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408章 殺神小白起 文 / 龍騎士

    無論是鍾義還是執行「天雷」計劃的皇家空軍副司令龍嘯天上將,都沒有想到,備用的5號「小淘氣」核爆小石城居然引起了這麼多的連鎖反應。

    先是美國政府首先否認了自己的核研究計劃,然後對於盟軍在戰爭中使用大範圍大危害性武器表示了強烈的譴責。

    加拿大政府同樣發表了聲明,對於漢軍不顧平民傷亡的野蠻轟炸行徑亦表示譴責,這是在英格蘭撤回英籍總督後,加拿大人第一次獨立走上世界政治的前台,拋開其宗主國英格蘭,旗幟鮮明的在站在了美利堅一方。不過,加拿大政府的這份聲明,在其國內引起廣泛的爭議,很多加拿大人都認為,在加拿大尋求獨立的時期,惹怒世界上最強的大漢帝國和最大的軍事集團大中華聯盟,無異於是惹火上身。如果說出兵美利堅是被綁架的無奈舉動,那麼這份譴責聲明簡直就是自尋死路,斷絕了與大聯盟進行停戰談判的一切可能,甚至還有可能為加拿大引來「核災」。

    出人意料的是,歐洲國家也相繼發聲譴責大漢帝國。如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奧地利等,當然,這些國家都是與德國交好甚至是德國的盟國和僕從國。

    雖然小鬍子並沒有公開表明立場,但這些需要看德國元首臉色的歐洲國家的聲明,基本也可以被視為是德國的態度。

    已經被原子彈炸得焦頭爛額的美國總統杜魯門,終於發現了一線生機,或者說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幫助美國抵抗大聯盟入侵的潛在盟友——德國。

    雖然,到現在為止,德、美仍然保持著宣戰狀態,但在大漢帝國拿出了自己的核武器之後,德國人不可能不感覺到巨大的威脅。

    白宮智庫認為,如果說在漢國的原子彈曝光之前,德國還抱著坐山觀虎鬥和趁機全力解決蘇聯問題的想法,那麼當小石城被核爆後的慘狀照片傳到柏林,傳到狼穴的阿道夫面前,德國人不可能再無動於衷。因為,漢國位於不列顛島上空軍基地,與德國本土的距離,甚至要比華盛頓與休斯敦之間還要近的多。

    以德國元首狂傲的性格,不可能容忍在其眼皮子底下,有這樣大的威脅存在。所以,兩枚原子彈,已經將之前漢、德之間貌合神離的關係捅破,大聯盟與歐洲的矛盾不可避免。

    考慮到國家長遠利益,德國也一定希望有一個比較強大的美國來牽制漢國,而不是坐視漢國稱霸北美。對了對抗共同的敵人,德、美兩國之前的破冰談判應該立即開啟。

    在遭到核打擊之後,合眾國上下,無論是軍隊還是平民都是一片哀嚎,對於衛國戰爭的前景普遍看衰。反倒是工人黨利用這個時機,大肆宣揚其曲線救國的政策,贏得不少人的支持。

    一個穩定而又強大的德、美聯盟,不僅可以在軍事和外交上對大聯盟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反擊,還是在美國國內起到穩定軍心、鼓舞士氣的作用。

    「否則,在美利堅的南部和西部,工人黨的勢力將會得到迅速壯大,也許……一年以後,我們的對手就要變成由漢國支持的工人黨武裝——漢軍根本不用再親自動手,我們自己就要重演南北戰爭的悲劇。與其在內戰中流血,我更寧願犧牲在抵抗異族侵略的衛國戰爭之上。」

    陸軍部隊史汀生上將在白宮會議上如是說到。

    可事實上,德、美聯盟雖然不能說是美國人的一廂情願,但至少是實現的難度相當的大。且不說蘇、德戰爭根本無法迅速結束,就是在英國的二百多萬盟軍也對德國形成了極大的威懾。阿道夫不可能不考慮一旦德、美聯盟,那麼大漢不敗戰神蔣雲志指揮的盟軍隨時可以在英吉利海峽展開登陸戰役,德國就不得不再次面對兩線作戰的窘境。

