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二百三十九章 ——羅剎軍力說(三) 文 / 弘毅知難

    弘毅憑藉著回憶,決定給湯若望上一堂關於「十七世紀上半葉俄**力」的課。不過這一課,還需要從瑞典「牽頭」的「布萊登菲爾德之戰」說起才好。因為這裡面還有一個小小的「重點」。

    「老瑪法,歐羅巴洲大陸的兵火烽煙已經大為不同了,至少是與您離開羅馬的時候,相去甚遠啦!」

    弘毅笑著親自給湯若望斟滿一杯熱茶,自己卻端起孫氏剛剛呈進來的一碗溫熱人乳,意味深長的呷了一口。

    「這……」湯若望自然是心中一動,大約也猜到了小爺會說些什麼。不過,作為忠誠不二的「公教」天主教耶穌會教士,他只能選擇裝傻充愣。

    對於湯若望的反應,弘毅自然是心知肚明、早就料到的。於是耐心講解起來。

    「老瑪法,歐洲三十年戰爭結束不久,您不會沒有印象吧?」

    「小爺,老臣的確知道些許此事。不過,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爆發之始,乃是主的生年之後的1618年5月23日,那一天,布拉格的路德教派的狂徒居然衝進了克里米亞王宮,將羅馬帝國皇帝的兩名欽差大人從窗口投入了壕溝……」湯若望說道。

    「哦!『扔出窗外事件』!斐迪南大公雖然是波希米亞國王,但他首先是一名虔誠而有些狂熱的天主教徒啊!」弘毅給出一個歷史名字,並適當延伸了一下,表示自己清楚此事。

    「貝勒爺。天主與聖母必將保佑您的神奇!」湯若望早就預判到這一幕,接著說道:

    「而老臣卻是在同一年的早些時候,也就是『扔出窗外事件』的一個多月之前,1618年的4月16日,就在金尼閣神甫的帶領下,和鄧玉函、羅谷等22名傳教士,從里斯本啟航東渡往天朝來了。具體細節,自然不得而知了。」

    「哦,原來如此。」弘毅對湯若望的說辭只能表示贊同。

    說起金尼閣神甫,不啻為湯若望的精神導師一般的人物。此人字「四表」。原名尼古拉.特裡枸特。1594年入耶穌會。1607年由里斯本啟程到印度果阿,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抵達澳門。利瑪竇逝世後不久金尼閣抵達北京,發現了他的札記,從而著手整理。萬曆四十年(1612年)。金尼閣神父奉命回羅馬向教宗保祿(保羅)五世匯報教務。為了籌備此次返歐報告。他幾乎走遍了中國大江南北調查當地教務。返回歐洲後。為了引起西方的關注,他身著中式服裝出入於公共場合,以感人肺腑的演講宣傳利瑪竇和其他在華傳教士們的功績。並投入極大的熱情著書立論。由於他的積極活動,西方當時掀起了「中國熱」,大批歐洲年輕傳教士申請赴華,其中德學兼備者如湯若望,後來在中國朝廷內擔任了顯赫職務。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金尼閣與22位耶穌會士,偕同教宗贈書7000餘部再次前往中國。航程中由於船艙內瘟疫傳染,海上風暴及海盜侵襲,這22位傳教士喪亡過半。船隻抵達澳門時僅倖存5人,其中就有瑞士人鄧玉函和德國人湯若望。前者在入耶穌會以前就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和學家,他和意大利物理學、天學家伽利略還是當時歐洲科學院院士。

    「既然如此,老瑪法或許只能從同會兄弟的書信中,才能對三十年戰爭中最為關鍵的the-battle-of-breitenfeld略知一二了?那玄燁先說一說此戰之要害,您評判一下正確與否。」弘毅退而求其次。

