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岳飛之血戰中原

正文 第五十九章 整編護民軍 文 / 中原布衣

    岳飛見趙鼎想借禮節來壓自己,當即笑道,「岳某豈敢忘記宗帥教誨!只是此刻是在軍中,我護民軍中無跪禮,想必大人也已聽聞。」

    趙鼎冷哼一聲,「大逆不道。萬物尊卑有序,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搞,我大宋豈不成了不知禮義的野蠻國度。」

    岳飛搖了搖頭,反駁趙鼎,「趙大人之見,飛不敢苟同。據我所知,反而越是野蠻的國度,越是講究尊卑。大金除了完顏家族,其他人都是奴隸,見人都要下跪,任打任殺。如果按照趙大人的意見,豈不是大金是明國度了?以飛所見,所謂明國度,必須要讓每個人都能保持自己的尊嚴。每個人都受法律管轄,弱者可以活,強者不可橫。趙大人以為何如?」

    趙鼎一時為之詞窮。他知道岳飛說得是實話。蠻夷國度,除了最上層的人,下層人皆為奴隸豬狗。如果趙鼎非要強辯,當然可以找出一千八百個理由來為跪禮辯護。但作為一個有良心的讀書人,趙鼎實在沒有黃潛善汪伯彥那樣的厚臉皮。所以他不再和岳飛談論這個問題,轉而談起了正事。

    趙鼎開門見山,直接說出了朝廷的條件。

    第一條,護民軍讓開包圍圈,釋放御營大軍,然後撤回應天府。第二條,護民軍接受朝廷調遣,派一萬人渡江,赴御前聽用。第三條,應天府須向朝廷提供糧草十萬擔,由御營大軍帶回江南。而朝廷的封賞聽上去也是極為豐厚,封岳飛和張憲孟安為統制,黃縱為兵馬都監,李八少封為戶部員外郎。

    聽趙鼎說完之後,岳飛望著黃縱,笑著說道,「我怎麼感覺被圍的是我們護民軍啊?」

    黃縱皺著眉頭望向趙鼎,有點不相信地說道,「趙大人,我不知道朝中諸公哪來的傲慢,竟然提出了這樣的三條意見。我感覺,這不是談判,也不是招安,這是要用軟刀子毀了我護民軍啊。趙大人,你認為我們會同意這三條嗎?」

    趙鼎用目光直視岳飛,大聲說道,「鵬舉,你是深明大義之人,要知你們護民軍形同叛逆,朝廷不加罪於你們,已是法外開恩,難道你們真想造反,同室操戈嗎?」

    岳飛長笑一聲,「趙大人,我向來佩服大人鋼筋鐵骨,卻沒想到大人竟然說出這等話。何為叛逆?禍國殃民者為叛逆。我護民軍成立以來,安頓流民,維持秩序,大人一路過來,可見過比我應天府更安定的地方嗎?如果我都算叛逆,朝廷治下的地方民不聊生,諸公豈不都可稱為狗賊了。」

    「你!」趙鼎氣得拂袖而起。可是他卻沒法拂袖而去。他剛才見識了護民軍軍威,深知這樣的軍隊,如果真想進攻,別說張俊,恐怕朝中沒人能阻擋得住。更重要的是,岳飛的話雖然刺耳,但說的卻是實話。這讓趙鼎無法掩耳盜鈴。他來淮北的路上見到不止一波往應天逃難的難民鄉紳。

    可是正因如此,趙鼎才特別想招安護民軍。這樣的軍隊,如果任其發展,將來天下恐怕要改姓。趙鼎也深知皇帝之所以派出了御營親軍,也是因為忌諱應天護民軍。只是沒想到御營前軍慘敗被困,皇帝反而失去了主動權。現在談判的主動權在護民軍手上。

