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案迷蹤

正文 第297章 怒砸石碑 文 / 納心

    1

    梅成劃著火柴,點燃了手中的一刀黃裱紙。這是雷江祭祀風俗,意味著為亡者送去人間的思念和問候。

    很快,黃裱紙就燃成了一個火堆。

    魯思霞和梅霞貴跪在火堆邊,默默地將一張張紙錢扔入火中。

    不久,「青塚」邊,又出現了一個火堆;

    一個個火堆燃了起來,最後,整個「青塚」,被燒紙錢的火堆團團包圍。

    按照雷江禮節,魯思霞帶著梅香,一一向前來祭祀的鄉親叩首致謝。

    搖曳的火光映在每個人的臉上,既充滿悲傷,更充滿希望。

    雷江百姓,以這種獨特的方式,歡迎著遠方遊子的歸來。

    「青塚」周邊本來就有很多梅花,正值寒冬臘月,梅花清甜的香味沁人心脾。感受著故鄉熟悉的氣息,在親人墓前,一直盤亙在魯思霞胸中哀慟的感覺漸漸平復,那顆被戰爭蹂躪的千蒼百孔的心靈傷口也在慢慢癒合。

    夜很深了。

    燃燒紙錢的火堆也慢慢燼滅。

    梅香挽著魯思霞,和鄉親們一起返回雷江。一路上,清潤的月亮靜靜地照在人們身上,如同梅霞母女溫柔的目光。

    2第二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魯家糧倉遺址。

    一個碩大的漢白玉石碑矗立在贔屭上,贔屭的頭正對著當年的糧倉碼頭。儘管上面日本旭日旗和下面大日本皇軍雷江警備隊的落款已經被剷除,但在魯思霞眼裡,還是那麼刺目不堪。

    這是日本華中派遣軍司令部,嘉獎自己父母為「中日親善良民」,破例允許雷江百姓在魯家糧倉殘址立的紀念碑。

    但雷江所有的百姓,都知道魯思霞父母真實的壯烈義舉。即使日本投降,鄉親們也只是剷除了漢白玉石碑上那些明顯的鬼子印記,而保留下這座凝聚著他們緬懷和崇敬的紀念碑。

    「咚!」魯思霞輪圓大錘,重重砸在石碑上。

    漢白玉石碑很厚實,紋絲不動。

    魯思霞運足力氣,「咚!咚!!」

    石碑出現了一絲裂紋,在錘子不斷打擊下,裂紋慢慢擴大,最後斷為三節,訇然倒塌,只剩下一個無頭的贔屭。

    「是何人大膽,破壞紀念碑!」身後傳來一聲怒喝。

    魯思霞回頭一看,一個穿著藍色棉袍、胸前佩戴青天白日戴著禮帽的長髯白髮老者,滿臉怒氣出現在他面前。後面,跟著幾個年輕的後生,個個虎背熊腰,看得出是長期干力氣活的。

    「賀老神醫!?」魯思霞一眼就認出了來人。

    民國時期,「仁和堂」和賀老神醫在雷江就是當地百姓健康和生命的守護神,男女老幼,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你是?」賀老神醫不覺一怔,並沒一眼認出眼前這個英氣勃發的年輕人。多年的殘酷征戰,早已把魯思霞從一個離家時的青澀少年磨礪成一個挺拔英俊的成熟青年。

    「我是雪華!」魯思霞不得不自我介紹。

    魯少爺!?」賀老神醫驚喜萬分,一把抓住魯思霞雙臂,仔細端詳,「真是雪華!看來上蒼不負良善之人。在這兵荒馬亂歲月,魯少爺竟然毫髮無損,身體健碩,也不虧曉林夫妻毀家遇難一場。雪華啊!這些年你都去哪裡了!魯家、還有梅家~」想起當年為瑞蕙蘭母女收殮的那淒慘一幕,老神醫話語凝咽。

    「老神醫!這不是小鬼子投降了嗎,我不也安然回來了嗎?」魯思霞寬慰著老神醫,他的目光落在老神醫胸前佩戴的「青天白日」章上,「您這是~」

    賀老神醫苦笑道:「七年淪陷,雷江的精英士紳,死的死,逃的逃。小鬼子走後,國府忙著在大城市接受,對我們這些小地方無暇顧及,所以勉為其難,民眾推舉我臨時但當雷江縣長~不過,魯少爺回來了,老朽就可以卸掉這份擔子了~」

    「賀老說笑了,晚輩這次回來,只想做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無意政壇∼」魯思霞堅定地說。

    「老朽本來想為民請命,請魯少爺擔當重擔,既然魯少爺決心已定,那就等上峰委任縣長,」賀老神醫不無遺憾地說,他的目光轉向已經斷裂的紀念碑,惋惜地說,「魯少爺此舉過於莽撞了!這個紀念碑是雷江父老對令尊令堂拳拳愛國之心的一片心意,與日寇毫無瓜葛∼」

    「賀老前輩!」魯思霞打斷了老神醫的話,「鄉親們一片真情,晚輩自然心領;但此碑為日據時期所立,既與我父母心願相悖,日久天長後,更恐怕授人以口實!」魯思霞絕不希望自己父母清白的人生,沾染一絲污點。

    賀老神醫還未答話,他後面幾個年輕人走上前來:「既然是魯少爺親手砸的石碑,我們無話可說。這個石碑砸了就砸了,我們重建一座新的就是了!」

    魯思霞不認識來人:「敢問尊駕是?」

    賀老神醫介紹道:「這幾位就是建造這座石碑的工匠。聽說有人在破壞『鳳凰碑』,所以就告訴老朽一起過來了。」

    「牌坊-碑?」顯然魯思霞將雷將土語中的「鳳凰」聽成了「牌坊」。

    說著無心,聽者有意,賀老神醫眼睛一亮,「好!令尊令堂壯舉,足以立忠烈牌坊,既然魯少爺有此意,我答應了!」

    「那好!我們兄弟願意為見牌坊再出一份力。」為首的石匠說。

    3回來後的一段歲月,

    魯思霞被探望的人包圍著。

    魯府、梅府兩家在雷江朋友故舊很多,兩家長輩亡故後,很多人將對魯、梅兩家先人的敬意和哀思都寄托在魯思霞身上,紛紛前來看望,噓寒問暖。梅成的旅社每天顧客盈門,絡繹不絕。

    當然,還有一些人是懷著的心前來探聽消息。儘管魯梅兩家遭此大劫元氣大傷,但在雷江還有很多鋪面房地產,由於沒人管理,所以被原來的夥計、掌櫃佔據著,有的也成了他們安生立命之所,魯思霞回來後,作為魯、梅兩家唯一合法繼承人,這些不動產自然要歸還少東家,所以他們都忐忑不安。

    但魯斯霞似乎對這麼一筆巨大財富無動於衷,從未提起過家產一事。甚至,連魯府和梅府的老宅,很長時間,都沒去看過一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