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一章 ——羅剎娶寡婦 文 / 弘毅知難

    「皇阿瑪過獎了,所謂『妻子』之事,歷來是人之牽掛,皆為大事。」弘毅聞聽福臨叫好,客套一番,同時展開「圈套」等著皇帝鑽。

    「說得好,妻子妻子,娶妻生子才能算是有了一個家呀!簡郡王喪妻,於他,的確是大事一樁!」福臨也是展開了話題,或許是因為他在妻妾這件事情上,一直沒有品嚐過夫妻間舉案齊眉的甜蜜,反而「鬱鬱不得志」的緣故吧。

    「皇阿瑪重視人間倫常之道,實乃萬民之福!」弘毅立即跪下去巴結再生爹,準備收套!

    「起來起來吧,怎麼說得好好的就又跪下去?就我們父子二人,不必多禮。」福臨發現玄燁一下子從御案前突然消失了,沒有搞清楚這是什麼狀況。

    「兒臣還有一請,也是事關人之常情,還望皇阿瑪贖罪。」弘毅抬起頭,好讓皇帝看到自己的臉。

    「什麼事如此鄭重其事的,還人之常情呢,起來說吧。」福臨有些好笑,怎麼什麼時候找你說點事情,你都能拐彎抹角扯到你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上去呢?本來是給你佈置點任務考察一下你,怎麼最後你還是給我佈置任務了!

    「兒臣跪奏便可。兒臣是想給我的那些個羅剎親兵……討……討老婆。」弘毅說完,使勁憋了一口氣,好讓自己的臉蛋顯得紅撲撲的,貌似害羞一般。

    「啊?你說什麼?哈哈……」果然,皇帝大笑。

    「兒臣……要給……要給羅剎人討要……老婆……」弘毅故意斷斷續續,顯得十分沒趣。

    「哈哈,你小小年紀,怎麼就想著給那些羅剎降兵討要老婆了呢?哈哈……快……快說來給我聽聽……」

    「回皇阿瑪的話,正是因為他們是降兵,而且入了旗藉,若是不能像普通旗人一般娶妻生子。其心難安,長久下去,終不能為我大清所用呀!」到了正兒八經的關鍵環節了,就沒必要遮遮掩掩做害羞狀了,弘毅脫口而出。

    「哦……」福臨終於止住了笑聲,認真思考起來。

    「況且給那些羅剎人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他們就只有一個主子,就是皇阿瑪您,也就只有一個家園,就是咱們大清了!」弘毅趁熱打鐵。

    「不錯……」福臨表態初步認可。

    「即使有朝一日,我大清再與來犯的羅剎兵戎相見,這些歸順的羅剎人。在面對昔日僱主之時,就不得不考慮到:自己的背後,就是妻兒子女,自己退後了,遭殃的就是自己的家眷血脈。到那個時候,他們又怎麼會瞻前顧後、首鼠兩端呢?更不怕他們不誓死效命了!」弘毅給出了問題的關鍵。

    「好,有道理!朕。准了!」福臨終於拍板定案。

    「不過,你要這些羅剎降兵從何娶親呢?朕想那些尋常旗人民人,不論滿蒙漢,料想都不願意將自家好好女兒送給『羅剎』為妻吧?」福臨說出了一個具體的操作問題,卻也難不到弘毅這位後世而來的小青年。畢竟,康熙皇帝的做法是現成擺在那裡的。

    「皇阿瑪所言甚是。不過,兒臣以為,可以在滿漢八旗陣亡將士的遺孀之中。擇取那些舉日維艱、生存堪憂的寡婦,由著她們自由自願與羅剎人婚配。畢竟,羅剎隊現在也是正兒八經的鑲黃旗了,改嫁過了門,這些寡婦還能享受咱們大清對旗人的體恤優待!」

    「哦?有些意思!」皇帝對這些寡婦來了「興趣」。

    「只是懇請皇阿瑪下諭禮、兵、工三部,應該明確:原來他們亡夫為官員者,那些個祭銀、葬銀。恤銀和碑價銀都不要減免,而是循例才好。亡夫有世職爵位的,其嫡子後人仍可按襲次承襲。1無人承襲者,准其享其亡夫應得俸銀、俸米之半,養贍終身。2亡夫為八旗兵丁者,雖不發祭葬銀。不予蔭子,但恤銀還是要發放下來的。」

    弘毅這是針對當時有關「(八旗陣亡官兵)妻寡無子者或無妻而父母尚在無人養贍者,例給半晌養贍終身。如寡妻改嫁,則停發」的規定而做出的重要變更。

    「另外,他們雖然作為羅剎降兵入旗,但不可再把它們叫做『羅剎人』了,應該另給他們起個部落名稱,而且最好是我大清在關外之時就見諸書的小部落之名。這樣做,一來可以起到改弦更張、改旗易幟的作用,收攏他們的心思,二來,則可以避免『羅剎』一詞引起那些改嫁寡婦的懼怕。」弘毅繼續說道。

    「嗯,有理。撫恤、更名皆可可如此辦。至於部落名稱,你也可以會同禮部慢慢商議。但誰來主持這一整樁『羅剎娶寡婦』之事?」此言一出,就等於皇帝認可了這個辦法。

    「兒臣所領之皇僕局,當仁不讓。」

    「你?哈哈,你還小,就急著操持別人的婚嫁嗎?」福臨又要開懷大笑了。

    「羅剎隊既然在旗,又是兒臣的親兵和包衣。再說了,兒臣還是皇阿瑪您親封的下五旗宗室總理、皇僕局掌印大臣,還有羅剎隊歸化宗室管帶,還是……」弘毅如數家珍一般,把自己的官銜一個一個報出來,皇帝不說「停」,後面還有一串兒呢!

