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十六章 福元紗廠 文 / 雨天下雨

    福元紗廠,這是趙東雲去年整合了家中其他產業後所開辦的一間紡紗廠,當初的想法只是想要讓家族進軍實業,免的一直依靠老家裡的那些土地以及傳統商舖過日子,那樣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地主老財,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而且資產上也很進行大規模擴張。

    所以趙東雲一咬牙就是把老家的諸多產業給變賣了,另外把家中老宅埋著的諸多銀子也搬了出來,湊足了十萬兩銀子收購了天津的一家紗廠並進行購置設備進行擴張。

    那紗廠原本是英國洋人所開設,不過那洋人因為年紀大了,想要回英國享清福,所以就折價售賣給趙東雲,隨後改名為福元紗廠。

    由於是收購,所以原有的工人、設備、甚至買賣渠道都還在,趙東雲只是換上了自家人當總辦就沒怎麼管過了。

    收購後的福元紗廠總辦名為趙晨濱,看他這姓就知道他是趙家的一份子,其人乃是趙東雲的一個遠方叔伯,以前就是趙家二房的大掌櫃,管理二房的諸多商舖,如今那些商舖沒有了,他也就被趙東雲弄到福元紗廠去當了個總辦。

    其人雖然年紀較大,而且屬於老派之人不太懂那些機器紡紗之類的,不過這都不要緊,他過去實際上就是管錢和管人的,而工廠的實際事務還是有原來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

    那紗廠由於一開始就是洋人所開辦,一群高層管理實際上也是洋人所擔任,管理體制自然也是西式的,並沒有這個時代華人工廠的諸多弊端,也正式因為這個原因當初趙東雲接受了這間紗廠後,並沒有對行政和業務管理層進行更換的原因,因為沒那個必要而且換了他們趙東雲也找不到更好人來擔任。

    再說了,如果福元紗廠裡沒有原來的那群中高層管理人員,他趙東雲也不會花費巨資收購了呢!

    自從去年收購了該廠後,由於趙東雲投下去不少錢所以又添設了部分設備,進行規模的擴大,這一年來業績非常可觀,那福元紗廠的幾個洋人經理和工程師說,如今形勢大好,應該加大投資規模,不用多久福元紗廠就能夠成為直隸第一紗廠了。

    直隸第一紗廠這話自然是虛的,如今中國的近代工業就算再怎麼不濟,但是紡織業裡也是有好幾個大廠的,幾十萬資產甚至上百瓦資產的繅絲、紗廠都有,自然輪不到他那間只有十來萬資產的福元紗廠問鼎第一。

    但是加大投資擴大規模卻是可行的。

    從市場上來說,如今中國雖然大部分地區停留在自耕自織的階段,但是還有城市居民不是,他們也都是要穿衣服的,所以近代中國的紡織業市場不算小,只是這些巨大的市場大多數時候被外資所佔據而已。

    以往國內資本雖然略有發展,不過依舊不算主流,而且大多集中在官辦以及官督商辦之類的企業上,真正的民資辦廠是比較少的,而且這些民資也多是小打小鬧的手工作坊,資產超過萬兩的都非常少。

    然而庚子年後,尤其是去年袁世凱上台後,不說整個中國,但至少在直隸為首的北中國裡已經是掀起了一片新政改革的風潮。

    也許後世人看來袁世凱是竊國大盜,是漢奸賣國賊之類的,不過在庚子年後的中國裡,袁世凱卻是被諸多人寄予厚望的改革先鋒,這種改革並不局限在軍隊上,更有教育改革、工商業的改革,官制改革、法律改革等等。

    比如說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在袁世凱的主持下山東大學堂等一批近代大學被建立起來,同時也在各地建設中學、小學,形成了足以取代科舉制度的現代化教育制的,最終把科舉送進了歷史的垃圾堆裡。

    這工商業自然也是袁世凱諸多改革新政之一,儘管這個時候還沒有弄出什麼公司法、設立工商部,但是在袁世凱和張之洞等人的推動下已經為之不遠了,歷史上明年就會成立工商部,頒布公司法等一系列推動工商業發展的政策。

    在這之前,由於袁世凱的大力推動,同時也是朝廷在庚子年後下定了決心就進行工商改革,讓很多看清政治風向的人們大舉投資實業,試圖在新政風潮中佔據先機,如此也就讓投入實業的民間資本迅速增長。

    趙東雲手下的福元紗廠要進行擴張,也是這種大背`景下的產物!

