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二百二十四章 ——提前透個信 文 / 弘毅知難

    果然,本不夠格的季開生和張歲寒,十分順利得在瑪拉的引領下自玄武門進了紫禁城,很快就來到了東二所之內。兩人其實都是七品小官,本是無法進入皇家大內的。但季開生乃是「科臣」,可直接面聖彈劾百官,也就是有「封駁之權」,再加上現如今奉了聖旨編修所謂《國學與西學》一書,還是可以勉勉強強應招而入後~宮禁地的。

    唯有張歲寒,卻是小小筆帖式,本應「不得其門」。但經過門禁之時,瑪拉只是說了一句「此人乃是奉旨暗查朝鮮事宜的張歲寒」,守門兵丁立即就笑著予以放心,倒弄得張歲寒好一個納悶。好在進了大內之後,金碧輝煌的皇家院落早就讓整個亦官亦商的張大人、張店長看的目不暇接,根本顧不得什麼疑惑了。

    「天中兄、松竹兄,昨夜我御前會議,自顧不暇,竟然忘了你們還在宮外等候消息,實在是抱歉之至啊!恕罪恕罪!」

    一見到這二位,弘毅就首先告罪,極盡結交之意。

    「貝勒爺,我等下臣,豈敢當得一個恕罪之名?小爺辛苦才是。」不等季開生說話,張歲寒卻利利索索開了腔。好在現如今大家都是熟人了,都知道張歲寒的忠心、果敢、油滑與幹練,自然不會介意。

    「二位先請坐。小梁子,上茶!」弘毅正在猶豫等不等遲遲不來的湯若望一起,故而先穩住二人。

    看著梁功又招呼三喜等人端茶送水,弘毅轉而問一旁侍立的瑪拉道:「瑪拉,你可是最後去的南堂?」

    「回小爺的話,奴才是先請的松竹兄,又一起去請季大人,最後去的南堂。奴才以為。湯大人可以自西華門入宮,總比我等自玄武門進來方便些……不料此時他還未到……」

    瑪拉說出了自己在落實首長指示之時,小小的運籌技能。不過到底還是有點擔憂,不知道小爺的意思。

    「嗯。湯老瑪法畢竟年紀大了,行動總是要慢些的。不打緊,我不急。你這排布還是很有道理的,總不能帶著二品大員去請我們的張大人、季大人不是?呵呵。」

    弘毅及時表揚了瑪拉的工作方法,很是滿意,而且第一次尊稱自己的屬下張歲寒居然為「張大人」了!

    「卑職豈敢受『大人』一稱?總統大人、貝勒爺,小的哪裡做的不妥。還請您示下!」這句玩笑話非但沒起到弘毅原本想達到的效果,反而把正端著茶杯的張歲寒嚇得趕緊起身打千兒!

    「哎呀,松竹兄,你我相識也有一段時間了。又有奉旨辦差的情誼,怎麼還是如此見外呢?起來起來吧……」說實話,弘毅此時還真是很滿意自己這個筆帖式的畢恭畢敬!

    重新落座之後,張歲寒明顯有些不太自然,惴惴不安的樣子也影響到了一旁的季開生。兩人都默不作聲,中規中矩等著小爺發話了。

    好吧,既然氣氛有了,弘毅小爺就該說正題了。

    「兩位,昨夜御前會議。皇上有明旨,不可擅自透露,玄燁也就不變細說了。不過,兩位在奉旨徹查朝鮮行商私販御馬一事上的功勞,皇上可是聽了個清清楚楚。我看啊,兩位都是有功之臣,來日朝廷定當封賞。」

    弘毅先給兩人吃個定心丸,也算是對他們昨夜一晚上的焦慮負責,說不準今天進宮之前也會牽腸掛肚吧!

