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計收鄭成功 文 / 弘毅知難
在蘇麻喇的溫柔懷抱中、悉心調教下,二阿哥的「國語」進步神速,不到一個月,竟然能夠用滿語簡單對奏了,這不僅讓蘇麻喇歎為觀止,也在宮城之內傳為美談,連皇上都一時按捺不住一名十六歲少年的好奇,親自擺駕東二所過來瞧了一次,滿語問道:「你在幹嘛?」,弘毅一邊玩著玩具一邊思量,還不想現在就說什麼「像您一樣平天下」之類的豪言壯語,以免嚇著他,就滿語回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福臨嘖嘖稱奇後,卻想到自己六歲親政之時,面對一桌子滿漢奏折卻不明所以的窘境,突然臉色一沉,拂袖而去。噎得弘毅只能在心裡暗道:「嫉賢妒能的孩子!」
轉眼到了順治十一年的中秋佳節,宮城內到處是張燈結綵、一派喜氣。因為不是牛、龍、羊、狗這四年,皇帝不必親往月壇祭祀,只是派遣重臣代祭便罷。月上梢頭,皇太后和福臨率領眾妃嬪和兩位皇子、兩位皇女,在慈寧宮祭拜月神之後,一家人開始了把酒賞月,除了皇上一貫的心不在焉之外,倒是其樂融融,特別是一眾沒有子嗣的妃嬪爭相引著二阿哥說話,氣氛活躍不少。弘毅自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往往是說了一兩句,就祭出自己的「一招鮮」,吵著要抱抱,把這**佳麗都親近了個遍!「小艾,我這是工作好吧,這叫群眾基礎對吧,可不要想歪了哈!」弘毅倒是很會給自己找台階下!
熱鬧了半晌,看福臨坐在那裡喝著悶酒,一旁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也是小心伺候卻不曾有隻言片語,皇太后終於開口說道:「皇帝,去年中秋你把那蟹子吃的精光,今夜怎麼不見你動過一下呢?」福臨臉色一紅,知道她是在說自己去年和十一貝勒的福晉董鄂氏比賽吃螃蟹的事,隨即卻沒事一般說道「皇額娘,兒臣今夜稍感倦怠,想回去再看幾份奏折,那東南鄭氏招安之事還需排布……」
「哦,那同安侯鄭芝龍之子鄭渡、鄭蔭不是也去了嗎,難道這次還會是無功而返?」皇太后沒有讓兒子走的意思,卻一改以往不涉朝政的做法,追問下去。
「兒臣確已派他二人前去,可鄭芝龍卻上書陳奏,說此次詔安,其子鄭森還是未必會就範呀!唉!」福臨也有些懊惱。
「聽說上月亡明永歷遣人到了泉州,封他為延平王了?」
「正是,兒臣去年冊封其為海澄公,他堅辭不授,卻想做亡明的什麼延平王!兒臣……」
「放同安侯!」弘毅一手抓著一塊「無污染純天然」手工打造精品月餅,一手拿著一隻充塞著蟹黃的半拉子螃蟹,卻沒有急著塞進嘴裡,而是口齒清楚的喊了一句。這一喊,把所有的妃嬪、宮人都嚇到了。皇上和皇太后議政,你雖貴為皇子,卻還是不到半歲的一個小屁孩,你插什麼嘴呀!頓時,康妃已經嚇得搶前一步,「抓」過自己的兒子,一起跪在地上。「請皇上贖罪,臣妾疏於管教……」好吧,樸氏、孫氏、小功子等在場的都有份,集體下跪吧。
福臨卻沒有立即發作,而是轉向他的小兒子,和顏悅色的說:「二阿哥,你剛才說什麼?」其實他早對皇太后自從太廟告祭之後的表現十分在意,對這個生下來就有「大智慧」的小兒子卻有點「羨慕嫉妒恨」的感覺,今天他主動出手,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以後我這個當皇帝的,就有的是辦法收拾你們祖孫二人了!
皇太后也是心中一緊,雖然二阿哥天資聰穎,堪為神人,可畢竟才半歲不到,這要是對奏有誤,可就前功盡棄了。於是急忙說道,「黃口小子隨口胡說,皇帝理他作甚!」
聽到皇上的問話,弘毅趕緊爬向皇太后腿邊(此時絕對不是謙虛心虛腿發虛,而是弘毅的確還不會走!),等到皇瑪瑪把自己抱進懷中,取得了和皇阿瑪平起平坐的位置之後,「咯咯」一笑,用四字一句、類似俗版「青詞」的語言開始作答了!
