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危險職業 文 / 楚禹
這世上有種人總是會在不利之中找到有利於自己的一面,這類人一般被稱為聰明人,很明顯,郭敬便是這麼一個聰明人,否則他也不會做到大同鎮守太監這般高位。
須知,鎮守太監可相當於官中的督撫大員,試問,這尋常人又哪個能做得了這等大官,便是那科舉及弟、滿腹經倫的官們,又有幾人能為封疆大吏的?內廷無數中官,又有幾人能內入司禮,外為鎮守的?做大官者,可是需要有大智慧的!
撇開中官身殘不說,單論本事,這郭太監絕對算是當下大明朝的一員精英了,論閱歷經驗,這天下怕也沒多少人能勝過他,畢竟,他郭太監可是歷事四朝不倒的元老中官,內廷外朝加一塊,資格比他老的還真沒幾個。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郭太監能在四個皇帝手下幹得風聲水起,跟個不倒翁似的屹立不倒,手段、本事、眼光可是常人能比的?
起先,對於驛道的異常平靜,郭太監還是很憂心重重的,很是擔心繼陽和口兵敗之後,大同重鎮有失,但等他下車之後,卻很快沒了那份憂心,反而覺得這或許是一件好事,一件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大好事,因為大同方面動作越是遲緩,就越能襯托他郭太監的果斷和忠心!
至於這會大同是不是被韃子圍了,郭太監反而沒那麼擔心了,和自家的前程相比,郭太監這內心總是要偏向自個多一點。昨日揮劍欲要自殺,不過是因為身陷絕地,無路可逃,根本沒其他的念頭,只能選擇一死了之,一來可以報了皇恩,二來也能蔭顧子侄後人,故而心思極其單純,眼下,他卻是要多多盤算了。
世上不管何事,都要爭個先後,要是叫大同搶先將陽和口兵敗的消息報到了御前,那他郭太監這隨後再報可就大大丟分。就算王振能夠出面替他向皇爺分說,可在有些人眼裡他郭太監可就不是什麼心念皇帝安危,剛剛脫險就快馬來報的忠心老奴,而是臨陣脫逃,視國法於無物的無膽鼠類。要是被那些人在皇爺面前進了讒言,郭太監相信就算王公公能為他說話,他八成還是得落個菜園子澆糞的下場,這就是早一步和晚一步的後果。身在內廷幾十年,郭太監可是十分明白前後腳的區別的。
這會可是一刻都不能耽擱,越早趕到御營越好,那漢子駕著馬車還沒走遠,郭太監便急不可耐的要往驛站去了。他著急,陸清更急,見郭太監步子還有些蹣跚,忙又上前扶住。郭太監見了,不由微一點頭
天鎮這地名雖說有個鎮字,但其實並不是鎮,而是隸屬萬全右衛的一個屯堡,只因此地乃宣府往大同的必經之地,幾十年下來便從一個軍屯衛堡演變成一個集市村鎮。
麻雀雖小,五臟卻全,鎮上酒鋪、飯莊、車馬行、布糧米店可都是一應俱全的,甚至還有一家方便來往客商兌換的錢莊,不過這會受了逃難人群影響,各家鋪子都是大門緊閉,偶有開著的,也是夥計匆匆的將貨物裝車,掌櫃急急的操手準備避難。
大多數逃難的人並不如何懼怕此次瓦剌來襲,他們和郭太監想得一樣,瓦剌不過殘元一支,還吞不了大明,此次入寇不過是馬匪式的劫掠,雖然在陽和敗了官軍,但也無力內犯,等搶夠了自然就會退走。故而雖人人準備避難,但真正將避難當作逃難的百姓卻是少之又少,很多人在無法帶走家中所有財物糧食時,往往都是將其屯在一處,然後小心翼翼的鎖好門窗,那樣子哪裡是防著韃子,明明就是防著賊。更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死活不肯和家人去逃難,說什麼韃子打不到這兒來,瞎跑個什麼。
對此,陸清只能暗自搖頭,他無法去指責這些老人的短視,因為他們無法預知即將到來的大變,他們只是單純的憑藉著一生閱歷來判斷此次危機的嚴重性,而不是如他一樣有著對未來的預知。
陸清知道此時自己無論對這些百姓說什麼,他們都不會聽,因此明智的閉上嘴巴,低著頭默默的扶著郭太監去找驛站,什麼也不問,什麼也不聞,和郭太監一個心思——趕緊到驛站取馬找到御駕所在。
路上問過一個行人知道驛站在哪後,陸清忙扶著郭太監從人群中穿過,逕直往東邊的驛站而去。
管天鎮驛站的是一個不入流的驛丞,所謂不入流,便是沒有品級的吏目,如果說這驛站便是後世的郵政局,那這驛丞便算是郵政局長吧,如果要算編製的話,這驛丞應算是大明政府的事業編吧。
大明的驛站多負責官員的迎來送往,同時也承擔緊急軍(政)情的傳遞,如有名的百里急遞,甚至還負責平民信件的郵遞,當然,收取的銅錢也是不小的數目,因此一般普通人家若需傳信,大多委託鄉里外出之人代傳,而不是花費銅板請官驛幫忙郵遞。
別地驛站有的功能,天鎮驛站一律都有,它還配有十多匹上等的蒙古良馬,除了一名管驛的驛丞外,另有十餘名從軍中調配來的驛卒,此外還有幾名從鎮上征發的雜役。
當陸清扶著郭太監找到驛站時,首先看到的就是靠在驛門外的兩個驛卒。這兩個驛卒長相十分普通,體形也很一般,一看就不是軍中精銳,而只是普通的雜兵。不過,對這兩個不起眼的驛卒,陸清卻是一點也不敢小看的,因為他知道,郵政局的快遞員和圖書館的管理員可是高危崗位,一個不好,這些人就會改朝換代的!
新書急需要收藏和推薦支持,讀者朋友們,如果你喜歡這本書,那麼請你一定在閱讀時順手收藏一下本書,給本書一張推薦票,這對本書十分的重要,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