    「多謝貝勒爺抬愛!我等豈有什麼功勞,還不都是貝勒爺運籌得巧妙?」季開生不太願意阿諛奉承,但這一句卻也不為過。

    「季大人所言不差,歲寒能夠打入朝鮮人之內探聽消息,全憑貝勒爺指點教授呢!」張歲寒也是跟著附和。

    「二位過謙了。此事自有皇上和朝臣公議,屆時我自然會據實而奏,為兩位邀功請賞。今日請二位過來,卻是另有其事。」弘毅及時轉換了話題。

    「請貝勒爺吩咐!」張歲寒機靈,當先表態。

    「呵呵,歲寒兄,這次估計還真不是我能吩咐的了。」弘毅繼續調調張歲寒的胃口,直到如願看到他又緊張起來,這才接著說道:

    「御前會議之時,我曾建議皇上,既然堵不住、不好堵,不如放開與朝鮮通商之事,而不僅僅是進表朝貢那一點點回賜。若他日朝廷准行此事,你說我做的對否?」

    「啊!貝勒爺聖……聖君之嗣,高論大義啊!」張歲寒激動地差點喊出來「聖明」一詞,話到嘴邊才想起這事何處所在,趕緊改口。

    「哦?高論大義?高在何處?義在何處?」弘毅饒有興趣,等著聽聽張歲寒這個自己寄予厚望的官商,骨子裡能都和自己合拍。

    「貝勒爺,只要放開與朝鮮貿易,中國之物在他那裡自然不愁銷路,也是朝鮮人巴不得的好處。天朝商人自然趨之若鶩,往來行商不絕於路,如此一來,朝廷歲入自然大漲!您有此議,豈非高論?增加朝廷稅賦而不轉嫁黎民蒼生,卻只是從哪些朝鮮棒子身上獲利,此乃大義啊!」

    張歲寒一邊說,一邊觀察弘毅的表情,見到小爺頻頻點頭,這才得到鼓勵,繼續說道:

    「何況但凡朝鮮閉關鎖國,其朝局政壇風向不明,只能靠幾位使臣入朝打探,卻失之時日不足、接觸不便等等限制。若有商隊往來,暗查細作就易如反掌,自然也能掌控其國內風雲變換了。」

    「好!說得好!」弘毅果斷擊節叫好,卻再也無話,笑著看著張歲寒不語。

    「哈哈,松竹兄眼光獨到,開生佩服不已啊。」一旁的季開生也是笑著讚歎。他是江南大鹽商之子,自由也是接觸過行商之事的,自然對其中利害心知肚明,故而長久以來對這位亦官亦商的張店長,並沒有像普通儒生對商賈之人敬而遠之,而是多有交納。特別

    別是在徹查朝鮮一事上,兩人倒是能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天中兄過獎了。」張歲寒也對知己表示感謝。

    「不過。依開生看來,松竹兄還有一處似乎不便明說啊?」季開生卻沒有投桃報李,反而在小玄燁面前準備給這位仁兄來了深入分析!

    「啊?這個……」

    「呵呵。天中兄所言不差!松竹兄,我這開朝鮮行商一事。你自己也還要好好運籌利用一番才好呢!別忘了,我還有一些銀兩是放在你那裡入了股的,雖說不求豐厚回報,可任憑誰也不會和銀子過不去不是?你若做大了……」弘毅這時及時出馬,並且十分欣賞的衝著季開生眨了眨眼睛!

    「貝勒爺真是天降祥瑞之人,什麼事情都瞞不過您,呵呵……天中兄也不愧是江南延令季家的長公子。這些謀利之事,你不屑於做,卻看得清楚明白啊!」無奈之下,張歲寒只能在兩個明白人面前和盤突出了。

    「哈哈哈……」三人笑做一片……

    「不過。說實話,我倒是跟看中松竹適才所言所謂『細作』一條!」弘毅帶頭換了臉色,有些嚴肅的說。

    「貝勒爺,屬下也只是那麼一說,不當之處萬勿見怪!」張歲寒有些意外。小玄燁剛才還在說一本萬利的事情呢,怎麼忽然就關注起行商細作一事來了?

