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七十七章 李婉(一) 文 / 雨天下雨

    佔地數十畝的李氏莊園並沒有和傳統意義上的莊園一樣被長長的圍牆包成一個整體,實際上整個李氏莊園利用原有的河流以及挖出的人工河、湖泊,在北、東、西三面都有水域所擋,只有南邊和陸地相連,從而形成一種人工半島式的地形。

    由於被人工河流、湖泊和外界隔了開來,所以李氏莊園也就沒有了傳統意義上的大片圍牆,同時在整個莊園裡建造了多座相對獨立的院落,不過這些獨立的院落裡倒是有著長長的圍牆。

    正是因為李氏莊園這種相對的獨立性,才能夠把其中的一座大院借給趙東雲下榻,甚至都不會影響到李氏莊園自身的生活。

    李氏莊園裡有大規模的院子三座,三大院裡頭又有諸多小院落,從而形成了一整片的大規模建築群。

    相對於往年的平靜,自從七月份後趙東雲下榻李氏莊園的南院後,也是讓整個李氏莊園改變了諸多,首先是外圍出現了數量眾多的士兵執勤,環繞著外圍的人工水域,建起了臨時性的多棟角樓建築,裡頭分散駐紮了一整個隊的兵力,用於保護第三混成協司令部的安全,當然也順便充當了李氏族人的保護力量。

    不過為了避免士兵騷擾李氏族人,尤其是李氏族人裡女眷眾多,為了避免發生各種齷蹉事,趙東雲是嚴禁外圍士兵們進入李氏莊園,而司令部的人員也僅限於南院,沒有獲得命令不得越過南院進入李氏莊園的其他地區。

    這種命令也許對於舊軍而言作用不大,因為那些舊軍的軍紀無線等於零,不燒殺劫掠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於民國年以後的北洋軍而言也是有很大難度,因為那個時候的北洋軍已經軍紀開始敗壞。

    然而創軍初期的北洋新軍軍紀還是非常嚴格,這一點趙東雲自己是有親身感觸的,不說駐紮了大量北洋新軍的保定地區沒有出現擾民的情況,就是在他率兵南下廣宗作戰時,不但沒有出現燒殺劫掠的情況,甚至是為了避免擾民而刻意避免和普通民眾發生接觸。

    北洋新軍為了保持軍紀所作出的努力還是非常大的,比如1902年在廣宗作戰的時候,趙東雲手下兩千多人的糧食補給一律從保定運輸,並不是和以往舊軍一樣就地徵用,就算補給線不暢、軍糧短缺的時候,一般也會用實價從當地購買軍糧,軍中後勤部門攜帶大量現金也算是北洋新軍的優良傳統了。

    甚至趙東雲為了進一步保障軍紀,是盡量避免部隊和民眾發生接觸的,來到這錦州後駐紮也是沒有選擇到城區,而是在城郊的女兒鄉搭建帳篷,然後自己搭建臨時的建築作為營房。除了少數執行任務外出的士兵外,其實普通人是很難看見大量士兵的。

    第三混成協的嚴格軍紀避免了部隊和女兒鄉附近的村民發生衝突,也是避免了和李氏莊園的諸多家眷發生衝突。

    剛開始第三混成協司令部駐紮李氏莊園南院的時候,李氏家眷還有些緊張,手持棍棒的護院們天天守到南院外,生怕裡頭大兵闖入南院進入李氏莊園其他地方,不過時間久了見沒事發生也就放心了不少,讓李氏莊園內的李氏家眷氣氛放鬆了不少。

    然而這幾天裡李家莊園裡氣氛又變的有些緊張起來,然而這卻不是因為擔心南院裡的北洋軍士兵們,而是因為李邇堅。

    過去的幾天裡李氏莊園的氣氛有些詭異,時不時都能夠聽見李邇堅的怒吼聲,尤其是在他去求見趙東雲被拒後,黑著臉回來的他就是把廳堂的東西摔了個稀巴爛,那些下人們更是一個個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在這關頭惹惱了李邇堅而受到責罰。

    李氏莊園北院內,李子泉低頭進了一個圓拱門後,迎面上來一個丫鬟見禮:「大少爺!」

    李子泉也不看那丫鬟,而是抬頭看了看裡面道:「我父親在裡頭?」

    「老爺在裡面呢,夫人也在!」丫鬟說罷後又是提醒了李子泉一句:「剛才老爺剛從南院回來呢!」

    李子泉抬起腳步往裡進去,剛進去就是看見了地面上有些許瓷器碎片,顯然是剛被摔碎的,這個時候李邇堅還在發出怒吼:「都是你養的好女兒,早些年我說纏足,你說心痛女兒不許。我說讓她給她請私塾學女書,知道什麼叫三從四德,你非得讓她去教會女校學什麼鳥語。我隨便說她兩句你就說我不心疼她,說女兒是寶得寵著養,現在好了,怕是閣老家的千金都沒她有脾氣!」

