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四貞講故事 文 / 弘毅知難
ps:
感謝白馬王子只要處女、永燦兩位兄弟的精彩點評!感謝彪騎兵、白馬王子只要處女的月票和祝福!
看到玄燁捧著那兩部書如獲至寶、奉若神物一般,孔四貞滿意的笑了。
「玄燁,你可知道孫元化孫初陽大人?」
「我……」捧著書,弘毅恨不得現在就去發明「度娘」去!
「這孫元化,乃是前明的右僉都御史,兼登、萊二州巡撫,也曾經是我父王的恩公……」孔四貞對弘毅的滿臉尷尬毫不介意,自顧自的講述起來。
原來,此兩部書都是前明孫元化所著。
孫元化,字初陽,號火東,明天啟間舉人。明神宗萬曆九年,孫元化出生在嘉定縣高橋何家弄,後遷居嘉定縣城。他「天資異敏,好奇略」,曾到上海縣徐光啟學館受業。明萬曆四十年(1612)得中舉人後,因為跟著徐光啟學習火器和數學,只因熱心西學,未能繼續考中進士,遂放棄科舉功名,潛心研究西學。在徐光啟入教後,他確認天主教能「補益王化,左右儒術,救正佛法」後,於天啟元年在北京受洗入教,即邀請洋教士到家鄉嘉定開教,遂使嘉定成為中國天主教活動中心之一。
「原來孫元化早已皈依了湯老瑪法的洋教了?」聽到這裡,弘毅忍不住插了一句話。
「正是。弘毅先別問我如何知曉,後面我自會訴說原委。」孔四貞點點頭,卻不想多做解釋。弘毅也只好繼續耐心聆聽:
天啟二年(1622),遼省防務吃緊,孫元化向朝廷條呈《備京》、《防邊》兩策,受到朝廷的重視。兵部尚書孫承宗出任薊遼經略。用孫元化築台制炮主張。築寧遠城,孫主其事。後經侯震暘保薦從軍遼東,協同袁崇煥駐守寧遠,對袁崇煥等幫助極大,袁崇煥譽為「識慧兩精」。次年,孫助袁崇煥守寧遠,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6萬大軍號稱20萬,猛攻寧遠,明軍城頭共佈置有十一門大炮,威力驚人,努爾哈赤身受重傷,七個月後病死,史稱「寧遠大捷」。事實證明「築台制炮」是抗金最佳方略。由於奸人魏忠賢專權。袁崇煥被迫引退。孫元化也被罷官回鄉。
崇禎元年(1628),崇禎接位,誅殺魏忠賢,袁崇煥復出,點名要孫元化襄贊遼省軍務。第二年,金兵直犯北京。多疑的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冤殺袁崇煥。孫元化在關內關外隔絕的困境中。團結將士,借助西洋大炮,駐防的八城、二十四堡屹立不動。孫元化力主以廣寧為抗金前沿陣地,逐步向前推進。明廷卻未採納其正確主張。崇禎三年一月,孫元化隨孫承宗鎮守山海關,三月加山東按察副使,五月兵部尚書梁廷棟破格薦用孫元化升登、萊二州巡撫。孫元化在登州網羅西學英才,大膽募用西士,組建一支有27名歐人的「西洋隊」,使登州成為「東陲之西學堡壘」。
「西洋傭兵?」又一次,弘毅還是忍不住打斷了孔四貞的講述,而這次,少女只是點了點頭,連話都沒接,繼續自己的回憶:
後來袁崇煥殺毛龍,皮島舊將嘩變,孫元化識才而用,接收了皮島的舊將,其中就有孔四貞的父親孔有德,以及後來的靖南王耿仲明、李九成等人。孔有德被任命為騎兵參將,耿仲明則被派往登州要塞。
「原來主角、你的父王是後面登場的呢!怪不得前面都不讓插話,因為好戲在後頭!」弘毅這次學乖了,只在心裡嘀咕。孔四貞卻不知道貝勒爺的腹誹,依舊沉浸在那段過往的回憶中。
崇禎四年(1631)八月,太宗皇太極率清兵攻大凌河(今遼寧錦縣),祖大壽圍於城內,糧盡援絕。孫元化奉命派兵赴援。孫元化巡撫登州時,遼人避戰亂居山東者十萬餘人,孫認為遼人可用,重用一批遼將,今要赴援遼省,孫元化急令孔有德以本部由海路抄襲建州叛軍後路——耀州(今營口附近)。但遇到風浪,未能成功。孫元化大怒,復令孔領八百騎由陸路趕赴前線增援。