    「不,你說的很對!很透徹!說明你的確堪用!更說明我皇阿瑪知人善任啊!」弘毅準備說到點子上去了。

    聞聽「皇阿瑪」三個字,張歲寒和季開生二人都是忍不住身子一怔,急忙起身。

    「呵呵。你們坐下來吧,這裡都是自己人!」弘毅急忙招呼,免得被繁瑣禮節干擾了自己的說辭。

    「這裡有件事,我作為事主兒,倒是可以提前和你們透露一二,順便徵求一下松竹兄的意見……」

    弘毅稍微壓低了音調,詳細將昨夜御前會議上福臨定了要在朝鮮釜山設一名水師提調官的事情,原原本本講述了一遍,而且重點解釋了這名區區「提調官」的本職工作是什麼。

    「……」兩位聽眾都是目瞪口呆、呆若木雞、激動不已、已經無語……

    「怎麼,松竹兄覺得此職太小?不過,你立下大功一件,我也以為此提調官太過委屈於你了……」弘毅正話反說。

    「啊!不不!歲寒拜謝總統大人提攜之恩!」張歲寒明白過來,一下子跪在小傢伙的腳下就叩頭。

    「快起來啊,這可是皇上恩典,和我關係不大……」

    「多謝皇上恩典!」張歲寒急忙面南再叩首!

    「好,既然你願意,這就好辦,松竹兄就等著走馬上任好了!只不過,這松竹齋的生意……」弘毅準備瞭解一下張歲寒的下步打算。

    「區區小店,本不足掛齒。不過……貝勒爺也傾注關愛在內,還有……還有股份,卑職以為,可否讓店內夥計叫做張德子的代理,他給我做學徒也是多年,為人還算本分,也有些機靈勁……」張歲寒試探著問。

    「哦?那位夥計啊,呵呵,不錯,是個機靈人……」弘毅回想起當日在松竹齋結識閔敘和楊雍建兩位貢士之時,那個店小二的種種表現,也認為是個人選。

    「貝勒爺,松竹兄,開生不才,你們還請放心,松竹齋的經營,定然不能荒廢了貝勒爺的一番教導苦心,那個店小二張德子也的確堪用。況且,家父或許也能調配幾個得力的人過來幫襯一二的!」季開生終於等到機會,而且是天賜良機,急忙按照談遷事前交代的大體策略,開始步步推進了!

    「哦?天中兄,令尊是……」儘管看到張歲寒聞聽此言的那股子激動勁,可弘毅卻是輪到自己不明所以了,只能有此一問。

    「呵呵,大人,您或許還不知道延令季家的風光呢……」不等季開生自報家門,一旁的張歲寒就搶過來,將季開生支付季寓庸的過往經歷和今日輝煌說了個大差不差!

    「好!」弘毅聞聽此言,更是喜出望外,對於他來說,這不啻為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呢,於是滿口贊同!

    又是一番細細商議之後,卻還未等到湯若望。

    「既然如此,松竹兄,你就先回去按照我們說的細細謀劃一番,如有用得著我的地方,就去找天中兄轉告於我,或者直接去皇僕局找我就好。」

    弘毅終於總結一句,潛台詞就是暫時散會吧!

    「庶!屬下告退!」張歲寒也的確需要回去好好消化一番,畢竟,幸福來得太突然,重任落得也不輕!

    「嗯,瑪拉,你送一送張大人!」弘毅只提及張歲寒,卻沒說季開生是去是留,反而種種季開生下懷!

    「庶!」門口瑪拉高聲應承。

    「天中兄,你暫且留一留。」弘毅單獨吩咐道。

    「庶!」季開生急忙答應。

    就等你這句話了,我的小爺!

    《打油詩一首?看每句首字》

    看遍近史皆失意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圖之外已砥礪

    去來乾坤難自知

    起身已穿六甲子

    點盡天下苦與樂

    中華輝煌萬人癡

    武皇朝唯大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