    李邇堅現在是氣壞了,口中繼續罵著:「如果不是你天天護著,她怎麼會變成這樣樣子,你知道昨天是多重要的場合嗎,我費勁心思才讓他……」

    李邇堅脾氣火爆,但是那李江氏似乎也不是的軟弱夫人,面對丈夫的大聲責罵,她雖然沒有高仰著頭,但是依舊聲音高昂:「你自己在外頭受了氣,向別人撒去,有本事去南院找那些大頭兵去啊,向我們娘倆發脾氣算什麼本事啊!」

    「還有那個什麼趙東雲,不就是個兵頭子嘛,你又不是當兵的在他手下混,你犯得著捧他臭腳嘛你!」李江氏道:「我李家家財百萬,又不是非得要向他討飯吃!」

    「放屁!」李邇堅聽罷這話火氣更大了:「不知道我們家的洋布生意已經快完蛋了嗎,每年幾十萬的生意沒了你讓我們李家幾百號夥計掌櫃吃什麼去?就算不靠他吃飯,但是得罪一個統兵大將你當是好玩的嗎?」

    李邇堅在乎的並不僅僅是洋布生意,實際上對於李家能入股福元織布廠來說好是好,但是沒有的話也不會傷經動骨,大不了他們找其他洋布、土布的供貨源而已。但李邇堅擔心的是,如果自己真正的得罪了趙東雲,以趙東雲的權勢隨便搞點什麼動作,他這一大家子可就完蛋了。

    甚至趙東雲要整他李家的方法和理由他李邇堅隨時

    都能夠想出幾十種來,最好的隨便給自己扣上個通匪、通俄之類的帽子,然後揮兵來個抄家之類的,至於證據那些東西,連家都能抄了還怕沒有證據嗎?

    別人也許只是把趙東雲當成一介武夫,要是放在其他時候或者其他人身上,估計隨便來個七品官就能夠把他壓死了。

    但是現在是什麼時候,現在可是滿清末年,說不上兵荒馬亂但也已經是有兵拳頭大的年代了。

    太平天國以前,武將地位雖然比前明好一些,但是也好的有限,然而在太平天國以後,武將地位大幅度提升,湘軍、淮軍裡大批武將積累功勳後陞遷迅速,最後出任一地巡撫、總督的大有人在,袁世凱就是最為明顯的例子。

    庚子年後,手握數萬新軍的袁世凱可是能夠影響整個中國政治走向的人物,其實在這個時候只要袁世凱願意並狠下心來,百分百能夠把北京裡的滿清權貴給一股腦屠了,然後提前坐上大總統的寶座。

    只是位極人臣的袁世凱不願意那麼做而已,其中倒不是擔心利益得失,而是擔心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歷史上的袁世凱死活就是不肯武力逼宮讓宣統退位,而是讓革命黨人以及其他手下以聲勢逼迫,為的就是不願意擔上一個背叛棄主、欺凌孤兒寡母、成為第二個曹操的名聲。

    趙東雲也許年輕,也許普通國人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誰,但是只要對北洋內部的權力體系有所瞭解的話,那麼就會發現北洋體系的根基是來自於北洋新軍,而北洋新軍裡又以北洋常備軍兩鎮一協為重。

    而這兩鎮一協中,第二鎮現在只是個空殼子,也就是只有第一鎮和第三混成協才具備作戰能力。

    第三混成協可是北洋體系裡第二大戰鬥力部隊,而身為這支部隊的締造者,統帥,趙東雲的地位在北洋體系裡已經是名副其實的高層之一。

    縱然整體名望、權勢上還不如王英楷、段祺瑞、吳長純他們這些老牌大佬,但他的實際權勢已經不弱於馮國璋、王士珍這些後期崛起的大佬了。

    理由?

    理由就是他是第三混成協的統領,在北洋新軍裡頭擁有同等實權職位的只有第一鎮統制王英楷、第二鎮統制吳長純。

    至於段祺瑞的權勢大,那是因為他自身的影響力大,門生故舊眾多,其他人不說了,就算是趙東雲見了他就得恭恭敬敬喊上一聲前輩,以晚輩自居,甚至在很多人看來,趙東雲就是屬於段祺瑞派系的人馬,這個第三混成協也算是段祺瑞掌控的力量。

    至於馮國璋、王士珍以及其他幾個,那可是遠不如段祺瑞影響力那麼大,加上他們現在擔任的都是虛職。在這個手中沒兵就等於沒權的時代,影響力不大也是正常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在北洋內部的權力排序中,趙東雲在實權方面是已經不弱於馮國璋、王士珍他們的,只不過影響力遠遠沒有他們那麼大而已。

    而影響力這些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長時間的積累也是很難混起來的,馮國璋之所以能夠積累起影響力來,是因為他長期擔任北洋軍各所學堂的總辦、督辦之類的,造成他的門生故舊非常多,只是這些影響力短時間內還無法推動他坐上大軍統帥的位置而已。

    北洋體系的內部權力排序也是沒有什麼固定的方式,很難統一而論,其實用總部和地方部隊來區分更好一些。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他們代表的就是總部派系,他們都是在長期呆在保定擔任重要職位,比如軍政司,各學堂總辦等,最為主要的並不是他的實際權勢,而是他們自身龐大的影響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