    「去年我們接收了紗廠後就花費了大約四萬兩現銀購置機槍擴產,擴產後我紗廠產量、銷量大增,僅僅今年春季的銷售額就達到增產前的半年銷量,如此算下來增產後的紗廠銷量達到了以往的兩倍,另新添機器為全新制式,需人工少出產又多,如此計較下來純利比以往要多上兩倍都不止。」趙晨濱是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子了,以前雖然只是個商舖大掌櫃,但也和洋行打交道,所以為人老派,也穿著馬褂拖著辮子,但是見識卻是不窄。

    「來之前我和廠裡的技師威爾也是商討過,他說如能再投入四萬兩銀子購置機器,那麼產量還得再加上一倍,而經理道格爾也說,如能再投四萬,加之紗廠本身之盈利進行擴產,那麼我福元紗廠未必不能成為直隸第一紗廠!」

    聽著趙晨濱說完這些,趙東雲並沒有感到太大的意外,因為從年初開始由於福元紗廠產銷量大增,那福元紗廠的經理道格爾就給他寫信,希望趙東雲能夠繼續投資擴大規模,說現在市場前景一片大好,就等投資擴大規模了,就差直接說『人傻錢多,速來』了。

    但是有前景是一回事,拿出錢來增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趙東雲又不是什麼大財閥,手頭隨時都有幾十萬兩銀子,實際上他去年為了收購福元紗廠和購置設備,前後已經是花了將近十萬兩,而這些錢可是他把二房的諸多產業一一變賣,更把庫存的壓宅銀子都弄了出來,這才籌齊的。

    也

    也就是說,他是把趙家二房能夠拿出來的銀子都拿了出來,如今趙家雖然還有不少家底,但是那些都是不能動的不動產,比如田莊、宅院之類的,總不能為了開個工廠就把家底一股腦的全部填進去不是。

    想了想後他道:「增資擴產一事我前後也想過了,此事是大有可為的,不過家裡這邊也不好繼續直接拿出現銀來,那樣的話,怕是老母親要擔心了!」

    和大多數談話一樣,說了前提後,一般都會有個但是,所以趙東雲接下來道:「但是,福元紗廠那邊也並不能坐視擴大良機,我想了些時日,覺得從兩個方面解決,第一可以借貸擴產,第二看看能不能和其他幾個房頭說一說,讓他們也入股。」

    趙晨濱聽罷他的話,卻是面露難色:「借貸一事我們已經是試過了,不是沒人借而是條件太高,我和道格爾和天津的幾家外資銀行談過,說借錢是可以,不過大多要求參股,而不要參股的利息也是要的頗高,那樣還不如直接找那些錢莊拆解呢!」

    「至於找其他幾房入股,不說他們有沒有膽量進軍實業,但這福元紗廠說到底是我們二房的產業,怎麼能便宜了其他幾房!」

    趙東雲聽罷一笑:「都是趙家人,何必分那麼清楚,再說了只是讓他們入股而已,他們就算有膽子拿出個幾萬兩來,也佔不了多少股份,權當是給他們一條財源養家罷了。」

    趙東雲之所以想要讓趙家的其他幾個房頭也加入進來,也不是說真少了他們幾萬兩銀子而已,他是有著更大的圖謀。首先這個時代宗族的作用還非常巨大,他在北洋體系裡混,而且指不定哪天就起兵造反了,到時候幫助自己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到那個時候,還有誰比趙家子弟更支持他?

    除了想要讓更多的趙家子弟投靠他外,也是想著把整個趙家的財力集合起來,以後辦個更大規模的企業,比如他前些時候一直想著的兵工廠就是個好注意嘛。

    只不過趙東雲自己錢不夠,所以很自然的就把主意打在了那些親戚身上,別看他們都是土財主土不拉幾的,但是擁有的商舖田莊可都不少,幾百年歷代累積下來後一個個都是在自家宅院裡埋了不少銀錠的主,要是把他們的財力集中起來,湊個幾十萬兩估計不成問題。

    明清兩代中國不是沒錢,而是錢都集中到了民間,準確的說是士紳地主這個群體上,你想啊明清兩朝多少銀子從外國流入了中國啊,但官府依舊窮的叫苦,而市面上也看不見那麼多銀子流通,那麼這些銀子都到哪裡去了?絕大部分都是被那些地主老財埋到自家房子地下了。

    而銀子這東西,埋在地裡可不不給你生一個『小銀錠』出來,只有挖出來去投資才能錢生錢。

    趙東雲想要把整個趙家的財力都整合起來,但是奈何趙家幾個房頭雖然都盯著趙家的名頭,但實際上早就分家好幾十年了,要整合起來也不容易。

    「三叔去年說不是也要辦紗廠嗎,而且還派了幾個人去福元學,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趙東雲繼續道:「三叔他既然這樣做,自然也是想要辦實業的,如其從頭辦起拿著幾萬兩小打小鬧,還不如直接入股到福元紗廠來一起做大做強!」

    說著趙東雲的並沒有停下話頭,而是繼續說著:「只是其他幾個房頭一時間估計也不會拿出太多現銀來入股,擴產所需的錢恐怕還得另外想辦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