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霸皇李恪

正文 第七十五章 見駕 文 / 連老黑

    本書在首發,不管是看盜版的還是正版的書迷,請加連老黑書友群:296315080

    不管你看什麼版都說明你喜歡大唐這本書。老黑在這裡先謝謝大家了,老黑這個月上架的,如果大家可以的話,老黑在這裡希望各位看官能來這個網站給老黑來點訂閱。

    一張不過就只有一毛錢,看一個月也就只有三塊錢,大家只是需要少抽幾根煙的事情而已。所以老黑在這裡希望大家能來給我訂閱!

    說實話,有種不想寫的衝動了啊,是真的很累,而且還受傷了,所以就盡量寫下去吧!

    「我不這樣認為」土突然一個童稚的聲音響起。

    眾人一眼望去,原來是李恪。

    李恪這樣的一聲大叫,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有的不喜歡李恪的一些大人們隊李恪指指點點的,眾人在說話的時候,他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怎麼能上來插嘴,但也有喜歡李恪的人對李恪膽敢在長孫無忌的看法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李恪的行為都感覺到這個孩子有極大的魄力!

    「哦?那你是怎樣認為的呢?」長孫無忌也是被李恪勾來了興趣。

    「侄兒認為就是應當在長安城內」

    「為什麼呢?」長孫無忌繼續問道。

    「出去容易,難道進來還是很容易嗎?」

    李世民此時的心理是比較傾向於在長安動手的,但是他怕的不是太子而是李淵。李世民有信心鬥敗太子,但是卻沒有信心和掌握唐朝最大權利的李淵一決高下。李世民和李淵對上的結果一定是血流成河生靈塗炭。這也是李世民不願意看到的.聽見李恪這樣說,他更是瞬間懂了。

    長孫無忌聽見李恪這樣醍醐灌頂般的一說,也覺得是這樣的道理。但念及於此長孫無忌打斷了屬下的爭論問道:「若是不考慮兵馬人手的問題,我們怎麼又怎麼能解決太子和齊王呢?」

    尉遲敬德接言道:「秦王只需要能將他們引到一處。我負責帶人動手,屬下保證萬無一失。」尉遲敬德抱拳對李世民說道。

    「怎麼引?太子和齊王出行兩人加一起的護衛有近千人。若是在一刻鐘之內解決不了,那麼東宮的薛萬徹帶領的三千護衛就能全數到場,緊接著就是長林軍的五千人馬,我們只有三百人不到,怎麼可能萬無一呢?失尉遲將軍你可莫要誇大其詞啊。」侯君集反駁道。

    尉遲敬德對侯君集反駁道:「這不是戰場,根本就不用講究拍兵列陣以及人數多寡不重要。這是宮變,若是有地利之便。我們只要找一狹窄地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殺太子和齊王。其下屬必亂,只要阻擋亂軍一段時間則大事可成。」

    「說的好。」李世民讚歎道:「只要找到合適地點尉遲將軍此計可行。?」

    「狹窄的地點我倒是想到一個地方。但是……」長孫無忌提出了反對意見:「不說殿下能否將太子和齊王引至理想地點,大家不要忘記這長安城裡還有李靖和李世兩路兵馬、只要兩位將軍將的兵馬調動起來我們就萬劫不復了。」

    李靖和李績都是忠於皇帝的、李世民現在還沒權力指揮兩人。長孫無忌的話讓李世民一陣頭疼。

    這個時候高士廉主動站了出來說道:「殿下我和李靖、李世績打了多年交道對他們還是有些瞭解的讓我去試探一下估計、兩位將軍不會對殿下伸出援手、但讓他們按兵不動保持觀望還是很有可能的。這盡可讓我去試試。」

    「如此就辛苦舅丈了。」李世民大喜之下急忙連聲稱謝。

    聽見李績和李靖,李恪笑了,但是他現在還不想過早的丟出自己的勢力出來,要是被李世民出了疑心。那可就不好了,但是李靖。李恪還是決定將剛才的事情告訴李世民。

    「父王,其實」李恪來到李世民的耳邊細細說道。

    聽到李世民如此一說,立馬起了心思,他還真是沒有想到李恪還真的能將李靖都能搞定,立刻他露出了滿臉的笑容,隨後說道:「你和你舅丈一起前去吧!」

    「是」

    而引來的就只有眾人的猜測和觀望,長孫無忌在心中懷疑到。莫非真的讓他給拜師成功了?

