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勢吞天下

正文 第一百二十章 若將人面比桃花 面自桃花花自美 文 / 東窗剪燭

    都怪劉循龍精虎猛丹的藥力實在太過猛烈,於吉的頭腦出現了短暫的糊塗,對這一掌全無防備。

    這一掌集中數十人的內力,豈同小可,轟地一聲,擊在於吉身上,於吉筋斷骨折,鮮血狂噴。

    雪山童姥也被擊倒在地,氣息奄奄。

    「化血**」,於吉被這一掌擊得清醒了,知道反正活不成了。當即決定孤注一擲,臨死之前也要拉兩個人墊背。

    以於吉為中心,發生了猛烈的爆炸。

    寒冰道人和雪山童姥離於吉最近,當即被炸得粉身碎骨。

    於吉自身也被炸得屍骨無存,巨大的衝擊波向外擴展,如同波瀾壯闊的大海上掀起了滔天狂潮。

    還好,於吉所處的位置是在八陣圖中,若非如此,圍攻他的人,恐怕有一半都會為他陪葬。

    劉循及時調動陣圖,合數十人之力,總算抵消了於吉爆炸之力。

    那些巨石片片紛飛,這個陣圖算是徹底破了。

    能把於吉收拾掉,與他最後關頭傷勢發作也有很大關係。

    本來他的罩門中了劉循一劍,受了嚴重的內傷。

    雖用逍遙白骨丹強行壓制了傷勢,但所遇對手實在太強,受龍精虎猛丹的藥力影響,傷勢終於發作。

    見於吉的化血**竟然有如此威力,劉循等人也是暗自驚心。

    龍虎道人和戒貪和尚趁著於吉自爆的掩護,拚死殺出血路,施展輕功,逃走了。

    夜色正濃,劉循方人數雖眾,也不便追蹤,只好作罷。

    「這孫權好厲害的心計,竟然藉著大家的手,徹底除掉了於吉這個大對頭」,劉循暗自心驚。

    正驚疑間,孫權取過真正的赤松道藏殘圖,遞給劉循道:「這是大哥的遺物,大哥臨去之前把它送給了循弟,請循弟妥為收藏,方不辜負大哥的一番苦心。」

    劉循假意推辭道:「這圖干係重大,還是二哥親自保管比較好。」

    周瑜也道:「歷來有得赤松道藏圖得天下的傳言,主公何不自己保管,反倒把它送與外人。」

    孫權正色道:「劉循大哥可不是外人,再說了,這是大哥臨終前的心願。大丈夫一言九鼎,大哥人已去了,權雖不才,也不敢食言而肥,讓大哥含恨九泉。」

    「何況今日若非循弟的八陣圖困住了於吉,咱們這些人,恐怕很多都要喪身在他的自爆之下。」

    水鏡先生也勸道:「這是仲謀一番美意,劉賢侄你就收下吧。」

    「既是如此,劉循就代為保管吧」,劉循接過圖,放入懷中,周瑜恨得牙癢癢地,卻毫無辦法。

    看到戒貪和尚掉到地上的舍利子,劉循暗道:「這玩意兒竟能不懼八陣圖,也算一寶。」

    當即撿起舍利子,放入懷中。

    這一夜,劉循想了很多。

    把赤松道藏圖拿出來,翻來覆去地看,只覺得那圖上的大山有些面熟,卻一時想不起來。

    大喬和孫尚香等不及了,不住地催促,劉循才熄燈睡覺。

    等眾人散去後,周瑜私下問孫權:「主公為何把赤松道藏圖這等寶圖拱手相讓,就算主公無意按圖尋寶,也不必要把寶圖送人吧。劉循說到底,是處在咱們的對立面,最終還是會成為敵人。」

    「這赤松道藏圖如此重要,我身無武功,留在手中,就會引來江湖各派人士的搶奪。此圖到底是否關係到一宗寶藏,還是個未知之數。」

    「所以主公才把它送給劉循,讓各方勢力前去爭奪」,周瑜道。

    「不錯,劉循雖是我妹夫,說到底,終究是咱們的敵人。我要取得天下,勢必和劉循有一番爭鬥,把這圖送他,也是借他人之手除掉的意思」,孫權道。

    「主公高見,劉循如今人在江東,也不怕他插翅飛去。如果放他回荊州,那是龍歸大海,再想制他就難了」,周瑜道。

    「公瑾有何高見,可以讓劉循長久滯留江東」,孫權問道。

    「從明日起,主公可派人引劉循鬥雞走狗,吃喝玩樂,同時暗中撮成他和大喬之事,這樣一來,劉循就暫時不想回去了。」

    「如果他日劉循執意要回荊州呢」,孫權反問道。

    「主公待他已經很仁義了,如果他不識抬舉,咱們也就不客氣了」,周瑜舉起手掌,做了一個砍頭的動作。

    「公瑾不愧是我的左膀右臂,你的話,說到我的心坎裡去了」,孫權哈哈一笑,極其得意。

    周瑜也大起知遇之感,以前孫策雖說也對他言聽計從,卻過於武斷,沒有孫權這般睿智。

    「我從明天起就派人在劉循府上安插細作,讓他們隨時報告劉循的一舉一動,只要他人在江東,就是龍游淺灘,虎困鐵籠」,周瑜道。

    「同時要注意沿江的動靜,防止劉循的人過江來接應」,孫權道。

    「劉循是天師道教主,還要提防他與天師道教徒聯絡,以防那些人把他偷渡過江。」

    「劉

    循的輕功雖高,終不能登萍渡水,沒有船隻接應,我看他如何過江?」

    孫權和周瑜二人計議已定,相視一笑,彼此心領神會。

    第二天,水鏡先生向孫權等人一一辭行,自回水鏡山莊去了。

    自從孫策去後,大喬情緒低落,始終有些悶悶不樂。

    小喬和孫尚香想盡辦法引她開心,大喬的心情才有些好轉。

    不知不覺間,又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時間可以治癒一切創傷,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大喬才從孫策之死中解脫出來。

