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章 ——姑姑改學姐 文 / 弘毅知難

    弘毅被孔四貞在背後緊緊抱住,動彈不得,或者實在說,是不願意動彈絲毫。兩年間,孔四貞在弘毅的眼中的確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十歲的小姑娘,長成了十三歲的少女,所謂女大十八變,現在出落得水靈靈的,怪不得皇帝福臨也開始樂在其中了。

    弘毅有些扭捏、又有些享受的表情,在皇太后眼中卻被理解為害羞和無奈的表現,於是她開口吩咐道:

    「四貞啊,你快放開我的玄燁,你瞧瞧,都把他勒得沒了主意了呢!別忘了,哀家的小皇孫現如今可是響噹噹的大人物了。昨個兒尚有貴還和我說呢,說現如今咱們小爺可是什麼『一爵四職』的顯貴了,我倒是第一次聽說,看來這宮裡宮外都傳遍了我才最後知道呢。不過這四個銜職也不是誑語,都是皇帝實實在在給的……我說四貞,你怎麼還拿著他不放呀,你看把我們大清貝勒爺給拘束的,你個小妮子,快鬆手啊你……咯咯……」布木布泰嘴上嚴厲,可最後還是忍不住笑了起來。

    「郡主,你就給奴婢個面子吧,放過我們家小爺,要不然過會兒皇太后可就要責罰我們了呢!」一旁的蘇麻喇終於找到了機會,笑著走到兩個人面前,輕輕從孔四貞懷裡「解放」出小爺玄燁,可弘毅卻有些悵然若失。

    「好啊,蘇麻喇姑也幫著皇太后欺負我呢!」孔四貞佯作懊惱,追在蘇麻喇身後要搶回來玄燁一般。

    「好了好了,四貞,你畢竟是姑姑,怎麼還和小孩子一樣不依不饒呢?呵呵……」皇太后看到後輩在自己面前其樂融融的,早已笑得前仰後合。

    眼瞅著自己就要再一次「幸福地」被孔四貞俘獲,弘毅突然想起一樁心事,如今卻是最好的解決時機。於是,當自己的小手如願被四貞「姑姑」抓住的時候。他卻恢復了正常的睿智小孩模樣,不由分說,拉著四貞的手,就往皇太后那裡拖。

    「哈哈,玄燁想跑呀,姑姑就不讓你跑到皇太后懷裡藏起來呢!」孔四貞也是笑的合不攏嘴,卻又不敢在兩歲小孩身上真下了力氣。畢竟自己自小在軍中習練弓馬。力氣可比一般的女孩子大了不少。於是,拉拉扯扯之間,弘毅早就如願把「姑姑」拉到御座之前,還一邊在心裡盤算著:

    姑姑?呵呵,以後叫你姑姑又何妨?楊過不就納了自己的姑姑了嗎?再說了,蒲松齡的《聊齋誌異》裡還有一段呢——有個叫做柴廷賓的。老婆金氏先後弄死了他兩個美貌小妾。於是柴廷賓就偷偷在外置辦房子,準備納個二房。有一次在朋友的葬禮上偶遇邵家女兒,於是派媒婆登門,與邵氏之母閒話,終於看見了他的女兒,於是媒婆驚贊說:「好個美姑姑!假到昭陽院,趙家姊妹何足數得!」這裡的「姑姑」。是對未婚年輕女子的尊稱,就像說「姑娘」一樣的!我以後就算叫你「姑姑」,也就和叫「花姑娘」一個意思呢!

    「皇瑪瑪,孫兒要和姑姑一起學四書五經!」弘毅趁著自己的脖子再次落入溫柔鄉之前,脫口而出。

    「這……」皇太后布木布泰被冷不丁提出如此一問,有些措手不及。本來,她是為了讓孔四貞取代那個董鄂氏在兒子福臨心中的位置,所以投其所好。讓自幼長於軍營的四貞抓緊學習漢學。未料想剛才四貞的玩笑話,卻被小玄燁當了真。你小子再潛心慕漢,豈不又成了第二個福臨?那可不行!