    「好好好,朕就依了你了,你這一串銜職,朕總不能給了不算數不是……」福臨笑著點頭應允了。

    「兒臣替那些羅剎降兵,叩謝天子隆恩!」還沒起來的弘毅,急忙再次磕頭。

    「快起來吧,阿瑪和你一樣小小年紀的時候,哪裡還會有如此多的想法呢?也少了這許多的叩頭跪拜的……只不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阿瑪最後還是做了天子,也就成了『孤家寡人』,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福臨突然沒頭沒尾的來了這麼一句,讓弘毅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皇阿瑪,兒臣…

    …」

    「呵呵,阿瑪知道你是心繫國事,誰讓你的確是天資如此聰穎呢?朕當年是比不了你的!」

    「皇阿瑪。兒臣誠惶誠恐!」弘毅沒法接話了,突然記起宮廷劇裡的一句常用台詞,拿來應付一下吧。

    「嗯,處理國是,必須要有這惶恐二字。這,也是皇阿瑪想要告訴你的。玄燁,好好去辦差吧!」福臨總結了這麼一句。言外之意也是結束了今天的談話。

    「兒臣身為皇子,若不能為皇阿瑪分憂解勞,實乃不孝!若不能將皇差辦得利索,則為無能!阿瑪,您別難過於過往,還請放眼將來!兒臣心目中。您必定是一代開國明君!」弘毅不知道如何結束這場談話了,只能說幾句提神提氣的話。好在這一句「開國明君」的評語,也不是自己臨時起意,縱觀整個順治朝,特別是福臨親政之後,在絕大多數方面,福臨還是有所作為、堪稱「明君」的。而這『開國』一詞。也並非阿諛,在當時大多數漢臣心目中,入關代明,與開國無異!

    ……

    出了位育宮,吳良輔又一臉恭順巴結的貼了上來。

    「小爺,您真是仁慈之主,那些個羅剎降兵一定會對您感恩戴德的!」

    「哦?謝過吳總管了!」弘毅被福臨的話弄得暈乎乎的,沒有心思搭理他。

    「奴才只是覺得。小爺該再給他們弄個什麼廟宇,好讓他們『安心』……奴才這就告訴趙布泰大人,去東二所與您會和。奴才恭送貝勒爺!」說完,吳良輔打千兒跪拜下去,不再言語。

    「嗯,起來吧……」弘毅心中一震,對呀。這個廟宇可是被這老閹奴說准了!沒有他們希臘正教的禮拜堂,這些有著宗教信仰的羅剎人就不會真正手心,除非你強迫他們皈依他教,可眼下這一招不能用!

    「吳總管說的好。玄燁受教!」說完,頭也不回下了位育宮的須彌台基。

    急匆匆回到東二所,換了一身參加葬禮的行頭,弘毅就和聞訊趕來的趙布泰一起去往濟度福晉的祭祀之所了。

    路上,回憶著剛才在位育宮的一番對奏,弘毅終於明白,這是福臨的一種策略:

    既然濟度是你玄燁給發配到北海之濱去的,所以才不能趕上老爹、老娘和老婆的葬禮,那就讓始作俑者玄燁去親自參加這一次加祭,以體現皇家的誠意和愧疚。至於一定要弘毅自己說出來這個要求,就是看看你這小子在如此一件「小事」上,是否考慮的事無鉅細,能不能和他福臨不謀而合!

    不錯,再加上三言兩語就「批准」了「羅剎娶寡婦」的事情,說明福臨應該是越來越相信自己、器重自己了!後面拿他自己的同年和小玄燁相比,也能佐證曾經有過不行同年的青年皇帝,如今真的把小玄燁作為彌補自己那段不堪回首記憶的一種良方,也許,還會在小玄燁身上傾注更多的慈愛吧……

    只不過,你偏偏讓這位趙布泰主祭,也是天算不如人算,隨了我弘毅的另一番心意了!哈哈!

    至於吳良輔,無非就是皇帝福臨思緒的風向標而已,見著自己日益得寵,過來套個近乎。不過,你倒是客觀提醒了小爺我了!既然如此,你的功過現在一九開吧,就看你日後還會不會自尋死路了!

    1八旗官員陣亡撫恤除發給祭銀、葬銀、恤銀、碑價銀外,還按品級贈授世職,由其後人按襲次承襲。順、康、雍三朝,贈職蔭子的標準是:參贊、都統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襲三次),統領、副都統贈授拜他喇布勒哈番(襲二次),營總參領以下,有頂戴官員以上,授拖沙喇哈番(襲一次)。此外,順治八年還規定,凡在順治親政恩詔頒發前因陣亡得有世職原有襲次者均准「世襲閣替」,在其後得有者,均按襲次承襲。乾隆元年(1736),拜他喇布勒哈番改稱騎都尉,拖沙喇哈番改稱雲騎尉。乾隆十五年末,乾隆皇帝諭准,自順治親政恩詔以後因陣亡所得世職,襲次已完時,「著賞給七品官,令其世襲周替」。次年,世襲七品官改稱「恩騎尉」,年俸四十五兩。

    2寡婦無子,享受亡夫一半俸祿,這是順治二年就有的規定。

    ps:今日二更,爭取經常如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