    阿道夫很狂妄,但絕不愚蠢。在大不列顛島和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盟軍遲遲不動,蔣雲志既不登陸美洲,又不撤軍,明顯就是漢皇對歐洲大陸並沒有死心。

    在隆美爾被處死之後,小鬍子並不認為在德、漢之前還有什麼交情可談。況且,國家利益的事,又何曾有過什麼交情可談。

    1944年8月6日,美國總統特使、國務卿詹姆斯與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在冰島首都雷克未克舉行秘密會談,為美國總統與德國元首的堪稱可以改變世界格局的重要會面鋪平道路。

    而在帝都長安,衛青閣。

    盟軍兩大總指揮蔣雲志元帥與葉為洵元帥也先後飛回南華,參加帝國最高統帥部戰時軍事委員全體會議。帝國四大總督、中東與非洲兩大駐軍司令以及帝國各軍種司令和最高統帥部四總部長官,都參加了些次會議。

    衛青閣大禮堂龍驤殿內一時將帥雲集、將星閃耀。在會議上,帝**副總司令蔣雲志元帥與總參謀長葉為洵元帥都被免去了盟軍總指揮職務,其職務分別由肖國興上將和陳庶康上將接任。

    陛下在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帝國軍隊目前最重要的任務仍然是打贏北美戰爭,留在歐洲的盟軍即將展開大西洋登陸。但摧毀了美國的核設施之後,帝國在軍事上的壓力已經大大減輕。最高統帥部的注意力將有部分轉移到全球面局上來,蔣、葉兩位元帥離開前線,返回帝都也源於此目的。

    不僅僅是兩路大軍的總指揮,在參戰部隊方面,也進行了分批輪換。陛下直言,帝**海外征戰多年,必須要給予老兵們一定的休假和休整期。

    鍾義還列出來了個數字,自1939年帝國北上抗日,到在北美核爆橡樹嶺,五年多的時間中,已經有三十萬四千零五十四名將士戰死沙場,傷殘者更是不計其數。

    大漢的中興之路是烈士們用生命鋪就的荊棘之路;大漢的崛起之夢是帝**人用血汗繪出的坎坷之夢。

    為了民族,為了國家,我們無懼付出,我們不怕犧牲!但和平與和諧是

    是每一個炎黃子孫最大的心願。我們將敦促美國政府在帝國的要求範圍內,盡快結束戰爭,還世界一個和平發展的和諧環境。

    軍委會議結束幾天以後,大中華聯盟g12峰會在華夏共和國首都西京市召開,除了華人三國之外,猶大王國、摩洛王國、日本、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以及伊朗、巴基斯坦和羅曼采夫王國的國家元首都被獲邀參加,除g12成員國之外,英格蘭國王喬治六世和蘇格蘭國王愛德華八世都作為特邀佳賓被邀請參加峰會,不過,他們並不是抵達西京的各國元首中最受人矚目的,畢竟這哥倆早已經就與漢皇穿一條褲腿是眾所周知的。最出人意料與會的,是蘇維埃總書記斯大林和自由法國首領戴高樂。

    後者在盟軍解放蘇格蘭時,於格拉斯哥被俘。隨後與多國抵抗組織的首腦一同被請到了南華,在已被更名為蓉城的珀斯城外皇家天鵝酒莊,漢皇親切接見了這些喪國之人,這其中還包括荷蘭、丹麥和比利時等國的王室中人。

    當已經年過六十的荷蘭威廉敏納女王第一次見到漢皇時,還有些不好意思。畢竟,在爭奪南洋殖民區戰爭時,雖然因為荷蘭國力弱小,軍事方面的行動規模並不大,但兩國之間曾發生過激烈的口水戰,「寂寞但不孤單」威廉敏娜女王也沒少對漢皇口誅筆伐。

    不過,鍾義倒是對這位荷蘭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經歷最坎坷,也堪稱最有才華甚至是最美麗的女王頗感興趣。雖然在德軍入侵荷蘭之後,女王便率領王室和政府流亡英國,但威廉敏娜一直通過無線電廣播,號召全國人民拿起武器,保持旺盛的鬥志,直到全國解放。