    「老臣豈敢評判聖人之言?洗耳恭聽而已。」湯若望繼續謙遜有禮,也做好了再一次印證小玄燁「神通」程度的準備。

    「呵呵,您總是這麼謙遜!」弘毅輕描淡寫客套一句,就開始了正題——

    1628年4月,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所僱用的波希米亞貴族華倫斯坦所率領的僱傭軍,先後擊敗了攻入波希米亞西部的英軍曼斯菲爾德部和由丹麥與新教聯盟領兵、獲得英、法、荷三國的背後支持的新教聯軍,並控制了薩克森選帝候。在這種形勢下,丹麥被迫於次年五月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簽定《呂貝克和約》,並保證不再插手德意志事務,德意志三十年戰爭戰爭第二階段——丹麥階段落下帷幕,新教勢力慘敗,神聖羅馬帝國勢力伸延至波羅的海。

    其後不久,受神聖羅馬帝國僱傭的華倫斯坦便計劃在波羅的海內建立一支強大的艦隊,而這引起了長期稱雄北歐的瑞典王國的憂慮,瑞典王國害怕一旦神聖羅馬帝國真的擁有這樣一支強大艦隊,瑞典王國將喪失在波羅的海地區長期以來的優勢地位,並將會受到神聖羅馬帝國的直接威脅。公元1630年7月,基於自身安全考慮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在法國的資金援助下,率領約一萬三千瑞典軍,在神聖羅馬帝國西北部的波美拉尼亞登陸,從而開啟了德意志三十年戰爭的第三階段——瑞典階段。

    布萊登菲爾德會戰,是1631年9月17日爆發於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布萊登菲爾德地區的一次著名戰役,也是歐洲三十年戰爭第三階段「瑞典階段」的決定性戰役。在此次戰役中,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所率領的瑞典和薩克森聯軍擊敗了由神聖羅馬帝國老將蒂利伯爵所率領的帝國軍隊,帶領「新教」勢力取得了三十年戰爭初期以來被系統性地擊敗後的第一次重大的勝利,極大增強了新教聯盟信心,沉重打擊了天主教封建勢力,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故有「改變世界之戰」之稱。

    「布萊登菲爾德戰役主要的結果,就是它保證了您家鄉的德意志諸侯不會被迫改宗為您的天主教,或者經受羅馬那裡的教廷的宗教裁判。我說的對吧?」弘毅有些挑釁的看著湯若望。

    「唉!天主教陸軍一敗塗地,路德教派所謂『抗議宗』的確取得了卑劣的勝利,卻是趁著天主和聖母打瞌睡的時候僥倖而得的!」湯若望喃喃說道,其中的道理似乎連他自己也不能篤信。

    「呵呵,老瑪法不必遺憾!公教也好,正教也罷,包括這個

    個抗議宗,我們今日先不說他,改日我若有機會,自然會給您一個交代!今日……」

    弘毅笑著寬慰。看來今後這所謂三大基督教教派之間的矛盾,足可以讓自己運籌帷幄一番的——弘毅如是想。

    「啊?天主賜福、聖母顯靈!小爺,奴僕我為您願意肝腦塗地!」不等玄燁說完,湯若望早就起身,按照中國禮儀深深一揖!

    「老瑪法快坐,我們今日先說一說這布萊登菲爾德戰役的戰法!」弘毅也起身扶起湯若望,再一次將話題引領回來。

    (本章待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一些很有有意思的知識點:金尼閣抵達中國以後,對中國的政治、歷史、宗教、語言等都有一定的研究。他是第一個把五經翻譯成拉丁的人。1626年,他在杭州將翻譯成拉丁的五經付梓,定名《pentabiblionsinense》。同年,金尼閣將《西儒耳目資》付梓,它是第一部運用音素字母對漢字標音的字典。此外,金尼閣還是第一個系統地編寫中國編年史的西方人。他還曾將利瑪竇的意大利回憶錄手稿翻譯成拉丁,以《利瑪竇中國札記》為名刊行。金尼閣曾經與福建舉人張賡合作選譯《伊索寓言》,定名《況義》。第二次抵華以後,金尼閣曾訂有龐大的譯書計劃,但由於金尼閣的過早逝世,計劃並未實行。金尼閣所帶來的七千多部圖書也因為無人問津而逐漸散佚、流失。

    「選帝侯」是德國歷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這個詞被用於指代那些擁有選舉德意志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利的諸侯。此制度嚴重削弱了皇權,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