「鄭森在外~其父在內~一日不降~其父平安!」
輪到所有人大跌眼鏡了,難道不是這樣嗎?福臨也大感意外,卻不好表現的太過驚訝,繼續問道:「皇兒說得有理!呵呵,那你說說怎麼辦呢?」
「漳州詐降~為其肱骨~大封其父~遣其歸去~」看著皇帝驚訝的眼神,弘毅繼續說道:「許以台灣~命其世守~世子分封~化整為零!」
順治呆住了,思索良久,也是點頭讚許,接著又說到:「此事還有一處,鄭成功他誓死不剃髮蓄辮啊!」他沒有意識到,這一問,就等於說是承認了小小弘毅的謀略和地位,兩人開始商議國是了!
「鄭氏不剃~百官必剃~朝廷派員~襄理政事!」弘毅終於說完了,再也不管皇上的表情,開始在皇太后的懷裡大快朵頤起來,引得大阿哥福全也要這要那,卻把一旁的皇長女惹得一陣大哭。
皇太后也是半響才在這嘈雜之中回過神來,對著福臨說道:「皇帝,此策是否可行,可與諸位議政王大臣和緊要的部卿商議之後再做決定吧!」同時卻把弘毅摟的更緊了,還實實落落在他的腦門上親了一口!
「兒臣記下了!」皇帝也是有些恍惚,要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打死他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二阿哥會有如此心機!
「今天這事兒,你們都聽好了,誰要是走漏個半點風聲,休怪哀家大開殺戒!我的皇孫兒,可是在這兒乖乖的吃著月餅呢,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皇太后突然臉色一沉,大聲對著眾多兒媳婦和宮女太監們宣佈。
「臣妾(奴婢、奴才)遵旨!」所有人口中奉頌,齊刷刷跪倒在三個人面前——皇太后、皇上,還有抱在皇太后懷裡的二阿哥!
十日之後,一匹快馬馳往漳州,將一份皇帝的手諭直接送給了漳州城裡一個小小的把總,並接走了他的一家老小,進了皇城贍養。第二天,漳州守將不知何故將這個把總吊在樹上一頓猛抽,幸虧眾將勸解,這才饒了他的性命。數月之後,順治十一年十一月,鄭森圍攻漳州,漳州把總
總劉國軒於十二月初一日夜,引鄭軍入城,兵不血刃,迫使清漳州守將張世耀等降鄭。朝廷隨即發兵進剿,卻大敗而歸。劉國軒面對鄭成功的審問,說出了「實情」:自己因怕延平王圍城,提前將家眷送出城外,卻被張世耀得知,重罰之下,起了反意。鄭森派人出城尋找,確實找到了一家十數口的遺體,見劉國軒哭暈在地,這才對其信賴有加,授予劉國軒都督僉事,管護衛後鎮事,不久,晉陞其為右虎衛隨征營正兵鎮,自此讓他進入了鄭氏集團的核心要害……
千里之外的朝堂之上,順治十一年九月初一,經過半個月的爭論妥協,朝廷終於下旨,同安侯鄭芝龍進封同安王,其子鄭森冊封海澄王,許其世代永鎮台灣,麾下將士,編入漢八旗,平台之前,暫駐一府(泉州)之地安置兵將。詔書中還說,「鄭氏父子雖為前明舊將,卻也忠君事主,堪為嘉獎。同安王歸順之後,睿王(多爾袞)令人看守防範,又不計其在籍親人作何恩養安插,以致子弟疑懼反側。朕又思鄭芝龍既久經歸順,其子弟即朕赤子,芝龍之子鄭森者,孝子仁人,恐其父在朝為質而顧慮不降,何忍復加征剿,今父子二人同朝為王,特許共處泉州一地,也可得享「父慈子孝」之天倫。詔書至時,海澄王若降,不必來朝,就地屯守練兵。如若不降,也可弒父而反,乃乘逆寇稽誅,王師暫息,坐享漁人之利。如是,滿漢八旗不必立即追剿,而應同仇敵愾,待收復寶島台灣、驅除西洋韃虜之日,華夏將士方可列陣相向、一爭高下!……海澄王以為天塹不能飛渡,投鞭不足斷流耶?非也,實乃西洋韃虜辱國之患在先,自家兄弟倪牆之禍在後!徒以薄海同仇,特伸大義。夫以中華全力受制潢池,而欲以江左一隅兼支中國,勝負之數,無待蓍龜矣!海澄王麾下諸君果識時知命,篤念故主,厚愛賢王,宜勸令削號歸藩,永綬福祿。朝廷當待以虞賓,統承禮物,帶礪山河,位在諸王侯上,庶不負朝廷伸義討賊、興滅繼絕之初心。至南州諸彥,翩然來儀,則爾公爾侯,列爵分土,有平西之典例在。」此番安撫詔書,可比歷史上順治九年福臨親政伊始,於十月初九下的那一道詔書更加情真意切,態度也更加決絕。