    「玄燁,此事不要再提了。你皇阿瑪不是早就下了旨意,永停宗室子弟習漢字諸嗎?你可不能帶頭壞了規矩。」皇太后思量再三,搬出了兒子的旨意。

    「可孫兒早就問過幾位龍興聖跡日講官了。皇阿瑪的旨意是針對那些在宗學裡的十歲以上的宗室子弟,可玄燁年紀不到,還沒有入了宗學,為何不可和姑姑一起先學一點呢?」弘毅有備而來。

    「這個……」

    「皇瑪瑪。再說了。皇阿瑪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無論滿漢,大臣們都是敬佩不已。如果孫兒不學漢學,皇阿瑪的高談闊論我就懂不了,那樣一來,如何參謀助力?又如何能和皇瑪瑪一起襄助皇上呢?」弘毅這是在表明自己和皇太后的統一戰線。如果不理解福臨的舉動言行,又怎麼能夠和皇奶奶你及時通報情況呢?

    布木布泰心中受用,微微點頭,可還是沒有出言首肯。

    「還有一處,孫兒現在和湯老瑪法一起管帶著火器營。要想讓大清的火器獨步天下,前明的火器專著就必須瞭然於胸。光靠湯若望老瑪法,終歸還是假人以手,不如我自己心中明瞭來得方便。而且,湯老瑪法還是西洋那一套,他對前明的火器到底瞭解多少,孫兒也不好貿然做一定語。可如果在學習漢家儒學的同時,能夠廣為收攏前明兵書戰策,那與我們大清八旗,豈不是如虎添翼?」弘毅這一段的意思,是從自己的政績方面入手,也就是表明自己也有私心,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未料想,皇太后聽了此話還沒有什麼進一步表態呢,背後的孔四貞卻是有些異樣了。緊緊貼著「姑姑」的胸膛,弘毅的小腦袋正好在她心口位置,就在大家都不說話、皇太后沉思不語的時候,一片寂靜之中,弘毅卻能聽到少女的心跳似乎一下子驟然加快,「噗通通」就像揣了一隻兔子!

    奇怪了,為何我一說火器,她就激動?弘毅想起上午在位育宮的時候,自己一提到火炮,孔四貞就急不可耐失聲插話的情節,心中更是疑惑。

    「是啊,皇太后,四貞每日裡按你的懿旨潛心讀五經就是兵書戰策,枯燥的很,而且偌大後~宮之內,除了四貞之外,其他的妃嬪娘娘都不用學它的。女兒好無聊呢!如果小玄燁願意和我一起來學,豈不是有了許多樂趣?」孔四貞在後面幫腔。

    「唉,哀家讓你學那些四戰策,還不是因為你雖是我的女兒,卻也是漢人呀,你學好了漢儒大家的學問,不也就讓那些說我冥頑不化的人都可以閉了嘴巴?」皇太后說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卻不

    不好再深入說下去——派你去接近、魅惑皇帝,後面學了兵法還要把你父王的「天祐兵」替我皇家攬在手裡!

    「也罷,後~庭這些妃嬪學那些的確是沒用,自然不會好陪你哈……玄燁年紀還小,正好可以和你做個伴兒吧。既然如此,蘇麻。你明個兒和皇帝說一聲,就讓范承謨做玄燁、福全的龍興聖跡日講官的同時,悄悄給玄燁開蒙授課吧,順便連著四貞一起教了吧!至於兵法嘛,等洪承疇從南邊得勝回朝,再一併教了你們吧,別忘了。他可是前明的進士,學問好,後來還做過崇禎的兵部尚書、薊遼總督,也是懂得兵法的。」皇太后終於開了尊口。

