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六章 ——御前高端會 文 / 弘毅知難

    趁著等候諸位大臣的功夫,弘毅又親自講述了一遍「奉旨」查辦朝鮮行商私販馬匹的前前後後,以及自己對用兵北地的一些「粗淺」看法,頗得福臨和噶達渾、明安達禮的讚許。

    「圖海大人,皇上用兵北地,您有何見地教我?」弘毅轉而徵求起「職幹部」、刑部滿尚書圖海的意見來了,這反倒讓福臨等三人頗感意外。

    「貝勒爺,圖海雖也想做我滿洲的巴圖魯,無奈乃是職,不懂兵事的……」圖海十分謹慎,卻好像遇見知音一般感激得看了小玄燁一眼。

    「呵呵,玄燁,不可無禮。圖海可是侍讀出身,你這倉促一問,豈不讓朕的愛卿出醜?你們說是不是呀,哈哈……幼子無狀,圖海不必掛懷啊。」福臨對「愛卿」寰護之心十分急迫,出言給圖海化解。

    「是啊是啊,圖大人可是內翰林弘院的大學士,並充任議政大臣的!若論大清律例,任憑誰都絕對難不倒我們圖大人的,貝勒爺可以隨便考校,是吧,圖大人?」同為從一品大員的兵部尚書噶達渾明顯是有些巴結圖海的意思。誰讓人家是御前紅人,而且位列議政呢?

    「呵呵,噶達渾說的不錯!」作為前任兵部尚書,明安達禮沒有稱呼自己的繼任噶達渾官稱,而是直呼其名。

    「皇上欽點了內三院一共十四位大學士,你圖海大人可是名列第九的。年紀輕輕。後生可畏呀!不過這用兵之事,就交給我們這些行伍之人來辦吧!」明安達禮似乎是為了在圖海面前現實一下自己絕不是單純的「大老粗」,亦或是在福臨面前故意賣弄一下,居然引用了漢人的詞彙「行伍」,就連福臨聽了也讚許有加。

    「兩位大人都是沙場老將、國之棟樑,圖海豈敢僭越?」圖海不得不客套一句,卻有些心有不甘。

    「圖大人不必過謙!前年皇阿瑪臨幸南台,曾召內三院大學士、學士、翰林官,以及六部尚書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都隨從前往。賜宴之後,皇阿瑪持弓搭箭。環顧諸位大臣說:『我朝之定天下。皆弓矢之力也。今朕躬親政事,天下至大、機務至繁,凡一應章奏,皆朕親為批斷。日無暇晷。身雖無暇。心常念茲不忘也』。之後。圖海大人不是也和群臣一起搭箭而射,三箭全中,拔得頭籌。皇阿瑪不是還親口嘉獎過嗎?」弘毅講述了一段皇帝的往事。甚至還背誦了當日皇帝的「口諭」,以證明圖海的「戰鬥力」。

    「皇上聖明!」沒辦法,小皇子引用了聖訓,雖然當著「真人」的面,三位大臣只能一叩三拜。

    「哈哈,玄燁說的不錯,朕都差點忘記了。不過你又是從何而知?那時候你可沒有出生不是?」福臨十分高興兒子處處拿自己的話出來佐證,很親切的詢問緣由,以在臣子面前展示皇家親情的一面。

    「回皇阿瑪的話,少保兼太子太保范程當時也在,自然他的兒子范承謨師傅就會知道啦。既然『龍興聖跡日講官』瞭然於胸,兒臣豈敢錯過如此良機?自然要好好學習皇阿瑪的聖訓。」玄燁答案中的迎奉程度,更是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

    「哈哈,好!說的很對!那既然這樣,圖海你也不必客套了,若是有些想法,就說出來讓朕聽聽。」福臨被巴結的心情不錯,自然給足圖海面子。

    「奴才不敢在皇上面前造次。」圖海沒有得意忘形,一如既往保持低調。

    「讓你說就說,說錯了不丟人。」福臨反而不依不饒了,看來是真想考究一下圖海的軍事才能也說不準。

    「庶!奴才遵旨。以奴才愚見,既然要北征羅剎,而且務必求勝、穩操勝算,就必須知己知彼、揚長補短;以我之長、攻彼之短。」圖海避無可避,開宗明義。

    「嗯,有點意思,說下去。」福臨頷首讚許了,噶達渾和明安達禮也必須讚許,陪著點頭。

    「務求必勝,在於我軍進擊羅剎的時機把握上。現在已是深秋,如果立即著手準備,則隆冬季節就可揮師北進。一來薩哈連烏拉流域冰封厚實,航道封堵,則利於我騎步軍,不利於羅剎散兵游勇借助水道往來穿梭。二來,奴才當日在刑部提審匪首斯捷潘諾夫的時候,他曾經供稱,元旦之前一個多月,是他們尊奉的所謂天主的生日,也是他們最最重要的一個節慶,匪兵必然思慕家鄉,無心戀戰。反觀我方,那時候元日正旦還未到來,將士士氣正旺,盼著打個大勝仗過個大好年,此消彼長,勝負已定。是為穩操勝算。」圖海侃侃而談,至於這作戰還和聖誕節有關的論斷,就連弘毅也是第一次聽聞,無論對否,他都對圖海的細心十分讚歎。

