德烈,趙東雲和往常一樣面帶微笑,這半年多時間來他和安德烈打交道的次數已經不少了,此人一開始只是俄國方面的一個普通外交人員,但是半年前此人和趙東雲開始接觸,並且為俄國買到了大批的武器彈藥等作戰物資後,此人在俄國內的地位也是急劇上升。

    現在已經是成為俄國駐錦州的最高外交負責人,同時也是成為了俄國遠東陸軍司令庫羅帕特金在錦州方面的全權代表,負責和趙東雲進行軍火貿易的協調和交涉。

    和這人接觸久了,趙東雲也是發現這人並不像傳統的那些外交人員一樣滿口廢話,說了半天都不會說到主題上,此人談話喜歡單刀直入直接討論最關鍵的話題,但是別認為他這就是魯莽了,實際上他在和趙東雲的交涉中,該爭的就絕對不會輕易放棄。

    「趙將軍,你也應該知道我軍目前在遼陽和日`本人正在進行拉鋸戰,對機槍、鐵絲網以及炮彈和子彈需求都非常大,我們需要更多的機槍和子彈!」安德烈繼續重申著他一向來持有的觀點,那就是:「價格方面,你絕對可以放心!」

    趙東雲繼續微笑的點了點頭,然後道:「安德烈先生不用著急,先嘗嘗我老家送來的這些春茶!」

    這個安德烈幾乎每次來他的司令部,說的事情幾乎都是同一件,那就是希望獲得更多的武器彈藥以及其他的作戰物資,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安德烈這邊說要求獲得更多的機槍,這難度就有些大了,為什麼?因為趙東雲手頭上沒有這麼多機槍!

    趙東雲和俄國人的軍事物資貿易中,雖然一開始是以重機槍為主,但是那也只是開了個頭而已,後續的貿易主要以炮彈、子彈為主,鐵絲網、水泥、糧食為輔,至於重機槍除了最開始那批近百挺外,後續幾個月時斷時續,一般保持在每個月十多挺或者二十多挺不等的供應量,今年一月到現在的八月份加起來的話,趙東雲通過各種渠道一共給俄國人弄來了大約兩百挺左右的重機槍。

    這些重機槍有半數是趙東雲去年事先從德國購買囤積的,後續的近一百挺都是從德國陸續進口而來,不過能夠拿到手的數量一直不多。

    人家德國人的重機槍產量也是有限的,他們肯定優先裝備自家陸軍,然後才能用來出口,此外北洋陸軍也是德國重機槍的主要買家,前幾年就不說了,單單是今年年底袁世凱就是一口氣訂購了一百挺重機槍,今年日俄戰爭爆發後又是訂購了一百挺,再加上其他南方各省陸續訂購的重機槍,可以說德國人的重機槍在中國是不愁市場的。

    更別說日俄戰爭爆發後,俄國自身由於重機槍產量有限,也是直接向德國進口大量重機槍,甚至連日`本人在購買了法國人的機槍至於,也是向德國人下了大批重機槍的訂單。

    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趙東雲已經很難通過進口途徑從德國進口到大批量重機槍了。

    至於其他國家倒是有重機槍,英國,法國,美國都有,但是這裡頭還牽扯到口徑以及子彈供應的問題,俄國方面原先裝備的就是從德國進口的重機槍,後來從趙東雲手中又得到了大量德式的重機槍,而現在處於戰爭緊要關頭可沒有什麼時間讓俄國人進行什麼口徑變更這種事,所以最好還是持續保持現有的機槍體系,所以其他國家的重機槍俄國人很難用得上。

    這還是其中一方面而已,此外還有一個就是隨著日俄戰爭的爆發,國際市場上的軍械價格幾乎是直線上漲,尤其是遠東地區裡的重機槍價格,幾乎是一天一個價,現在的重機槍價格和今年年初比起來,漲了至少一倍!

    而趙東雲只是個二道販子,這進貨價貴那麼多,他的利潤自然就低了,再加上倒騰重機槍這玩意其實不怎麼賺錢,就算他費大力氣弄來一百挺機槍,能賺個十萬兩銀子就不錯了,然而他隨便倒騰上萬發炮彈,賺的就不止這個數了,而且炮彈還是福元機器廠自家產品。

    所以對比之下趙東雲更願意賣炮彈、子彈這些消耗性質的彈藥,也不願意去倒騰進貨麻煩,而且也賺不了幾個錢的機槍。

    然而作為一個合格並且有良心的軍火商,對客戶的要求自然是需要盡量的滿足,所以趙東雲道:「安德烈先生你應該知道,如今遠東市場上重機槍實在是緊缺,不但有我們在進貨,對面的日`本人同時也在購進所有能夠看見的重機槍,所以要弄到大批量的重機槍實在困難!」

