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旗

正文 第十九章 錦衣親軍 文 / 楚禹

    「御駕已到」

    楊俊張嘴就要答,卻發現問話的只是個邊軍小卒,不由住了口,一甩袍袖,怒道:「放肆!御駕所在豈是你能過問的!」

    說完便不再理會陸清,轉而繼續看著郭太監,微微一笑道:「郭公公,楊某人身為萬全都司,肩負守土御民之責,我楊家更是世受皇恩,若郭公公不將事情說個清楚,楊某人礙於職司,說不得便要委屈公公暫且在我萬全境內盤恆兩天,待楊某人將此事上奏天子後再由天子定奪公公去留。」

    「楊俊,你當真敢扣咱家不成!」

    郭太監又急又怒,若當真被楊俊扣在萬全都司,那他就是坐定了擅離鎮守之地這條大罪,到時所有人都會認為他郭敬是因為貪生怕死,不敢留在大同和瓦剌軍死戰這才逃出來,真到了這份上,他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急怒之下,郭太監只覺胸口一陣氣悶,腦袋也是漲得厲害,搖搖晃晃的竟是要站立不住。

    眼看郭太監撐不住,施泰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聽說瓦剌太師也先親自率軍逼近大同,估摸這郭敬就是因為怕死才從大同偷跑出來的!要不然他何苦這麼狼狽,一聽楊俊要扣下他就嚇得要暈過去呢!

    嘿嘿,郭敬啊郭敬,沒想到你這老匹夫也有這一天,想當年咱家可是跪在你面前求了半天,到了還是被你當狗一樣一腳給踢到了郕王府,現在倒好,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咱家倒要看看你這老匹夫是怎麼死的!

    楊俊見郭太監臉白得厲害,一點血色也沒有,看那樣子像是隨時都要暈過去,先是嚇了一跳,但旋即就在心中冷笑連連。說起來,他與郭太監倒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跟郕王府那邊也沒有什麼深交,和施泰更是談不上交情,之所以出面威逼郭太監,不過是想出口當年的惡氣而已。

    自打太祖皇帝建國以後,出於軍事防邊考慮,朝廷便明令禁止對蒙古人貿易,以防資敵,後來邊禁有所寬鬆,但除了每年一次的開邊,其他時候邊牆也是一律關閉,若有人敢私自與蒙古人貿易,抓住一個便是要殺一個的。可守邊將士貧寒,光靠朝廷給的俸祿根本不夠活一大家子,故而雖說朝廷不許私貿,但宣大的邊軍仍是偷偷和邊外的蒙古人貿易,對此,軍官也好,鎮守也好,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他去,畢竟守邊的將士們也不容易,偷偷弄點錢財貼補家用也說得過去,自家何苦去做這得罪人的事情呢。

    幾十年下來,這私貿也從當年的小打小鬧發展到了一定規模,利潤也變得驚人,內地不少商家也都參與了進來,隨著利潤的逐年提高,這參與的官員品級也是不斷的提高,到了最後,上至鎮守太監、都督總兵,下至普通小卒,人人都成了私貿的一分子。

    郭敬奉旨出任大同鎮守後,也很快跟他前任一樣插手進了私貿,對此,沒人覺得奇怪,鎮守太監想從私貿分一杯羹可再正常不過,沒人會天真的以為這個連鳥都沒有的太監會不愛財。不過讓宣大上下沒有想到的是,郭太監卻是人老心不老,插手私貿的胃口出奇大,竟是不滿足自己的那一份,而是想將大同私貿的一半利潤吞下!

    楊俊的父親楊洪在永樂年間便在這邊鎮打滾,宣德年間又曾以都督同知一職備御過大同,其後屯駐塞外獨石、赤城,現在更是坐鎮宣府的大帥,其在宣大的影響力自然是極大,關係也是錯綜複雜得很。

    做為一個守邊長達四十年的老將軍,楊洪對軍中的私貿自然也清楚,雖為避免言官彈劾,自己沒有親自參與其中,但卻變相的讓三個兒子和親信部下們都參與到當中,以求從這數額驚人的私貿中獲得收益。時間久了,憑借朝廷對楊洪的信任和其在邊外蒙古人心中的地位,這宣大的私貿竟然變成了他楊家最大,所有人都唯他楊家馬首是瞻的局面。

    本來這種韃子不敢入寇,大伙守著長城悶聲發大財的局面人人都樂意,可郭敬初來乍到就要壞規矩,想一個人吃掉大同私貿利潤的一半,這事換誰都不承認。

    要知道,每年光是從大同這邊走私出去的貨物利潤就高達十數萬兩白銀,這十幾萬兩銀子不但涉及到大同上上下下,更涉及到宣府楊家,那些參與其中的商家更是數不勝數,郭太監這麼干擺明了是不給別人活路,是在別人的盤子裡搶食,這些人不可能答應他,楊洪也絕不會答應他!

