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章 北方資本大聯合 文 / 雨天下雨
「什麼,現在要賣給日`本人?還漲價三成?」趙東平是全程參與此事的少數幾個人之一,不過他倒是和日`本人想的一樣,他認為賣給俄國人軍火就是單純的賺錢,現在日`本人給的價格更高,自然是賣給日`本人了。
「這樣的話,我們每個月的收益又能增加不少啊,再搞幾個月的話,別說裝備迫擊炮的錢夠用了,恐怕再給錦州巡防營那邊新編一個步兵營都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以後不能做俄國人的生意了,倒也可惜!」趙東平如此道。
但是他剛說完,趙東雲卻是道:「誰說俄國人的生意不做了?日`本要軍械我們賣,俄國人要我們也賣!」
趙東平聽罷略微一愣:「日本人那邊不是要每個月五千發炮彈嗎?給了日`本人我們拿什麼賣給俄國人?」
趙東雲道:「那我們就每個月買一萬發,一家一半!」
這個時候趙東平疑惑道:「三哥您的意思是讓福元機器廠那邊再加五千發的產量,他們那邊不是說沒有那麼對產量嗎?」
趙東雲沒好氣道:「產量不夠不會先挪用其他訂單的產量啊,不會繼續擴產啊?退一萬步就算福元機器廠不夠產量,難道我們不能從德國,美國進貨嗎?」
這個時候趙東平彷彿才是開竅了:「哦,差點忘了,福元機器廠是我們自己家的!」
趙東雲這個時候加了句:「你也忘了,我們是二道販子!」
趙東雲說的並沒有錯,他和俄國人以及日`本人的軍火貿易中,並不是福元機器廠和日俄兩國的直接軍火貿易,他只是一個供貨商而已,在這場軍火貿易中並不佔據主導地位,佔據主導地位的是控制錦州的趙東雲。
趙東雲只要能夠提供充足的貨源,那麼就能夠從日`本人或者俄國人手中賺錢,只是要擴大貨源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最先考慮到的自然是讓福元機器廠擴大產量了,但是現在的福元機器廠已經是負債眾多,連續投資擴張步槍以及子彈和炮彈的生產線後,年初福元機器廠又投資建立了附屬煉鋼廠,想要進一步擴大炮彈的產量,估計問題比較大。
如果是一年前的福元機器廠,估計趙東雲都可以直接指示下去讓福元機器廠擴產了,但是現在福元機器廠那邊的股本爭鬥比較厲害,趙東雲也不好再插手福元機器廠的詳細經營情況了。
福元機器廠從籌建之初,甚至還沒有進行量產的時候就已經是開始盈利了,北洋新軍以及其他各省新軍以及舊軍的軍械訂單給予了福元機器廠優良的盈利未來,尤其是去年後諸多人都看上了這塊蛋糕,甚至不少外資都想要插一手。
不過視福元機器廠為北洋集體企業的袁世凱特地為福元機器廠請旨,說該廠關係國防,嚴防落入外人之手。清廷特別下旨該廠不允許讓洋人入股投資,洋人即使通過各種手段持有該廠股本,只要一經發現,立即作廢。這種事情在亂七八糟的清末時代也算得上是一個例外了。
不過沒洋人什麼事後,國內多錢的人都是想要入股其中,其中又以福元機器廠的原有股東更加希望擴大他們手中的股本比例。
但是過去一年裡趙家百分百控股的福元紗廠作為福元機器廠的母公司,大股東一直都是沒有同意大規模的股本增發,只是通過了兩次小規模的股本增發而已,主要資金來源還是通過貸款,然而貸款雖然有不少,但是當貸款達到一定幅度後,很快也就是貸不到款了。
而去年年底福元機器廠計劃建立附屬煉鋼廠、同時準備購入造炮、重機槍所需的諸多設備,這所需的資金可是達到了數百萬之多,貸款根本就貸不到那麼多,最後準備進行股本增發集資。
但是這一次的由於增發的規模太大,一但成功增股就會讓福元紗廠對福元機器廠的股份從百分之四十三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四,此舉自然是遭到了福元紗廠這家母公司的強烈反對,發展雖然重要,但是掌控這家企業更加重要,但是福元紗廠的反對卻是失敗了。
因為福元機器廠雖然是福元紗廠的子公司,但它的經營權是屬於董事會的,同時福元還是在英租界註冊,算得上半個英資企業的,擁有現代化規章制度的福元機器廠在召開了董事會後,大部分股東同意增發導致福元機器廠進行了大規模的股本增發,就算是母公司、大股東福元紗廠也無法改變董事會的決定。
最後福元紗廠被迫利用原有股東的購股優先權,不惜從天津官銀號以及其他幾家錢莊貸款了數十萬兩銀子購入增發股份,試圖保持絕對的控股權,但是依舊有大量增發股份被其他股東購買,導致福元紗廠對福元機器廠的占股進一步下降到了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地步。
而值得注意的是,先後三次股本增發以及多次的貸款中,福元機器廠從國內尤其是天津、京城為中心的北方資本市場上籌集了高達四百多萬兩銀子,基本上北方地面上的擁有百萬身家以上的民族資本家或多或少都參與其中。
而這還是直接參與進來的,有些沒能直接入股的資本家們通過迂迴方式,比如投資其中的某個股東公司從而間接獲得福元機器廠的股份,比如說福元機器廠的第二大股東『鼎盛票號』,年初從傳統的票號改制為鼎盛銀行,洪旭維在經過了長達四年的考察學習外資銀行體系後,終於是走上了改革之路,把鼎盛票號這個傳統的山西票號改為新式的現代化銀行。
