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1章 陵園完工 文 / 納心
1
幾天過去了,似乎一切都很平靜.
魯雪華也從最初的不快中解脫出來,他在全心身督促戰俘修建陵園。10000個墓穴已經挖好並用內嵌鵝卵石;陵園道路、綠化還有其他附屬建築都已經基本完工,整個陵園已經初具規模:
一條寬大的東西大道,將陵園分成南北兩個部分。
大道盡頭,山坡最高處,為一座高大的紀念塔。紀念塔分地上與地下兩段,全塔總高38米,寓意「中國駐印軍新一軍來源於新38師」。紀念塔塔身為四根頂天立地的鋼筋混凝土方形石柱,意蘊新一軍的軍訓:「義、勇、忠、誠」。同時代表新一軍在緬北戰場苦戰的三個下轄師和一個軍直屬隊。
紀念塔頂部,屹立著一隻重達1.6噸的巨大展翅銅鷹。銅鷹是用在緬北戰場發射的105毫米榴彈炮彈殼熔鑄而成;南面鑲嵌著一塊長約4米,寬約0.6米的玉石紀念碑,上用隸書鐫刻「中國民國新編第一軍暨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紀念塔」22個大字,工整端方,力透石背,為孫裡仁親筆所書。
大道兩旁,北面是一座葫蘆魚池-涼亭;南面是一座花籃蓮池-涼亭,「花籃塘」與「葫蘆塘」東面有一座紀功亭,亭高約7米,黃色琉璃瓦,八角攢尖頂,純中國亭閣風格。裡面一塊玉石碑,篆刻著新38師入緬以來的戰績。紀功碑前,就是安放烈士牌位的享殿,享殿外面,就是巨大的「v」型十字大牌樓。
環繞陵園,築就一條「西北-西南-東南」走向的半月形人工壕溝,名曰「帶河」,以保持整個陵園雨季排水通暢。三通道「帶河橋」,將紀功亭和墓園連接成一體。
牌樓正前方是一座巨大花壇,花壇兩旁,為兩座緬甸大象石雕像;左右前方,各有兩棟「回」型磚木結構兩層的宿舍樓,這既是警衛營的兵營,也是關押鬼子戰俘的集中營。
整個警衛營都住在一樓,鬼子戰俘關押在二樓。比起野外帳篷,住宿條件改善了很多,警衛安全也大大提高,再也不用擔心夜間鬼子戰俘潛逃了。
2這幾天,魯雪華一直在紀念塔正下方,一個6米見方的大型墓穴裡忙碌著。這是孫裡仁將軍為自己預留了一塊的墓地。
「雪華,新一軍是在緬北建功立業。這支部隊的榮譽,還有我個人的榮譽,都是這些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我死後,希望能和這些陣亡的將士們同塚長眠,我們永遠是弟兄,在地下也永遠在一起!」當孫裡仁翻看著厚厚的新一軍烈士名冊,動情地對魯雪華說。
這塊墓地是魯雪華讓警衛營將士親手開挖的。在墓地兩側,魯雪華再親手開挖了兩個一米見方的小墓穴,左邊墓穴上,他親手刻上了李讓梨的名字。
仁安羌一戰,李讓梨率師警衛連在伊洛瓦底江畔阻擊斷後,掩護新38師主力和被營救的英軍官兵和家屬撤退。面對十幾倍蜂擁而來的日本鬼子,警衛連官兵打光子彈後,李讓梨和所有官兵與衝上陣地的鬼子展開肉搏,在徒手擊斃2個後,李讓梨身中數刀,英勇犧牲。
眼看被合圍的英軍主力被中**隊救助突圍而出,鬼子氣急敗壞,竟喪心病狂地將犧牲的中國官兵遺體全部扔進了伊洛瓦底江。李讓梨的遺骨,伴隨著伊洛瓦底江滔滔江水,流向了遙遠的印度洋。
墓穴裡放著李讓梨最後留下的身份銘牌,還有一個「口子酒」的陶瓷瓶蓋。那是在長沙湘傷兵醫院和李讓梨離別喝酒時,魯雪華悄悄保存下來的。魯雪華將自己的恩師埋在孫裡仁身邊,讓李讓梨繼續作為貼身警衛,永遠守護著自己的長官。
另一個墓穴,不用問,是魯雪華為自己留下的。他也希望在自己身後,能埋在老長官身旁,繼續履行副官的職責。
墓穴裡面內嵌的鵝卵石,是魯雪華一塊塊親自從河灘裡挑選過來,仔細清洗之後,再親手一塊塊鑲嵌上去。因為,這是他的長官、他的師父還有他自己,永遠的家。
剩下的工作,就是迎奉散落在各地新一軍以及中國遠征軍將士在緬甸將士的遺骨了。孫裡仁已經命令全軍各部隊、中國駐印軍留守人員,搜尋新一軍和其他中國遠征軍印緬陣亡將士的骸骨、骨灰,向密支那運送、歸攏集中,陸續安葬在陵園。
魯雪華終於可以長長吁了一口氣,覺得自己一個重大使命即將完成。
然而,他不知道,自己的厄運已經悄悄降臨。
3「誰是魯雪華長官!」一早,兩個帶著mp標誌頭盔的美國憲兵來到了指揮部。
魯雪華還在「甘特圖」前忙著安排白天的工作,見到滿臉嚴肅的美國憲兵,心裡不由得「咯登」一下。他知道,該來的終究來了,「瘦高個」還是沒放過自己。
「我就是!」魯雪華回答道。
「長官,請跟我們去一趟密支那前線司令部!」憲兵說得直截了當。
「請稍等!我將工作安排一下,馬上就去!」魯雪華平靜地對美國憲兵說。
當作美國憲兵的面,魯雪華向警衛營長和三個連長仔仔細細地將工程進度、質量要求還有士兵的伙食、戰俘的作息時間做了一番安排,那種細碎程度,讓警衛營長和連長都感到納悶,平時雷厲風行魯雪華怎麼變得這麼婆婆媽媽。
安排好工作。魯雪華整理好軍裝,帶好帽子,就在他要佩戴從不離身的那只1911a手槍時,一個憲兵伸手制止了:「長官,請不要佩戴武器!」
魯雪華心知肚明。他深情地撫摸著這支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武器,拿起紅綢,將手槍再仔細的擦拭了一遍,戀戀不捨地放回自己行軍床的枕邊。
兩個美國憲兵跟在魯雪華身後,走出了宿舍。
/>
一路上,魯雪華見到每一個衛兵,都不忘叮囑一番,告訴他們要注意安全,當心身體。魯雪華一貫沒有長官架子,平易近人,士兵們並未覺察到有什麼異常。
鬼子戰俘還在清洗建築物外牆,打掃墓道;警衛營還在警惕地看押著,誰都沒太注意魯雪華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