當日,順治皇帝與同安王鄭芝龍一起,率領滿漢重臣一起登煤山,祭拜故明崇禎皇帝,祭曰:「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義,有賊不討,則故君不得書葬,新君不得書即位,所以防亂臣賊子,法至嚴也。闖賊李自成,稱兵犯闕,手毒君親;關內臣民,不聞加遺一矢。平西王吳三桂介在東陲,獨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義,念累世之宿好,棄近日之小嫌,愛整貔貅,驅除狗鼠。入京之日,首崇懷宗帝、後謚號,卜葬山陵,悉如典禮。親、郡王、將軍以下,一仍故封,不加改削;勳戚武諸臣,鹹在朝列,恩禮有加。耕市不驚,秋毫無犯。……故而大明之亡,亡於闖賊李氏,非亡之於清朝也;大清之繼,繼於天命民意,非取之於明朝也。……賊毀明朝之廟主,辱及先人。關外國人不憚征繕之勞,悉索敝賦,代為雪恥。山海關外,固為華夏,滿洲之人,源於商周;同根同種,風俗有異,中華一統,普天共主!清曾為明臣,明亦曾為元民,明清代繼,中國永續!云云……」此一出,那些亡明遺民無不痛哭流涕,有感動的,也有悲憤的,但,更多的是震驚,是思索,包括遠在福建的鄭森。
祭拜崇禎之後,順治皇帝又在位育宮與鄭芝龍長談,內容不得而知,據說小皇子其時正好被蘇麻喇領著去給皇上請安,並在殿中玩耍良久……
又過月餘,九月三十日,順治皇帝親送鄭芝龍於大清門之外,君臣相泣而別,同安王馳馬三里,皇帝竟寸步未離,王止馬,有內監傳諭說:「王兄可返(造反)!」鄭芝龍哭拜於馬下,歃血而誓,曰:「臣此去,永世不返,永鎮台灣為我大清東南之門戶!」奇怪的是,同安王一行南下的殊為從容,全然沒有鳥出牢籠、魚歸大海的急迫,堪堪到了臘月,才進了泉州。同行的護衛,還押解著一批囚徒。經年之後,世人才知道,這些囚徒,都是當年清軍攻陷鄭森老家福建南安縣後,凌辱鄭森之母田川氏的首惡之人!不久,坊間又悄悄傳說,從祭,到皇帝那句意味深長的送別之語,再到鄭芝龍的從容不迫,竟都是出自宮城那位持鼎而誕的小皇子之手!
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在小皇子的堅持、哭鬧、勸誘、威脅之下,皇太后最終妥協,悄悄派人給時任浙江巡撫秦世禎寫了一封密函,令其疏請朝廷增造戰艦,於浙江沿海精選水師,一則牽制鄭氏水師,二則準備東征台灣;同時,要另上一疏,言沿海漁舟,請按保甲法,以二十五舟為一隊,無事聽采捕,有事助守禦。這一辦法,二阿哥弘毅稱其為「海上民兵」,得到了皇太后的讚許。她哪裡知道,後世的2013年4月8日,中國新的領導人上任不久,就到海南瓊海市潭門鎮看望海上民兵連。聽說漁民們維護海洋權益的感人事跡後,他說,我很受感動,你們都是好樣的。黨和政府會進一步關心你們。他叮囑大家一定要注意出海安全,祝大家出海打魚順利,打更多的魚,打大魚(由衷贊一個!)。弘毅這可是現學現用而已!後來,秦世禎的這一疏奏,在皇太后的授意下,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同時,密函中還提到了一名六歲的戴姓幼童,其父為官吏,工於器械造辦,現居於浙江仁和。只令秦世禎暗中查訪,尋獲之後,不必回報,亦不可擅自驚擾,只是通融保全,任其發展,靜待上諭……
看著皇太后發函之後的疑惑神情,弘毅笑而不答。他知道,自己穿越這碼子事情,對這些上位者越神秘就對自己越有利,多說無益!他只在心中默默祈禱:「戴梓啊戴梓,希望我的穿越不要影響你的興趣愛好呀!好好學習快快成長,對於你,祖國人民寄予厚望呀!」
弘毅在那裡大快朵頤吃月餅,明天也是中秋節了!祝各位大大中秋節愉快!工作順利!家庭幸福!換轉乾坤!萬事如意!
