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旗

正文 第七十七章 流言 文 / 楚禹

    大同,陽和口,十五萬大軍密密麻麻駐於山口之下,聲勢驚人之下卻難掩軍心動搖之勢。

    兩日來,懇請御駕班師回京的官員在御帳外跪了一撥又一撥,可是得到的答覆卻都是不允。

    在御駕初至大同時,如此場景便每日都在上演著,此時卻越演越烈,幾乎所有的隨軍官都參與進了跪請御駕班師的行列之中,甚至已經有武官也參與其中。

    御駕是26日到的大同,27日便傳下旨意,全軍由大同開撥至陽和口,伺機尋求也先主力決戰。旨意一下,隨軍官便一片反對聲。

    大學士曹鼐、張益、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刑部侍郎丁鉉、工部侍郎王永和、右副都御史鄧棨是此次隨軍臣中的翹楚者,也是大明朝堂的中堅力量,更是反對此次皇帝親征的主要力量。

    其中右副都御史鄧棨更是在大軍剛出居庸關時便上疏請求皇帝返京,爾後在大軍至宣府、至大同時,又再次上章請皇帝班師,但三次請求均未被正統帝理會。

    大軍未到大同時,陽和口兵敗的消息一直被王振刻意封鎖,直到大同參將郭登親自來報訊後,官們方知陽和口兵敗之事,因此對王振封鎖消息恨之入骨,因為若是提前幾日知道陽和口兵敗,官們便有足夠理由勸說皇帝班師,哪裡會讓御駕再到大同來。

    本以為御駕到了大同,又不見也先蹤跡,皇帝肯定要班師回京,哪想這才一天,御駕竟然又要離大同到陽和口去,這讓忍氣吞聲的官們再也無法忍受,他們紛紛進言正統皇帝,強烈反對大軍移駐陽和口,理由是也先部蹤跡不明,陽和口又孤懸邊外,且前番四萬大軍剛葬送於此,此時冒然前去實在危險,且時下雖已入秋,但白天氣溫仍高,十數萬大軍突然前去,恐會染疫。

    對這些官的反對,正統皇帝卻一概置之不理,最後,戶部尚書王佐提出個折中方案,若是御駕一定要至陽和口,不妨派一老將先領兵馬前去察探,確認沒有危險後御駕再去。這老將人選由駙馬井源和恭順伯吳克忠二人選其一。

    駙馬井源是老將,皇帝的姑爺爺,輩份極高,又驍勇善戰,很得軍心。而恭順伯吳克忠是由追贈國公的原恭順伯吳允誠之子,雖是蒙古降人,但父子兩代對大明卻是極其忠誠,吳克忠更是從軍三十年,常以副總兵之職巡邊,正統九年因征兀良哈有功,加太子太保,是官眼中不可多得的將帥,同時這二人也都和官親近,並不是一介粗魯武夫。

    此二人,不管哪個去,都不會出問題。這也是個極為老成的方案,可惜年輕的天子卻不知為何,仍就沒有答應王佐這個提議,反而堅持要御駕親往。

    和官們的集體反對不同,武將們在御駕移至陽和口這一點上出奇的保持了一致,便是不贊成皇帝親征的將領也沒有反對,就是向來和官們親近的駙馬井源和恭順伯吳克忠在這一點上也沒有和官們保持一致,其中又以成國公朱勇和大同參將郭登的聲音最大,屢次在皇帝面前出聲嗆駁官們。

    而一向老成持國的勳貴之首英國公張輔這一次也難得的沒有和官們達成一致,雖然他沒有同成國公朱勇一樣直接和官們正面掐對,但他的沉默卻足以告訴皇帝他的態度。

    英國公張輔其實本心也不願意皇帝冒然前往陽和口,可他沒有辦法反對,因為皇帝給出的理由實在是叫他說不出什麼來——大明天子要親去戰場祭拜為國捐軀的將士,他張輔能反對嗎?

    罷了,既然先帝將皇上托付給老夫,老夫便在這有生之年盡全力陪護他吧。若是也先真在陽和口關等著,那老夫便算拼了性命,也要護得皇上周全!

    勳戚之首的英國公態度自然影響了一大批隨軍的勳戚,最終,在勳戚和武將們的支持下,官們的反對沒有起到作用,大軍于于27日向距離大同四十餘里外的陽和口進發。

    進駐陽和口後,斥侯哨探騎兵均未發現也先部的蹤跡,除了少數幾個附近的小部落外,方圓數十里地竟然再也看不到一個瓦剌騎兵的身影,這讓大軍上下多少安下心來,但那數萬具暴屍於野外的明軍屍首卻讓軍心在瞬間下降到冰點。

    好在,年輕的天子正統皇帝並不是只說不做,在他的堅持下,大軍於28日在陽和口做了個短暫的招魂祭拜儀式,爾後開始收斂戰死將士的屍首,並下旨命對戰死將士好生撫恤。如此舉措,迅速穩定了軍心。

    因陽和口連日大雨,泥濘不堪,很多屍體泡在水中都已發臭,好在已經過了十多天,疫病的源頭已不在,只是氣味難聞些而已。

    在忙於收斂戰死將士屍首時,朱祁鎮也沒有閒著,卻不是召集武官員商討針對也先的軍事行動,而是每日對著帳外跪著的官們生悶氣。

    頭天還好,在外跪著的官員不過幾十人,今日人數卻突然增加了兩三倍,除了那些重臣外,差不多所有的隨軍官都跪在了帳外,人群中還有十幾個武將的身影,這讓正統皇帝大為惱火。

    軍中也開始有流言傳出,說大軍已經斷糧,若是再不班師,用不了兩天,十多萬將士就都沒有吃的了。

    這個流言也不知是誰散佈出來的,於是大軍中慢慢的瀰漫一種不安的情緒,這打仗本來就是出生入死的情況,士兵們不怕打仗,也不怕死,卻唯獨怕餓肚子。他們寧可自己是被敵人殺死,也不願自己是被餓死的。

    沒有糧食,就沒有軍心,沒有軍心,就沒有軍隊!

    一些將領發覺到流言對軍心的影響,他們很快向皇帝稟報了這件事,並盡力去安定人心,可是流言這東西,越是堵,它就越是讓人相信,最後,這流言就如長了翅膀一樣傳遍全軍,並且恐慌也開始在軍中蔓延開來,對象也從普通士兵轉向軍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