    可問題是郭敬背後站著的卻是當今天子最寵信的司禮太監王振,有這麼一個天子對其言聽計從,口必稱「先生」的大佬在,楊洪又能拿郭敬如何?要是事情鬧得大了,他楊洪一世英名也要跟著受污,畢竟和蒙古人私貿是違反朝廷律法的不光彩事,根本就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暗地裡鬧,郭敬又有王振撐腰,坐鎮大同的西寧侯宋瑛雖和郭敬不和,但在這事上竟採取了中立態度,隱隱有看郭太監和楊洪鬥個兩敗俱傷的意味。

    在幾次暗地爭鋒失敗,兵部又在王振的授意下刁難了宣府幾回後,楊洪便知道沒法再和郭敬鬥下去,要是再鬥下去,指不定自己哪天就要被一道聖旨調到他處養老去了。大同的損失雖大,可畢竟他楊家的主要生意是放在宣府,要真為了那幾萬兩銀子被調離宣府,那損失才叫大!

    權衡利弊後的楊洪無奈選擇退讓,忍氣吞聲的默認了郭敬在大同的所作所為,但這口氣卻是一直憋在心中的,尤其是親自過手銀子的三個兒子更是對郭敬咬牙切齒,恨不得把這老閹貨給千刀萬剮了。

    到嘴的鴨子飛了,有人來自己口袋掏銀子,世上可沒幾個人能不發火的!

    從前沒有機會整治郭敬這個大同鎮守太監,現在人卻跑到自己的地盤,而且看樣子還是偷跑出來的,早就憋著口氣要對付郭敬的楊俊當然不肯放過這個機會。

    起初楊俊還存著擔心,不知對方怎麼突然跑到永嘉所來,心中摸不到底,故而打著笑臉和他客套萬分,這會有了施泰的

    的突然發難,他也察覺出不對,便再也不用和郭敬虛與尾蛇,直接撕破臉皮便想要郭太監好看了。今兒個他是打定主意要將郭敬扣下,然後派人將消息告訴父親,再由他老人家向天子奏稟郭敬擅離鎮守之地的大罪。

    以天子對父親的信任,又有郭敬犯事在前,諒王振也救不了他,楊俊如此心道,況現在天子決定御駕親征瓦剌,宣府更要依仗他楊家,這個節骨眼上,王振只要腦袋不昏,便斷然做不了為了郭敬和父親鬧翻的糊塗事!

    楊俊是越想越有底氣,見剛才膽敢問自己御駕所在的那個小卒已經扶住了快要倒下的郭太監,而郭太監正死死看著自己,不由大怒,揮手喝道:「來人啊,給我將郭公公抬進所內,好生伺候著!」

    頓時,身後傳來哄然應是聲,數名楊俊的親兵從所內衝出便要將郭太監抬進去,那邊周雲義看得呆了,有心想上前說明大同兵敗的事,可見楊都司分明已經認定郭太監有罪,心下便直打鼓,他只是小小的夜不收什長,這楊俊卻是自家大帥的長子,又是萬全都司,自個若是前去替郭太監說話,只怕楊都司定會牽怒於自己。

    思來想去,周雲義決定袖手旁觀,他只是個小人物,實在是無力摻和進這等大人物之間的事。都司大人既然要抓郭太監,那便由他抓好了,稍後自己將大同兵敗的事情稟報過後,便趕回堡裡報訊,左右郭太監的事情跟他無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至於都司大人如何考慮那是他的事,我又何必操這個心。

    周雲義不動,趙大和趙二兩個更是嚇得不敢動,哥倆在那你看我,我看你,眼神都在詢問對方:怎麼辦,走還是不走?

    親兵們衝上前去抬人時,楊俊已經扭頭對施泰笑道:「若不是施公公發現得及時,本官險些叫他給騙了去,哼,如今瓦剌入寇,正是彼輩中官報效朝廷之事,他倒好,放著大同重鎮不顧竟私自跑了出來,此等行為於那葬師喪地有何區別!」

    「老匹夫最擅長狐假虎威,若不是楊大人在,可是沒人敢拿他的。」施泰也是笑容洋溢,正要奉承楊俊幾句,卻聽耳畔傳來一聲大喝:「楊大人,郭公公是皇上欽命的官校總鎮大同太監,若無旨意,你擅扣郭公公便形同造反,你可是確定要扣下郭公公嗎!若是確定,那在下這就回京覆命,到時還請楊大人到御前分說這扣押欽差的罪責!」

    楊俊聞言大怒,轉身怒指陸清喝道:「你到底是何人?」視線所及,卻是面色一變,「錦衣衛?」

    ,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