清朝以滿洲語為國語。
即鄭成功,生於日本平戶市千里濱,幼名福松(日本名),父鄭芝龍,母日本長崎平戶市川氏女,明崇禎三年,成功七歲,自日本加國,在安平求學,取名森。
其十五歲入南安縣學,為廩生,二十一歲入南京國子監,取字大木。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取號明儼,世稱「國姓爺」,又因蒙永歷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成功的寓意就是匡復大明,估計清朝皇帝們不會叫他鄭成功!
青詞,亦作青辭、綠章,原是道教舉行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一般為駢儷體,用紅色顏料寫在青籐紙上。要求形式工整和字華麗。在明朝嘉靖帝時,由於嘉靖帝愛好青詞,使善寫青詞者能夠得到重用。《明史·宰輔年表》統計顯示,嘉靖十七年後,內閣14個輔臣中,有9人是通過撰寫青詞起家的(著名的有夏言,嚴嵩及其子嚴世番,徐階等人)。
正史記載:1654年(明永歷八年,清順治十一年),農曆二月,清廷再遣使與鄭成功,承諾給予興、泉、漳、潮四郡為封地;鄭成功以「兵馬繁多,非數省不足安插」為由,再拒絕之。八月,清又遣使往議;鄭成功的親弟鄭渡、鄭蔭也在使節之中。鄭成功稱「清朝沒有誠意」,並謂「我一日未受詔,父一日在朝榮耀」,又一次拒絕清朝提出的條件。
劉國軒,字觀光,明崇禎二年(1629年),生於長汀四都西口菜坑。明季動盪,劉國軒早年即以智略聞名鄉里。1644年,兵燹波及劉國軒的家鄉,鄉民結寨自保,劉國軒曾獻伏兵計,並親自指揮鄉民大破擾民之敵,略申其將兵之才,此時他年僅1年8月,劉國軒在說服鄭克爽和群僚後,即令修表歸順清朝,實現了台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康熙帝褒獎他歸順有功,授他為天津衛總兵,委以扼守京畿門戶重任。劉國軒在天津任上,興修水利,獎勵農桑,提倡教,1693年在天津病逝,終年65歲。康熙帝追贈他為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封號,賜葬順天府蘇家口。
稽誅:稽延被討伐、被誅戮的期限。
正史之中,順治九年十月初九,年方十五歲的少年天子福臨,下了一道十分重要的敕書,賜予浙閩總督劉清泰。此敕全如下:「近日海寇鄭成功等,屢次騷擾沿海郡縣,本應剪除。但朕思昔年大兵下閩,伊父鄭芝龍首先歸順,其子弟何忍背棄父兄,甘蹈叛逆,此必地方官不體朕意,行事乖張,鄭成功等雖有心向化,無路上達,又見伊父歸順之後,睿王令人看守防範,又不計其在籍親人作何恩養安插,以致成功等疑懼反側。朕又思鄭芝龍既久經歸順,其子弟即朕赤子,何忍復加征剿,若成功等來歸,即可用之海上,何必赴京,今已令鄭芝龍作書,宣佈朕之誠意,遣人往諭成功及伊弟鄭鴻逵等知悉,如執迷不悟,爾即進剿。如芝龍家人回信到閩,成功、鴻逵等果發良心,悔罪過,爾即一面奏報,一面遣才幹官一二員,到彼審察歸順的實,許以赦罪授官,聽駐紮原住地方,不必赴京,凡浙閩廣東海寇,俱責成防剿,其往來洋船,俱著管理,稽察奸宄,輸納稅課,若能擒斬海中偽藩逆渠,不吝爵賞。此朕厚待歸誠大臣至意,爾當開誠推心,令彼悅服,仍詳籌熟察,勿墮狡謀。」《清世祖實錄》第69卷第6、7頁。
景山。
參考《多爾袞致史可法書》。
《多爾袞致史可法書》原為「中國臣民」,本作者改為「關內臣民」。
戴梓,中國清代火器製造家。字開,號耕煙,漢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通兵法,懂天算法,擅長詩書繪畫。曾製造了「連珠火銃」和「子母炮」。曾僑居揚州,晚年在遼東自號耕煙老人,生於清順治六年,卒於雍正四年。戴梓博學多能,通曉天、曆法、河渠、詩畫、史籍等,是著名的機械、兵器製造家。他出生在官吏之家,自幼聰穎不凡。在父親的影響下,少年時的戴梓喜歡上了機械製造,曾自己製造出多種火器,其中的一種能擊中百步以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