然而登州遼東兵與山東兵素不和,孔有德抵達吳橋(今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當時屬於山東)時,因遇大雨春雪,部隊給養不足,又部隊行抵吳橋時,與山東人屢有摩擦,縣人皆閉門罷市。有一士兵強取山東望族、東林黨干將王象春之家僕的一隻土雞,該士兵卻被那惡奴「穿箭游營」。於是孔有德手下其他士兵擊殺了該家僕。事後王象春之子不肯罷休,要求查明真相。此時,把孫元化給的市馬錢花盡的李九成正好歸來,恐遭非議,於是乘機煽動眾人大肆搶家劫舍。孔有德受李九成之子李應元的煽動,無奈在吳橋發動叛變反明,史稱「吳橋兵變」。
孔有德倒戈殺回山東半島,連陷臨邑、陵縣、商河、青城諸城,率兵直趨登州。孫元化急令張燾率遼兵守登州城外,遺總兵官張可大發兵抗擊,以兩路成合擊之勢。但張燾部與孔有德舊識,張燾的兵卒隨即投入孔有德行列,而張可大所部自是大敗。與孔有德是舊交的登州中軍耿仲明、陳光福等人,立即舉火開門,崇禎五年(1632年)一月登州便告失陷,擄獲了守軍六千人、援兵千人、馬三千匹、餉銀十萬兩、紅夷大炮二十餘位,西洋炮三百位。總兵張可大斬殺其妾陳氏後,上吊自盡,孫元化自殺未成,也不向孔有德妥協。城中葡萄牙人有特謝拉.科雷亞及其葡萄牙炮手西勞經、魯未略、拂朗亞蘭達、方斯谷、額弘略、恭撒彔、安尼、阿彌額爾、薩琮、安多、兀若望、伯多彔等十二人戰死。另有十五人重傷,卻無一人投降,最後只逃出了區區三人。
「西洋傭兵竟然忠烈如此?實在可歎!」弘毅聽到這裡,終於忍不住評論一句,卻發覺不妥。因為死在孔有德手下的「西洋僱傭軍」如果算得上「忠烈」,豈不是坐實了孔有德的「叛逆」之罪?講故事的可是孔有德的女兒呢!
弘毅急忙抬眼仔細查看孔四貞的表情。未料自己這位「姑姑」也在那裡點頭稱是。而且說道:
「其實,有明一朝,
,始終對西洋人存有戒心,對『躍馬持刀,彎弓挾矢於中國』的西兵更是疑懼,甚至敵意。其實,用西炮募西兵。並非壞事。今日我們只論兵事,不涉其他。其實,寧遠之役,西炮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弘毅再一次大跌眼鏡!這是多麼「歡型」的理念呀,豈不是大大的超前?再加上最後那句火炮在寧遠之役作用的評價,倒是身為大清皇子的弘毅有些不知所措了。
「姑姑說的在理……」只有用這麼一句矇混過關了。
「和你說了嗎,就咱兩人。叫我姐姐。」孔四貞這次沒有急著說故事。而是耐心糾正兩人之間的輩分關係。
「哦,姐姐……」弘毅有些無奈,只好暫時做個乖弟弟。
孔四貞如願,這才繼續講下去:
孔有德念舊,將孫元化和張燾等一班被俘之人放還。孫元化與張燾回到京師,為政敵陝西道試御史余應桂、兵科給事中李夢辰所陷害。孫元化送鎮撫司,獄中遭到酷刑。手受刑五次,加瓊二百餘。首輔周延儒欲免其死罪,求救於徐光啟,終無法挽回。崇禎五年七月二十三日(1632年9月7日)孫元化與張燾同被處死。就連當時在明廷任職的湯若望,還曾在孫元化死前喬裝成送炭工人入獄探望,為其做最後的教徒告解。
「哦?湯老瑪法認識此人?」弘毅再次插嘴。
「嗯……」孔四貞欲言又止,有些尷尬。弘毅看得清楚,回憶起湯若望幾次奉召入慈寧宮看望皇太后,自己和孔四貞都在的時候,的確發覺這位少女對湯若望有一些特殊的興趣,總是問一些天主教和西洋科技的問題。當時還以為是女孩子的好奇心作祟,現在看卻是和孫元化有關。
「唉,可惜了,如此善用火炮之人……」弘毅只好再次轉變話題,客觀評價一句,卻話說一半卻突然打住了。
「呵呵,玄燁不說下去我也知道,可如此善於用炮之人,如果不死,拿過來對付我們大清咋辦?是不是?」孔四貞笑著問道。
「這個……」
「好了,你繼續聽我說。」——
孔有德攻入登州城之際,怕孫元化自殺殉國,畢竟於自己有恩之人。於是快馬趕進孫的府邸,果然救下了正欲自刎的孫元化。後來兩人一席長談,孔有德說自己的無奈,孫元化講自己悲憤,大有「一笑泯恩仇」的意思。後來,孔有德放孫元化北歸朝廷,孫元化也說預感到自己有去無回了,就將畢生所學西洋兵學之集成、這兩部兵書送給了孔有德。後來,孔有德投奔大清,憑藉著孫元化在登州鑄就的幾十門西洋火炮,以及自己手下被那些葡萄牙傭兵親手調教成軍的炮手,在皇太極手下謀取了「第一漢王」的位置。這兩部兵書也被孔有德視為至寶,行軍打仗都帶在身邊,時常翻閱。
「哦!」弘毅應和一聲,怪不得此書顯得很舊呢!