    而這三個條件據說是趙構和黃潛善汪伯彥一干重臣商議所定。趙鼎當時聽了也覺荒唐。但在臨行前,卻又接了趙構一通密旨,趙構授權趙鼎可見機行事,但必須救回御營前軍。

    趙鼎正在想著要用什麼樣的條件招安護民軍,黃縱已經提出了護民軍的四個條件。第一條,護民軍釋放御營大軍,但朝廷必須賠償永城百姓的損失。永城百姓傷亡了千餘人,以每人一百兩銀子的撫恤,朝廷要賠十萬兩。第二條,護民軍接受朝廷調遣,但不會過江。護民軍是應天徐州兩地的護鄉團練,首先要保護好兩地百姓。如果金兵南下,護民軍會全力抵抗金人。但在臨陣對敵時,護民軍有決策權。第三條,護民軍也知朝廷艱難,如果保住本鄉本土,不要朝廷糧餉,但如果和金人作戰,則必須要朝廷提供糧餉。第四條,護民軍一應職務不變,應天徐州兩地現任官員職位不變,代知府則轉正為知府。第五個條件,如果中原其他地方發動叛亂,護民軍可為朝廷效勞,代為鎮壓。

    護民軍的五個條件一提出來,趙鼎當即說道,「黃進士,你這條件太過分了。如果朝廷答應了你們,你們應天府就成了國中之國,豈不是鼓勵反叛嗎?更過分的是,你們不是應天府團練嗎?什麼時候變成了應天徐州兩地團練了?」

    岳飛拱手笑道,「不敢相瞞趙大人,兩日前徐州父老已經邀請我們護民軍進駐徐州,保護他們的安全了。徐州父老說,既然朝廷保護不了他們,他們就選擇相信護民軍。趙大人乃精於儒學,豈不聞民貴君輕之說。可不要為一家之面子,害了徐州百姓啊。」

    趙鼎堅決地說道,「不行,徐州絕對不能交給你們護民軍。朝廷有把握治理好徐州,不勞你們護民軍操心。其他的可以再議。」

    談了兩天,趙鼎還可以撐住,但御營大軍撐不住了。已經有士兵不堪飢餓出營投降護民軍。張俊急得什麼似的,見了趙鼎就說,「中丞大人,再談不好,御營大軍就成空營了。逃到護民軍的那些傢伙是不可能要回來的。」

    趙鼎無奈之下,只得同意了護民軍的要求。不過在趙鼎的堅持之下,徐州還是歸還給了朝廷。岳飛等人都明白,此時金軍遠在河北,徐州作為大宋東部的腰眼,趙構不可能會甘心失去徐州。至於讓朝廷賠償永城百姓損失,更是不可能。在朝廷看來,所有的百姓都是靠了朝廷的恩惠才能活下來的。就算被朝廷大軍誤殺了一些,又算得了什麼。沒有殺光他們,他們就應該感恩戴德。

    最後雙方議定的條件是這樣的,朝廷默認護民軍駐紮應天,但必須聽從汴梁留守調遣,抗金禦敵。黃縱轉為應天知府。護民軍擴編為三個統制,由岳飛張憲王貴三人為統制,岳飛仍為護民軍團練使。但須受黃縱節制。李八少封了個五品的閒官,勉勵他破家為國之功。

    />

    至於護民軍的地盤上面,除了應天府,朝廷允許護民軍接管淮北和豐縣碭山三地。護民軍則退出徐州城。不經朝廷允許,以後護民軍不可擅自進攻其他郡縣。

    護民軍糧餉須由自己籌措,朝廷不出分。但也不會再讓應天百姓出糧出餉。

    朝廷的條件看似寬大,其實早給護民軍下了不少眼藥。比如讓黃縱節制岳飛。只要岳飛不服,應天府就會發生內訌。到了那時候,朝廷視情勢進展,或剿或撫,又有一番打算。比如封張憲和王貴也為統制,這樣就讓兩人與岳飛平起平坐,只要那二人稍有野心,護民軍立即就會分裂。

    談判完畢,護民軍算是接受了朝廷管轄。趙鼎領著餓暈了的幾千御營前軍,離了淮北,回到建康。剛一回朝,就被眾臣彈郂,說趙鼎與地方團練談判,有辱國體,必須治罪。趙構一聲令下,趙鼎出任常州通判,算是逐出了中樞。

