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唐塚

正文 第四十章 獻策(三) 文 / 天高辰遠

    縣衙後堂,許辰的述說依舊在繼續。

    「其實要解決這些事也不難,咱們可以招安這伙水匪,然後再在長山島上設一處集鎮,讓往來的商旅們能夠上島交易,官府可以收取賦稅,水匪們守著這麼個聚寶盆也不怕沒飯吃。而且,這伙水匪都是行船划舟的好手,咱們可以提議讓他們在島上成立一個貨棧或者船幫,代接一些貨物運輸的買賣,讓這伙水匪們可以靠著手藝吃飯,自然要比出去搶劫要好的多。」許辰提議道。

    「而且商路一通,往來的商人必然越來越多,按照以往官府所收商稅計算,他們改行以後的收益絕對比之前的搶劫要多。至少那些底層的匪徒獲利會比之前搶劫後瓜分到的要多,都是為財而來,現在有個能賺到更多的錢,還不用冒著掉腦袋的風險的機會,這些底層的水匪會做什麼樣的選擇也就可想而知了。雖說幹這些夥計會辛苦一些,可誰也不是天生的殺人狂,渴望刀尖添血的畢竟只是少數人,大多數的人還是嚮往安定的生活的。那些落草為寇的匪徒也多是為了過上好日子罷了。」許辰也不賣關子了,一口氣把自己的計劃全說了出來。

    「賢侄的主意是很好的,只是我怕那伙匪徒凶性難了,不願意受招安啊!」吳縣令也是個經年的老吏,自然知道要想讓一群人改變一個常年來的習慣是件很難的事,哪怕這件事好處很大。

    「大人所慮甚是!這些計劃對那些底層水匪來說是好事,但是對那幾個水匪頭目來說吸引力不是很大。」許辰肯定了吳縣令的疑問,其實許辰也有辦法讓這些頭領獲利,只是這些都是許辰自己的隱秘了,自然不會當眾說出來。

    「但是只要到時候咱們把政策宣傳下去,即使那些水匪的上層不願意接受招安,也能在這些水匪內部埋下分裂的種子,為之後的計劃做好準備。」

    「當然要想這伙水匪重歸王化,光有好處是不行的,還得有懲罰,一手蘿蔔一手大棒才是正理。」許辰接著說道。

    「大人可知這鄱陽湖上有一種水草,世人不知其為何物,竟讓它爛死湖中,實在是可惜!大人不知,此草名為蘺蒿,將之與醃肉一同烹飪便是一道絕佳的美味,老師曾經便吃過。」說著許辰便看著徐番,對他示意。

    「沒錯!的確是難得的珍饈!」徐番回憶起那爽脆的口感,至今仍難以相信那竟然只是一種水草。

    其實也不能說古人埋沒佳餚,只是「蘺蒿炒臘肉」這道菜也是到了後世許辰離開的前幾年才興起的一道名菜。在這連炒菜都沒有的天寶年間,蘺蒿的美味也怎能為人所知呢。

    吳縣令看見徐番那不似作偽的回味表情,心中也起了想嘗試一番的心思。

    徐番見狀後,忙說道:「吳大人有此興,改日便讓小徒為大人烹製一番。」意思是現在還是談正事吧。

    「有著大人和老師等官吏和名士的示範,想來這麼一道美味在郡內傳開也只是時間問題,到時候蘺蒿的需求必定會旺盛起來,曾經不值一的水草也會變成一件商品。為此我們不妨鼓勵鄱陽湖沿岸的居民們大量種植蘺蒿,蘺蒿的養殖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收割的時候留下根部,來年又是一片一片的。」蘺蒿的人工養殖在後世已經很普遍了,鄱陽湖沿岸的居民很多都在養殖,本就是本地的物種也不存在什麼生態問題。

    「最重要的是,蘺蒿養殖一旦興起,沿著鄱陽湖的湖岸便會形成一道綠色的壁壘。蘺蒿成片生長,茂密的長勢會阻礙船隻的靠岸,水匪們想要再次登陸就沒那麼容易了。」

    「另外,在湖水漲落的岸邊地帶,土地往往十分肥沃,以往這些地方都會成為百姓們鍾愛的糧食種植地,趕在豐水期到來之前,還是能收割一季稻米的。可是因為水匪的劫掠,這些土地大多荒蕪,水匪們是搶不到糧食了,沿岸的百姓也沒了收成。」