    「玄燁謝過皇瑪瑪!」

    「四貞謝過皇太后!」

    兩人不約而同一起施禮。

    「賀喜皇太后了!賀喜貝勒爺!賀喜孔郡主!」蘇麻喇也是滿心歡喜,連著給三人半蹲兒施禮。

    「呵呵,小玄燁,我現在可是你的學姐了!還不給我見禮?」孔四貞又一次展現自己的伶俐活潑。

    「哦!玄燁見過姑姑學姐!」弘毅大喜過望,連忙做呆萌裝。轉身就給孔四貞打千兒。

    「哈哈,什麼姑姑學姐的,玄燁,你個傻孩子,這不亂了輩分?哈哈……」皇太后被逗得又是一陣亂顫。

    「對了,漢學兵書你可以悄悄去學,但是。弓馬騎射乃是……」皇太后突然想起什麼似地,收住笑容開始訓誡。

    「弓馬騎射乃是我大清立國根本,萬萬不可荒廢!」孔四貞卻搶過話題,自己在那裡背著手、踱步到弘毅面前。一本正經教訓起來。

    「孫兒尊……尊皇太后懿旨,遵照學姐所言!」弘毅故意瞪大了眼睛做為難狀,而後順勢而為,先謝了皇太后的教誨,也改了對孔四貞的稱呼。

    「你個小死妮子,搶了我的話,來啊,看打!」皇太后嬉笑怒罵,全是心愛之意。

    「皇太后,您就放心吧,小玄燁神行健碩,必定是弓馬好手!他年紀還小,給了諳達來教習反而遭罪,不如就從我這裡學起吧,我們孔家的大刀之法,四貞還是學了一點的。」

    我的好姑姑好姐姐呀!你真是我的親親好姐姐!你怎麼就知道人家現在就想學一點傳統武術強身健體、自我保護呢?

    「孔王的大刀?我的萬曆媽媽呀,四貞,你可別肆意妄為哈,玄燁還不到三歲呢,你們漢人都說那個什麼『苗』的……怎麼說來著?有貴?」皇太后望向尚有貴。

    「回皇太后的話,是『揠苗助長』不是?」尚有貴忙收了滿臉笑容,恭恭敬敬回答。

    「對,是揠苗助長!你小妮子先從拳腳給他提點一二就好了,過了四五歲,我再從侍衛大臣中尋一兩個馬上功夫堪用的,做玄燁的諳達就好了。那時候,再看看你們孔家刀厲害,還是滿洲弓馬了得呢!」皇太后還是對滿人的功夫更看重,對漢人的花拳繡腿不太感冒。

    「那自然是咱們滿洲的弓馬厲害,我的孔家刀法也只是學了個皮毛而已呢!就是皇太后現在親自提刀跨馬的,又有幾個能夠匹敵呢?是不是,蘇麻喇姑?」孔四貞急忙迎奉皇太后,展示了自己的機靈勁兒。

    蘇麻喇只是笑,不能接話。

    「老太婆我還提刀跨馬呢?我不成了,老了!哈哈!要是哀家還和你一般大小,現在提三匹快馬,三天三夜我也不用下馬,直接就奔回科爾沁草原去了呢……哈哈,你小蹄子就知道拿我尋開心,哈哈……」皇太后真是十分開心,看得弘毅不由得不佩服這位自己剛剛認得學姐實在是冰雪聰明,真會巴結人!

    「好了好了,讓你們這一鬧,我這老骨頭都笑散了架子了呢……哎喲……累了、乏了,我這晌午覺要享用了,你們都去玩去吧。」皇太后及時打住了這小半個時辰的嘻嘻鬧鬧。她才五十來歲,自然不會真像她說的那樣勞乏了,而是在開心之後,要及時找回自己「母儀天下」的威嚴,不好總是被孔四貞逗引的前仰後合的,有失尊嚴。

    「那四貞就恭祝皇太后睡個好覺嘍!在夢中回科爾沁大草原縱橫馳騁了呢!」孔四貞急忙再道萬福。

    「好,你們去吧!」皇太后欣然接受。

    「玄燁,到學姐那裡去玩去吧,我給你個好東西悄悄!」孔四貞起身之後,不由分說拉過弘毅的小手,就往殿外走。

    好東西?什麼好東西呀?難不成……?好姐姐,我還小呢!弘毅心中犯嘀咕,腳下卻不含糊,緊緊抓著少女的玉手,就往偏殿而去。

    這段故事詳見《聊齋誌異.邵女》。

    母儀:人母的儀範。多用於皇后。出自《<古列女傳>小序》:「惟若母儀,賢聖有智,行為儀表,言則中義。」母儀天下,唐.趙璘《因話錄.宮》卷一:「〔貞懿皇后〕母儀萬國,化洽六宮。」宋司馬光《論后妃封贈札子》:「皇后敵體至尊,母儀四海。」《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淑德、懿德……蓋未嘗正位中宮,母儀天下,配饗之禮,誠為未允。」但「母儀天下」最早的出處是北魏.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當時太后正號崇訓,母儀天下,號父為秦太上公,母為秦太上君。為母追福,因以名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