    如此一來就剩下伏擊的地點和引太子上鉤的問題了,李世民連忙向長孫無忌問道:「無忌你剛剛想到的地點在那裡?真的適合埋伏嗎?」

    「玄武門。」長孫無忌胸有成竹的說道:「玄武門守將常何是殿下昔日屬下,後來被太子調去。殿下和他有同袍之義,他本人又有名利之心之人,只要殿下親自前去,以昔日情分為基礎,在以將來名利為誘餌說服他應當不難。」

    李世民低頭沉思半響,仔細回憶往日和常何的相處,不為人察覺的暗自點點頭。以他對常何的瞭解,說服常何不成問題於是緩緩的道:「常何那裡就交由我來處理當可無慮。」

    最後就剩下了最關鍵的,怎麼樣才能將太子和齊王引至玄武門,眾人亂糟糟的商量半天也拿不出一個適合的主意。

    李世民看到一時之間眾人也商議不出結果來,整理下衣服對眾人說道:「先這樣吧,大家先休息一下等晚間房玄齡杜如晦他們來了再行商議。我現在就去說服常何。」

    隨即又對高士廉說到:「有勞舅丈帶小侄孫到兩位李將軍處試探,二位反應最好是能助我們一臂之力。即便不能也務必讓二位袖手旁觀保持中立。」

    然後李世民再三囑咐長孫氏和如意公主要

    要讓府裡保持現狀,定要做出一副準備離開長安的樣子,切記不能讓太子和李淵現異常。

    把府裡的事物安排好之後,李世民等人一起出府,在秦王府一個很不起眼的側門,門口李世民低聲囑咐道:「舅父一切小心,若事有不諧也不必強求,且要帶恪兒安全回來要緊。」

    兩人互道「小心珍重。」各自上馬在落日的餘暉中絕塵而去。

    在這個敏感時刻,李世民也沒敢帶齊護衛。一身普通將領裝束,身邊只跟著兩個貼身侍衛,一路快馬加鞭專抄小路趕到長安城西北方向的延壽坊常何府。他要以昔日同袍身份拜訪常何。

    常何在正堂見到自稱昔日軍中同袍的李世民大吃一驚。李世民也沒隱瞞,略微試探之後就將事情原委說出來,李世民拿國家前途曉之以理,再憑軍中袍澤動之以情,借高官厚祿誘之以利勸說了良久。常何前思後想猶豫半天才同意做為內應打開玄武門。李世民和常何約定具體細節動手時間只由長孫無忌前來通知,其他人一概不認。

    說服常何用了不短的時間。也不敢在常何府多做停留。又沿著原路返回秦王府。

    李世民這樣一番折騰回到秦王府天已經徹底黑了,一彎新月橫在夜空之中。偏殿裡李恪斜靠在如意公主身上,百無聊賴的看著房裡的侍女們似穿花蝴蝶一樣在歸置東西。

    李世民剛剛走進殿門就,被注意力一直放在門口的如意公主現推開身邊的李恪、快步走到李世民身旁,幫李世民換下一路疾馳沾染了浮塵的袍子說道:「剛剛父皇傳旨召你入宮,姐姐說你去和同袍道別稍後就去面見陛下。又重賞了傳旨的內侍,打聽到是太子的奸計得逞了父皇召你十有**是要責問你。你要切記小心才是。

    「辛苦你了!恪兒回來了嗎?」李世民柔聲對如意公主問道「回來了,不過高舅丈還沒回來。估計也快了吧,聽恪兒說,李靖成了他師父,所以就算是不幫忙也不會害恪兒的,李績將軍即便是不同意,他也不會為難舅舅的你且放心。」如意公主將一襲茄色大氅仔細的為李世民繫上。

    李世民感受到如意公主的溫柔,不捨的抓著對方的雙手,帶著歉意說道:「「我現在就得去面見父皇。若是房玄齡他們來了就要他們暫且等等,我會盡快回來。讓他們切莫焦急。告訴他們常何已經同意打開玄武門,要他們一定要商議出引誘太子的計策。別的等舅丈和我回來再議。」

    李恪感受著父母的伉儷情深。卻不得不打斷兩個人的溫馨,拉著李世民說道:「父王你準備怎麼和皇爺爺說呢?」

    「只能是解釋了希望你皇爺爺能聽進去吧!」

    李恪不以為然的說到:「這是能解釋清楚的嗎?有人一心誣陷你,當然是做足準備,你匆匆忙忙的能說明白嗎?」

    此時的李世民對李淵仍然是抱有幻想的。還是希望這個大唐皇帝能夠明白事理,卻不知此時的李淵已經在太子的謊言中,先入為主的認為李世民就是那個攪亂的家國不寧的人。豈不知在權利鬥爭中沒有對和錯之分,只有成和敗的區別。

    客觀來講李世民和李建成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權利的奴僕。兩者之間的區別也就是李世民爭取權利的過程中還顧及親情、友情還保留著做人的良知。而太子李建成近乎完全在權利的誘惑中迷失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喚起李建成心底的善良勢必登天還難。不過這世上追逐權利的人太多也不差在多上這兄弟兩個。

    讓李恪煩惱的是自己完全要站在李世民身邊,根本沒有第二個選擇。因為他是李世民的兒子,俗話說的負債子還,他沒有別的選擇,在李恪心中,他多麼幻想著自己能夠可以歸隱田園,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眼見李世民被煩躁擾亂竟然沒想好策略就去覲見李淵。李恪在無奈之下只好拉住要走的李世民,低聲提醒道:「父王,太子殿下好像不久前還要下毒謀害你呢!」

    簡單的一句話讓李世民茅塞頓開若有所指的說道:「青雀你真的讓父王另眼相看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