    「其實,這些湖邊灘涂地不光是良好的糧食種植地,還是很好的水產養殖地,我們不妨鼓勵沿岸百姓多多養殖些蝦蟹等水產,這樣一來,灘涂得到了開發,百姓們也能得到不少與種糧的收益。」在許辰來到的這個世界,人們是吃螃蟹的。其實許辰還有一些話沒說,岸邊的這些灘涂地的確肥沃,但是大多數都在沿岸的世家大族手中,許辰深知要想一項政策得到長久的貫徹,必須想辦法讓盡可能多的世家大族受益,如此他們自然會衷心的維護下去。水產的養殖,太小的規模實在沒有多少利潤,但是這些世家大族們深知水產品在豫章郡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巨大銷量,也有實力進行大規模的水產養殖,獲利自然遠不是普通百姓能比的了的。其實早些年的時候這些世家大族便進行過大規模的水產品養殖,只是近些年來鬧匪患才不得已把這賺錢的活計給停了。

    吳縣令知道這個情況,甚至自己在那塊還有片莊園,以前鬧匪患,幾乎快成了一塊雞肋了,要是真能如許辰所說,那就是一塊源源不斷的財源啊!

    「而且,水產養殖的田地內可以人為的設置一些毛竹籐蔓之類的障礙物,再加上灘涂地厚厚的爛泥,水匪們想要登陸,就沒那麼簡單了。當搶劫的困難增加,安分的當順民,老實做生意的收入又變多,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也就不難猜了。」許辰給了吳縣令思考的時間,最後總結說道,其實這些插竹子的小動作趕上水匪上岸劫掠的時候,真能起到多少作用是很值得懷疑的。

    許辰之所以建議這麼做除了給那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一些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給那些世家大族一個提醒和暗示,讓他們想起來自己在這裡還有一片賺錢的生意。更主要的是用官府的號召力給他們聯合在一起的由頭,許辰是不相信如果這群世家大族們認真起來的話,會讓一些草莽之輩猖獗到如此地步,最大的可能不過是各家自掃門前雪罷了,甚至於一些落井下石的事也不是沒有存在的可能。

    「

    「好!很好!賢侄的這個主意實在是太好了!」吳縣令這回是真心的誇讚道,許辰的計劃綜合了經濟、農業乃至軍事防禦上的考慮,兼顧了官府、水匪還有沿岸百姓的利益,最重要的是那些世家大族也會從中獲利匪淺,這樣一個完美又能切實可行的方案,吳縣令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最重要的是不用耗費一兵一卒,避開了官府軍力疲軟的缺點,從行政和經濟上入手,可以簡單卻又徹底的解決這個困擾豫章郡多年的頑疾,還能為郡裡帶了豐厚的稅費,吳縣令也想不出王太守拒絕的理由,至於傷了那些軍隊的面子,吳縣令才不在乎,打仗打不贏人家,現在我們官想出辦法來了,你們這些丘八還想怎樣,要知道現在可是盛世,不必剛開國那陣子,官的地位比武官還是要高一些的,這也是歷代君王必做的一種制衡。

    「徐兄和賢侄稍候,我這就前往太守大人處稟明全情,想來太守大人必會同意。只是這計劃尚缺一使者前往遊說,不知?」說完吳縣令便看著許辰,心說你這傢伙說了這麼多,總不會是光動嘴皮子吧,那樣一來功勞可就小了啊!

