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十八章 廣宗叛亂 文 / 雨天下雨

    看著手中的這一紙調令,趙東雲陷入了沉思,如果他猜得不錯應該是順德府廣宗縣的民變已經到了不可用行政手段收拾的地步。

    廣宗民變在去年就已經有了苗頭,由於前任知縣王宇鈞、上任知縣魏祖德橫徵暴斂,遭到當地豪強、武舉人景廷賓的對抗,此人召集了諸多鄉民試圖對抗官府的徵稅,並且造成了當地兩任知縣相繼被撤職。

    隨後清廷又派遣了趙鄂擔任知縣,並試圖用招撫的手段解決廣宗民變,不過沒有成功。趙鄂見懷柔手段招安不成後,果斷的向袁世凱請求派遣援軍,準備進行武力鎮壓。

    如此才有了袁世凱調令趙東雲前往順德府的事情。

    廣宗叛亂,按照後世主流觀點而言,這是一起人民反抗封建官僚和西方列強的起義戰爭,但實際上,這事一開始其實只是地方豪強武裝抗稅的經典案例罷了,而且如果只是豪強抗稅的話也沒什麼人在乎,類似的事情在清末太多了,數都數不清,而之所以這事引起了當局的關注,在於這一次的抗稅行動還有著義和團的影子在裡頭。

    不管後世人怎麼美化義和團,但在庚子年前後的他們就是一夥披著扶清滅洋外皮的暴徒而已,連恐怖分子的都算不上,後世的恐怖分子至少還有自身的政治主張,而且一個個都不怕死,玩起人肉炸彈來牛逼的很。可是這些義和團只是一群燒殺劫掠的暴徒而已。

    中國之所以會在1900年遭受庚子國難,國內方面的責任有三成應該歸屬於慈禧為首的清廷上,他們實在太愚蠢,竟然會相信義和團能夠扶清滅洋。

    這些二貨們最後下場都很悲劇,一大票王公被殺,兩宮狼狽西逃,清廷的責任不在於他們有多壞,而是因為他們實在太愚蠢!

    國內責任除了清廷因為太蠢蛋佔據了三成外,剩下的七成就得算在義和團頭上去。

    沒有他們禍害山東直隸,如果不是他們肆意妄為到進攻天津和使館區,何來的八國聯軍啊!

    而這些所謂的愛國拳民燒殺劫掠了後,等八國聯軍一來,才發現那些所謂教主、聖女們說的刀槍不入都是假的,於是一窩蜂的逃命去了,留下苦逼的聶士成和一票武衛軍官兵和聯軍苦戰,結果數以萬計清軍傷亡,北京淪陷,中國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而造成這一切的義和團絕對是屬於大惡不赦,禍國殃民的毒瘤,所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人殺義和團殺的比八國聯軍還狠。

    兩年前在山東袁世凱就殺了無數義和團,等就任直隸總督後殺的更多,對於袁世凱來說這些義和團都是毒瘤,殺光了他們才好統治直隸。

    這也就不難理解廣宗民變發生後,袁世凱會急忙調麾下的精銳新軍前往順德府鎮壓了。

    然而在趙東雲看來,那些義和團就是一群被蒙蔽了鄉民而已,是屬於可憐蛋的那種,然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所以他們不值得可憐。

    心中掠過這些想法的趙東雲並沒有等太久,很快他就是下令召集諸位軍官舉行會議。

    小半天後,第二營司令處的會議室內,趙東雲和麾下的諸位軍官齊坐一堂,參加會議的都是領官以上的軍官,包括第二營的四個領官,機槍營的四個領官,此外還有兩營幫辦。

    看著下方諸人,趙東雲首先開口道:「上頭的命令已經下來了,讓我們即日開拔,所以不能多等,午後我軍必須先開拔一部分,剩下的部隊也必須在明日開拔!」

    說到這裡,他看了幾個機槍營的領官一眼,然後道:「機槍營的成軍日短,這一次出戰你們要多加注意,別讓人挑出錯了!」

    這一次出戰,趙東雲知道並不止自己,軍令上是讓他到了順德府後聽從段祺瑞的調遣,而袁世凱既然任命了段祺瑞作為增援新軍的統帥,那麼肯定還會有其他兄弟部隊的參與,而且預定參與的人數估計會很多。

    至於理由趙東雲甚至都能夠猜得出來,除了防止廣宗叛亂擴大規模禍害地方外,更主要的原因還是要練兵,在和平時期,打土匪鎮壓民變也是增加部隊實戰經驗的重要手段。

    在大軍雲集的情況下,他可不希望自己的部隊出現什麼差錯然後在同僚和上司面前丟臉。

    為首的林永權道:「大人放心,我機槍營雖然成軍日短,但軍士操練從不敢放鬆,絕不會丟了大人的臉面!」

    林永權此時看起來和去年的時候已經大為不同,去年的他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哨官而已,然而自從遇上了趙東雲後,在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裡就已經連升數級,從一哨哨官到一隊領官,再到一營幫辦,他只用了短短幾個月時間而已。