    這天,小喬、孫尚香和劉循一起又來找大喬。

    「姐,聽說梅花山的桃花開了,芬芳爛漫,燦若雲霞,咱們何不前去看一下」,小喬道。

    「那地方離甘露寺不遠,咱們順便去叨擾一下三性和尚,討杯茶喝」,劉循攛掇道。

    大喬聽說桃花開了,一時也來了興致,「好哇,咱們就前去梅花山看一下桃花吧。上次冬天咱們去賞梅花,挺不錯的,想來那山上的桃花也是極好的。」

    四人騎馬前往,不多時,便到了梅花山,只見滿山的桃花如粉紅的雲霞,遠遠望去,嫵媚鮮艷,如同秀色可餐的美人,讓人留連忘返。

    孫尚香想起第一次與劉循來梅花山的情景,不禁莞爾。

    「好美的桃花,難怪古人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大喬心有所感,煩惱一掃而空。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媚。若將人面比桃花,面自桃花花自美」,劉循賣弄風騷道,「姐說桃花美麗,在我眼裡,人比花嬌,至少也是『人面桃花相映紅』」。

    「貧嘴的東西,竟然敢調戲你的大姨姐,找打」,大喬佯怒道。

    「我的伊伊妹妹,救命啊,你萱萱姐要打我啊」,劉循怕怕地道。

    「活該」,小喬狠狠地道。

    「香香妹子,你可得幫你的老公啊」,劉循眨了眨眼。

    「姐要打你,我能有什麼辦法?我的老公,你就認命吧」,孫尚香一付愛莫能助之態。

    「姐,你覺得劉循怎麼樣?」小喬悄聲道。

    「什麼怎麼樣?你這是什麼意思?」大喬敏感地道。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意思,我也是為了你嘛,姐夫都去世這麼久了,該揭過去了。」

    「你姐夫屍骨未寒,你怎麼能這樣?」

    「我是真心為了你好,你要真的從此終身不嫁,姐夫在天之靈會不安的,你莫非忘了姐夫臨終前的話了」,小喬道。

    「那是他神智不清,說的胡話」,大喬自欺欺人地道。

    「你就不要自己欺騙自己了,你想過沒有,赤松道藏圖這麼珍貴的東西,姐夫為什麼不傳給孫權,遺命傳給劉循?」

    「為什麼?」

    「為了你的終身幸福,姐夫是真心希望你能找到一個好的歸宿,他覺得這些年太虧欠你了。莫非你以為他把寶藏圖傳給劉循,真的是為了報答劉循的救命之恩?」小喬反問道。

    「別人不知道你在姐夫心目中的地位,我可是清楚得很。在他的心中,萬里江山,不如你展顏一笑。」

    大喬心裡默然,心裡情知小喬說的是事實。

    「這事兒,娘那裡恐怕不會同意吧?」大喬道,她只是叫吳國太叫娘叫順口了,還不知道吳國太就是她的親娘。

    「老太太是個開明的人,當初姐夫想在甘露寺伏擊劉循,她就堅決不答應,可見她還是很欣賞劉循的。」

    「孫權會阻撓嗎?」大喬的防線進一步鬆動了。

    「依我之見,孫權巴不得你嫁給劉循,他好把劉循羈絆在江東」,小喬道。

    「天下英雄才俊不少,沒必要非得二姐妹都嫁給他吧」,大喬道。

    「那有什麼,天下英雄不少,可大多數都是些年過半百的老頭子。曹操是英雄,你能嫁給他嗎?袁紹算是英雄吧,你難道會嫁給他?」

    「貧嘴,幾時變得這麼能說會道了。」

    「我只不過陳述事實而已,姐妹同事一夫有什麼不好,古有娥皇女英同事舜帝,今有江東二喬共嫁劉循,都是美談嘛。」

    「你怎麼這麼大方啊,這不像是以前的你啊」,大喬吃驚不小。

    「妹想通了,再說,你不知道,她那方面有多厲害,我和香香妹子都吃不消了。這傢伙本就內功高強,體力超人,最近又煉了一批龍精虎猛丹,那玩意兒的厲害可真不一般。」

    「小妹這段時間可是前線戰事吃緊,丟盔棄甲,你再不施以援手,就要河山淪陷,金甌殘缺了。」

    「真的?」話一出口,大喬才醒悟到自己還是個處女,不由羞得滿面通紅。

    小喬沒注意大喬的窘態,繼續說道:「妹子還有個想法,劉循身邊的女人,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那個呂

    綺玲,聽說是呂布之女,性烈如火,家傳武藝不讓鬚眉。」

    「趙雲更是巾幗英雄,道勁晚期的高手,妹妹還擔心不是她的對手,萬一以後吵起架來,她直接動手,你妹妹我吃的虧就大了。」

    「不是還有香香嗎?」

    「她畢竟太小了,還不成熟。再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還是自家親姐妹靠得住些。」

    「你跟香兒說了沒有?」

    「那個鬼丫頭,早就想促成此事,你沒見她擠眉弄眼的怪相嗎?」

    「此事容姐想想再說吧?」

    「還想什麼想呀,劉循,過來,大姐有話跟你說呢?」小喬扯開嗓子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