    「貌似在前世,德軍撤離之後,這位女王回到荷蘭時還受到了人民的熱烈歡迎,被譽為『抵抗之母』。悲劇的是,隨後印尼便宣佈獨立,荷蘭徹底退出了殖民大國的行列。」

    鍾義雖然在表面上對女王表示出了足夠的尊敬,但是心裡卻在暗暗腹誹。

    不管是基於帝國未來的歐洲策略,還是帝國一直在推行的王國復興,漢皇都必須要厚待這些歐洲的傳統王室。

    當然,法國的戴高樂將軍是個例外。這貨在法國人已經宣佈投降之後,仍然在邱吉爾那混來了被承認國藉和獨立性的「自由法**隊」,並在協約國登陸非洲戰役之後,加入多國部隊與盟軍作戰。在歷史上的1944年8月,戴高樂本來是以勝利者和解放者的身份回到巴黎香榭麗捨大道。只是這一世,他不得不在同樣的時間,苦苦哀求漢皇給予其法國抵抗組織領袖的身份。

    大不列顛島上已經分家,英格蘭和蘇格蘭那哥倆現在是唯漢皇馬首是瞻。沒有漢皇的認可,戴高樂在已經分崩離析的自由法國政權內部,也根本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持。更不要說,法國的解放必須要建立在盟軍開始解放歐洲大陸的基礎之上。

    指望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沒有任何希望的,不僅僅是他們根本就不敢與德軍交戰,更因為在大聯盟內部,漢皇不發話,墨索里尼與佛朗哥也絕對不對應承什麼。

    參加g12峰會,是打滾放潑才在漢皇那求來的機會。戴高樂看的很準,只要抱緊漢皇這條大腿,就一切皆有可能。要知道,g12峰會另一位特邀佳賓可是蘇維埃的斯大林耶!或許在戰爭爆發之前,法國的國際地位甚至要超過俄羅斯,可隨著德軍兩月攻陷巴黎,貝當元帥投降。法國……還有幾個人會在國際事務中記得法國?

    可大鬍子就不同了,人家獨抗德國的侵略,蘇聯紅軍在近期的戰鬥中,已經絲毫不落下風。號稱無敵的德軍在伏爾加河畔,在高加索山區,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頑強反擊。蘇德兩國對峙的戰場,已經被重新推回到了烏克蘭。雖然,這與俄國人向漢國妥協,以放棄西伯利亞的土地索求權換來了大聯盟對其或明或暗的支持和援助有關,但畢竟也證明了丟失了大半土地的蘇聯仍然擁有雄厚的軍事實力。

    在峰會上,各國元首相繼發言,對於盟軍的作戰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對於華人三國在大聯盟中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給予充分的認可。這讓新華的太祖和華夏的蔣總統都有些汗顏。西遷馬達加斯加建國,華夏靠的是漢軍在非洲和印度洋地區的強大駐軍威懾。新華經濟騰飛,當然更離不開大漢不惜餘力的援華支持。說到底,華人在大聯盟中的強勢和主導地位,皆由大漢帝國而來,甚至可以說,皆由漢皇而來。

    正如新華太祖與蔣總統這一對老冤家握手言和之後,俱是唏噓感歎,「後生可畏呀」!

    「立萬代之奇功,建炎黃之盛世。數天下英雄,唯漢皇一人也!」太祖是正宗的師範生畢業,一直是自負采,采詞納句拈手即來。

    在履歷上遜色許多的蔣總統這方面不太擅長,當年混青幫時的切口,在這也用不上來。總不能來上一句「地振高崗,一派溪山千古秀;門朝大海,三河河水萬年流」吧?不過,對於漢皇,老/蔣也是從心底往外的佩服,人家從西安政變之後,所辦的事無不講究民族大義,堂堂正正。那像身邊這位,趁著抗戰積蓄實力……

    不過蔣總統對於現有的局面也是相當滿意。咱中華自古就是勝者王侯敗者寇,別管人家使啥手段,這爭奪江山之戰,贏就是贏,輸就是輸。

    如今得漢皇之助,咱蔣家父子西遷復國,也算是為中華開疆拓土。想來後世的汗青史書上,也會給蔣家爺們書上重重一筆。不管咋說,在華夏島上打黑人,總比在台海那自己人打自己人心裡舒坦得多。