    他之所以陞遷的那麼快,主要還是因為他是北洋體系裡少數幾個懂得機槍作戰的軍官。加上又是早早投在趙東雲麾下,所以才能夠藉著趙東雲大辦機槍營的機會節節高昇。也由此成為趙東雲真正的心腹嫡系。

    趙東雲略微點頭,他對林永權還是比較放心的,過去的幾個月裡林永權在編練新建機槍營中可是出了大力氣的,編練機槍營的時候,趙東雲以督辦的頭銜兼任新建機槍營管帶一職,但是趙東雲同時還擔任武衛右軍右翼第二營統帶一職,平日裡的事情也非常多,所以在機槍營的事務上,他除了直接管理訓練等部分重要事務外,其他部分雜務都是交給了林永權去處理。

    林永權面對那些雜亂無序的營務,卻能處理的井井有條,讓趙東雲能夠一心放在部隊的訓練上,而不用操心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如此一來也就讓他獲得了趙東雲更多的信任和重用,最後保舉他為新建機槍營的幫辦一職。

    />

    當天午後時分,趙東雲麾下的第二營前隊已經是緊急集合完畢,由前隊領官林平雄率領先行南下。

    次日早上,趙東雲身穿一身整齊的軍服騎在馬上,身後跟著一群同樣騎著戰馬的軍官們,而他的面前則是排列的整整齊齊的將近兩千大軍。

    此時,他身後的林永權策馬上前兩步:「大人,機槍營全營已經準備妥當,請大人下令吧!」

    待林永權說罷後,旁邊的一個年輕人也是策馬上前道:「大人,第二營上下已經整隊完畢,隨時可南下!」

    說話的這個人有些年輕,也是個只有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和趙東雲一樣剃著光頭,此人名為李澤均,年紀比趙東雲還小一歲,乃是今天在場諸多中層軍官裡最為年輕的一個,此人早年畢業天津武備學堂,庚子前夕被派往日`本留學,乃是第一期中國留學陸士畢業生,學的是步科,去十一月學成回國。

    去年趙東雲把原來的第二營幫辦陳魁龍踢到了隨營學堂後,也不知道李澤均走了誰的門路,竟然是一舉爬到了第二營幫辦這個位置。

    要知道那時候他才回國一個多月而已,沒有經過任何的過渡就一舉成為武衛右軍的一營幫辦,這種調動哪怕是在北洋大擴張的時代也是屬於異常的。

    趙東雲說實話對此是有所不滿的,但是隱約之間也聽說此人和段祺瑞關係匪淺,加上那時候他剛踢走了陳魁龍,這個時候要是再反對李澤均的話,就會給袁世凱等人留下不合群、馭下無力等負面印象,所以也就坐視不理了。

    趙東雲看著身前的這兩千大軍,沒有過多的言語,只見他緩緩的抽出指揮刀斜向南方輕揮,口中輕道:「出發!」

    隨即,他身後的諸多軍官們各自策馬疾馳而出,抵達各自的部隊面前,一個個也都是抽出指揮刀大聲喝令:「出發!」

    很快,大軍就已經是排著整齊的隊列緩步南行,前頭的是臨時歸屬趙東雲指揮的一個隊騎兵。

    這個隊的騎兵原本不屬於趙東雲指揮,但是他們也是接到了命令要南下順德府,所以段祺瑞也就把這個騎兵隊直接派遣給了趙東雲,用來給趙東雲的部隊充當偵查騎兵。

    後頭的是扛著1888委員會步槍的步兵,再過來是機槍營的機槍部隊,那些機槍們都用馬匹拉著走。

    再過來則是大量輜重車輛以及護送這些輜重的步隊。

    看著眼前的這支軍隊,趙東雲甚至生出了一種錯覺,如果自己指揮著這支軍隊掉頭北上的話,估計有不小的機能夠拿下北京活抓慈禧吧,那樣應該也挺有意思的!

    部隊剛啟程不久,趙東雲就是看見了保定出來的王士珍一行人,隨著他們一起來的還有大量現銀,這是開撥費,此外還額外帶來了一批子彈

    在簽收單上利索的蓋下自己的印章後,趙東雲抬頭看向王士珍:「王大人,一路上辛苦了!」

    王士珍略微點頭,然後看著趙東雲道:「督憲大人在我來之前對我說:告訴東雲讓他好好辦事,務必保全順德鄉民的安全,不要讓亂民禍害鄉里。我現在也把督憲大人的話轉告你了,希望你不要讓大人失望!」

    趙東雲道:「還請王大人轉告督憲大人,我不會讓他失望的,必定保的順德府鄉民的周全!」

    王士珍點頭:「我會如實轉告的!」說罷後,又是道:「到時候不要有婦人之仁,誅首惡遣脅從才是解決拳匪之道,萬萬不可把拳匪當成普通鄉民惜之不殺!」

    趙東雲多少聽說過王士珍在山東大殺義和團的事情,知道此人是極度厭惡義和團的,當即也道:「東雲知道了!」

    「那我也就不耽誤你時間了,走吧!」王士珍揚了揚手,示意趙東雲可以走了,趙東雲見罷也不逗留,當即就是翻身上馬率領麾下諸將融入大軍南下。

    看著趙東雲策馬離去,王士珍輕歎了口氣:「那段合肥倒是有個好後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