    安德烈卻道:「將軍你不是有一個兵工廠嗎?難道不能生產出來重機槍?」

    趙東雲搖頭苦笑:「暫時還不行!」

    福元機器廠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獲得了德意志武器公司的mg01重機槍的專利授權以及馬克沁的專利授權,但是有了專利授權是一回事,能仿製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能仿製是一回事,能大規模量產又是一回事,所以別以為買了專利授權就能夠大批量的生產重機槍了。

    雖然人家已經把全套的設計圖紙給了你,甚至連造槍的原材料都是準備進口,但是要把這些零部件要造出來還是有著相當多的技術難度,甚至連組裝都不容易,為了搞這個mg01重機槍,福元機器廠的機槍廠可是購進了不少高精尖的設備。

    理由同樣簡單,這個mg01重機槍過於精密,福元機器廠現有的那些機器設備精度不夠,在購置這些設備的時候又是被德國人搜刮了一把。

    這也好在是1904年,雖然名義上還有一個對中國的軍火禁運,但是別說這個軍火禁運已經名存實亡,就算還有這個軍火禁運也不會有什麼技術封鎖這種事情,這年頭只要給得起錢西方的那些資本家可是連底褲都敢賣給你。

    在有了設備,而且還是在一群洋人工程師的設計下,福元機器廠的第一挺mg01重機槍出來的倒是不晚,實際上年十二月就已經研發了

    了出來,並且命名為福造01式重槍,但是這只是洋槍而已,連小規模試產都算不上。

    這不,上半年福元機器廠一直折騰著嘗試小規模生產,那產量自然是悲劇無比的,一個月也就造那麼一兩挺,最多的上個月也才造了六鋌而已,而且大部分都是被用來進行各種測試,算是正式產品的只有上個月給段祺瑞手下第四鎮提供的四挺。

    也就是說搞了大半年,福元機器廠現在一共只出廠了四挺福造01式機槍而已,連小規模試產都算不上,更不要說大規模量產了。

    趙東雲因此也是不得不解釋:「福元機器廠那邊重機槍的生產還沒有進入正軌,短時間內大量供應怕是不行!」

    不料安德烈卻是搖頭:「將軍請原諒我的無禮,但是我依舊需要指出您的想法是錯誤的!貴家族的福元機器廠據我所知已經購置了大量相關設備,只要您願意隨時都能夠進行大規模量產!」

    趙東雲聽罷沒有插嘴,而是繼續等候安德烈繼續說下去。

    只聽安德烈道:「現在遲遲不能量產,據我猜測估計是缺乏相關的工程師以及大量訂單罷了!」

    趙東雲不得不說,此人說的不錯,福元機器廠的機槍部門已經擁有了大量設備,之所以遲遲不能進入量產,主要還是因為技術儲備不足,而技術這種事說白了就是人才,福元機器廠內的大量技術人員中,低層的技術人員以國人為主,基本上福元機器廠是從全國範圍甚至到南洋招募技術人才加盟,再加上福元機器廠自身開辦了廠屬技術學校,所以中下層的技術人員不太缺。

    然而中高等,尤其是頂尖、能夠負責一整個項目研發的技術專家卻是屈指可數,僅有的七八個都是高薪從國外聘請而來的,先不說這些人的薪水太高,甚至高薪都很難從國外請到真正的技術專家,只有一些中等水平的工程師被高薪吸引來到唐山。

    所以這就造成了福元機器廠裡頂尖專家比較少,而擅長重機槍方面的更少了。

    至於訂單也是一個問題,北洋體系這幾年從德國進口了大量重機槍,說實話對重機槍的需求已經大大降低了,就算有也是十幾挺,幾十挺的小單子,至於那些南方各省對練新軍可不如袁世凱那麼上心,如果不是朝廷逼著他們連新式步槍都不願意換,更別說購買昂貴消耗子彈的重機槍了,所以就算有但是也絕對不會多。

    然而就這麼幾十挺重機槍的訂單量,是絕對不能讓維持一條重機槍生產線正常運轉的。而訂單不夠就貿然招募大量、培訓工人啟動生產線,最後可能會把血本都虧掉的。

    所以還不如繼續像現在這樣先小規模試生產,一年下來估計也有幾十挺的產量,用來給北洋做正常的損耗替換是足夠了,至於再擴大產量就是沒有必要了。

    見趙東雲露出了同意的神色,安德烈繼續道:「將軍,我們需要機槍和子彈,而將軍你需要金錢,你的工廠需要訂單和工程師,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

    趙東雲請哦了聲,用著詢問的語氣:「安德烈先生你有什麼見解?」rg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