    為期三天的大聯盟g12峰會,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提高與歐洲非大聯盟國家的交易稅。說穿了,這項政策就是直奔德國而去。

    你不是要與美國結盟嗎?那你就不要再幻想使用大聯盟國家的資源。咱也不說不賣你,大聯盟國家內部一千漢元一噸,賣德國,五千漢元,百分之五百的交易稅。一些特殊稀有資源,大聯盟內部禁止外銷。至於關鍵的技術轉讓等,更是早在知秋城大聯盟全

    體會議時,就做出了詳細而又嚴格的規定。

    在後世,名國更通用的是將這些經濟管制措施稱之為經濟制裁。是某大國除軍事威懾之外的另一支彈壓之棒,「世界警察兩隻手,軍事打擊和經濟制裁」都是其稱霸世界最有效的手段。

    針對德、美結盟的趨勢,漢皇的手段不可謂不強硬。軍事上向美國持續施壓的同時,力求在經濟上捆住德國。但是,在「核威脅」面前,無論是猶豫不決、心生遲疑的小鬍子,還是已經走投無路、拚死掙扎的杜魯門,這些常規手段都並不能影響其孤注一擲的決心或是野心。

    一個是不甘心漢國坐大,仍想要爭一爭;另一個是國家危亡,已無所顧忌。

    德、美首腦會談一步一步的被推進。而盟軍的下一步策略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取捨。

    在德、美可能結盟的前提下,駐紮在歐洲的盟軍部隊如何行動?肖國興上將的任務是繼續執行橫越大西洋、登陸北美的計劃,還是鞏固盟國在地中海的勢力範圍,防止德軍的突然發難?

    在葉為洵元帥回歸總參,蔣雲志也開始繼續泡在衛青閣之後,關於歐洲戰爭態勢的推演已經進行了很多次。對地中海戰場最有發言權的蔣帥在每次推演後都會拚命搖頭。

    在其看來,如果將在歐洲的盟軍主力派往越洋作戰,那麼以西班牙和意大利軍隊的實力,就算再加上中東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的兵力,也不足以威懾德軍。尤其是峰會期間,斯大林就態度曖昧,言詞閃爍。如果小鬍子同意歸還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及白俄羅斯等地,那麼大鬍子就極有可能同意與德國簽訂停戰協議。

    鍾義倒不那麼認為,「真的把這些德軍費盡力氣攻下來的土地都還給蘇聯,然後與咱們搶奪地中海,小鬍子豈不是賣孩子買猴?他圖希啥呀?為了幫助美國?放下相對較弱的蘇聯,轉而與更強大的盟軍作戰。就算是小鬍子狂妄至犯糊塗,其他德軍將領也不都是傻子吧?」

    「況且,只要盟軍在美國的東海岸登陸,結束北美戰爭的時間就指日可待。反正咱們也不需要佔領北美,等印第安王國在西海岸建立,再挑起工人黨武裝與現政府的內戰,盟軍基本就可以開始撤出北美。這個時間,有一年足夠了吧!」

    「天雷」計劃成功實施,橡樹嶺已經灰飛煙滅,陛下再次談起北美攻略,淡定了許多,也大氣了許多。至少,在時間上沒有那麼急迫了。

    當然,按照原來的設想,1945年前結束戰爭也不現實。除非……再扔下十顆八顆的原子彈。

    聽到有人說要繼續核爆華盛頓和紐約,葉為洵當時就笑的不行。不過蔣雲志倒是一本正經的說道:「這個想法不好。要麼就是一個不扔,要麼再弄出十幾二十個,把美國叫得出名的城市一處扔一個,把北美變成沙漠。」

    ……

    蔣帥此語一出,會議室內的所有人立刻噤言,只有幾絲細不可聞的倒吸涼氣聲。

    鍾義也很無語,不愧是有「大漢殺神小白起」之稱的蔣帥,這蔣黑臉不是黑,是尼瑪太黑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