    離朝之時,趙鼎給皇帝上書,說護民軍將強兵勇,不可小視,自己給護民軍設了幾個小計,在護民軍沒有自亂陣腳之前,希望朝廷熟思曹操取遼東之計,暫時不要打護民軍的主意。

    曹操取遼東,大軍直逼遼東,公孫兄弟合兵一處,全力禦敵。曹操退軍關內,公孫兄弟就開始自相殘殺,爾後被曹操一舉剿滅。

    趙鼎深知趙構最忌諱的就是有人擁軍自立,如今護民軍行為過火,趙構肯定不會放過護民軍。自己之所以一回朝就被撤職,就是為朝廷的下一次出軍做準備。因為和議是自己簽的,只要自己去職,朝廷自然可以不認帳。

    趙鼎並不反對趙構出兵剿滅護民軍,但不是現在。因為護民軍此時有如鐵板一塊,必須要等護民軍自已分裂,然後才可一舉建功。

    趙構此人雖然懦弱,但並不昏庸。他也知以朝廷目前的兵力,根本剿滅不了護民軍。御營大軍去了一萬人,只回來七千不到。總不能把韓世忠等人全部調到江北去和護民軍開戰吧。那樣的話,就算剿滅了護民軍,恐怕自己也要重蹈父兄命運,去給金人放羊。所以他確實遵守了趙鼎的建議,沒有派軍前往徐州。準備坐等護民軍自亂。

    可惜讓朝廷失望的是,護民軍早已有了一套自己的規矩,軍不管政,政不管軍。黃縱雖然轉正了,依然還是只料理民政之事。錢財大事皆由李八少掌管。軍機大事則是岳飛掌管。三個人各管一面,遇事就坐到一起商量。朝廷的離間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至於軍中,張憲視岳飛為兄,根本沒有自立的打算。王貴雖有些許野心,但卻不足以服眾。更重要的是,岳飛根本不給朝廷一點離間護民軍的機會。

    率大軍回到應天之後,岳飛立即重新整編護民軍,把護民軍的編制改得前無古人。此時的護民軍總人數已經突破了二萬,被岳飛整編為一個軍團,岳飛自領軍團長。下轄三個師,第一步兵師,師長張憲,副師長岳翻。第二步兵師,師長王貴,副師長孟安。第一騎兵師,師長吉倩,副師長趙宏。斥候營營長仍為岳亨,副營長則為花朝西趙萬。另外岳飛組建了一個親衛營,號稱背嵬營,營長寇成,副營長則是在永城之戰中慧星般崛起的小將王綱。另外在應天各地成立民兵總隊,派出護民軍中受傷的老卒駐在各村,訓練民壯鄉勇,要讓他們掌握最基本的戰爭常識,以及基本的戰鬥技能。以王綱之父王天保為民兵師師長。

    整編完畢之後,岳飛不動聲色地把朝廷封賞的三個統制稱號扔到了一邊,成功掌控了所有護民軍。

    整編完畢之後,已是八月中旬。中秋節應天各地歡聲笑語。百姓們的臉上除了滿足,就是自豪。此時的中原,除了應天府,還有哪個地方的百姓可以像應天百姓一樣,過著閤家團圓的節日。岳飛和李八少黃縱,領著滿城士紳,親自到護民軍英靈碑祭拜上香。

    中秋之夜,岳飛則和軍中諸兄弟在月下練武較技,李清照李孝娥張若蘭等人則領著滿城士女在旁邊圍觀。這樣的場景在大宋並不鮮見。北宋士女從來不怕拋頭露面。他們在都市裡乘轎時,還會特意捲起轎簾,大方地觀望市景,同時也被市進中人觀望。

    因有美女助陣,護民軍一眾將佐幾乎全都超水平發揮。尤其是小將王綱,不知看中了旁邊觀望的哪家士女,竟然赤著膊子和張憲叫陣。結果被張憲老實不客氣地揍了一頓,捂著臉退下場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