並且在改制之後,也是倣傚福元機器廠發展之路,並沒有固執的堅持私人持有,而是根據最新頒布的公司法改為有限股份制銀行,同時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
由於其持有福元機器廠的大量股份以及也是福元紗廠、福元機器廠的幾個主要債權人之一,所以該票號的改革吸引了眾多
國內資本家參與,發展勢頭可是非常猛。
福元機器廠的多次的融資,其實就是一次次的資本盛宴,無數都想要咬上一口,參與其中的總資本規模已經不僅僅只有幾百萬兩銀子,而是高達上千萬。
同時福元紗廠的其他幾個子公司也是引來了諸多資本的聯合參與,比如福元織布廠,福元洋灰廠、福元火柴廠、福元肥皂廠等一系列的子公司,雖然規模遠不如福元機器廠那麼大,但是同樣由於採用了清一色的新式管理制度,而且有著福元機器廠的成功前例在,同樣吸引了諸多國內資本甚至外資的參與。
幾個新建的子公司中,尤其是福元織布廠,去年籌辦的時候吸引了國內諸多紡織業的民族資本家參與,錦州李家當初就是想要入股其中,不過當時福元紗廠並沒有大規模對外吸引投資,而是自己負擔了前期投資,一直到今年二月順利投產,並且由於日俄戰爭的爆發,該織布廠的布匹迅速攻佔了東北以及其他北方幾個省的機制布市場後,這才高調的面向資本市場增發股本融資,一舉獲得了高達百萬兩銀子的融資,成為了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一家織布企業。
如果和福元紗廠這個母公司的紡紗業務結合起來的話,那麼它的紡紗織布規模已經是超越了湖北官辦紗廠、織布廠以及大生紗廠等國內其他紡織企業。
此外有意思的是,福元紗廠作為諸多福元集糰子公司的母公司,但是自身業務卻是遠不如幾個子公司,趙晨濱和趙晨亮等人掌舵人也是發現了這種尷尬局面,已經是籌備著福元紗廠的改組,不過事涉福元紗廠以及其他眾多子公司,尤其還有福元機器廠這麼一個重要子公司的時候。
雖然趙家在這一系列子公司裡頭做佔有的份額估計也就兩百萬兩銀子左右,但是一系列重組涉及的各子公司以及合作企業的資產規模卻是會達到千萬之巨,關係到一系列子公司以及合作企業數萬僱員的生計,沒有太多現代企業重組管理經驗的他們也是不敢擅自改動,而是聽從了管理層的意見遠赴紐約尋找重組業務的專業人士。
估計要重組完畢都得一兩年時間。
福元紗廠出現在美國,英國以及任何一個工業化的國家都不奇怪,但是出現在庚子年後的中國,不得不說是極不恰當的事情。
雖然福元紗廠是趙家全權掌控,但從法律意義上來說,這家企業是屬於正八兒經的英資企業,是向天津英租界當局繳納稅收的,而福元紗廠的重組過程中,更是打算把未來的母公司註冊到香港甚至倫敦去,說實話,當今的中國的缺乏相關的政治環境,連工商的諸多法律都沒有,貿然把一個資產千萬之巨的超級企業放到中國,是對無數股東的不負責任。
福元機器廠有袁世凱親自看著,其他人不敢搞,但是福元紗廠以及其他子公司,如果沒有個外資的背`景,那絕對會被大小官僚吞的渣都不會剩下。
但是外資背`景,現代化的管理體系對趙家而言也有壞處,那就是將來將會逐步失去對諸多下屬企業的掌控權。
因為企業發展的越快,就越需要大規模的融資,而融資就代表著股本增發,攤薄自身的股份份額,一次兩次不算什麼,但是時間一久趙家對下屬企業的掌控將會越來越弱的,當然總資產肯定也會越來越多。
不得不說,當年趙東雲一門心思把福元機器廠搞成西式的現代化企業,已經是埋下了福元機器廠**自主的禍根。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沒有那些現代化的管理制度,福元機器廠根本不可能發展如此迅速,那麼小股東們也不會想盡辦法爭奪更多的股份了。
這種情況對於趙東雲甚至對於整個北洋體系來說都是好事情,福元機器廠的大客戶可就是北洋新軍啊,要是福元機器廠進一步擴張能夠造成更多的步槍甚至新式火炮和重機槍等武器,袁世凱為首的一票北洋高層將領是歡迎至極的,而這也是北洋體繫在過去兩年以及今後都為福元機器廠提供政治保護的根本原因。
福元機器廠賺不賺錢袁世凱不管,但是福元機器廠必須得把武器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誰要是在裡頭搞破壞影響到了北洋新軍的擴軍大計,袁世凱第一個不放過他!
如此的福元機器廠的經營權被董事會全面掌控,哪怕是趙晨濱這個董事長都無法做出獨斷的決斷,所以趙東雲想要讓福元機器廠擴大炮彈產量也不是張張嘴就能夠辦成的事情。
但是不能直接干預,不代表著趙東雲影響不了福元機器廠了,好歹趙晨濱還是福元機器廠的董事長呢,他雖然不可能讓福元機器廠憑空給自己炮彈,但是卻可以通過增加訂單以及把訂單挪到前頭生產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同時增加的訂單也會進一步造成福元機器廠的產量不足,進而迫使董事會加大對炮彈以及子彈等生產線的繼續投資。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