後來直到桂林城被李定國所破,臨別之時,孔有德將兵書親手交給了年紀大一點的孔四貞,還提醒一句:「此書精要所在,在於論及火炮瞄準之術,不可輕視外人!」
「啊?既然如此,玄燁萬萬不可褻玩此書了!」弘毅聞聽,急忙恭敬放下手中一直捧著的書冊。
「玄燁,姐姐信得過你,你既然答應了救我弟弟,你就和我親弟弟一般了,算不得外人!」孔四貞乾脆將那兩部書一起重新包裹好。推到弘毅面前。
「再說了,此書必須是重視火炮、懂的火炮之人才可珍視若我父王一樣。玄燁你木蘭演兵,火器運用有如神助,我都聽皇太后說了,足見你就是那位冥冥注定該當擁有此書的人了!」
孔四貞頓了一下,接著說道:
「況且湯瑪法也對你敬重有加。也許。你就是他的天主所說的聖徒在世,給你,我也放心!」
「我……」
「玄燁不必多說,天機不可洩露,你說的,我也許不會懂。但,我相信你。能夠實現我父王未盡的遺志……」
此話出口,弘毅再也無法推脫了。
*
*
臨別之時,孔四貞依依不捨送至宮門口,才淒淒婉婉衝著弘毅說了一句:「玄燁,我等你的好消息!」
「嗯,等我!」
市馬錢,原指宋明兩朝通行的「茶馬貿易官營體制」下。以茶易馬(往往馬賤茶貴。藉以從藩奴手中賺取差價),此處硬指代用來購買行軍打仗物資的軍費。
請允許我隆重的介紹一下這本我認為很重要的書——《西法神機》成於崇禎五年前,原稿在戰火中流失,現存清康熙元年據其副本刊印的古香草堂本,分上、下兩卷,約三萬餘字。圖19幅。書中記載了30多種發射火藥的配方;闡述了以火炮口徑的尺寸為基數,按一定比倍數設計其他各部分的方法;提出了彈重、裝藥量與火炮口徑成一定比例的要求;創製了一種新型的攻城炮車;設計了多種便於發揮火力優勢的凸面炮台。
《西法神機》、《經武全書》是我國最早介紹西洋火器、戰術的軍事著作。可惜未能引起朝廷重視,依法研製火炮,朝廷還冤殺這位絕無僅有的西學英才。孫後,再也無人懂炮學,更不用說著書立說了。清康熙帝要造炮,還得仰仗洋人。幫助康熙造炮的傳教士南懷仁著造炮書《神武圖說》,比孫元化晚四五十年。
《西法神機》全面反映了孫元化關於火器設計的思想。他認為,研製火器必須明理識性,「推物理之妙」,合乎事物之特性,才能製成合用的成品。後經過對火炮射程與射角關係的一系列
試射後指出,火炮的射擊,若從平射位置直射即零度算起,射程隨仰角的增加而漸遠,超過45度角後,射程又逐漸變近。此外,孫元化通過研究後認為,炮彈射出炮膛後並非沿直線飛行,而是「全用其直勢,亦用其曲勢;曲勢過半,不能殺人矣」。其意是說炮彈在空中飛行時,既沿直線前飛,又受地球引力下墜,合成曲線軌跡,過曲線頂點後,速度減慢,動能減小,殺傷力削弱,最後速度為零,殺傷力消失。他的論述雖不如伽利略對拋物線的論述透徹,但已相去不遠,是中國古代關於彈道理論的一大突破。他在《銃台圖說》中,對大型火炮發射後產生強烈震動的原因做了初步的闡述:發射火炮時,「銃氣出口,空氣相激,氣之動也最捷,故山谷皆答,其近而裂者,則能排牆,能撼石」。這是對大型炮彈射出後所生衝擊波現象的一種樸素解釋,也是一大進步。
但是,此書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徐光啟和李之藻等人看到了西方兵學的過人之處,乃大量將西方書籍翻譯成中。這樣一來西方的彈道學也就傳到了中國。於是在這個時期,就有了孫元化的《西法神機》等講述當時火炮瞄準技術的書籍。但很可惜的是,晚明面對的戰局和世局非常的混亂和窘迫,新進的兵學由於馬上就得運用於戰事,所以即使是翻譯的主事者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消化所有的叢書,這個時期翻譯的歐洲火炮書籍,往往直接採用原書上的數據,並沒有依照中國用的度量單位加以換算。且翻譯西方的單位時還抄襲中國原有的名詞,再加上那個時期的歐洲各國也都還沒統一計量標準。於是造成了單位上很大的混淆。就像是明代以一步為五尺約合,而圓周定義為度。這可和《西法神機》等書上所說的定義相差可遠了。又如填裝彈藥時,將「磅」翻譯成「斤」。當時中國所用的「斤」≒597克還不到一公斤。萬一裝多了火藥便有炸膛的危險!不過不管怎樣,從《西法神機》與《火攻挈要》可看出明末對銃炮彈道學的認識。可惜明代尚未整合完東西方的兵學隨即滅亡了,承繼明代兵學的清朝雖然在其初期還有心想要再做兵學上的改進,但隨著中國宇內的各方平定,清廷隨即自我設限,再也不重視兵學的發展了。於是晚明的努力在康熙以後終於付諸東流了,明代士人的努力被浪費掉了,換來的是中國近百年受壓於西方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