    「好!務求必勝、穩操勝算!那你再說說後面『知己知彼、揚長補短;以我之長、攻彼之短』這十六個字是什麼章程?」福臨鼓勵一番。

    「庶!敵我雙方,奴才以為:彼羅剎小國,強在鳥槍犀利,弱在兵寡丁缺,利在營深壘高,弊在據點死守,不能互援。反觀我大清,強在弓硬馬壯,弱在鳥槍不快,利在火炮勢大,弊在千里遠征,補給困難。此為知己知彼。」

    「嗯,噶達渾、明安達禮,你們以為如何?」福臨這次先是徵求意見,而不是拍板定調。

    「奴才以為,圖海所言不虛。上次呼瑪爾城之戰,皆仰賴聖主英明,才能大獲全勝。其中種種,這敵我雙方強弱所在,大體不差。」明安達禮今年剛剛和羅剎匪兵交過手,自然是有發言權的,所以搶在了噶達渾前面發言。

    「奴才的兵部也是如此以為。」既然話都讓明安達禮搶白了。噶達渾只好附議而已。

    「好,圖海,你接著說。」福臨點了點頭,繼續引領。

    「庶。我軍勢眾,可以在關外展開,大舉掃蕩。若野外遭遇小股匪兵,可以弓馬往來、殲滅當場。若矮小城塞被竊據,可采『圍三闕一』之策,驅

    驅趕他們向匪兵的要塞聚集。等到羊兒都入了羊圈,我大軍合圍之。攻城拔寨。火炮當先,萬箭齊發,非死即俘。如此一來,自然賊勢可破。這就是奴才以為的『以我之長、攻彼之短』。唯有一點。要防著當日鰲拜巴圖魯被二阿哥重挫的教訓重演。我們大清也要好好善用那些鳥槍才好!」圖海一口氣說完。就垂手而立,恭聽評判。

    「……」福臨在沉思,剩下的人都跟著沉思。

    「好!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哈哈,說到朕的心裡去了!羅剎有什麼?還不就是幾桿鳥槍……」福臨哈哈大笑,對面的弘毅卻心中一緊,剛要開口糾偏,卻聽聞福臨繼續道:

    「敵強而我要更強!鳥槍我們也要有,還要比他們更犀利才行!玄燁,一會兒湯老瑪法到了,這件差事就交給你們兩位火器營左右總統大臣了!」

    「兒臣領命,吾皇聖明!」弘毅心下大寬,趕緊稱頌。

    「哈哈,好!」福臨終於開懷大笑,默默在心裡將圖海算作了「複合型人才」。就連噶達渾和明安達禮這兩位瞭解了火器之厲的兵事專家,也是不得不認真考慮圖海的建議。

    怎麼樣,我說圖海其實是武皆可的吧?福臨啊,對人才要懂得發現之道才行呀!弘毅暗自得意。

    *

    僅僅一刻鐘之後,得益於日趨完備的大臣「坐堂考勤」制度,皇帝福臨開列的幾位臣工都從午門外天街上各自的衙門之內,陸陸續續趕到了位育宮。一次臨時召集的十八人參加的御前會議,得以迅速召開。

    經歷了「御門聽政」這種近似「人大政協」高端會議的弘毅,其實對現在的這場小規模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更感興趣。單單是參加的人員,就可謂「人才濟濟」、「寵臣滿堂」。

    首先是涉及業務工作的「戶禮兵刑工」五部滿漢主官——

    戶部——覺羅郎球、戴明說;

    禮部——恩格德、胡世安;

    兵部——噶達渾、李際期;

    刑部——圖海、劉昌;

    工部——郭科、衛周祚。

    其次是因為近兩年出使過朝鮮,作為特別咨詢的有——

    少保兼太子太保,卸任刑部尚書覺羅巴哈納。順治十一年五月,朝鮮國王李淏奏稱:原任議政李敬輿等屬臣久著忠勤,請復加任用。順治皇帝以其隱匿前罪,朦混奏請,遣尚書巴哈納等繼敕前往察問。

    三等候、內大臣吳拜;

    兵部左侍郎覺羅科爾昆;

    內國史院學士折庫訥。

    以上三人,都於順治十二年五月奉命前往朝鮮,強令朝鮮國王追查其國人違犯禁例、越境伐木,並殺死大清庫爾喀部落葉克樞、葉勒木二人,朝鮮有關官員包庇袒護一事,剛剛返京。

    順治十年九月,福臨以廢皇后為靜妃的事情,還派遣時任禮部尚書的郎球去朝鮮頒發諭旨。

    最後,由於被欽點列席會議的有——

    太常寺卿管欽天監事加通政使司通政使銜、賜二品頂帶的湯若望;

    蒙古正白旗固山額真、一等阿達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明安達禮;

    皇二子、一爵四職加一銜的玄燁。

    也就是說,這次御前高端會議,其實是雲集了現如今皇帝福臨較為器重的權臣良將,以及湯若望和玄燁兩名「貼己謀士」。

    南台,即今中南海之瀛台,慈禧囚禁光緒帝的所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