    許辰會意,道:「小子不才,願為縣尊和太守大人效勞,做一回那蘇張之事。」

    「好!賢侄果然膽氣過人!徐兄能有如此佳徒著實令人羨慕啊!」吳縣令的心情十分的舒暢。

    「吳大人言重了。」徐番也很開心,許辰的計劃也大大的出乎他的意料,本來只是本著對這個妖孽徒弟的一種信任才應下此事,沒想到這個妖孽徒弟比自己想的還要妖孽。

    這麼一份成熟的方案,哪裡像是一個少年人做的出來的,而且徐番還知道,許辰對這份計劃絕計沒有花費很多時間。想來也只是從拜師的時候開始謀劃的,就這麼短短數天,一步一步的設局,拜師,請客吃飯,遊說縣尊,做的是滴水不漏卻又無跡可尋。

    實在是太讓人……忍不住讚歎了!沒錯!就是讚歎!徐番現在對許辰別有用心的拜師沒有絲毫的怪罪,相反在慶幸自己能收到這樣的徒弟,貶謫數年的磨礪已經讓徐番的想法和之前大不一樣了。既能為百姓做實事又能處理好各方關係,這個徒弟簡直是個天生的官吏,而且還是個能吏,徐番現在對許辰是越來越滿意了。

    「吳大人,還望大人在向太守大人稟告的時候最好不要提及下官和小徒。」徐番對著吳縣令說道。

    吳縣令咋一聽徐番的要求十分的驚訝,要知道今天他們兩師徒來自己這裡,廢了這麼多功夫不就是為了能讓自己前去說服太守嗎?

    雖說到時候自己難免強調一番自己的作用,但是也不會吃獨食啊!該是你們的一份功勞絕不少了你們的,你徐番說這話是什麼意思?難不成是想要自己獨吞,那你來找我幹嘛!憑著你學博士的官身和名士的名頭想見到太守也不難啊!

    盯著徐番看了很久,眼見徐番神色坦然,再看當事人許辰也是笑著點頭,只好出聲問道:「哦?這是為何?」

    「哦,這種軍國大事不是我一個小小的博士能摻合的。」徐番依舊淡淡的說道。

    「鬼才信!不能摻合,那你跑到我這裡來幹嘛!」吳縣令心道,但是臉上依舊笑著說道:「既如此,那就如徐兄所願吧。」

    這一點要求是徐番在之前和許辰商議時提出的,看見許辰露出疑問的神色,徐番也難得露出一絲得色,能讓自己這個徒弟不懂的時候還真是不多。

    「是這樣的,這個吳縣令不僅貪財而且多疑,如果咱們什麼都不說,那他一定會在太守面前拚命的強調是自己想出來的法子,然後淡化我們的作用。但是我們這麼一來,他一定會多想,不斷猜測我們的意圖,在把握不準我們的真實意圖時,最後一定會選擇將我們的作用相對真實的說出來,因為這樣一樣,他承擔的風險最小,如此一來功勞也不會被抹掉。」徐番道。

    看見許辰露出不以為意的神色隨即又正色道:「為師是不在乎這些虛名的,這些功勞對為師來說也沒多少作用,為師的未來不是一個小小的太守能夠影響的。但是你不同,你還年輕,有些功勞在身對以後的路會有很大幫助。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須讓太守大人知道你的存在,這樣一來你此去長山島應該還能得到一些官府的幫助,為師知道,你有自己的準備,但是多一些準備,總會安全一些。」

    看見老師對自己的關照,許辰心裡也有些感動。

    結果,果然不出徐番所料,吳縣令在太守面前相對真實的述說了徐番師徒的作用,而且還在太守面前提了一下徐番的要求。

    哪知道竟然得到了個「哦,徐兄還是如此謹慎。」的答覆。

    看著那如好友般隨意的語氣,吳縣令哪裡還能不明白徐番和太守大人相交莫逆,心裡的那些小心思自然通通的收了起來。

    甚至於一回到縣衙便將郝捕頭喚來,讓他領著捕快們跟著許辰一起往長山島走上一遭。

    吳縣令下午的時候便從太守那裡回來了,同時帶來了關於任命許辰為宣撫使前往長山島招安的正式公。

    許辰這樣一來也算是有官身的人了,雖說這個官身是個不入流的,還是個臨時的,不過前往長山島的一應人等都要接受許辰的節制。

    王太守還是很看重徐番的,特意讓自己的侍衛統領王朔領著幾十個侍衛前來相助許辰,這個數目差不多相當於王太守所有的侍衛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