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旗

正文 第十章 變故何在 文 / 楚禹

    大同邊軍是七月十五出大同赴陽和口禦敵,十六日大敗,而郭太監之前得到的消息是皇帝決定十六日率三大營御駕親征,從時間上推算,御駕這會當才出居庸關。因而郭太監和陸清在離開天鎮後同時想到現在應該趕往宣府,若沒有意外,當在宣府能夠見到御駕。

    騾車不及馬車,又是輛拉糧食的板車,沒有減震設施,這一路上顛簸起來自然是不好受,幸好車上墊有被子,這才讓郭太監沒被顛得七葷八素,饒是如此,那胃裡也是折騰的翻江倒海,十分的難受。

    騾車的行進速度肯定是遠遠不及馬車的,走了一個多時辰才行了七八里路,這讓心急如焚的郭太監急得直上火,可再急又能怎麼辦?他又不能憑空將這騾子變成馬,故而也只能望著那兩頭並不知道自己並不受人歡迎的騾子乾瞪眼。偶爾憋得急了,便拿那無辜的趙大、趙二兩兄弟撒氣,尖利的嗓音聽得陸清也是大為頭疼,何況一路上始終耷拉著腦袋的趙氏兄弟了。

    論急,陸清肯定要比郭太監更急,畢竟郭太監只是著急趕去見王振和皇帝,好將自己和陽和口大敗的罪責摘清,對於也先內犯卻是不怎麼信的,不會給大軍多少警告,更不會設法改變什麼。陸清卻是著急一場大變即將發生,而他卻還無能為力,如果時間再這麼耽擱下去,最終那場讓人唏噓的慘劇還是會發生。

    想到那十數萬明軍將士的性命,想到漢人王朝自「靖康之變」後又一次皇帝被俘的悲劇,想到那無數死在此次大變的無辜大明百姓,陸清便越發焦慮。前世的他根本沒有機會和歷史大事件聯繫到一起,可今生的他卻是離這歷史大事如此的近,如果不力盡所能去改變這場慘劇,那他真的會抱憾終生!

    先前路上倒是有幾輛馬車駛過,可車上的人根本不理會他們,再看人家的僕人都是五大三粗之輩,這搶奪馬車的打算自然是只能深深的按在陸清心底,他可不希望搶奪馬車反被人當小賊給一刀宰了。

    「欽差官校總鎮太監」的腰牌和名頭能唬住孫有松這個大明「體制」內的驛丞,卻是唬不住那些忙於逃難的商人百姓,況且這會又能有幾人相信坐在車上跟個老乞丐似的郭敬真是什麼鎮守公公,若真是鎮守太監這等大人物,他又怎的坐這賤畜騾子拉的板車?腰牌?這又是個什麼東西!

    虎落平陽遭犬欺,龍游淺灘被蝦戲。

    失去了官面「包裝」的郭太監此時也就是能嚇唬嚇唬趙大、趙二這等小小驛卒,對旁人卻是起不到什麼威嚇作用的,畢竟世人所懼怕的不是大人物本身,而是他代表的官府威嚴。眼下的郭太監身上可體現不出什麼官府威嚴,皇家臉面,陸清甚至能猜到,如果他和趙大他們逢人便說車上拉的是大同鎮守太監,恐怕那些聽到的人多半是哧聲一笑,繼而將他們三人也當成騙子看待。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這話可不是假的,在郭太監沒有重新包裝成為大同鎮守郭公公前,指望他的旗號可以遇佛殺佛,遇神殺神,平民百姓望之而拜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太陽一點一點往西南方向偏移,空氣依舊潮濕悶人,不論坐在車上的還是在車下走著的,四人都是熱得渾身大汗。

    車上的陸清和郭太監還好些,下面拉車的趙大和趙二兩兄弟卻是苦不堪言,暗地裡早把孫有松給罵得狗血淋頭,連帶車上的郭太監更是罵到祖宗十八代上去了,至於陸清的娘,也是被他二人惦記了好幾回。

    問過趙大,知道下處驛所在距宣府四十里不到的永嘉所,離得最近的鎮子也還有三十里後,陸清的心就沉了下去,以騾車的行進速度,恐怕要得明日傍晚才能趕到永嘉所,天黑之前怕也趕不到那個鎮子,這就意味著四人今晚要在荒野過上一宿。

    若是路上往宣府逃難的百姓多還好,人多聚在一起總能心安,也能相互幫助些,可大多數逃難的百姓並不是往宣府方向去,而是往蔚州、紫荊關方向跑,那裡靠近京師,相對宣府和大同這種處在長城防線第一線的重鎮,無疑要安全得多。

    邊軍昨天大敗陽和口,如果也先沒有去攻打大同,那他這會會在哪裡?

    想到不知所蹤的瓦剌大軍,陸清不禁打了個顫抖,神經質的突然扭頭向後望去,待見視線裡一切如常,這才心神定了下來。

    郭太監被他的突然舉動嚇了一跳,也扭頭向後看去,發現什麼也沒有後,看了眼陸清,又繼續斜躺下去,不肯再動彈一下。

    車下,趙大、趙二兄弟沒有一句話,車上一老一少也是無語,除了車轱轆發出的轉圈聲,再也聽不到什麼聲音,一切安靜得叫人窒息。

    在反覆想後世所知道的有關土木堡之變的歷史,結合自己身體主人的原記憶,卻發現有些地方自己怎麼也想不明白,陸清便盡可能的在郭太監不起疑心的前提下從對方口中套話。

    「公公可知道,皇上為何要御駕親征?」

    聽陸清問這個,郭太監抬頭看了他一眼,奇怪道:「你問這個做什麼?」

    陸清忙道:「卑職只是奇怪此次瓦剌來犯,規模並不比從前,按理朝廷只需派一員大將出征即可,何以皇上卻決定御駕親征的?」

    「皇爺怎麼想,咱家怎麼知道。」郭太監沒有懷疑陸清什麼,卻對這個事也是有些疑惑,「說來咱家也是有些奇怪,打知道瓦剌要犯我大明,參將吳浩便領兵拒敵貓兒莊,可惜全軍覆沒,本人也精忠報國了。咱家和西寧侯隨後接到兵敗消息後,便聯名給朝廷上了急報,請求朝廷派軍增援,當時兵部回復說皇上要派駙馬爺井源率軍援救大同,可不知怎的隨後卻傳來皇爺要御駕親征的消息,這一前一後也不過旦日之間,卻不知朝廷裡出了什麼變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